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法总结_第1页
高考语文语法总结_第2页
高考语文语法总结_第3页
高考语文语法总结_第4页
高考语文语法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语法总结01语音_1: *语音的要素 音高:    声音的高低,由声波振动的快慢来决定。 音强:    声音的长短,由音波振动的幅度的大小来决定。 音长:    声音的长短,由音波存在时间的久暂来决定。 音色:     声音的个性,由音波颤动的形式来决定。音色是声音的本质。_2: *语音的自然单位    语音的自然的单位,由音素构成。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 元音

2、(母音):     发音时,气流自由呼出,在口腔、咽喉不受任何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肌肉紧张程度较均衡;发音时声音响亮,但气流比辅音弱。 辅音(子音):     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的某部分受到一定阻碍,受阻部分肌肉紧张; 发音时声音并不响亮,但气流较强。_3: *语音的组成 声母:     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     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以外其它音节。

3、0;声调:     由汉字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构成。普通话里有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四个声调。此外,还有轻声和儿化音等。_02 汉语拼音规则1: *加写     i单用或者i打头,后边没有别的母音时,i前边加y。 u单用或者u打头,后边没有别的母音时,u前边加w 。2: *改写     u打头,u后边还有别的母音时,把u改写成w。 i打头,i后边还有别的母音时,把改写成y。 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忙改

4、写成y,ü上两点省略。3: *省写     i上标调时省去上面的一点。如lín(林) ü行的韵母同j、q、x相拼时,省去上面两点。如jun(娟)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写成iu ,ui,un。如niú(牛) 韵母er用作韵尾时省去e。如huar(花) 4: *连写     以词为单位连写,词与词则分写。如tà nsù mò shu (碳素墨水。) 有些方位词和助词要与前面的

5、词连写,如x nli  (心里) rè  de(热得)。 重叠的动词和形容词连写。sh sh(杀杀)g ng n(滚滚)。5: *大写     姓名和名两部分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如Dù F(杜甫) 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如Ti n' nmé n(天安门) 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和诗歌每一行第一个字母大写。Ch lí nlí n(车辚辚)6: *标调     按主要元音a、o、e、i 、u、&

6、#252;顺序标调。 iu 、ui 组成的音节,调号一律标在后面。 轻声音节不标调。7: *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 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隔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连续两个元音不属于同一个音节的;如k ùài(酷爱); 前一个音节收n尾或ng尾,后一个音节由元音开头的。如chá ngn(长安)_03_py: *拼音字母表  字母表:  Aa  Bb  Cc

7、60;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声母表:         b  p  m  f 

8、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韵母表: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

9、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文字_01: *文字的种类 表形文字:     用概括的线条描成物体形象的文字。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是文字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其缺点是较复杂的事物就无法用图形表示。 表意文字:     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词素或词的文

10、字。 它并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言的语音。表意文字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可以直接用字形为不同时代和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共同使用。 其缺点是表义常常不准确,符号繁复,不易学习和使用。 表音文字:     用字母来表示语音的文字。由于字母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不同, 表音文字可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两类。音节文字的每个字母表示一个音节; 音位文字的每个字母表示一个音位。音位文字的优点是:字母数量少,  书写符号简单,易读易写,也容易表达词的语法形式。_02汉字的造字原则和方法1: *象形&#

11、160;    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独体字, 无论笔画多少不能再加分析;象形字多为名词;汉字中象形字并不多, 因为它有较大的局限性。2: *指事     用象征性的、具有指事作用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指事字多为独体字; 它分两类:一类是纯符号的;另一类在象形字基础上添加指事符号。3: *会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集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是合体字, 多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合起来组成;会意

12、造字比前二者有进步,但数量有限。4: *形声     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方法。形符,也叫意符, 是用一个意义相同或相关的字来指明新字的意义或范畴,是新字的一部分; 声符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指明新的读音,是新字的另一部分。 形声字估计占汉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形声字对于辨认字义和读音有帮助, 但也有其局限性。5: *假借     语言中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另一事物的方法。假借字为数不多; 但假借原则使汉字中一字多音多义现象大大增加。6:&

