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1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2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3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4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一)挥手一一怀念我的父亲赵丽宏深夜,似睡似醒,耳畔隐约有声,仿佛是一支手杖点地,由远而近父亲,是你来 了么?骤然醒来,万籁俱寂,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打开台灯,父亲在温暖的灯光中向我微笑。 那是一张照片,是去年陪他去杭州时我为他拍的,他站在西湖边上,花影和湖光衬托着他平和的微笑。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为他拍的最后一张照片!一个月前,父亲突然去世。那天母亲来电话,说父亲气急,情况不好,让我快去。我 便拼命骑车去父亲家, 平时需要骑半个小时的路程,只用了十几分钟,然而我还是晚到了一步。我赶到父亲身边时,他平静地躺着,没有痛苦的表情,脸上似乎略带

2、微笑,就像睡着了 一样。他再也不会笑着向我伸出手来,再也不会关切地询问我的生活和创作,再也不会拄着拐杖跑到书店和邮局, 去买我的书和发表有我文章的报纸和杂志,再也不会在电话中笑声朗朗地和孙子聊天父亲!父亲!父亲是一个善良温和的人, 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脸上总是含着宽厚的微笑。 从小到大, 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一句,更没有打过我一下。也从来没有见到他和什么人吵过架。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是家乡的传奇人物:一个贫穷的佃户的儿子, 靠着自己的奋斗,竟然开起了好几家兴旺的商店,买了几十间房子,成了使很多人羡慕的成功者; 年轻时他也曾冒过一点风险, 抗日战争初期,在日本人的刺刀和枪口的封锁下,他摇着小船从外地把老

3、百姓需要的货物运回家乡,为父老乡亲做了好事。在我的童年时代,家里一直是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我身上穿的总是用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改做的旧衣服,上学后,每次开学前付学费时都要申请分期付款。对于贫穷,父亲淡然而又坦然,他说:“穷不要紧,要紧的是做一个正派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 们从未因贫穷而感到耻辱和窘困,这和父亲的态度有关。我想,我们兄弟姐妹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一些作为,和父亲的为人,和父亲对我们的影响有着很大关系。父亲逝世前的两个月,病魔一直折磨着他。因为看父亲走着去医院检查身体实在太累, 我为父亲送去一辆轮椅,那晚我在他身边坐了很久,他很少开口,只是微笑着听我们说话。 临走时,父亲用一

4、种幽远怅惘的目光看着我,几乎是乞求似的对我说:“你要走?再坐一会儿吧。”离开他时,我心里很难过,我想以后一定要多来看望父亲,多和他说说话。父亲去世前一天的晚上, 我曾和他通过电话,说明天去看他,他说:“你忙,不必来。” 他在电话里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自己多保重。”其实,他希望我每天都在他身边, 和他说话,但我却没有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每天陪着他!现在,每当我一人静下心来,面前总会出现父亲的形象。他像往常一样,对着我微笑。 他就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父亲!父亲!1 .本文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第段说父亲“曾经是家乡的传奇人物”,其“传奇”性体现在哪里?3 .文章第段、第段都以

5、“父亲!父亲! ”独立成段,请从内容及结构两方面说说其这 样安排的作用。4 .作者笔下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二)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 故意笑: “可能 ?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

6、,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 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 “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 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母亲却

7、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从树林里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 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 花了 ! ”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 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 那棵树还活着。那年, 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

8、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 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 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9、。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A.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B.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

10、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D. “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 种温馨的感觉。2 .第段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3 .结合语境,品析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4 .第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说说它的作用。5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抒发什么情感?这是何种 抒情方式,这样抒情有什么作用?(三)总与一缕

11、炊烟有关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 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 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 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 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 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

12、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 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 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 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 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 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 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 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

13、工分、口粮; 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 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 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 味,又似乎难以下咽。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 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

14、更好的 饭食,喂饱她的孩子。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 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 起初还以为是客气, 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 说,一家人, 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 “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 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 不去。?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 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 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 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

15、我们喃喃地说: “真想天天都能这样!”?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 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 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 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 “儿行千里母担 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 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

16、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 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 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 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 源。1

17、 .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 -?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 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 活的思考和感悟。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 呼应。2 .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段的作用。4 .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段中两个画线的语句。那混着

18、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5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四)一碗大米饭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每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我常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就是

19、在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没起来吃饭,而我因为离校远,每天带饭上学。那天是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我就背着书包走了。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全身。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了饭盒, 站起来擦

20、了擦嘴,似乎我已经吃饱了。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母亲接过饭盒,感受到了饭盒的分量。她不解地看着我。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 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 我任由母亲在我肩头啜泣。

