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七年级语文 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 第四句诗中的“闲 ”字能否改为“忙 ”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答案】( 1)不能。因为“闲 ”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 ”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解析】【分析

2、】(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 ”,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

3、儿就落下一朵故答案为: 不能。因为“闲 ”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 ”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解答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2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九日与陆处士羽 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

4、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重阳 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注】 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重阳: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 )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 ”这一天有饮酒、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做具体赏析。【答案】( 1 )赏菊( 2 )皎诗将“九日 ”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或:淡泊高洁);白诗以花喻人,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热爱生活。【解析】【分析】(1)从皎然诗中的“东篱菊也黄”和 “谁解助

5、茶香”和白居易诗中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可知, “九日 ”这一天还有“赏菊 ”的习俗。( 2)皎然的诗,诗句“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将俗人 “喝酒 ”与自己 “品茗 ”作对比,再加之 “赏菊 ”,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的品行。而白居易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 ”的老人(自喻),和“少年 ”一起载歌载舞。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 赏菊 ; 皎诗将 “九日 ”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或:淡泊高洁);白诗以花喻人,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

6、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热爱生活。【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是对诗歌写作手法和情感的分析归纳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3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 )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B.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

7、阔。C.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D.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答案】( 1 ) D( 2 ) “ 明 ”作动词,表现出阳光下溪水闪烁明亮,晃人眼目。(“出 ”则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仿佛调皮的孩子,突现群山身后。)将静态之物写得动感十足,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眷恋田园之情。【解析】【分析】 D 项 “ 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的说法有误,“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写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

8、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描绘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故答案为:D; “明 ”作动词,表现出阳光下溪水闪烁明亮,晃人眼目。(“出 ”则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仿佛调皮的孩子,突现群山身后。)将静态之物写得动感十足,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眷恋田园之情。【点评】

9、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写法特点。答题时应注意,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解答时要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请结合:“无时 ”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答案

10、】( 1)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 “无时 ”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思想感情。【解析】【分析】 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这是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11、这是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特别提出要结合“无时 ”一词来分析。这也是在考查诗句中关键词语的艺术表现力。“拄杖无时夜叩门”: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诗人已 “游 ”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于是别有一番情趣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更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过惬意生活的思想感情。故答案为: 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

12、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思想感情。【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句中重点词的及句子包含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要在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 )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 “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 ”字和 “轻 ”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答案】( 1 ) “数片 ”和 “一夜明 ”。( 2 ) “ 洗 ”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

13、纤尘不染的景象。“轻 ”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的词语的提取能力。可从“檐前数片无人扫 ”中提取 “数片 ”,从 “又得书窗一夜明”中提取 “一夜明 ”作为答案。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考查赏析炼字功夫。“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洗 ”字, “轻 ”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

14、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故答案为:(1 ) “数片 ”和 “一夜明 ”。( 2 ) “ 洗 ”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 ”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作

15、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1 )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 ”三字引出下文 “商女 ”的出场。(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1 )笼;近酒家( 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16、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1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做到熟读原诗,先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通过前两句可知,“笼 ”字写出秦淮夜色迷蒙冷清的特点,次句以“近酒家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 ”的出场。( 2)本题主要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分析内容可知,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故答案为:(1 )笼;近酒家( 2)醉生梦死的

17、统治者。(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点评】在体会作者感情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7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里丘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B. “齐鲁青未了 ”是作者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和历史悠久。C. “决眦 ”写出诗人想把一切看个明白,睁大眼睛张望,眼眶好似决裂

18、。D.尾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答案】( 1 ) B( 2)高大巍峨(或遮天蔽日)【解析】【分析】(1 ) B 项 “作者近望泰山”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齐鲁青未了”不是近望泰山,而是远望泰山。( 2) “阴阳割昏晓”: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这是写泰山两面的光明与阴暗的反差大。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 ”,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 ”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

19、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故答案为: B 高大巍峨(或遮天蔽日)【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首先明确句意,然后抓住“ 割昏晓 ”明确 高大巍峨的特点。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