13、#160;*转注     也称互训,意义上相同的或相近的字互相解释的方法。部首相同、 意义相近或读音相同、相近的字可以互相解释说明。转注一方面使同义字增多, 另一方面又使得多义字不断产生。_03汉字的字体1: *甲骨文     也称“契文”、“卜辞”、“殷墟文字”;产生于殷朝。 文字结构由独体趋向合体,并且有了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 但多数字的结构尚末定型,字的方向可以变换,偏旁可有可无, 点数可多可少,同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写法。殷商崇尚迷信, 常

14、用龟甲兽骨来占卜吉凶,卜后又在上面刻上卜辞及有关事项。 至今已发掘出甲骨十多万片,收的单字达4600多个,其中可识的有1700多个。 是中国最古的文字。2: *金文     也称“钟鼎文”;产生于殷周。殷代时字体和甲骨文相近,周初时稍整齐匀称, 比甲骨文定型,逐渐离开图画的原型,到战国末年逐渐接近小篆。 铸或刻在殷周至汉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多为有关祀典、赐命、征伐、 约契等记录。3: *大篆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介于甲骨文与小篆

15、之间的字体;字体略趋方正, 布局匀称。这种字体的代表是石鼓文,相传是周宣王之臣史籀所作。 故也称籀文。大篆和小篆合称篆书。4: *小篆     产生于秦代。线条化,确立了汉字的符号性;统一化,偏旁固定, 为汉字定型打下基础;定型化,基本固定汉字的笔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采用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即把秦国原来使用的篆书稍加简化, 作为正字,这就是小篆,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现存的琅邪台刻石和泰山刻石可代表其风格。5: *隶书  

16、0;  始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把小篆圆转的笔画变为方折;便于书写; 结构简化,提高了书写效率。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字体。 在秦代由下级胥吏(隶人)所用,故称隶书。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进的转折点, 为楷书和草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6: *草书      产生于汉代。形体较潦草,变化繁多,笔势连绵回绕。 草书是在隶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叫“草隶”,后来发展成“章草”, 到了汉末成为“今草”(张芝、王羲之为名家),到了唐代, 形成了“狂草”(张旭、怀素为名家)。草体字实用价值不大,&#

17、160;但可作为艺术品来欣赏。7: *楷书      也称“真书”、“正书”;始于汉末行于魏晋南北朝。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楷书是在隶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了唐代形成了严密的规矩,现在的楷书字贴, 大多是唐人的作品,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8: *行书      始于汉末。近楷近草,不拘不放笔画连绵,字字独立。行书而接近楷书的, 叫“行楷”,行书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它兼有楷书和草书两者的优点, 书写速度快,是具有实用价值。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18、天下第一行书”。;语素·词_01:  *语素与音节关系 单音节语素:     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 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叫单音词。 双音节语素:     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语素。这类语素数量不多,主要是一部分从古汉语遗留下 来的“联绵字”和一些音译的外来词。;_02词的构成1: *单纯词 单音词:     由一个音节构成。  双音词:  

19、   由两个音节构成。主要是联绵词,包括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三类。 多音词: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构成。多数是音译的外来词。2: *合成词 并列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根据语素之间意义关系, 可以分为:同义并列、反义并列、对衬并列、偏义并列(偏义词)等。 偏正式:     以后一个语素为主体,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组合成词。 陈述式(主谓式):

20、60;    由后一个语素来陈述前一个语素组合成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被陈述 和陈述之间的关系。 支配式(动宾式):     由前一个语素支配后一个语素,组合成词。前一个语素表示行为和动作, 后一个语素表示行为、动作支配的对象。 补充式(动补式):     由后一个语素补充前一个语素,组合成词。前一个语素表示行为和动作, 后一个语素补充它,表示结果或趋向。 附加式:     以一个或两

