低年级“识字教学”四到位-最新教育资料_第1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四到位-最新教育资料_第2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四到位-最新教育资料_第3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四到位-最新教育资料_第4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四到位-最新教育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年级“识字教学”四到位识字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一直以来, 我们对如何快速、高效地识字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求。笔者以为 , 当前低年级识字教学如果能做到“四到位” , 将更有利于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情感的培养、识字方法的习得和识字习惯的养成,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兴趣激发要到位众所周知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 ,在各种教学手段的吸引下 , 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小脸通红 , 小眼发光 , 小手直举 , 让人感到很热闹。 但这喧哗的背后却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 , 就是热闹的课堂流于形式化、外在化 , 有温度 ,无

2、深度 , 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这种识字的兴趣常常是一次性的 , 难以持久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和兴趣。(一)感受汉字悠远的历史文化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符号之一 , 几千年来 , 汉字作为沧海桑田的象征, 公正、 公平、 永恒地记录了历史的每一篇章, 代代相传 , 生生不息。 引导学生感受灿烂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 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产生学习汉字、 研究汉字的浓厚兴趣, 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汉字 , 提高汉字应用能力。二年级下册识字 7 安排了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进行比较学习。课文首先显示两个偏旁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偏旁 )的演变

3、过程, 使学生初步认识它们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 接着是两组词语 , 意在印证字的偏旁有异, 所表示的意义范畴也就不同 ; 教材还配有插图 , 与词语对应 , 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看图建立事物与词语之间的联系。教学时 , 教师先通过一个猜字游戏把学生领进汉字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小朋友 , 这些都是古代的汉字, 请你仔细观察, 展开想象 , 猜一猜会是什么字 ?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开动脑筋 , 在同伴的合作下猜出了“鸟、高、休、贝、车”这几个字。教师相机用动画演示了这些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 学生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 奇妙的汉字世界像一块强磁力的吸铁石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接

4、下来的课堂教学 , 教师带领学生追根溯源, 探究了偏旁的由来、 意义以及演变的过程, 学生轻松地学会了这组相同偏旁的字。(二)感受汉字独特的书写文化任何一种文字, 在书法上都有工拙之分, 但可以作为一种书法艺术题材, 列入世界艺术之林的 , 却只有汉字。 汉字的笔画或走势 , 能表现力学的美; 间架结构 , 能表现构图的美。历代书法家运用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凝练的创作才智 , 利用汉字提供的表现“艺术美”的因素 , 张弛布局 , 纵横笔墨 , 表现出万紫千红的艺术风格抒发了气象万千的艺术情趣。由汉字书写而生成的书法艺术, 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和精神特征。因此,

5、学习汉字时, 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独特的书写文化 , 既是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滋养, 又有利于书法艺术的习染与传承。学习“福”这个字时 , 教师问: “你们在哪儿看到过福字?”学生纷纷举手, 有的说春联上有“福”字 , 有的说在电视上看到过教师出示了一张“福”字 ,学生兴奋地嚷嚷着:“福倒了 ! 福倒了 ! ”教师相机补充“福倒”的故事, “哦 , 原来是这么回事” ,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紧接着 , 教师出示了一张“百福图” ,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 学生静静地欣赏着各种字体、各种写法的“福”字, 感受着书法艺术宏伟、瑰丽的艺术魅力。童稚的目光在古朴的甲骨、沉雄的篆书、 典雅的隶书、 端庄的楷书、 飞

6、动的草书、 潇洒的行书间驻足、流连。书法艺术这华夏文化的璀璨瑰宝令学生惊叹不已 , 学生学习汉字、习练书法的愿望已经悄然在心中扎根、生长二、方法点拨要到位识字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 而是一个永远的学习活动。它存在于终身的阅读和具体的生活中 , 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因此 , 识字教学最重要的是积累识字的方法, 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一)勤查字典无师通低年级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 必须先教后学 , 边教边学 , 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 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 独立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

7、把教和学联络起来 : 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 , 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苏教版语文教材在集中识字的课文中 , 依据汉字的规律来编排课文 , 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教一反三” , 学生“学一反三”。 如二年级下册识字 3、识字 4、识字 7, 都是形近偏旁的比较认字。在认识了偏旁 , 学习了课本中列出的该偏旁的汉字及词语后 , 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查查字典, 在字典中再找找带有新学偏旁的汉字。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自主识字的快乐 , 可以先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常用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介绍给大家。 再请学生找找班上哪个同学的名字中有这个偏旁的字, 查查字典说说是什么意思。一旦学生与“字典”这位无声的教

8、师交上了朋友, 遇到了生字就可以查字典解决了 , 养成了勤查字典的习惯, 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二)学习迁移有方法经过前几册的语文学习 , 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 此时 , 教师不必一笔一画地教学生书写了 , 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记生字。二年级下册识字 6一课要求学生识记“狮、猴、猩、鹿、斑、 袋”六个生字。 其中“狮、 猴、 猩”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 而且都是“3”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辨别异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 “斑、 袋”两个字, 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 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 , 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鹿

9、”的字形比较难记, 老师可以出示“鹿”“鹿” , 通过汉字的演变帮助学生形象地记忆。(三)生活识记妙处多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 他说 , 将 15 克盐放在你面前, 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 但将 15 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 , 不知不觉地将15 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 , 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要溶解入汤才能被吸收 , 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 ,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生活就是“汤” , 知识要融入生活中 , 才容易被理解、消化、吸收。我们的语文教材一册要求学生认识几百个生字 , 这只是一个底限。教师应当依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10、, 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 挖掘学习资源, 让识字不单单在语文课上 , 而且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条件, 拓展识字空间 , 增大识字量,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正如陶行知先生的一个精辟的比喻 , “接知如接枝”。他说: “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 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 , 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生活就是一部教科书。引导学生从同学、亲人的姓名识字, 通过各种招牌、广告认字,从阅读报纸、电视、杂志中认字,在背诵经典诗文中识字在当今学习多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背景下 , 生活识记对儿童发生着神奇的浸润、熏陶作用 ,

11、让生活中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使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并通过这些识字渠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儿童的识字学习必将步入“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好境地。三、复习巩固要到位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 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奥苏伯尔告诉我们 , 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这就是说 , 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 , 即所谓“温故而知新”。没有“故”哪来“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 , 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 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低年级学生刚刚进

12、入书面语学习 , 阅读必须依赖识字。起步阶段的识字要想巩固所学 , 必须在较短的时间段中多次重复。 不然 , 遗忘率会大大增加。如识字4 “转转盘识字”一课, 学完了新字以后 , 就可以和学生一起编儿歌巩固生字: “小小转盘转呀转, 转呀转 , 转呀转 , 转来了 “(彳、马、土),摇身一变成了 “池”(他、驰、地,池塘的池、他们的他、奔驰的驰、土地的地)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 我们可以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合起来, 将识字和学文结合起来, 将生字的音形义的渗透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形式, 不同目的地复现生字, 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 , 引导学生在温故知新中巩固识记。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 , 由于变容易了 , 学生就能学会; 因为学会了 , 学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 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 : 学会兴趣愿学学会。四、书写指导要到位“人能写字, 字能写人”。培养学生写出一手正确、美观的好字 , 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低年级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