21、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到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娇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吓得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 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 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1 下列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以“曾祖母生病”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B 文章表现了母亲善良无私、孝敬老人的美德,也写出了“我”的懂事、孝

22、顺。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文章语言自然朴实。D 从文中的内容看,母亲非常关爱曾祖母,对我充满怜爱。2 面对大米饭的诱惑,我一直没有吃,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朴素的想法。这种想法是什么? 3母亲看到“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后,为什么“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4.有人说:“穷人的故事总是闪着凄美的泪光,穷人的故事又总是闪着金子般真诚的光芒。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五)要争气不要斗气 徐文秀俗话说:“佛争一炷香, 人争一口气。”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 有的人曾家境贫寒、出身低微,被人瞧不起、看不上,然而刻

23、苦努力、一路打拼,最终靠苦 学苦干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在学习、工作上曾落后于人,事不遂愿,然而卧薪尝胆、奋发 作为,结果弯道超车,令人刮目相看。懂得争气、努力争气的人,血是热的,心是澎湃的,生命是年轻的,如破土小草茁壮 地生长,似破茧之蝶顽强地展翅,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当年鲁迅先生对笔下的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俗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阿Q的“可恨之处”便是不争气。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来到这个世上,大多数人都想踏踏实实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轰轰烈烈千几件争光添彩“长脸儿”的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正是冲着有外国人称“能够修筑铁

24、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 出世”的挖苦,顶着重重压力,用不到4年的时间建成了原计划 6年完工的我国自主修建的 第一条铁路一一京张铁路; 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还有当年曾经让无数国人扬眉吐气的女排姑娘,以漂亮的“五连 冠”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尊严, 等等。这些早已成为我们“集体记忆”的故事,生动地诠释 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人靠什么争气?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争气实际上争的是 志气和骨气,最终还得靠本事和本钱,靠实力和实干。越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越需要争气; 越是在遭人歧视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受制于人的时候,越需要争

25、气。干出了成绩,取得了成功,就是最有力的争气。真正懂得争气、学会争气的人,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斗气的。斗气就是赌气、撒气、惬 气,往往你争我斗说气话、发脾气。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贬损他人,伤人面子又伤人里 子;或互不相让,“顶”在那里“掰手腕”,非得争高低、论输赢、决强弱;或图自己一时 痛快,“搏挑子” “卸担子”, 等等。“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赌气、撒气、惬气,或许能解一时心头之气, 实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 反而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大叹“既生瑜何生亮”,结果斗气而亡。 二斗气好比蜜蜂装人,“把整个生命拼在对

26、人的一刺 之中”。赌气堵的是自己的路,斗气伤的是自家的命。人可以较真不可以较劲,可以红脸不可以翻脸,斗气就是在较劲和翻脸。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拦路石。要争气,不要斗气。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中心论点是人要争气,不要斗气。B.文章第段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引用俗语及将所列举事例进 行对比来引出话题。C.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詹天佑、王进喜、女排姑娘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 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D.第段则从正反两面举出周瑜斗气而亡的事例进一一步论证人没有必要斗气。2 .如果在第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面选项不恰当的是()A.而在清朝流传的“六

27、尺巷”的故事,让后人记住了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这一化干戈为玉帛的美谈。B 眼下,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也是因为一时之怒、互相斗气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C.同样是遇到市井泼皮,韩信忍得一时之气,终成千军统帅;杨志,难忍心中激愤,误杀泼皮牛二落得发配边关。D 重庆谈判会上,周恩来总理机智地用“对,牛弹琴”回应蒋介石的“对牛弹琴”3请谈谈你对结尾段画线句子“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拦路石”的理解。(六)挑战爱因斯坦的人1941 年的一天,香港机场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

28、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当时中国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从美国回国的人要么走私黄金,要么携带宝贵的日用品,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年轻人拿出了中山大学的教授聘书,安检员一看,只有27 岁的人居然已经是教授,于是对他肃然起敬,就此放行。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1936 年 9 月,卢鹤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物理,辅修数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卢鹤绂和新婚妻子一起回国参与抗战。1941 年 11 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学校本部,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塘

29、口村迎接卢鹤绂夫妇俩时,感慨地说: “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随着日军进犯的深入,卢鹤绂向西逃避战乱。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凡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1955年,卢鹤绂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 546 培训班” 任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90 名工程师,有数百名自全国高校选拔出来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此外,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之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两弹元勋”中,有 7 位是卢鹤在“546 培训班”的学生。当时的北大,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学难度很大。为突破难