21、个语素为主体,加上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语素组合成词。 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语素组合成词。它不同于叠音词(单纯词),不重叠时可以单用。;_03词义分类1: *按词义的多少分 单义词:     只表示一个意义的词。主要有三类:常见的事物名称;亲属称谓;科学术语。 如:妯娌,激光 多义词     多义词分为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基本义: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常

22、用的一种意义,其它意义都是由此发展出来的。 如:这口井很深。“深”表示从上到下的距离大 引申义:     由基本义推演、发展而来的意义。如:这堂课老师讲得很深。“深”表示深奥、难度大 比喻义:     由基本义通过打比方产生并已稳定的词义。如两家的关系很深。“深”表示 关系密切。2: *按词义的比较分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可分两类: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 运用时一般可以替换)、近义词(意义

23、相近且有细微差别,一般不可互相替换)。 如:星期日礼拜天(等义词),希望期望(近义词)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而词性相同的两个词。可分为两类:绝对反义词 (词义绝对相反);相对反义词(词义相对的相反)。如:绝对反义词,公私; 相对反义词,高矮。3: *按词义的感受情色彩分 褒义词:     带有赞许、肯定或喜悦感情色彩的词。随着社会发展,褒义词也会发生变化, 如(夫子原褒今贬)。 贬义词:   &

24、#160; 表示贬斥的、否定的、含有坏意义的词。贬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 也可带上褒义。如(:“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 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贬词褒用)。 中性词:     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它介于褒义词和贬义词之间。 如: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实词_1: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示处所或时间的 名词还可以作状语;名词作谓语的时候一般要求用判断词“是”; 指人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

25、可以用“们”表示多数; 名词计数的时候要求在数词后边用上一定量词;名词不能跟副词组合。     名词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词和方位词。     普通名词,如:学生、钢笔、教育、思想等。     2)专有名词,如:北京、鲁迅、长江、激光等。     3)时间词,如:明天、早晨、去年、夏季等。     4)方位词,如:东、西、上、下、前、后等。_2: *动词 

26、60;   表示人或事物动作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 大多数动词能带宾语;动词前能加副词,但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 动词外,一般不能在前加程度副词;后边一般可带“着、了、过”等表示时态; 动词可以按照“AA式”或“ABAB式”重叠,重叠后表示动作的短暂,有反复、 尝试的意思(如“听听”、“参观参观”)     动词分为以下类型:     行为、动作,如:走、说、打、保卫、支持等。     2)发展

27、、变化,如:增加、缩小、提高、降低等。     3)心理活动,如:想、爱、恨、忘记、希望等。     4)使令,如:使、叫、让、请、要求、禁止等。     5)可能、意愿,如:会、肯、应该、能够、愿意等。     6)趋向,如:来、去、起来、下去、过来等。     7)判断,如:是。     8)存在、消失,如:有、丢、出现、存在等。_3: *形容

28、词     表示人或事物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 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和定语,也可作状语和补语; 很多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一般也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如带了宾语应视为动词(如“纯洁队伍”); 有的可以重叠 ,一般有AA式、AABB式或A里AB式。一般分为事物形状、 事物的性质、事物的状态。_4: *数词     表示事物数量和次序的词。常与量词组合起来使用,称为数量词; 数词或数量词在句中可

29、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数目的增加可以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的减少只用分数表示。     数词分为:表示确数和表示概数及表示序数。     表示确数的又分为: 基数,如一、二、十、百、万、半等; 分数,如二分之一、三成等; 倍数,如五倍、十倍等。     2)表示概数: 如十来(岁)、百把(斤)、五十(开外)、许多(鱼)等。     3)表示序数: 如第一、初五、

30、头一次等。_5: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常和数词组合使用, 也可以同指示代词结合使用;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使用。     量词一般分为: 计算人或事物单位的称物量词,如,挑、捆、头;计算行为动作单位的称动量词,如,次、趟、遍。 _6: *代词     用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其它实词的词。代词没有固定的语法功能, 它代替的词属哪个词类就具有该词类的语法功能;代词一般不受

