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1《诗经》学案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诗经》学案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诗经》学案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诗经》学案 北京课改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诗经》学案 北京课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经氓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东港市第三中学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2、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3、研习文本,理解文言现象,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格二、教学重点:理解文言现象,诵读全文三、教学难点:诵读全文,准确书写四、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自学参考资料1、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

2、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

3、“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了解“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3、氓简析:氓是卫国的民歌。卫的都城在河南朝歌(淇县)一带。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也

4、是最好的一首弃妇诗。春秋时期,虽然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在婚姻中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已经形成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里,妇女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氓就是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叙述了她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怨恨和反抗之情,反映了妇女在不平等社会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二)课前基础检测给下列加线字注音A氓(   )之蚩蚩(   )乘彼垝垣(    )匪我愆期(    ) 将子无怒(    )B尔卜尔筮(&#

5、160;  )        淇水汤汤(    ) 靡有朝矣(   )自我徂尔(    )C于嗟女兮(   )    渐(    )车帷裳(    )  体无咎言(    )隰(   )则有泮D于嗟鸠兮(   )   

6、   犹可说也(    )   士也罔极(    )  夙(    )兴夜寐(三)朗读全诗读出诗歌节奏,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体会诗经的韵律美。(四)研读文本(1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解词:氓:  男子    贸: 换     匪:“非”不是    即: 就      谋

7、: 商量       子:  你    涉:  渡过    愆:拖延       将:请            以为:把当做              

8、0;                        2、知识拓展:匪来贸丝    匪夷所思  获益匪浅中的“匪”意思是:不是古代经常在称呼中出现“子”,老子、孔子、苏子、杜子美等称呼中的“子”是( 男子的尊称  )。而本文中大量的“子”和“君以为如何”“足下意欲何为”“卿言甚合我意”等句中的君、足下、卿等词是

9、(      你    )。 3、翻译(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0、0;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五)研读文本(2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理解词义:乘: 登上   彼:  那    垝:  毁坏、倒塌    涕: 眼泪   卜:   占卜   贿:财物2、知识拓展“载笑载言”中“载”的意思(动词词头,无意 )“载歌载舞”中“载”的意思(又又)(六)学生练习背诵,当堂成诵五、课堂小结六、质疑反馈七、布置作业:   &#

11、160;     1 、背诵这两节诗   2、 预习新课      诗经氓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师版)                                

12、;                东港市第三中学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研习文本,理解文言现象,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2、  分析诗中女子的形象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格二、教学重点:诵读全文,理解文中女子的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诵读全文,准确书写四、教学过程&

13、#160;(一)温故知新:默写一、二两节诗(二)研读文本(3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理解词义:沃若:润泽的样子          耽:沉溺       2、知识拓展:说:秦王必说见臣   (高兴 )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 ( 脱身)3、翻译(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三)研

14、读文本(4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理解词义:  徂: 往       三岁: 多年        汤汤:  水势很大       渐:溅湿         贰:有二心          

15、0; 爽:过错              2、知识拓展:女也不爽    毫厘不爽   屡试不爽中的“爽”意思是错误士贰其行    忠心不贰   且贰于楚也 中的“贰”意思是有二心自我徂尔    尔卜尔筮   尔虞我诈   出尔反尔   尔汝之交中的“尔”意思是你

16、0;    3、三、四节的主要手法是:                      比兴(四)研读文本(5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理解词义:   靡:无,没有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       &#

17、160;   暴: 凶恶     咥: 笑          躬: 自身2、知识拓展: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它的 )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  )  吾其还也  ( 还是  )君知其难也(那  ) (五)研读文本(6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理解词义:解词:    总角:

18、  少年         晏晏:欢乐的样子     旦旦:诚恳的样子2、通假字:(1)氓之蚩蚩      通     ,意为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19、   ,意为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意为             (六)学生练习背诵,当堂成诵(七)背诵检测(八)体会文中女子的形象勤劳、温柔、坚强、清醒 五、课堂小结六、质疑反馈

20、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采薇导学案(教师版)东港市第三中学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二、教学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

21、的感情。三教学难点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四、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课前检查与反馈:1、解释加点字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戎车既驾(已经)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雨雪霏霏(下雪)        彼尔维何