30、点,卢鹤绂采用了深入浅出、不看讲稿的讲解,许多本来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经他讲解,学员们理解得都特别深刻。1980 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 年, 81 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 “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关于这篇论文,他说: “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 1997 年,卢鹤绂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 项研究。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2 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进行这

31、方面的实验。(选自新民周刊)1 阅读全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卢鹤绂的哪几件事?2康辛元为何说卢鹤绂夫妇是“从天堂坠入了地狱”?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3文章以“挑战爱因斯坦的人”为标题,有何妙处?4你觉得卢鹤绂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3题。【材料一】【材料二】厨余垃圾可以转化为沼气、 焚烧发电,塑料瓶可以粉碎之后再利用。人们家中小药箱里的过期药、遥控器等换下来的废电池又该怎么处理?回收的过期药品将被密封打包, 贴上标签、注明回收点、 经手人、回收单位以及回收日 期,通过危险品运输专车集中运输到弃置废物处理工厂,经由专业人员处理, 投入热解气化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废

32、旧电池、废旧电子产品等属于有害垃圾已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电子垃圾仅占全球堆填区垃圾的2%,但却占所有有害废物的 70%,严重危害环境。但同时,废弃电子产品还有 变废为宝的可能。国际电信联盟估算,2016年被扔进废品堆的黄金价值215亿美元,铜价值139亿美元。上海市民徐菁菁近期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垃圾处置科普活动。“分类后垃圾热值增加了, 焚烧厂发电效率更高了。 看到前端的分类正在末端产生实际效益,对我们做好垃圾分类是很大的激励。”(新华网2019年6月28日) 【材料三】垃圾过去随手扔,现在需要跟上班一样定时打卡,很多居民一时接受不了。网民反映,“每天上班需要穿越大半个城市, 早上六点多出门,晚

33、上九点到家,完美地错过了扔垃圾的 时间。” “楼层撤桶,腿脚不方便的孤寡老人怎么办?”“错过了投放时间,又要出差,存的垃圾怎么办,放在家里发酵吗?”面对居民的种种不便, 一些小区提供了多样的解决方式。 徐汇区虹梅街道设置了延时投 放点,供具有特殊情况的居民用, 但也跟居民约定“要分类”,否则就严格按照定时来投放。 一些小区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居民提供上门收垃圾服务。(新华网2019年6月28日)1 .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杭州市垃圾增长势头得到遏制。B.从图表得知,大部分生活小区、各类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已开展垃圾分类。C.全市产生的垃圾总量在明显下降。D.从统计图可以得知,

34、实施垃圾分类效果明显,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2 .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垃圾分类面临哪些困难?谈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3 .贾奶奶年纪大了,对于垃圾分类的开展还是有些困惑,请你结合三则材料,跟她谈谈垃 圾分类有哪些好处。(八)玩 泥 宋灵慧对我来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小时候,家住在村西北角高台子上。台子下边是小树林,林子下边是大水坑,这就 是玩泥的地方。玩泥,有文玩和武玩。武玩男孩子们唱主角,我们是观众。数了伏的午后,知了们嗓门子贼亮,“知了一一知了一一",把大人们叫乏了呼呼 睡去。皮小子旭着蹶子跑到坑边,凉鞋背心扒了,扔到树下,跳到坑里。水鸭子似的扎几 个猛子,凫几趟水,玩泥大戏开演

35、了。坑北沿儿坡缓,黄泥,晒饱了太阳。小子们一字排开哗哗哗,对着坑沿儿撩水。泥 润了,台子搭好了。猫腰挖起坑泥,头脸身上划拉,两只手小泥板似的,把自己糊得严严实 实。嘴巴一张,白牙露出来,黄泥流进去。“噗噗”着嘴边的泥,跑上坑沿儿。坐下,爹这数胳膊,“开车啦!”哧溜一一,滑到水里。扎个猛子,再挖泥,再抹。单个开车烦了,就 开火车。一串泥纵子排好,领头的喊“火车开了”,嘛里扑噜,你推我挤栽到水里。时间长 了,坑北沿儿让这群屁股划成了长长的泥簸箕。既然是武玩,“险情”就常发生。泥里的玻璃瓦片煤柞儿,把腿肚子、脏蛋子剌个 口子。血从泥里冒出来,划拉划拉,口子浅,继续玩;口子深,跟小孩子嘴似的翻哧着,捋

