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必考题(300题)一、单选题1.(2014年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答案:B解析:根据上文孝敬皇帝不曾继位可知,“南面”应该是皇帝继位的意思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即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B、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
2、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D、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名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答案:C解析:“博士”是古代学官名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B、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伯、公、侯、子、男五等爵位。D、“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答案:C解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巡抚
3、,意为巡视安抚;也是职官名,明代开始设置,职责是代替君王来巡视天下。B、会师,行军之时各路人马在某一地点聚集起来,也可比喻几个方面人员的会合。C、僭号,冒用上级尊号;“僭”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D、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税粮。答案:C解析:“冒用上级尊号”错误,应为冒用帝王尊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C、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
4、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答案:C解析:“内艰”指遭母丧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邸,指古代太子继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在本文中则指“未登基即位”。B、阙下,即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借指京城。在古代有时还用其代称“天子”。C、手诏,即帝王亲笔写的诏书,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封建后期手诏也常由人代笔。D、车驾,指马驾的车,这里特指帝王所乘的车,用为帝王的代称。答案:A解析:“指古代太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错,应是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即位前的住所。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5、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经,一般指的是诗书礼乐周易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B、旧称遭父丧为“丁内艰”,古人分亲属为内亲外戚,父系为内、母系为外,故名。C、正旦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正日,古时这天朝廷会举行百官朝贺天子的礼仪活动。D、枢密院为官署名,主管军中机密、边防等,与掌管政务的中书省并称“二府”。答案:B解析:“父丧为丁内艰”错误,父丧应为“丁外艰”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
6、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答案:A解析:“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B、父忧,是丁父忧,是指子女遭逢父亲去世而守丧事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
7、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连坐,是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答案:C解析:“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答案:D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8、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答案:C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文中指封
9、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答案:C解析: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B、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
10、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答案:C解析: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11、。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答案:A解析: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
12、年加冠。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答案:C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答
13、案:C解析: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有“行”“署”“权”“假”等。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服阕”。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C、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答案:B解析:服阕,服丧期满
14、。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答案:C解析: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
15、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D、春秋,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答案:A解析:“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20.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B、孝悌,是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C、缙绅,
16、愿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D、“调”“徙”“改”“转”等表示官职调动,其中“行”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置,宋代各路安抚司、转运司、知州等,可自选官员,称辟置,即征聘人才,置为僚属。B、迁、除、擢、权,是古代官职升迁常用的词语,但是汉代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C、起居舍人,官名,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而舍人指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D、言者,即谏官,对君王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有“廷诤”和“上封事”两种规劝形式。答案:B解析:“权”指暂代
17、官职,指行某职而无此官衔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答案:B解析:“乘传”意为乘坐驿车出使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
18、有“边界”的意思。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答案:B解析:“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错误,唐代“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是为保卫自身安全。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设三省六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B、“征”是指由地方政府推荐,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C、朝觐,指臣子朝拜君主,或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D、墓志是埋
19、入墓中的记有死者的姓名家世和简要生平的文字。答案:B解析:“征”是自上而下,由皇帝直接下诏聘召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中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答案:D解析:“刍荛之见”是认为自己的意
20、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并不是用“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D、“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都表示官职调动,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B、禁内,即宫禁。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C、
21、六宫,本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后用六宫代指皇后。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分为公、卿、士、庶四种。答案:C解析:六宫泛指后妃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答案:D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22、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或褒或贬的评定的称号。C、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答案:B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
23、、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答案:C解析: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即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B、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D、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名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答案:C解析:“博士”是古代学官名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是“佐助”的意思,“掾史”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B、废朝,即停止上朝,指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以此表示哀悼。C
24、、“丁内艰”,指儿子遭父丧;“丁外艰”指儿子遭母丧。D、宗庙,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答案:C解析:“丁内艰”指儿子遭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B、“授”“进”“起”“署”等词语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C、“谢病归”,即因病辞官回家休养。“谢病”指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D、“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答案:B解析:“署”是“暂时代理”的意思,与官职授予和升迁无关。34.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5、A、“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B、孝悌,是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C、缙绅,愿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D、“调”“徙”“改”“转”等表示官职调动,其中“行”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35.(2016年全国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
26、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D解析:“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进士第指科举考中。B、解褐,解去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易上官服,指入仕。C、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宋代为清要之职。D、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主要负责监察事务。答案:A解析:进士第:进士第是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3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27、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
28、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答案:B解析:“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书
29、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答案:C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答案:C解析:“除”,任命官职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军
30、,“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答案:D解析:后世要有封爵的大官之死才能
31、称薨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D、“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都表示官职调动,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有“行”“署”“权”“假”等。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服阕”。依照古礼
32、,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C、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答案:B解析:服阕,服丧期满。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C、“秩”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33、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D、“转运使”,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答案:C解析:“秩满”,任职期满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筵,是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B、景泰,成化,都是我国古代一种纪年法,即用皇帝的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学校等事项。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