31、别的词语修饰, 也不能重叠使用。     代词包括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代词。又分为第一人称,包括单数和复数,如:我,我们; 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如:你,你们;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如:他,他们。     指示代词: 用来指称、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又分为近指(如,这、这里等)、 远指(如,那、那里等)、泛指(如,看这、看那)。     疑

32、问代词: 用来表示疑问的代词。如,问人:谁、哪个;问物:什么;问处所:哪; 问时间:几时、多久;问性质、状态等:怎么、怎么样。虚词_1: *副词     用来表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 情态等的词。一般只和动词、形容词组合,而不能和名词组合; 副词在句中一般只作状语,而不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 有的副词可以作补语;多数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部分副词具有关联作用。     分为表示时间(如,正、在、曾经、将要等)、表示范围

33、(如,都、总、统统、 唯独等)、表示程度(如,很、最、大、非常等)、表示肯定 (如,必、一定等)、表示否定(如,不、未、别等)、表示情态 (如,刚好、果然、幸亏等)、表示语气(如,偏、岂、究竟等)。_2: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 对象、目的等的词。一般只同名词、代词及短语组合后成为介宾短语, 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介词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介词可以分为: 表示时间(如

34、,从、在)、表示处所、方向(如,自、向)、表示对象(如,对、同)、 表示目的、原因(如,为、因)、表示比较(如,比、和)、 表示方式、方法(如,按、凭)、表示排除(如,除了)、表示被动(如,被)。_3: *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以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表明所连接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连词只有连接作用, 没有修饰作用;连词可单独使用,有的要成对使用。     连词可以分为: 连接词(如,和、以及等)、连接短语(如,并、而且等)、连接

35、句子(如,或者等)。_4: *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附加意义的词。助词的独立性最差, 附着性强,总是做词、短语和句子的附属成分。     助词可以分为: 结构助词(如,的、地、得、等)、动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语气助词(如,吧、呢、罢了等)。_5: *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的词。一般不与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 在句中常作独立成分;有时单独一个叹词成为一个独词句。

36、     叹词可以分为: 表示感叹(如,啊、哦等)、表示呼应(如,喂、嗯等)、 表各种感情(如,哈、哼等)。_6: *拟声词     摹拟声音的词。可以同别的词组成各种短语;在句中可当独立成分, 或独立成句,还可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摹拟各种声音,如:砰、哗、轰隆等。语法_01: *短语     短语可分为以下几种:          联合短语,&

37、#160;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代词并列地联合在一起 构成(一次两次、我和他)。     联合短语可分为: 名词+名词(如,音乐舞蹈)、 动词+动词(如,打球跑步)、形容词+形容词(如,艰苦朴素)。     偏正短语, 前边的词修饰限制后边的词,被修饰和限制的词是中心词。     偏正短语可分为: 名词是中心词(如,我的同学)、动词是中心词(如,严肃地说)、 形容词是中心词(如,像大海一样宽广

38、)。     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动词支配的对象组成。     动宾短语可分为: 动词+宾(如,打篮球)。     补充短语: 后边的词补充说明前边的词。     补充短语可分为: 动词+补语(如,沉浸在欢乐中)、形容词+补语(如,红得发紫)。     主谓短语, 有较强的成句能力,只要加上一个定语的语调,就可以成为主谓句; 可以充当主语

39、。     主谓短语可分为: 主语是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如,科学发达、云南省的蒋家沟爆发大型泥石流。 主语是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如,买一辆自行车要二百多元。 谓语是动词、动词短语;如,我们爱劳动。 谓语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如,晚会的气氛非常热烈。 谓语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如,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谓语是主谓短语。如,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介宾短语,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独立构成省略句;可以充当状语、定语、补语。 

40、介词+名词(如,为了和平);介词+代词(如,比他更严厉); 介词+各种短语(如,由于身体健康)。     固定短语, 主要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固定短语也能独立成句。结构对称的习惯用语 (如,你一言我一语);四字熟语又包括并列关系(如,千方百计) 和修饰关系(如,世外桃园);成语表陈述关系(如,愚公移山); 习惯用语表支配关系(如,固执已见)。;_02句子成分1: *主语     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