20、塘传来阵阵蛙鸣。( 2)寂寞。【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注意:描述画面不同于翻译句子,不能干巴巴地解说句意。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注意围绕“时节、雨夜、池塘、蛙鸣”展开合理想象,组织语言即可。( 2) “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思是: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作者之所以敲棋子是因为诗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

21、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寂寞、苦闷。故答案为: 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寂寞。【点评】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9 古诗阅读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注释】 背景: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

22、诗,是作者被困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则被困长安。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1 )理解此诗时,小淇翻阅了明代王右仲在杜臆中对“云鬓 ”、 “玉臂 ”二词的点评,王右仲认为其“语丽而情更悲”。小淇联系了颈联的描写,认为从和 两字中能读出杜甫想象妻子独自望月的时间之长,更有助于理解王右仲所言的“悲情 ”。(2)本诗题为“月夜 ”,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 ”、 “双照 ”为一诗之眼。试结合诗句,通过诗眼揣摩作者情感。【答案】( 1 )湿;寒(2) “独看 ”写的是妻子“独看 ”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 “双照 ”既有当年与妻子一同赏

23、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一家团圆的希望。诗歌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的离乱忧愁。【解析】【分析】(1)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在这样雾气凝重,寒气逼人的情境之下,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故“湿 ”“ 寒 ”更加体现了作者思念家人,而又不知何时能归的悲凉之情。(3) “独看 ”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 ”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而自己的“独看 ”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 ”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

24、“今夜 ”的 “独看 ”,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 ”、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 ”的未来,既写出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内心不知何时能归的悲凉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湿;寒; “独看 ”写的是妻子“独看 ”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 “双照 ”既有当年与妻子一同赏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一家团圆的希望。诗歌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的离乱忧愁。【点评】 回答本题,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注意字词的准确运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

25、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10 阅读下间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这是一首七言。(体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 千寻”形容塔高,借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B.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C这首诗即景说理,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D.全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答案】( 1 )绝句( 2) B【解析】【分析】(1)今体诗又叫“近体诗 ”,大体分为两种:绝

26、句、律诗。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此诗有四句组成,故而是绝句。( 2) B 项, “ 浮云 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错误, “浮云 ”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故选B。故答案为: 绝句; B【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的把握,注意律诗和绝句的区分。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11 同学们,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预习未选择的路时所做的旁批,请你和他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

27、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旁批1:作者把人的一生比做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旁批2:伫立和驻立的区别:伫立: 长时间站着,没有动作。 泛指站立。驻立:停立,站立(短时间停留)。旁批3:作者为什么认为

28、“荒草萋萋 ”、 “十分幽寂 ”的路 “更诱人、更美丽”?旁批4:此句点题,开始写未选择的路。旁批5:结尾两段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给人以启示。( 1 )请你帮这位同学解答旁批3 中的疑问。( 2)请补全旁批5 中的内容,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案】( 1 )(荒草茂盛,十分幽寂,说明人迹罕至),这样才更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富有挑战意味、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2)树林、路、荒草、落叶等;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之路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但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持走下去;人生总要面临选择,不要盲从,要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坚持走下去。【解析】【分析】

29、(1)从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可以看出“荒草萋萋 ”、 “十分幽寂”的路是很少有人来的,是人迹罕至的,这样的路是给人更多的探索的欲望和乐趣,少有人去那么这里的景色必将是原生态的,没有破坏的,更有神秘感。( 2)景物:落叶、树林、路、荒草。启示:“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启发我们人生很多事物不能兼得,需要作出选择。“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启发我们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要谨慎,要听从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盲从,有的时候越是有挑战性越是更能体味生活的乐趣。 “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启发我们人生之路是很难回头的,是不能重来的,所以人生之路的选择要谨慎。“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启发我们人生之路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要一直向前。故答案为: (荒草茂盛,十分幽寂,说明人迹罕至),这样才更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富有挑战意味、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树林、路、荒草、落叶等;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之路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但一旦做出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