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部分学校2013年高三毕业生元月调研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武汉市部分学校2013年高三毕业生元月调研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武汉市部分学校2013年高三毕业生元月调研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武汉市部分学校2013年高三毕业生元月调研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武汉市部分学校2013年高三毕业生元月调研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市部分学校2013年高三毕业生元月调研适应性测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慰藉(jiè)    坍圮(p)    召唤(zho)    绵亘(èn)    混混沌沌(hùn dùn)B炫耀(xuàn)  绮丽(q)&

2、#160; 窠臼(k)    罹难(lí)      急不暇择(xiá)C发酵(jiào) 枯槁(o)恪守(kè)    遗施(wèi)    渐车帷裳(chán)D绽开(zhàn)叫嚣(xio) 隽永(juàn)  芰荷(jì)      图穷匕见(b)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

3、0; 噩梦       陨身不恤       切磋       没精打采B.  震憾       察言观色       邮戳       揠苗助长C.  赎罪      

4、 淋漓尽致       廖廓       涸辙而鱼D.  磐石       砥砺德行       袅娜       义愤填膺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

5、避免用华丽词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和坠云里雾中。”A朴素   集中   单纯   明快   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   D单纯 集中明快 朴素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多年来,武汉广场圣诞夜场都持续到24时

6、,客流屡屡爆满,当日销售量均创下本年度的最高记录。    B昨天鄂东南地区出现的罕见的冻雨天气,致使路面形成一层薄冰,道路湿滑,这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不便。    C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皎洁的明月照耀下漫步于桂子山上美丽的校园。    D为减少官兵伤亡,驻阿美军不断对一些可能隐藏着塔利班武装人员的房屋发动攻击,结果两枚火箭弹击中12名无辜平民丧生。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

7、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乐府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D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三曹”和“三苏”,“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三苏”即苏洵、苏轼和苏辙。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魏晋时代的“啸”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然而

8、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穆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9、。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可是“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卓荦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

10、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声的特点

11、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6. 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

12、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B“啸”在先秦时代便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C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D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C魏晋时的“吟啸”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有一定的音乐性。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

13、映着一代风流荦卓不群的气质了。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晋是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精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B. 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C. 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D. 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可有可无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祭欧阳文忠

14、公文                                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

15、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

16、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致:达到B自公仕宦四十年                仕宦:仕途C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          困踬:遭受挫折D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17、;      瞻依:瞻仰依恋10下面各项不全是称颂欧阳修的文才德行的一组是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豪健俊伟,怪巧瑰琦A       B    &

18、#160;   C        D11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王安石运用四个恰当传神的比喻,对欧阳修文章的特点从质、文、辞、韵几个方面作了准确而又生动形象的阐述。B文章不仅高度评价欧阳修的文学成就,而且对他在政治上的贡献和崇高的品质,进行了褒扬。C文章在结尾写到了自己是如何地倾心怀念,深叹自己今后将无处请益,无所依归,感情十分真挚。D文章整句散句交错使用,长短错落,显得既严整而又活泼雍容,可以说既有王安石文章一贯斩截精悍的特色,又有欧阳修散文纡徐淡泊悠扬婉曲的长处。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

19、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3分)(2)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3分)    (3)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3分)13将下面文言文中用斜线“/”断开。(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滕文公上)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

20、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请依次写出本首诗中蕴含的作者的不同感情并作具体分析。(4分)(2)本诗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21、#160;      。(陶渊明桃花源记)    (2)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22、      ,子无良媒。(氓)    (4)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5)                ,池鱼思故渊。(陶

23、渊明归园田居)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4、       。(苏轼赤壁赋)    (8)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青岛的树苏雪林近处万瓦鳞鳞,

25、金碧辉煌,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的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攫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王冠上,放射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青岛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铺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

26、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唯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株两株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我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森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不过像

27、巴黎的卢森堡、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因为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滉漾、树影

28、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子倚在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地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而游于无垠之境。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使有几株树,也是枯黄凋萎,了无生趣,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

29、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株。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16.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30、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交待了青岛的地理位置,回顾了青岛屈辱的历史,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B作者把青岛比作是“一片汪洋的绿海”,而“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出了青岛树多而密的特点。  C作者描写的内容是青岛的树,中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而这一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D“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E这篇散文写了青岛的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青岛的树的喜爱。文章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笔诙谐而又细腻。17. 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31、(6分)18. 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4分)19. 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只要你枝繁叶茂,我愿意永远深藏地底:这是虬根对大树的深情告白。2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微博,能够基于用户的关系进行信息的分享、传播、获取。截至2013年1月,该产品在我国已经拥有3

32、亿多注册用户。微博的内容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对于普通人来说,微博关注的友人大多来自事实的生活圈子,用户的一言一行不但起到发泄感情的作用,还起到了记录思想的作用。       注: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是个人在互联网上开通的小型网络空间,能够发表文章,发布信息。       “微博”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依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5个字)22. 欣赏下方这幅漫画,描述其内容并说明寓意。(4分)  六、写作(60分,共1小题)23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抱歉,”大海中的一条小鱼问,“您比我年长,所以,您能告诉我,海洋在哪里?”       “海洋?”年长的鱼说,“此刻在你身边的不就是海洋吗。”    “噢,真的吗?我身边的只是水,而我要寻找的是海洋。”小鱼说完,失望地游向别处,继续寻找海洋去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武汉市部分