36、 把青青菜来,搓巴搓巴,糊上。再不好,就到奶奶大娘家,要点消炎粉撒上,坚决不能叫爹 娘知道。玩儿一夏天泥的孩子,黝黑油亮,铁打的一样结实。文玩儿,是我们女孩子和小男孩的事儿。小树林东面是聋子奶奶家,门对着坑。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聋子奶奶房后是一条大沟,红胶泥出名。胶泥有脾气,粘,夹锹,没力气挖不来。就算挖来,也是生的,一 个瓣儿一个瓣儿的,得蘸着水,在硬地方摔,熟了才能玩儿。聋子奶奶门洞在灵有个瓮硝子,扣着旧盆,到夏天,里面就是奶奶给摔熟的胶泥,一条条的。我们坐在地上,守着块儿 废青砖,啪唧,啪唧,边摔边捏,聋子奶奶坐在门洞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蒲扇看。打啪儿,也叫摔破锅。揪块泥,捏成锅的

37、样子,托起,高举,反扣到地上,“噗”, 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俩人一对儿,给对方补,破洞越大,赢的泥越多。太小的 孩子,摔不破,输没了泥就哭,聋子奶奶就从破瓮里拿一块哄他。?刻模子也有输赢,但不是输泥。模子是砖的,跟小镜子差不多,从集上买,好几分 钱一块儿。翘尾巴的狗,叼鱼的猫,大眼睛蜻蜓,花盆里的花揪一块儿泥, 拉圆,拍扁, 扣在模子上掘,捏,舌L慢慢揭开,图案刻在泥上,模子就成了。摆在墙根下晾干,就拿去“赢”东西。“拾柴火换模儿一一”串街小贩似的喊几声,伙伴们就跑到树林捡柴火。模子按好坏论价,这个换干棒儿,那个换软柴。?聋子奶奶看我们玩泥,蒲扇摇着摇着就打盹儿,盹儿打够了做针线,针

38、线做够了就 跟我们捏泥人。聋子奶奶啥都会捏,孙悟空,手搭凉棚的,吃桃子的,举着金箍棒的,还有 猪八戒、唐僧,地雷战里偷地雷的聋子奶奶捏着泥人还讲故事。说世上的人都是泥 变的,从前有个奶奶,捏了好多泥人,一吹气,泥人变成人了。怎么有病腿瞎眼的呢?不能 怪捏娃娃的那个奶奶。贴一锅饼子火候还不匀实呢,有没俗僮儿的,还有糊了的,还不都一样吃啊。?我教了三十多年书,自以为读书很多,可这几年总觉得,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 学问。如今,水坑没了,村里的孩子不玩泥了吧?他们还是从里到外,铁打的一样结实么?(有删改) (注)尬(li。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令(zh。张开。忒(tu )太。在兄(ga l)指

39、角落。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玩泥”为叙事线索,把“武玩”和“文玩”两种玩泥方式紧密串连起来。B.第段运用“噗噗” “哧溜”等拟声词描写“玩泥”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C.第段写武玩“险情”常发生,孩子们坚决不让爹娘知道,是怕爹娘打骂阻止。D.第段“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点明孩子们在门洞“武玩” “文玩”的原因。2 .请按文中的顺序,将“武玩”过程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全身抹泥 滑到水里撩水润湿坑沿儿坐在坑沿儿上3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胶泥有脾气,粘,夹锹,没力气挖不来。(从修辞的角度)(2)揪块泥,捏成锅的样子,托,起,高举,

40、反扣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 大,破洞越大。(从加点词的角度)4 .文章结尾说“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聋子奶奶有哪些“学问”?请简要概括。5 .开篇作者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除了 “乡愁”外,“玩泥”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九)请你说谢谢开车送女儿上学。初春,雪花初融,四野还凛冽着寒意。蓦见一穿白棉衣的女孩在风中狂乱。她高举双手,上蹿下跳,试图拦住经过的车辆。她的痴狂反倒吓住了那些司机, 每辆车都加速而过。我好奇地踩了一下刹车,她就抓住这一 秒冲过来,一拉车门,雪球似地滚上来:“我手机忘出租车上了, 快帮我追!掉头!左转!”还真是十万火急, 我的每根侠

41、骨都容不得我多想,迅速掉头。没走多远,到一个十字 路口,我问往哪儿走。她说:“不知道哇,那是辆绿出租” 我说:“所有的出租都是绿的, 你知道车牌吗?"她说:“不知道”意识到希望渺茫, 这只“无头苍蝇”哭起来:“刚刚买的新手机, 两千多呢”我问,你手机号码多少?她突然醒悟过来:“对对,打一下。”我把手机递给她,响了六七声 后,谢天谢地,通了!接电话的是出租车司机,可他不愿意过来,只支支吾吾说他在某某小区,却不愿意告 诉确切位置,他在犹豫。我夺了电话说:“师傅,我在你附近,麻烦你等等。”找到那个小区,转了一圈,也没发现目标。再打电话过去,他又说,在下一个小区 这样子绕了十来分钟,终于在路