34、号。答案:D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拟谥号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多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熙宁、太宗、康熙等。B、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D、御史,文中指官名,汉以后,御史职衔多有变化,职责专司纠弹。答案:A解析:太宗是庙号,不是年号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于是借用
35、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C、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宋代对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答案:B解析:陛下不包括“王后”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帝王侍从官的通称,东汉以后为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B、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使者持节的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利。C、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D、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是米仓,引申为俸禄。答案:B解析:应当是“代表皇帝的身份”,“代表皇帝亲临”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36、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答案:A解析:“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37、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答案:D解析:“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D、赠,既指
38、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答案:C解析: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5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答案:B解析:“乘传”意为乘坐驿车出使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
39、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答案:C解析: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53.(2016年全国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
40、、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D解析:“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D、“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都表示官职调动,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41、,不正确的一项是()A、巡抚,意为巡视安抚;也是职官名,明代开始设置,职责是代替君王来巡视天下。B、会师,行军之时各路人马在某一地点聚集起来,也可比喻几个方面人员的会合。C、僭号,冒用上级尊号;“僭”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D、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税粮。答案:C解析:“冒用上级尊号”错误,应为冒用帝王尊号5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C、博士,古代一种
42、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答案:B解析:“乘传”意为乘坐驿车出使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答案:C解析:一个皇帝
43、可以有多个年号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有“行”“署”“权”“假”等。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服阕”。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C、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答案:B解析:服阕,服丧期满。59.下列对文中
44、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指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分三等:中二千石,月得百八十斛;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得百斛。东汉二千石称“真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C、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还可指众儿。文中“诸子”指官名。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答案:C解析:“诸子”在文中指“他的儿子们”6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45、,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是就是国家大事,既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指一般的国家事务。B、宗社意为宗庙和社稷,它们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C、忧指父母去世。“丁忧”是指朝廷官员回到祖籍为死去的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答案:A解析:“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是“佐助”的意思,“掾史”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B、废朝,即停止上朝,指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以此表示哀悼。C、
46、“丁内艰”,指儿子遭父丧;“丁外艰”指儿子遭母丧。D、宗庙,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答案:C解析:“丁内艰”指儿子遭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
47、其家族役使的官员”6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B、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C、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D、弑,杀。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
48、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答案:A解析:有的爵位可以世袭,宋代之后也有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6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艰指“母丧”。“丁忧”“丁艰”均指遭父母之丧。古代官员有父母丧,须解官为父母守制。传统礼制规定居父母之丧,丧期为三年。B、金紫是“金印紫绶”的简称,秦汉时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列侯等皆金印紫绶;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亦指代贵官。C、车驾有车马之义,此处代指天子。乘舆、陛下、官家、天王、天帝、至尊、国家、圣上、万岁亦为皇帝的代称。D、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武帝置五经博
49、士,唐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等,后世沿置。答案:A解析: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65.(15全国卷)下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答案:D解析: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的儿子称“太子”;其余的儿子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6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
50、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明代殿试及第者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C、终制,服丧满期三年(实际时长为二十七个月)。“制”此指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谓之“守制”。D、宪宗,文中指明宪宗朱见深,宪宗是庙号。与年号不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英宗、康熙等。答案:D解析:“康熙”为年号6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1、()A、辟置,宋代各路安抚司、转运司、知州等,可自选官员,称辟置,即征聘人才,置为僚属。B、迁、除、擢、权,是古代官职升迁常用的词语,但是汉代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C、起居舍人,官名,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而舍人指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D、言者,即谏官,对君王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有“廷诤”和“上封事”两种规劝形式。答案:B解析:“权”指暂代官职,指行某职而无此官衔68.(2016年全国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
52、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D解析:“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6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B、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D
53、、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答案:C解析: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7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弄,古时候称乐曲的一章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有时人们也以“弄”代指乐曲。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和诗、书、易、春秋合成“五经”。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年号,“太祖”是他逝世之后给予的庙号,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说的就是他的事情。D、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六国时即有博士,秦沿用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
54、授官;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之学官。答案:C解析:元嘉是南朝刘义隆的年号,考的是课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下注释7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B、“袭”,继承,特指继承爵位等。封建时代袭位指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不含皇帝将九五之尊传给儿子。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答案:B解析:皇帝将九五之尊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可称为“袭位”,或者叫“世袭”。7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55、项是()A、卜筮,指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分三等:中二千石,月得百八十斛;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得百斛。东汉二千石称“真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C、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还可指众儿。文中“诸子”指官名。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答案:C解析:“诸子”在文中指“他的儿子们”7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多指封建
56、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熙宁、太宗、康熙等。B、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D、御史,文中指官名,汉以后,御史职衔多有变化,职责专司纠弹。答案:A解析:太宗是庙号,不是年号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即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B、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D、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名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答案:C解析:“博士”是古代学官名7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定制化精密零件加工生产保密合同
- 买店面合同范本
- 2025美容师聘用合同范本下载
- 买卖合同范本甲方
- 2025年度电力线路迁改工程安全责任协议书
- 2025年度能源行业离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及证明
- 二零二五年度度假村租赁服务合同
- 农业种植租地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AI领域融资未来趋势预测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领军人才个人工作计划
- 译林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
- 化工制图CAD教程-工艺流程图课件
- 计算机软件保护课件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
-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上市公司财务研究-以中百集团为例】
- 中职生心理特征和常见心理问题
- 美术第二课堂活动方案2篇
-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初中课内古诗文大全(五四制)
- 非常好的精益生产案例-值得借鉴
- 东南亚润滑油市场研究报告和展望
- 煤矿安全知识300问 煤矿职工每日一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