41、人或者什么事物)。常作主语的是名词、名词短语、 代词;数量词和动词、形容词及它们的短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作主语。 例如:月亮(名)圆了;一米(数量)等于一百厘米; 勤俭(形)是一个美德;翻译(动)是艰苦的劳动;去北大荒的(的字短语)就是他。2: *谓语     陈述主语的部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者怎么样)。经常用作谓语的是动词、 形容词及其它们的短语;名词、数量词及其它们的短语也可作谓语。 例如:我走(动)了;厂长把任务交代得清清楚楚(动词短语); 他很高兴(形容词短语);年轻人精力充沛(

42、主谓短语)。3: *宾语     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者事物(可以回答“谁”、“什么”之类问题, 与动词组成动宾短语)。常作宾语的是名词、名词短语、的字短语、代词等。 例如:大家喜欢读鲁迅的作品(名词短语);前面走来一群背书包的(的字短语);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字句)。4: *补语     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用来补充情况、结果、数量、性状和程度等)。 通常由动词、形容词及它们的短语、数量词、代词

43、、主谓短语和介宾短语来充当。 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形容短语);他高兴得跳起来(动词短语); 我看见过一回(数量词)。5: *定语     用来修饰、限制名词的连带成分(表示人或事物性状、数量、所属等)。 常作定语的有名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及动词短语等。 例如:实验中学(名词短语)那座(数量)崭新(形)的科技楼(多项定语)。6: *状语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连带成分(表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 时间、处所、程度、目的、

44、原因、肯定、否定等)。常作状语的是形容词或 形容词短语、副词、表处所的名词、数量词、介宾短语等。 例如:严肃地说(形);肯定成功(副);一眼看到(数量);7: *独立成分     也叫“插说”、“插入语”,在句中不作任何成分,也不同其它成分发生结构 关系的独立部分(一般放在句中,也可放在句首、句尾)。通常由词或各种短语充当。 例如:那边山上的枫叶,你看,叶子都红了(强调);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赞叹)。8: *复指成分     两个词或两个短语指同一样事物

45、,表示同一个成分。一般由名词、名词短语、 代词数量词等充当。例如,相连的复指:中国首都北京(名+名词短语); 我们青年学生(代+名词短语);不相连的复指:你要找的那个人,我认识他。;_03单句1: *主谓句     名词谓语句, 谓语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例如:今天国庆节。     动词谓语句, 谓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例如:太阳出来了(主-动)。     形容词谓语句, 谓语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充当。例如:河边的

46、树绿了(主-形)。     主谓谓语句, 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例如:她性格温和。2: *非主谓句     名词非主谓句, 由单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例如:多可爱的小生灵啊(表感叹)。     动词非主谓句, 由单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例如:站住(表命令)。     形容词非主谓句, 由单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例如:美极了(表感叹)。     叹

47、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由单个叹词或拟声词构成。例如:喂(表呼唤)。 _04复句_1: *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有关的几件事,或者说出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分主次。常用的关联词有,也、又、还、既又、 有时有时、一方面一方面、是而不是、时而时而。例如: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 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_2: *承接复句     几个分句叙述连续的动作,前后承接连贯。常用的关联词有,便、才、接

48、着、 跟着、于是就。例如:雨来脚立不稳, 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身子一歪要倒下去。_3: *选择复句     几个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情,需要从中选出一件。常用的关联词有, 或(或者)或(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也许也许。 例如:孩子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玩石子。_4: *递进复句     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一般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常用的关联词有,不但(不仅、不只、不光、不止)而且(并且、

49、甚至、也、还)等 例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_5: *转折复句     前一个分句说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说下来, 而是作了一转折,说出同前一个分句全然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常用的关联词有,但是、然则、只是、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却、但是) 例如:虽然我一见面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_6: *因果复句     原因因果: 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出由此产生的结果(分句次序有时可颠倒)。 

