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复习资料-期末总结_第1页
环境法-复习资料-期末总结_第2页
环境法-复习资料-期末总结_第3页
环境法-复习资料-期末总结_第4页
环境法-复习资料-期末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概论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第四章 环境保护法德基本制度第五章 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第六章 (书第十二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第七章 (书第十八章)行政责任第八章 (书第十九章)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第一章 绪论中国第一部环境法:1979年9月13日环境保护法(试行)环境保护法学:(概念)是指对环境保护规律,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以环境保护法为研究对象,是在法学和环境科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法学学科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保护法:(概念)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

2、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环境保护法的作用:是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好教材是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武器;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概括为: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水污染防治法,只适用于环境

3、保护领域中的陆地水体污染防治方面,不适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中的海洋污染损害的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只适用于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劳动、工作噪声污染防治。由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以致将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后,内地环境保护法德效力仍不及于这些地区,仍适用原已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域外效力”一般都必须以同有关国家缔结了多边、双边协定为条件,才得以实施。“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环境保护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环

4、境保护法的溯及力问题:(概念)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我国法律一般没有溯及力。但也有个别法律规定有溯及力。环境保护法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主要是由于他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其中涉及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产生的经济关系和行政关系等,但主要是环境保护关系。故而环境保护法区别于经济法、行政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环境保护法体系组成(八个方面):1) 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宪法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环境保护行政监督管理和环境保护

5、司法,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根本依据。2) 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原则、制度和措施的基本规定;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国家基本法;是制定环境保护法体系中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的基本依据。3) 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包括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类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4) 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的法律、法规和规章。5) 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保护规范。6)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7) 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8) 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Ø 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6、原则;Ø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Ø 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Ø 公众参与原则第四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Ø 环境保护规划制度Ø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Ø “三同时”制度Ø 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Ø 许可证制度Ø 限期治理制度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

7、评价的范围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个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又分为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 可能造成中的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2)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反洗或者专项评价;3)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机构编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

8、书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航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以下情况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a)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b)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审批之日起超过5年才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三同时”制度:(概念)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9、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低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征收排污费制度主要内容Ø 对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自建成或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Ø 范围和依据: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

10、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并处罚;依照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产生环境噪音超过国家环境噪音标准的,按照排放噪音的超标声级缴纳排污费;Ø 征收排污费的程序:排污者应当在接到“排污费缴费通知单”7日内,填写财政部门监制的“一般缴款书”(五联),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Ø 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排污者因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环境污染的

11、,不得申请减半或免缴排污费排污证许可制度主要内容:Ø 排污申报登记: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应提前15天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Ø 审核和发放: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限期治理制度:(概念)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限期治理制度的意义:1) 可以推动污染单位积极治理污染;2) 可以推动有关行业治理环境污染、破坏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3)

12、 可以集中有限的资金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4) 有利于改善厂群关系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第五章 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标准:(概念)是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环境标准体系(概念):是指根据环境标准的性质、内容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构成: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保总局标准三级,以及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五类Ø 环境质量标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13、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它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结合地方环境特点制定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Ø 污染物排放标准:以质量标准为依据,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未做规定以及国家已做规定制定的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Ø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均只有国家标准。第十二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公害(概念):是指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

14、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危害“公害”对人们的启示:一方面,从其伴生性、间接性等特点,可以将公害和传统的侵害行为区别开来,人们在对其做出评价、定性和对有关责任者处罚是不应混淆;另一方面,从其连续性、积累性、广泛性和能同时侵害多种权益等特点,要求人们提高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是环境保护从单纯的解决环境问题转向将发展和环保协调起来,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生产、消费的各个领域延伸,以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和废弃物资源化来代替末端治理,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宣传教育和必要的行政办法,以抑制公害的继续蔓延和危害排污申报

15、登记制度:(概念)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依照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的法律规定排污申报登记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地点灯需做重大改变的,应当在变更前15天履行变更申报手续;发生紧急重大改变的,必须在改变后3天内申报,否则视为拒报。现场检查制度:(概念)是指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包括个人,下同)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

16、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的法律规定第十八章 行政责任(概念)所谓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实施了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行为违法和有过错,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备条件;危害后果和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的因果关系,则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的场合才成为行为者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属选择条件。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课分为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三大类。行政处罚:依照行政处罚所涉及的对象和作用,人们将行政处罚分为精神罚(如警告)、财产罚(如罚款)、人身罚(如拘留)和行为罚四种。l 罚款:做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

17、构分离;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17条规定:“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1万元的罚款,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省辖市级可处以5万元以罚款,超过5万元,报上一级。省级可处以20万元以下罚款。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实施罚款处罚的权限,适用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律的规定”l 环境保护领域中行政处罚程序三大特点:1) 提起行政处罚程序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的单方行为。与环境破坏或污染的民事赔偿纠纷处理程序不同,行政处罚程序不适用调解原则。2) 依照行政处罚的管辖范围提起行政处罚程序。仅有行政处罚权而无管辖权的行政部门不得提起行政处罚程序,否则就是越权。3) 行政处罚程序是一种纯

18、行政型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部门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而不是人民法院。行政处分(概念):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依法对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违法失职,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所属人员的一种行政处罚措施。第十九章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违法民事法律规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分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侵权类又分为有过错、无过错的民事责任。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就属于无过错民事责任² 无过错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个人客观上造成

19、了损失(包括财产、人身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原因:1) 公害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工业本身就属于高度危险的严重污染危害环境的企业。即使企业没有过错,也会给他人造成损害。公害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不仅范围广,后果也很严重,不但危害当代人的健康和生命,妨碍经济可持续发展,还会威胁到下代人乃至整个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2) 公害民事赔偿责任实施过错责任的归罪原则不公平。在一般民事责任的索赔诉讼中,法律要求受害者必须提供包括致害者实施侵害行为使得心理状态(故意或者过失)等证据,否则索赔要求不成立。在公害民事赔偿诉讼中,由于涉及许多专门的科技知识,受害者很难提供这类证据,因为他们多半是农民和城市居民,这些人会因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在诉讼中败诉,从而未能得到应得的赔偿,这实际上等于承认致害者有“污染权”,是不合理且不公平的。实行无过错责任的意义:1) 有利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2) 有利于推动排污单位积极治理污染。无过错责任的例外情况:不可抗力;受害人本身;第三者。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3款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