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高考语文通用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B、左迁指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答案:C解析: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
2、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答案:D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
3、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D、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答案:A解析:“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
4、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答案:B解析:“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提升职务,“谪”“左迁”是降低职
5、务。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答案:D解析:谥号是不针对平民的6.(15全国)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
6、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答案:C解析:我国封建王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明代殿试及第者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C、终制,服丧满期三年(实际时长为二十七
7、个月)。“制”此指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谓之“守制”。D、宪宗,文中指明宪宗朱见深,宪宗是庙号。与年号不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英宗、康熙等。答案:D解析:“康熙”为年号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8、,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答案:D解析: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检查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C、“夷狄”是先秦时期我国的华夏统治者对于周边其他民族的称谓。从分布区域看,又称之为
9、东夷、北狄。D、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答案:A解析: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答案:D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0、A、黜陟,指官吏的降免或升迁。古代“擢”“迁”表示晋升官职,“谪”“左迁”表示贬官。B、扈从,皇帝出巡时的护驾侍从人员,此指宰相赵鼎主张亲征,魏矼请求跟随皇帝前往。C、北面,指面朝北方。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方,表示臣服。D、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丁艰”即“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丧。答案:A解析:“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多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熙宁、太宗、康熙等。B、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
11、动等。D、御史,文中指官名,汉以后,御史职衔多有变化,职责专司纠弹。答案:A解析:太宗是庙号,不是年号1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B、豪右,指恃权乱法的豪门大户。右,右族,封建时代以右为上。汉代,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C、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一般为虎形,分左右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保存,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D、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监祭酒、博士教授生徒。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教,
12、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答案:B解析:“豪右”是豪门大户,“恃权乱法”错误。“封建时代以右为上”表述不准确。14.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B、豪右,指恃权乱法的豪门大户。右,右族,封建时代以右为上。汉代,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C、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一般为虎形,分左右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保存,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D、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监祭酒、博士教授生徒。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
13、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答案:B解析:“豪右”是豪门大户,“恃权乱法”错误。“封建时代以右为上”表述不准确。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是“佐助”的意思,“掾史”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B、废朝,即停止上朝,指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以此表示哀悼。C、“丁内艰”,指儿子遭父丧;“丁外艰”指儿子遭母丧。D、宗庙,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答案:C解析:“丁内艰”指儿子遭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明代殿试及第者分三甲:一
14、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C、终制,服丧满期三年(实际时长为二十七个月)。“制”此指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谓之“守制”。D、宪宗,文中指明宪宗朱见深,宪宗是庙号。与年号不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英宗、康熙等。答案:D解析:“康熙”为年号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
15、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B、父忧,是丁父忧,是指子女遭逢父亲去世而守丧事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连坐,是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答案:C解析:“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加”,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D、男子20岁称弱冠,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
16、,即女子16岁时将头发绾成一个髻,以簪插定发髻。答案:D解析:女子一般15岁行笄礼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D、“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都表示官职调动,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20.(16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17、。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答案:A解析:“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18、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答案:B解析:“乘传”意为乘坐驿车出使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答案:D解析:“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23.(16年全国)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
19、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C解析: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是不准确的,决策中枢就不能称为“有司”2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20、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答案:B解析:“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
21、、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或褒或贬的评定的称号。C、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答案:B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提升职务,“谪”“左迁”是降低职务。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
22、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答案:D解析:谥号是不针对平民的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指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分三等:中二千石,月得百八十斛;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得百斛。东汉二千石称“真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C、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
23、指官名,还可指众儿。文中“诸子”指官名。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答案:C解析:“诸子”在文中指“他的儿子们”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提升职务,“谪”“左迁”是降低职务。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
24、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答案:D解析:谥号是不针对平民的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C、散骑常侍,指在