50、;常用的关联词有,因此、所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例如:因为马克思有了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所以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推论因果: 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或根据,后一个分句表示由此而推论出的结果。 例如:既然室内气温升高了,寒暑表水银柱就会升高。_7: *假设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一个分句推论出这种假设情况实现了会 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就(那么)、假使就、倘若便、要是那么。 例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到

51、公园去拍照。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一个分句说出与之相反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 即使(纵然、纵使、尽管、哪怕)也。例如:即使不浇水,种子也会发芽。_8: *条件复句     前一个分句说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不(才、否则)、幸而否则。 例如:只要有一粒种了,它就不泽地势,不畏严寒酷热, 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除非你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斗争,你才会真正体会到斗争的幸福。_9: *紧

52、缩复句     由两三个分句压缩在一起,中间没有停顿,也不用标点符号隔开的一种复句。 它的结构像单句,而表达的是复句的内容。常用的关联词有,不(非)不、 不(再)不、一就。例如:这种技术非下工夫学不会。 你再聪明也骗不了群众。他一下飞机就上了汽车。;_05句群_1: *并列关系句群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分别记叙或说明几种事物或情况。常用的关联词有, 也、不、又、同时、同样、还有、另外、此外、与此同时、除此之外。如:别的动物都吃 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

53、了吃。别的动物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 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另外两条腿解放出来干 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_2: *承接关系句群     几个句子以事情发展线索或按时间的推移、空间位置的改变为顺序依次写下来。 常用的关联词有,就、于是、接着、起初后来 例如:十点,江面渐趋广阔,“江津号”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 十点十五分到巴东,进入湖北境内。十点半到牛口,江浪汹涌, 船在浪头上摇摆着前进。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 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54、。_3: *选择关系句群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提出两种以上的情况,供选择一种。 常用的关联词有,或者、要不、还是、否则、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例如: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 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_4: *递进关系句群     句子之间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而且、并且、况且、 尤其、更加、特别。例如: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 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

55、了,而且越走越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 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_5: *转折关系句群     句与句之间,从一个意思转到带有相反意味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有,而、却、但是、可是、虽则、不过、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然而。 如:这天晚上散会之后,小晚和艾艾各自准备了半夜,计划着第二天到区上,王 助理员仍要不准,他们用什么话跟他说。不料第二天到了区上,王助理什么也没 有再问就给填上结婚证。_6: *因果关系句群  

56、;   一个句子表示原因或根据,另一个句子表示结果或推论。因和果的顺序可以颠倒。 常用的关联词有,因此、所以、因为、原因是、正是因为、由此看来。 例如: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 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 长幼叔伯妯娌相处都很和睦。_7: *假设关系句群     句子之间有假设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假若、如果、假使、就、 那末。例如: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 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_8

57、: *条件关系句群     句子之间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 才、就这样、只要这样、除非这样。例如:没有辫子,该当何罪, 书是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_9: *总分关系句群     先总说后分说,或者先分说后总说。常用关联词语有,总之、总而言之、 总起来说。例如:去年“十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 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现在李先生为争了取民主和平遭受了反动派的暗

58、杀,我们骄傲一点说, 这算是像我们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最宝贵生命! 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光荣。_0510: *解证关系句群     先摆出一种情况,后作解释阐发或进一步说明。常用的关联词有,比如、 例如、即是、意思是说、也就是说。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 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芦沟桥。_06: *多重复句和句群的区分     按内容分:&#

59、160;多重复句只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群则能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     按结构分: 多重复句由分句构成,分句与分句之间互有依赖性。句群则由一组句子构成, 每个句子有较强的独立性。     按书面形式分: 多重复句各句之间用逗号、分号停顿;句群则各句之间用句号、叹号、 问号表停顿。     按语调分: 多重复句只有一个贯穿全句的语调;句群则有几个独立的语调。     按关

60、联词语分: 多重复句常常使用(或可以补上)成对的关联词语;句群则除了表示并列、选择关 系的句群有时用成对的关联词语外,一般只在后续句中使用单个的关联词语。_07: *句群和段的区分     按内容分: 句群属语法范畴,是语言的结构单位;段属章法范畴,是根据内容构成划分 出来的停顿标志。     按形式分: 句群和段重合(一个句群正好是文章的一段)句群小于段 (几个句群组合成一段)句群大于段(几个段组成一个句群, 这种情况比较特殊,这种段

