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设计_第1页
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设计_第2页
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设计_第3页
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设计_第4页
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7 课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属于初中阶段 “造型与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 7-9 年级中国画教学的起始课,它和后面的写写意花卉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 “造型与表现”教学领域中要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画家的经典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画创造出独特的表达物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本课正是为了让学生学

2、习中国传统绘画,掌握中国画的基本造型方法,从而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学生应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理解笔墨韵味给人带来的美感。通过用笔用墨的技法学习,认识中国画笔法墨法的独特表现力,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同时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二)版面分析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前两页内容是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理解用笔用墨的规律。第三页是中国画笔墨技法介绍,包括:中锋、侧锋、逆锋和拖笔四种笔法;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和干湿浓淡等不同的用墨效果。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这是早期的中国写意画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写意画的产生和发展。李苦禅的双鸡图,

3、画面的色彩只用了朱砂红画鸡冠,其它色彩都是以墨表现,但墨色并不是单一的黑色,而是通过墨中水分多少,调和出各种深浅不同的墨色效果。画面中呈现出明显的重墨和淡墨,淡墨部分墨色透明,笔痕清晰,重墨部分运用了浓破淡的技法仍有丰富的层次变化 。前面的鸡采用没骨法,以色块造型为主,后面的鸡以勾线造型为主。整幅画面用笔洗练,造型准确,墨色丰富,浓淡相宜。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中国写意画中的笔法和墨法知识。本课的第二页展示了三件作品。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图。 齐白石的 杂画册 ,王震的墨荷图。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图能更好地诠释中国写意画中的“写”字,也体现了书画同源的说法,因为郑板桥画兰花时的用笔借鉴了书法用

4、笔,比如画兰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细观察郑板桥的 “兰、竹 ”自有一套程式,且又不失自然真趣,确实是在长期写生观察并掌握其生长规律基础上概括提炼的结果。板桥喜欢画盆兰,也常画峤壁兰、棘刺丛兰。板桥兰画中数量最多,最耐人玩味的是兰竹石图,这固然是古代写兰的传统, “八怪”花卉画的特色,也是他的创造,他的突出成就。他在兰竹画中常添石,认为“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 “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板桥的兰竹石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而其题画诗又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绿阴一半玉。请君茶熟睡醒时,对此浑如在石屋。”“一片青山一片

5、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 ”“石上披兰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试问东风何处吹?吹入湘波一江绿。”齐白石的杂画册以概括简洁的造型表现花卉,而以极其精细的手法表现 画中的昆虫,让花于虫形成鲜明的对比,相映成趣。用线朴拙但仍呈现出深厚的 功力,同时通过线条的轻重和墨色的浓淡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中国画笔法中锋用笔;运笔时笔杆与纸面垂直,笔尖在线条中间藏而不露,用力均匀行 笔稳健,力透纸背,线条圆润饱满,极富力量感,在花鸟画中多表现小枝、新枝 和叶脉等。侧锋用笔:运笔时笔杆倾斜,笔尖在线条的一侧,笔头侧身接触纸面,线条 呈扁平状。笔尖中墨色多有变化,往往须笔尖墨色深笔跟墨色浅

6、。多画叶子、山 石或树干。拖笔:运笔时顺着笔锋方向,拖者笔在纸上自由描绘,线条灵活且多变化。多画云、水和细长柔软的枝条。逆锋:笔接触纸后,手推着笔由右向左逆向运笔,笔意粗滞朴拙、枯涩苍老 多画树皮、枯枝、杂草、山石等物。中国画的墨法谈墨法离不开水。既是水墨,当以墨为体,以水为用。中国画中很早就 有“五墨六彩”之说。“五墨”就是课本中提到的“焦、浓、重、淡、清”,指 五种深浅不同的墨色效果,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轻重的 区分。“六彩”指“黑、白、浓、淡、干、湿”。关于“焦、浓、重、淡、清” 的墨色变化课本中已讲得很清楚了不再重复。但在教学中学生掌握起来仍有困 难,不妨分成深色和浅

7、色两大类,画深色时略有变化自然会出现浓和重的变化甚 至更多的效果,画浅色时略有变化自然会出现淡墨和清墨效果。焦墨在学生的绘画中用到不多,而且多在最后使用。淡墨湿笔、浓墨湿笔、淡墨干笔、浓墨干笔也是常用的技法,其中淡墨干笔 最难理解,是要先调成淡墨,再用废纸吸去过多的水分,使笔变干些再画,画出 的墨色是淡墨但有飞白痕迹,学生须反复练习体会。墨法中有泼墨法、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冲墨法等。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冲墨法。而泼墨法、浓墨法、淡墨法很容易理解,不一一介绍了。破墨法:破墨法中分为浓破淡、淡破浓两种表现形式。破墨法是以不同水量、 不同墨色

8、,分先后相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必须趁湿进行, 达到互破的目的。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 相互渗透,纯为自然流 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积墨法:是一种由淡到浓,反复交错,层层相叠的方法。积墨可湿积也可干 积。湿积易显墨韵,干积易见墨骨。能做到积染千层,仍然元气淋漓为佳。焦墨法:焦者枯干也。用笔枯干滞涩凝重,极富表现力。焦墨运行中速度缓慢,故而老辣苍茫,但焦墨不宜多用,与湿笔对比使用方显焦墨的意韵。宿墨法: 顾名思义即时隔一日或数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纸上所呈现出的一种脱胶墨韵用墨法。宿墨法在现代人物写生常常使用,宿墨在宣纸上的渗化比新墨渗化多了