25、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答案:D解析:后世要有封爵的大官之死才能称薨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D、士大夫,是古代
26、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答案:B解析:“军令”由兵部掌管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B、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C、编户是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D、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位,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答案:A解析:五经,是儒家诗书礼乐春秋的合称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经,一般指的是诗书礼乐周易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B、旧称遭父丧为“丁内艰”,古人分亲属为内亲外戚,父系为内
27、、母系为外,故名。C、正旦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正日,古时这天朝廷会举行百官朝贺天子的礼仪活动。D、枢密院为官署名,主管军中机密、边防等,与掌管政务的中书省并称“二府”。答案:B解析:“父丧为丁内艰”错误,父丧应为“丁外艰”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居舍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于内史省,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出入,也称宫禁。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但庶人不能设庙;也是王室或国家的代称。D、岁考,古代每三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除四书五经、五言六韵外,晚清还有策论。答案:D
28、解析:“岁考”是指每年对官吏的考核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答案:C解析: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婚配。据宋史载,驸马尚主后,在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
29、,与父亲同辈。B、开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个年号。C、主帅是统率军中的最高将领,其麾下辅佐的副将称“裨将”。“三个臭皮匠”是对“稗将”的谐音讹传。D、休致本义是将职位还给朝廷,官员可因年老或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休致后仍然可能被朝廷重新启用。答案:B解析:“每位皇帝只有个年号”不一定,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明清皇帝是一帝一号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
30、篇、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中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答案:D解析:“刍荛之见”是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并不是用“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B、“署”意思为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调”的意思为调动、调任。C、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D、尚书,是
31、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答案:C解析:C(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会试考中者称“贡士”。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设三省六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B、“征”是指由地方政府推荐,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C、朝觐,指臣子朝拜君主,或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D、墓志是埋入墓中的记有死者的姓名家世和简要生平的文字。答案:B解析:“征”是自上而下,由皇帝直接下诏聘召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爵位名。礼记·王制:
32、“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B、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C、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D、弑,杀。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答案:A解析:有的爵位可以世袭,宋代之后也有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
33、除。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或褒或贬的评定的称号。C、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答案:B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
34、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D、“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都表示官职调动,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本意是台阶,还有免去官职,清除的意思;摄,代理,表代理官职的还有行、署等;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B、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具有艺能人士供职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C、尊号是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对皇帝的特殊称号。从唐代开始,为了神化皇权,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D、丁忧,即官员家中有丧事要
35、回家奔丧、居丧的意思。后来丁忧特指父母之丧。致仕,就是退休,意为“还禄位于君”,也就是辞官在家闲居。答案:A解析:除:任命,授职。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的称谓,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选拔进士的考试由礼部主持,是全国最高级别的考试。B、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秦汉时期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是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丁内艰,即母忧,旧时指母亲去世。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等活动,称“丁忧”。D、牧守是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州牧管理一
36、州人民,李密陈情表中“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牧伯就是州牧。答案:A解析:进士是参加殿试,不是会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置,宋代各路安抚司、转运司、知州等,可自选官员,称辟置,即征聘人才,置为僚属。B、迁、除、擢、权,是古代官职升迁常用的词语,但是汉代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C、起居舍人,官名,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而舍人指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D、言者,即谏官,对君王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有“廷诤”和“上封事”两种规劝形式。答案:B解析:“权”指暂代官职,指行某职而无此官衔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37、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加”,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D、男子20岁称弱冠,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女子16岁时将头发绾成一个髻,以簪插定发髻。答案:D解析:女子一般15岁行笄礼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成年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表字”。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B、复辟又称重祚,指原本失去君位的君主再次登基为君。文中明英
38、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后重新获得皇位。C、太傅为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君的辅佐大臣或皇帝的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地位在宰相之上,权力极大。D、谥武毅,即朱永的谥号为“武毅”。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事迹品行追封的或褒或贬等评价性的称号。答案:C解析:“地位在宰相之上,权力极大”错误,很多时候,太傅只是个虚职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D、“调、徙、改、
39、转、行、出、迁、放”等都表示官职调动,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C、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宋代对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答案:B解析:陛下不包括“王后”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0、)A、“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B、“授”“进”“起”“署”等词语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C、“谢病归”,即因病辞官回家休养。“谢病”指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D、“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答案:B解析:“署”是“暂时代理”的意思,与官职授予和升迁无关。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C、合从,战国时六国地处南北,联合据秦,故称合从,文中指联合。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
