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后巩固提升含解_第1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后巩固提升含解_第2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后巩固提升含解_第3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后巩固提升含解_第4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后巩固提升含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选择题1.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rwi1_1_一1中书誓11T in*户礼兵彌工部都A. 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从图片看,这是三省六部制的图示,该制度创设于隋唐时期,故选B项。 答案 B2. 有史学家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是指A. 既保证了皇权独尊B. 既保证了皇权独尊C既保证了中央集权D.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使宰相能各司其职,又彻底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又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解析三省六部制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

2、使宰相能各司其职,故选A项。该制度没有消除皇权和相权的矛盾,B项错误;该制度和地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两项。答案 A3. 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形成 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本题时间是魏晋时期,关键词是宗族的家谱,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有关,故选C项。答案 C4.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 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中的“给事中”应属()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六部,门下省具有批驳、审议的职能解析解读题

3、干“驳正违失”“涂窜而奏还”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 故“给事中”应属门下省,故选A项。2 / 7word答案A5“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A. 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 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 有效地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 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某某性解析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是明清时期 果”“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皇帝的集权”可知不利于限制君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提高了行政效率”

4、得出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故C项错误;三省六3 / 7word部制是君主专制下的中央官制,而不是某某制度下的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答案 B6.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A. 加强专制皇权B.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C. 建立内阁辅政制度D.提高相权解析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涉及中央皇权与相权,不涉及中央和地方权力,B项错误;建立内阁辅政制度是在明朝,C项错误;实行三省六部制是限制相权而不 是提高相权,D项错误。答案 A7.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皐帝J亠宀中书门下三司LJ ”盐按J 度毛户部A. 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解析图片所

5、示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故选C项。答案 C二、非选择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 ,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 ,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 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 ,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 与实质公平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 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某某初开科取

6、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1) 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2) 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3) 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4)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某某久安。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参考答案|(1)朝代:西汉(汉朝)。流派:儒家。(2)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3) 新规定:分地录

7、取(分卷考试)。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4) 价值取向:以德取人;自由开放;公平公正。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 i“口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A. 中书B.尚书C.门下D.内阁解析中书省是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答案 |A2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 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

8、. 匡正皇帝过失B.执行皇帝意旨C.草拟皇帝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负责审核,材料中“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表明唐太宗鼓励上谏,故A项正确。答案 |A3.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解析在三省外皇帝任命其他官员为相是为了进一步牵制、削弱相权,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c项正确。唐初三省六部制已提高效率,单靠增多“非三省长官的宰相”反倒会降低

9、效率 ,故A项错误;唐初三 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体系较完备,但另外增多“非三省长官的宰相”对决策程序不利,故B项错误;唐初设三省的宰相就是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故D项错误。答答案 C4.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作为宰相的王安石主要负责行政事务,而枢密使则由反对新法的文彦博担任,结果两者在一些事务上,往往持不同意见,这时就需要宋神宗来裁决。这反映出的用人特点是()A.分化事权B.权力相互牵制C.强化皇权D.减少失误解析从题干材料来看,宋神宗让负责行政权力的王安石主持变法,而又让反对变法的文彦博担任枢密使,这种用人制度突出的是让两者之间相互牵制,故选B项。从皇

10、帝的用意来看,不是为了分化权力,也不是为了减少失误,而是让他们相互牵制,以达到皇权稳固的目的,故C项属于用人制度的目 的,作为用人特点不如 B项恰当。答答案 B5. 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 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 ()A.禅让制B.九品中正制C.世官制D.科举制解析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部落首领选举制度,A项错误;世官制是夏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C项错误;科举制是隋唐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D项错误。答答案 B6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

11、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这说明唐初()A. 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B. 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C. 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D. 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解析根据“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说明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故D 项正确。答答案 D7.清代沈垚在落帆楼文集中写道 :“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作者这里所说的变迁是由于()A.科举制的实行B.宰相制的废除C.行省制的确立D.抑商政策的松动解析“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这是由于科举制给士农工商的子孙提供了公平的机会,故A项正确。答案A&某某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

12、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 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解析由题干材料中“某某尹”“推举六名孝廉”可知,该选官制为察举制,其特点是地方推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故A、D两项错误。“品评”的选官方式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故B项错误。由“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可知贵戚关系影响察举制的实行,故C项正确。答案 C9. 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 不利于社会各阶层

13、之间合理流动B. 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C. 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D. 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解析根据材料“凭世资取官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门第成为选官的标准,贵族与平民间不存在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基础,故A项正确。答案 A10.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D.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解析题干中的智力精英指的是知识分子,科举制度“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即把知识分子纳入统治

14、集团,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故C项正确。答案 C11.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 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 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解析材料中“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 “其权不操于君”说明古代君主专制下有一定分 权特点,C项正确。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不符合材料中“其权不操于君”的信息,A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秦朝推行郡县制,B项错误;君臣共治皇权削弱不符合

15、古代政治制度特点,D项错误。答案C12.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谏官从唐代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发展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故选D项。A项中君权“不受制约”说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项错误;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对皇帝负责,C项表述不准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周亚

16、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地说)“请得与丞相议之。”资治通鉴载:“(田蚡在武帝时担任丞相)每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 ,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 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1) 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2) 材料二中,唐太宗对宰相作用的看法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做的?(3) 写出材料三中政治制度的名称及作用。 参考答案|(1) “助理万机”。位高权重。(2) 看法:

17、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 三省六部制。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 ,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 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 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选举二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 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