9、一种笔墨意味,具有空灵、简淡的美感。冲墨法: 当第一遍所绘之墨尚未干透时,用清水冲,使之产生墨块中间淡化,用笔边缘明确的效果。偶尔用此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关文字练习:用简单的语言从用笔用墨方面分析一件名家的作品,体会中国画中的笔墨情趣。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欣赏、 分析李苦禅、郑板桥和齐白石等名家作品,感受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独特表现力。学习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掌握中锋、侧锋、 拖笔和逆锋的运笔要领;学会调和“焦、浓、重、淡、清”等不同墨色。初步体验淡墨湿笔、浓墨湿笔、淡墨干笔和浓墨干笔;以及破墨法、积墨法、冲墨法等用墨技法。2.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

10、通过欣赏、分析名家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通过讲解、 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通过实践和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喜爱之情。(2)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2. 教学难点:中锋用笔方法和淡墨干笔的画法。三、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准备相关图片。有条件可准备教学国回用具。:为本课做课件,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作好物质准品,还可以准备名家绘回小范 视频。中国回作品范园和优秀 学生作品。国画用具。备。导入教师出示小蝌蚪找妈妈学生

11、欣赏动画片,带入图片。说出动画片用什么方学习情法绘画的,简单描绘画 面特征。境。讲授新课1、中国国名冢作品欣赏:跟随教师的展示:引发介绍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了解早期的与急回作品。欣赏。思考并作出回 答。T分析大师作品 中的笔墨技法。积极的思 考。向大 师学习笔 墨技法。分析李苦禅的双鸡图-着重用墨;郑板桥的兰竹 图着重用笔;齐白石的杂 画册是笔墨的综合表现。自己学习分析王 震的墨荷图,想一 想画中的用笔用墨有 什么特点?2、中国回的笔法*阅读课文,了解用笔力学生通过阅读课 文和观看图片了解基学习 笔法。法。中锋、侧锋、拖笔、逆锋。本用笔方法。*教师演示并讲授运笔要观看教师演示并领。在教师指导下练

12、习笔3、中国回墨法学习法。*阅读课文,了解用墨方 法。学会调和“焦、浓、 重、淡、清”等/、同墨 色。学习 墨法。*教师演示并讲授调和 “焦、浓、重、淡、清”等/、 同墨色的要领。初步体验淡墨湿 笔、浓墨湿笔、淡墨干 笔和浓墨干笔;以及破淡墨湿笔、浓墨湿笔、淡墨法、积墨法、冲墨墨干笔和浓墨干笔;以及破墨法等用墨技法。学习 用笔用墨法、积墨法、冲墨法等用墨技 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笔法和墨法。方法,感课堂练习指导学生练习笔法和墨注意体会运笔的力度;受中国国巡视辅导法。笔法练习注意运笔要领;仔细研究毛笔中水分的笔墨情墨法练习注意用水技巧,要控 制好笔的干湿程度。变化产生的效果。趣。布置作业1、

13、四种用笔方法;五种墨色调 和;干笔湿笔练习。2、以上练习之外,尝试破墨 法、积墨法、冲墨法等用墨技 法。3、以上练习之外,尝试临摹名 家作品的局部。学生根据自己的 情况选择不同的层次 完成作业练习。分层 教学,关 注每个学 生。课堂小结展示优秀的练习作业,互相交流,总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教学评价本课教学时卜能够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讲清笔墨,反复 练习。演示分析,突破难点。作业分层,关注整体。四、教学建议(一)本课学习引入部分可以有多种方法,有能力的教师也可以亲自在黑板 上画出不同的笔墨效果,吸引学生,引入新课。还可以通过观看名家绘画视频引 入新课等等,主要是本着突出中国画的特点,吸引学生的

14、目的即可。(二)课前准备要尽可能地找到更多中国画的真实作品,不是照片。这样能 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中国画,体会笔墨表现力。(三)课时安排建议一课时。(四)作业安排要以练习笔墨为主,有能力的同学可临摹教材中范画的局部, 体会笔墨效果。要为下节课-写意花卉的学习打好基础。五、相关资料1、板桥以情写竹郑板桥非常喜欢竹子。他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闹得他做过官的范县、 潍县也处处种竹。即便是为潍县父母官时,也无不枝枝叶叶皆同民情相接相连。 他在县署中曾画竹题诗,以明其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板桥先生虽然不过只“七品官耳”,而其清廉正直的品格,却令人高山仰止

15、。据记载,乾隆19年(公元1754年)春,郑板桥先生去官离任之际,潍县土 庶皆念其德,父老遮道相送,后来还建立生祠以祀。先生也依依惜别,并画竹一 幅,其上题诗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藁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 江上作鱼竿。他40多岁中进士之前,在扬州以卖画为生;60岁左右挂冠归来,依然是“二 十年前旧板桥”,仍以卖画为生。“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还有这 样的诗句:年年画竹买清风,买得清风价便松。高雅要多钱要少,大都付与酒家板桥先生的诗品、画品,与其官品、人品,同高。竹的节操,正是板桥先生高洁贞标与风格的真实写照。他 71 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 50

16、年不辍,板桥以情入画、以情写竹。板桥所画的竹,出现在你眼前的往往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竹是节操的象征:“不过数片叶,满纸都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浓淡有时无变节,岁寒松柏是知心。”“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是虚心的象征:阅尽炎凉始觉难,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贫富一般看。啸傲空山人弗识。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直其节,虚其心,可以廊庙,可以山林。”“新栽瘦竹小园中, 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都谦逊是家风。”竹是力量的象征:“竹劲兰芳性自然,南

17、山石块更遒坚。”“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咬定青山不放松,定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文房四宝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 “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 “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 、徽墨(安徽省徽州) 、宣纸(安徽省宣州) 、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3、毛笔“四德”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