34、学校2013年高三毕业生元月调研适应性测试语 文 试 题 答 题 卷                                   得分栏         

35、0;                            题号客观12141517181920212223总分得分                  

36、;                           答题区域                        

37、;             客观题部分(37分,111每小题3分,16题4分)题号123456789101116答案            主观题(共113分,1214合计20分,1522合计33分,23题60分)12.(9分)(1) (2) (3) 13.(3分)夫 以 百 亩 之 不 易 为 己 忧 者 农 夫 也

38、 分 人 以 财 谓 之 惠 教 人 以 善 谓 之 忠 为 天 下 得人 者 谓 之 仁 是 故 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14.(8分)(1)  (2)  15.(5分)(1)                              

39、;    (2)                                 (3)             

40、60;                    (4)                              

41、;   (5)                               17.(6分)   18.(4分)   19.(8分)     20.(4分)

42、60; 21.(4分)                                   3522.(4分)   武汉市部分学校2013年高三毕业生元月调研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语文基础知识

43、(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  A 【召(zhào)唤。】2.  C 【A殒身不恤,B震撼,C寥廓、涸泽而渔。】3.  C4.  B 【A客流不能爆满;C项不合逻辑; D项句式杂糅。】5.  D 【“三苏”是宋代人物,而不是魏晋时期。】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6.  D 【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原文无依据,无中生有。】7.  B 【由第二段第一句可知,B项无因果联系。】8.  A 【B“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无中生有;C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只是证明吟啸的

44、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D“可有可无”并不准确,原文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  B【动词,做官】10D【第句不是称颂欧阳修文才德行的,而是说欧阳修的政治功绩。】11A【应是“质、文、韵、辞”】12(9分)(1)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一辈子)也就值得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足”1分,反问句式1分,翻译通顺1分,共3分)   (2)您的居官和辞职,差不多如同英灵精气,不随草木一起腐烂消失。(“进退”1分,“庶”1分,翻译通顺1分,共3分)   (3)不论是贤能或者不肖之徒,都会因为先生

45、您的过世而落泪,而哀伤叹气。(“无贤不肖”1分,“欷歔”1分,翻译通顺1分,共3分)13. (3分)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14. (8分)(1)(4分)    先写游览锦江的喜悦,次写离别友人的怅恨,再写与朋友的深情和对锦江的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

46、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2分)(2)(4分)    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拟人手法,1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他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读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依恋难舍。(3分)15. (5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匪我愆期  (4)鼓瑟吹笙 (5)羁鸟恋旧林  (6)齐彭殇为妄作

47、    (7)侣鱼虾而友麋鹿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16. (4分)BC 【解析:A项,“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于文无据。D项,“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合文意,从文中看,“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的环境了无生趣。E项,“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文中并没有充分体现,本文的文笔也不“诙谐”。】17.(6分)    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铺天盖地)(2分),多人工栽植(2分),让心灵与自

48、然契合(能滋润心灵)(2分)。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的答题信息区为第2、3、6、7四段中,第2段主要写青岛的树多、呈青绿色,特别茂盛的特点;第3段则指出青岛的树属于都市“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这一特点;从第6、7段可看出青岛的树能滋润心灵。整合以上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即可。18. (4分)  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和初回国时对所见荒废景象的失望之感(2分),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2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

49、时应考虑内容的安排与中心之间的联系。文章题为“青岛的树”,但却在第4、5两段着力描写了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并突出了其静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这与下文作者归国之后所见“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形成对比,自然引出后文对青岛树的描写。19. (8分)答案示例: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2分):痛恨德国人的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情感矛盾(3分)。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痛惜而无语(3分)。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

50、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 (4分)    答案示例:只要你姹紫嫣红,我愿意一直陪衬在侧;这是绿叶对花朵的郑重承诺;只要你波澜壮阔,我愿意不停奔流汇聚;这是小溪对大海的真诚倾诉。(内容1分,修辞1分,2句共4分)21. (4分)     答案示例:“微博”是一个由简单词汇构成、在众多普通人间传达情感、交流信息的平台。(“简单词汇构成”,1分;“在

51、众多普通人间传达情感”,1分;“交流信息”,1分。句式通顺1分,只答“微博是个传达情感的平台”或“微博是个交流信息的平台”,给2分。)22. (4分)     答案示例:     描述:“一直带着望远镜的小狗带领几条小狗昂着头走在马路上,结果前几只掉入陷阱里,而戴着墨镜,靠拐杖探路的盲狗幸免于难”。(2分)     寓意:作者借此批评那种以为好高骛远或盲从而不脚踏实地的人,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关注眼前,关注脚下。(2分)六、写作(60分,共1小题)23. (60分)参考立意:不识“海洋”真面目,只缘身在“海”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见“水”,也要见“海洋”,要准确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追寻的目标应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盲目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