61、一般都是由一句话组成)。08句子的用途_1: *陈述句     句未一般用句号;语调是平直的;句末常用“了、呢、罢”等语气词。 包括肯定的陈述(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强调的陈述 (如,苏轼的词是很好的)、否定的陈述(如,我从没听说过世界上有这种奇事)。_2: *疑问句     句末用问号;句末语调上扬;句末常用“吗、呢”等语气词。 包括特指问(如,演主角的是谁呀?)、是非问(如,你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吗?)、 选择问(如,是只我一个人去呢,还是有别

62、人一块去?)。_3: *祈使句     句末一般用句号,语气较强烈时用叹号。句末语调下降; 句末常用“吧、呀”等语气词。包括要求式(如,请你把书递给我。)、 禁止式(如,不要动屋里的东西!)。_4: *感叹句     句末用叹号;句末语调下降;句末常用“啊、了”等语气词。 包括叹词非主谓句(如,哎呀!你的脸色多难看啊!)、 其它非主谓句(如,好球!)、主谓句(如,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 第一流的人!)。09特殊句式_1: *

63、把字句     动词谓语句中的特殊句式。介词“把”引进受动者,动词表示处置的意思, 或者处置影响的意味,补语表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     受动对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如,他把昨天溅了许多墨汁的衣服洗干净了。 动词后必须有补充成分。如,他把这两门课温习了一遍。     不是所有动词谓语句都能变换成把字句的。如,这位老人喜欢儿子。_2: *被动句     和把字句相对应的句式。主语是受动者,用“被”表示

64、被动关系。 强调主语的被动性。如,敌人被我们消灭了。     只知道受动者,说不出施动者,或不愿不必说出施动者。如,凶手被抓了。     为上下文语气连贯和句式的协调。如,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 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_3: *连动句     动词谓语句中的特殊句式。谓语是由几个动词或动词短语连接起来组成。     连动句分为: 目的关系(如,他推开门大踏走进去);&

65、#160;方式、手段关系(如,他躺在床上看书。); 先后关系(祥子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_4: *兼语句     谓语由动词短语(动+宾)套接一个主谓短语构成。动词一般表使令的意思。     兼语句分为: 单纯兼语句(如,大家请他唱一支歌);兼语连动套接式 (如,团长派通讯员去请政委来接电话。);表存在时, 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如,他有个妹妹是医生。)。_5: *是字句     以判断词“是”为标志。谓语是由“

66、是”和它的宾语组成动宾短语来充当。分为同一关系 (如,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从属关系(如,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带“是”而不表判断性质的(如,天安门广场南边是毛主席纪念堂。)_6: *存现句     特殊的主谓句。主语是处所词语,谓语动词表存现,宾语表存现的事物。 表示存现(如,我家的后边有一个很大的园。); 表示出现(如,树林里跳出一只老虎。);表示消失 (如,鸡窝里少了三只小鸡。)。_10: *兼语句、连动句的辨别     兼语句的辩

67、别:     兼语句第一个动词一般表使令、要求,它所支配的对象是人、物。 如:我请他出席会议。(“他”是兼语);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第一个动词一 般表示心理活动或感知,它所支配的对象是一件事。如:他希望他出席会议。 (“他出席会议”是宾语)。     兼语句第一个谓语动词后不可停顿,不能插入状语。如上例“请”字后面 不能停顿,也不可插入状语;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第一个谓语动词后可以停顿, 也能插入状语。如上例中“希望”后可略作停顿,并可插入时间状语。  

68、   连动句的辨别:     连动句的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目的、方式、先后等关系。 如“他天天上街买菜。”(“上街”的目的是买菜); 而并列关系动词短语作谓语时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是平等的组合关系。 如“他天天读书写字。”(“读书”和“写字”平等关系,不分先后。)。     连动句时动词或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用连词“和”来连接。 如上例中“上街”和“买菜”之间。而并列关系动词短语作谓语时动词或动词短语 中间可以有短暂的停暂,有时还可以用