22、(花盛的样子) 维棠之华( 同“花” )   彼路斯何(同“辂”,大车)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2、文学常识填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共收入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分为“ 风  ”、“雅  ”、“ 颂  ”三部分。“ 风  ”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   ”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 赋    ”、

23、“ 比   ”、“ 兴   ”三种。(二)新课导入(三)整体感悟1、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朗读    翻译(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 了解作品主旨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4、” 2、思路脉络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分三个层次:          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

25、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春、夏、秋,后面回家时是冬天)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乡的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3、高考链接: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_(2)诗中

26、“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_五、课堂小结六、质疑反馈七、布置作业:预习离骚,努力背诵。   诗经氓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版)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2、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3、研习文本,理解文言现象,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格二、教学重点:理解文言现象,诵读全文三、教学难点:诵读全文,准确书

27、写四、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自学参考资料1、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

28、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9、。2、了解“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3、氓简析:氓是卫国的民歌。卫的都城在河南朝歌(淇县)一带。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一首弃妇诗。春秋时期,虽然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在婚姻中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已经形成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里,妇女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氓就是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叙述了她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怨恨和反抗之情,反映了妇女在不平等社会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二)课前基础检测给下列加线字注音A氓(   )之蚩蚩(   )乘彼垝

30、垣(    )匪我愆期(    ) 将子无怒(    )B尔卜尔筮(   )        淇水汤汤(    ) 靡有朝矣(   )自我徂尔(    )C于嗟女兮(   )    渐(    )车帷裳(    )  体无

31、咎言(    )隰(   )则有泮D于嗟鸠兮(   )       犹可说也(    )   士也罔极(    )  夙(    )兴夜寐(三)朗读全诗读出诗歌节奏,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体会诗经的韵律美。(四)研读文本(1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解词:氓:       &

32、#160; 贸:         匪:         即:          谋:         子:             

33、0;涉:      愆:          将:          以为:                         

34、60;           2、知识拓展:匪来贸丝    匪夷所思  获益匪浅中的“匪”意思是:古代经常在称呼中出现“子”,老子、孔子、苏子、杜子美等称呼中的“子”是(       )。而本文中大量的“子”和“君以为如何”“足下意欲何为”“卿言甚合我意”等句中的君、足下、卿等词是(         )。

35、60;3、翻译(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五)研读文本(2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

36、题)1、朗读,理解词义:乘:      彼:      垝:        涕:     卜:       贿:2、知识拓展“载笑载言”中“载”的意思(       )“载歌载舞”中“载”的意思(      

37、)(六)学生练习背诵,当堂成诵五、课堂小结六、质疑反馈七、布置作业:         1 、背诵这两节诗   2、 预习新课    诗经氓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版)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3、  研习文本,理解文言现象,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4、  分析诗中女子的形象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

38、格二、教学重点:诵读全文,理解文中女子的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诵读全文,准确书写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默写一、二两节诗(二)研读文本(3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理解词义:沃若:           耽:         2、知识拓展:说:秦王必说见臣   (    )     

39、0;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       )3、翻译(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三)研读文本(4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理解词义:  徂:     三岁:       汤汤:      渐:       贰:   &

40、#160;       爽:          2、知识拓展:女也不爽    毫厘不爽   屡试不爽中的“爽”意思是士贰其行    忠心不贰   且贰于楚也 中的“贰”意思是自我徂尔    尔卜尔筮   尔虞我诈   出尔反尔   尔汝之交

41、中的“尔”意思是    3、三、四节的主要手法是:                      (四)研读文本(5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理解词义:   靡:     夙兴夜寐:        &

42、#160;  暴:       咥:         躬:2、知识拓展: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     )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  吾其还也  (     )君

43、知其难也(      ) (五)研读文本(6段)(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理解词义:解词:    总角:         晏晏:     旦旦:2、通假字:(1)氓之蚩蚩      通     ,意为       

44、60;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意为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意为         

45、60;   (六)学生练习背诵,当堂成诵 (七)背诵检测 (八)体会文中女子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六、质疑反馈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采薇导学案(学生版)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二、教学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三教学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