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吕之辩看诗经学诠释体系的转变_第1页
从朱、吕之辩看诗经学诠释体系的转变_第2页
从朱、吕之辩看诗经学诠释体系的转变_第3页
从朱、吕之辩看诗经学诠释体系的转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朱、吕之辩看诗经学诠释体系的转变从朱、吕之辩看诗经学诠释体系的转变0751202104-0149-08朱熹和吕祖谦都是中国思想史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两人交谊甚笃,除大量书信往还外,重要的会面就有五次之多,即三山之会、婺州之会、寒泉之会、鹅湖之会和三衢之会,后两次会面与经学的关系较大。鹅湖之会主要是朱熹与陆氏兄弟的辩论,吕祖谦为主持人。三衢之会是两人最终一次会面,距鹅湖之会仅半年,吕祖谦从辩论的居中协调者变成辩论的一方,会见的内容是“就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等经学与史学问题进行全面的商量。尽管两人都没有直接、系统地讲解并描述此次会面的状况,但朱熹之后在言及诗书等经典时屡次提到与吕氏的论辩,涉及一些经

2、学上的重要问题,而在这次会面之前,二人在往来书信中就已经有相关的沟通。因此,以此次会面为核心,朱、吕在此前后一段时间的对话,才是经学思想上的真正交锋,双方的分歧凸显出来,通过论辩,双方更深入、更系统地审视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在中国经学史上具有关键意义。朱、吕之辩涉及易书诗春秋等多部经典,也涉及史学问题,历来对此作特地讨论的不多,且主要成果要么是探究会面具体地点、时间的考证之作,要么是从总体上论述两人分歧。假如细致地考察朱、吕之辩,会发觉在每一部经典上、在每一个方面,都有余地也有必要作更加深入细致的辨析,笔者拟就其中诗学问题作一番尝试性的探讨。朱、吕在诗学上的分歧,关涉对诗序的看法、对“思无邪的

3、理解、“郑声与郑风的关系等一系列诗经学重要问题,这简单让人产生一种印象,即诗经学在当时发生的改变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但事实上,以朱熹的著作及相关言论为代表,宋学对于汉学的颠覆是整体性的,朱、吕之辩的最终结果是诗经宋学这一新的经典阐释体系的建立。因此,本文拟先谈“破,再谈“立,用这样的结构凸显诗经学阐释体系的轉变。一、汉唐诗经学诠释体系的颠覆宋代以前,诗经已有以汉唐注疏为基本内容的阐释体系,这个体系是多层细化的,有大序小序毛传郑笺孔疏五层,诗大序系于诗经首篇关雎的小序之下,是对诗的总论,阐述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别、诗歌与政教的关系等,关涉汉代诗经学一系列重要范畴,如诗言志、诗六义、诗四始、正变

4、美刺等,具有特别深厚的政治色彩。具体地说,每首诗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政治意志,有什么政教寓意,美的是什么、刺的是什么,是由系于每首诗之前的小序来揭示的。要知道政治意志、美刺的政教寓意是怎样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必需理解诗的语句,而毛传就是简要诠释字词的。诗序和毛传很简略,故需要有较具体的进一步训解,流传下来的主要是郑笺。后来郑笺也显得简略,又有更具体的疏解,流传下来的即孔颖达正义。大致说来,大序是宏观层面,小序是中观层面,毛传郑笺孔疏是微观层面,分别诠释诗歌基本理念与功用、单篇诗的意旨与背景、诗中字词句意。对于这样一个诠释体系,假如仅仅是在某些字词句的训解上提出新的看法,是该体系所能够容纳的。事

5、实上郑笺与毛传之间、孔疏与前两者之间,都不是完全符合,而是存在一些差异,其中有误会,也有来源于今文经学的别解,但这些并不影响整个诠释体系的成立。只有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受到质疑乃至否认,才能动摇乃至推翻这一体系。宋人关于诗经的新看法,恰恰是主要针对诗序这一层面的。北宋时期,欧阳修著诗本义,对小序多有怀疑,但欧阳修仅是对个别诗篇的小序提出疑义,总体上他仍是尊序的。到南宋郑樵著诗辨妄,才全面否认小序的可信性。郑樵在韩愈、苏辙等人已有怀疑的基础上,认为诗序是毛公为了取信于人,诡称传自子夏的,他具体辨析各诗之序,考证史实,指出序文的很多不行信据之处,言小序尽可能地附会史事,无可附会才直接说诗的意旨,为了

6、附会有时竟根据国君谥号,把一些诗的意旨说成与其有关。朱熹的诗学观直接受郑樵的影响,他曾明确说:“向见郑渔仲有诗辨妄,力诋诗序,期间言语太甚,以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始亦疑之,后来认真看一两篇,因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缺乏信。朱熹认为,序与诗明显不相符合:“因是看行苇宾之初筵抑数篇,序与诗全不相像。他进一步指出,序中附会痕迹太重:“小序犹不行信,皆是后人托之,仍是不识义理,不晓事,如山东学究者。皆是取之左传史记中所不取之君,随其谥之美恶。有得恶谥,及传中载其人之事者,凡一时恶诗,尽以归之。朱熹连续郑樵的思路和观点,反对小序强行把每首诗的意旨都与当时政治挂钩且坐实到特定的人、事,认为这种做法对于一些诗篇来说,不仅无助而且有碍于读者领会诗意。1.关于“美刺特殊值得留意的是,朱熹超出单篇小序的视域,从总体上指出诗意诠释体例的不合理,把矛头直指“美刺这一解诗的普适原则: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性情,几时尽是讥刺他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