41、、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答案:D解析:“足下”是敬辞,“上称下”错误5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答案:B解析:“军令”由兵部掌管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B、“博士”是官名,
42、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加”,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D、男子20岁称弱冠,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女子16岁时将头发绾成一个髻,以簪插定发髻。答案:D解析:女子一般15岁行笄礼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43、”。答案:C解析: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B、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伯、公、侯、子、男五等爵位。D、“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答案:C解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
44、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答案:C解析: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5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B、上表指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按劾的一种特殊文体。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实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答案:B解析:“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
45、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章、奏、表、议四个小类。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明代殿试及第者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给事中,官名。明代给
46、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C、终制,服丧满期三年(实际时长为二十七个月)。“制”此指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谓之“守制”。D、宪宗,文中指明宪宗朱见深,宪宗是庙号。与年号不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英宗、康熙等。答案:D解析:“康熙”为年号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是文人才子荟萃的地方,唐玄宗后,分为了翰林学士和翰林供奉。B、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
47、,古时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所以称为封事。另有“封章”一词,也指密封的奏章。C、丁母忧,也叫“丁外艰”,古代母族、妻族一般称“外”,所以也把处理母亲的丧事称为“丁外艰”。D、摄,暂时代理官位或事务。文中“摄省事”意即代理行省事务,与此同义的词还有行、署、权等。答案:C解析:丁母忧又叫“丁内艰”,古代母族、妻族一般称“内”,所以也把处理母亲的丧事称为“丁内艰”5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C、便殿指正殿以
48、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答案:B解析:雅为朝廷之音,颂为宗庙之音。60.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笼,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D、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答案:D解析:“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讳称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
49、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B、左迁指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答案:C解析: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B、“授”“进”“起”“署”等词语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C、“谢病归”,即因病辞官回家休
50、养。“谢病”指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D、“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答案:B解析:“署”是“暂时代理”的意思,与官职授予和升迁无关。6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或褒或贬的评定的称号。C、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答案:B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64.(15全国卷)下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
51、,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答案:D解析: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的儿子称“太子”;其余的儿子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6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
52、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答案:B解析:雅为朝廷之音,颂为宗庙之音。66.(15全国)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答案:C解析:我国封建王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53、6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或褒或贬的评定的称号。C、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答案:B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6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在州之上。B
54、、朔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180°的时刻。在古代即为农历每月的十五和月末最后一天。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一般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答案:B解析:“朔”指初一,“望”指十五。6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的称谓,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选拔进士的考试由礼部主持,是全国最
55、高级别的考试。B、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秦汉时期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是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丁内艰,即母忧,旧时指母亲去世。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等活动,称“丁忧”。D、牧守是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州牧管理一州人民,李密陈情表中“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牧伯就是州牧。答案:A解析:进士是参加殿试,不是会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7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明代殿试及第者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
56、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C、终制,服丧满期三年(实际时长为二十七个月)。“制”此指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谓之“守制”。D、宪宗,文中指明宪宗朱见深,宪宗是庙号。与年号不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英宗、康熙等。答案:D解析:“康熙”为年号7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B、“袭”,继承,特指继承爵位等。封建时代袭位指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不含皇帝将九五之尊传给儿子。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答案:B解析:皇帝将九五之尊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可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精密仪器销售合同主要合同细节版
- 2024个人入股分红合作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城市智能照明系统开发合同2篇
- 2024全新版财务岗位担保协议电子版版
- 江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药物色谱分析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saas定制化项目销售劳务合同
- 2024商铺招商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办学场地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国际物业管理合同
- 智能制造数字化孪生模型构建合同
- 2024年展望: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 2024年秋江苏开放大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四:工程管理专业
- 深圳2020-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专题07 书面表达(原卷版)
- 2020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三套)
- (2024版)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 语文-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1月调研试卷(康德卷)试题和答案
- 一把手讲安全领导力与执行力考核试卷
- 道 法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期中综合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 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