42、边看见一辆出租,两个乘客正上车。我箭一般开过去, 挡住他的去路,问女孩:“是这个司机吗?”女孩惊喜道:“是! "A我长出一口气,如果再晚来几秒钟,这辆车肯定走了,女孩的手机自然易主。女孩子拿到手机,喜出望外,先是低着头看手机,按了半天,没发现异样,B才长出一口气。然后,她开始低着头,笑眯眯一路向西,看都不看我一眼 可能早忘了我的存在。望着她的背影,我的心情渐渐变得复杂。那是种什么情绪呢?先是奇怪,后是遗憾, 最后全成了愤怒。我想, 也许她是个娇生惯养的独生女,享惯所有的爱,且从来把别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也许,她受教育太少,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感恩和礼貌,只要有一个存 在,她就不至于

43、对陌生人的无私援助无动于衷。我承认,我还达不到某种境界,虽然我听说过:“帮人的快乐,本身就是最大回报。” 但那一刻,我不想独善其身,我想说点什么。?我追上她,开到她身边,她竟然毫无察觉,我使劲按喇叭,她这才抬头,淡淡地看我一眼,什么都没有说,连个笑容都没有。我说:“妹子,你又忘东西了!"她吃了一惊:“什 么?"我说:“你忘了说谢谢,也许,我不应该帮你”?她这才红着脸,气若游丝道:“谢”她的声音,像二月雨,一丝丝滑落,跌在冷泥里。? “记着向所有帮你的人说谢谢!没有人必须要帮你。”说了这句话,我踩下了油门,从后视镜里,我看见她站着没动,可能有些蒙。?这时候,坐在后边的女儿说:

44、“妈妈,我如果忘了手机,是不会像她一样拦车的。”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我不相信奇迹发生。”?我说:“可奇迹不已经发生了吗?”?她说:“有谁会像你这样呢?” “可是,”她想了想又说,“既然你是好人,喜欢做好事,那为什么非要人家说谢谢?”?我说:“我帮她是爱,向她讨要谢谢,也是爱,而且是大爱。”?最后我说:“记着向所有帮你的人说谢谢。”1 .赏析第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我好奇地踩了一下刹车,她就抓住这一秒冲过来,一拉车门,雪球似地滚上来:“我手机忘出租车上了,快帮我追 !掉头!左转!”2 .根据文意,说说第两段画线的AB两句各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A我长出一口气B才长出一口气3 .阅读全文思考,

45、为什么第 ?段中说“向她讨要谢谢,也是爱,而且是大爱”?4 .读了本文,你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十)节俭的默尔克黑潇年过六旬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经常装艳丽,打扮时髦,堪称新潮,却又对多年前的 旧衣服敝帚自珍。2014年8月初,默克尔应邀参加奥地萨尔茨堡艺术节。当她身着一件色彩斑斓的长外套亮相时,人们顿觉似曾相识。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这件外套,她至少穿过4次。最早是在1996年秋天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上,默克尔当时还是环境部长。这就意味着, 默克尔把一件旧衣服珍藏了 18个年头。一位外国记者问默克尔:“您这般珍爱一件旧衣,难道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默 克尔回答:“作为一位女性,谁都

46、喜欢光鲜亮丽,可也不能随意扔掉旧衣服。这件外套 我一直很喜欢,想穿就穿了。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别的意思。”面对穿旧衣作秀的质疑,默克尔反问道;“我本人和丈夫都有不低的收入,按照法律规定,我因公活动的所有费用均由国家负担。就算我经常穿新衣服,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我有必要那样做吗? ”默克尔的年薪约28万欧元,外加极高的职务津贴。丈夫绍尔是德国洪堡大学的知名教授,收入不菲。其实,默克尔的节俭,早就尽人皆知。2008年8月底,默克尔出访中国南京。此前一个月,德方先行派人员严密考察,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定下 400平方米的总统套房,内设两个卧室和接待厅,还有书房、会议 室以及干蒸卫生间,每天费用大约4万元人民币。默克尔到达南京后,询问了情况,立即指令改为面积70平方米、每天价格约 1700元人民币的普通豪华套房。陪同人员劝告说:“定下总统套房,是为了保障您的工作和休息,而且不出房间, 就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城的美景。”默克尔反驳:“"随后,默克尔步入普通豪华总统套房,说:“这里相当不错了,一 很敞亮,很舒服。”次日早晨,安保人员请默克尔去另外一个更好的餐厅就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