69、连词“和”来连接, 如上例“读书”和“写字”之间用“和”字来连接。_11: *句式的变换     主动句和被动句变换  ;     主动句, 陈述的对象是主动者;强调主动者。如,直到带工老板榨完他们残留在皮骨里 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被动句, 陈述的对象是被动者。强调被动者;为上下文语气的连贯和句式的协调。 在口头表达时,常用“叫、让、给”等词来表示被动。如, 直到他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

70、滴血汗被带工老板榨完为止。     肯定句和否定句变换  ;     肯定句, 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如,要在两年内建成那么一座大桥, 是困难的事情。(一般地肯定)     否定句, 用否定的语气表达,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或对事物作双重否定。 如,要在两年内建成那么一座大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比肯定语句稍缓和)     按不同的语气变换   

71、;  陈述句, 用陈述语气。如,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 都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     疑问句, 用疑问语气,陈述句加上疑问语调即可。如,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 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还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     祈使句, 用祈使语气,陈述句加上祈使语调,可适当增删词语。如,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吧!     感叹句,

72、 用感叹语气,陈述句加上感叹语调即可。如,当年用自己血汗保卫过第 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啊!     按句子的结构变换     长句, 可表达复杂、丰富的内容;在议论、说明的书面语言中运用较多。 如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及 围绕它作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长句化短句的办法是:抽出修饰成分,使之成为单句或复句里的分句)     短句,

73、0;简洁明了;一般在口头表达时使用。如,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由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短句化长句的办法是: 以一个短句为主,把其它短句变为主要短句中的修饰成分。)_12: *常见的语法错误     成分缺残或多余     缺主语, 例如: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修改的办法是去掉“从”、“中”介词结构,主语即可显露。     缺宾语, 例如:过去,我在思想上没有解决为谁而学,所以

74、学习不努力。 修改的办法是应在“为谁而学”后面加上“的问题”三字。     缺谓语, 例如,我们要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修改的办法是应在“建立”前加上谓语动词“做”,并在其后加上补语“好”字。     成分多余, 例如,若将二十支烟卷所含的尼古丁,一次注射在体内, 就足以能使牛死亡。修改的办法是“足以”和“能”只取其一,句子就通顺了。     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

75、当, 例如,全国足球分区赛南京赛区于十月五日晚在南京市体育场开幕。 修改办法是“赛区”不能“开幕”;应在“赛区”后加“的比赛”三字。     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阶级兄弟的生命安全,哪怕刀山火海,我们也要闯。 修改的办法是“抢救”不能支配“安全”;应去掉“安全”二字。     定、状、补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已经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修改的办法是在“整整齐齐”前加“把桌椅摆得”五字。   

76、;  句式杂糅, 例如:对于滥用方言词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修改的办法是把“受到”改为“给以”错误原因是主动句与被动句混杂。     词序不当, 例如:在科教战线上,应该发挥知识分子的充分作用。 修改办法是“充分”(副词)应置于“发挥”(动词)前。     词性误用, 例如:从大量的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修改的办法是“疑问”(名词)应改为“怀疑”(动词)。     指代不明,

77、0;例如:入学以来,老师对自己的思想和学习都很关心。 修改办法是把“自己”改为“我”就行了,因为句中的“自己”不知指 的是“老师”还是“我”。     介词错用, 例如: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决定的。 修改的办法是把“由于”(连词)改为“由”(介词)。     滥用关联词, 例如:虽然工作很紧张,但是大家都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修改的办法是应将关联词改为“因为”“所以”。标点符号_01:   ;标点符号的用法_1: *表句末、句中停顿和句子语气的符号     表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的符号     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以后停顿的点号。一般在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后使用,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也可用句号。     感叹句(!),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末点号。一般用于感叹句、语气较重的祈使句和反问句。     问号(?), 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