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_第1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_第2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_第3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_第4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治学(节选)(魏)徐干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朦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 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

2、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曼知其素欤?子夏日: 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亶亶,没而后已

3、。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 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 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备:具备”B.视衮龙之工文:花纹,彩色交错C.故君子心不苟愿 苟:随便"D学者不患才之不仁 赡:供养(2)下列各

4、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譬如宝在壬玄室乃设九宾礼壬廷川B.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于其身也,贝L耻师焉C.志者,学之师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一“D.故君子必择师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 而懈之/误且非矣B.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C.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D.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

5、懈之误且非矣( 4)下列选项对加下划线词的文化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德:分别对应六种身份义”为君德,忠”为臣德,智”为夫德, 信”为妇德,圣”为父德,“仁 ”为子德。B.六行:六行是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行为标准一一孝、友、睦、姻、任、恤。C黄钟:亦作 黄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其声音与缶”瓦釜”相近,所以有成语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由来。D.玄黄:黑色与黄色。周易 坤:关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后也用玄黄指天地。千字文第一句就写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刚出生是蒙昧无知的,有如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

6、不出,太阳的光辉照进去,各种东西就一目了然,而学习就是这太阳。B.作者认为资质与志向相比较,志向更重要。从古至今,求学的人不计其数,学有所成的 人寥寥无几。C作者认为,学习是君子能够成德立行的原因。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D.学习上要以博大要旨为首务,不能斤斤计较于训诂名物,寻章摘句,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训诂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答案】( 1 ) D( 2) A( 3) A( 4) C( 5) D( 6)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

7、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 直到它破烂而黄黑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的纯白颜色呢?【解析】【分析】(1) D 项,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中 “赡:供养”,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 “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在这里“赡 ” 应该解释为“丰富,充足”。故选D。( 2) A 项, “譬如宝在于玄室”和 “乃设九宾礼于廷”中的 “于 ”都是介词,解释为“在 ”。 B项, “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中的 “则 ”,连词,就;“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 “则 ”,连词 ,却。C 项,“志者,学之师也”中 “者 ”,助词,与 “也 ”构成判读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8、”中 “者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 项, “故君子必择师焉”中 “焉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 “焉 ”,兼词,解释为“在那里 ”。故选A。( 3)根据句式对称和虚词的用法特点,可知“如登山焉”和 “如寤寐焉”、 “动而益高”和 “久而愈足 ”是对称句式,且“焉 ”字是虚词,放在句末,因此“高 ”“ 足 ”“ 焉 ”后应断开。这样可排除C、 D 两项;而后面“则 ”要放在句首,“然 ”字是形容词词尾,“杳然 ”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了 B 项,故选A。( 4) C 项, “其声音与缶 瓦釜 相近,所以有成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由来 ”表述错误。黄钟毁弃、瓦

9、釜雷鸣”,出自楚辞卜居,意思是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黄钟的声音与缶、瓦釜的声音完全不同,选项曲解成语含义与出处。故选C。( 5) D 项, “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训诂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理解错误,根据原文 “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可知,致力于诂训名物,只会徒而无功,没有成就。此项误解了原文的意思。故选D。( 6)重点注意: 判断句:所以,表凭借,是用来;上务,最为看重的事情。 敝,破旧;渝,改变;孰,谁;素:素色、白色。故答案为: D; A; A; C; D; 学习是用

10、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 直到它破烂而黄黑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的纯白颜色呢?【点评】(1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

11、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分析判断。( 4)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 ”“ 被动句

12、 ”“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 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体死亡而名声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处于蒙昧的状态,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宝放在 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见,太阳的光辉一照进来,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 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器物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

13、供奉给神祇祖先。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 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 教育,这样以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 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 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诗经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说的是好学啊。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仰着头想追随鸟儿翱 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梦想,孤身独处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则一定 能达到目标。所以,君子

14、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 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因此君子的性情温文有礼平易 近人,而美名也会不断的流传开来。因此君子的性情温文有礼平易近人,而美名也会不断的流传开来。孔子说: 不学习哪能有所作为呢?不思考怎么会有收获呢?弟子们要以此勉励自己啊! ”能这样就称得上善于从人而学了。马虽跑得快,如不熟习驾车,也不能成为 好马;一个人虽有很好的禀赋,如不学习处世的道理,也不能成为君子。所以为学的目 的,在于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就如绘画时的颜色,把黑色黄色涂上 去后,画布原有的纯白就消失了,一直到画布破烂而黄黑色仍不变,有谁

15、知道它原来是纯 白色的呢?子夏说: 天天复习,所学的就不会忘记;每日努力,则不会退步;时时听取天下美好的 言论,心志就会更高远。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 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因此,虽然有那样的天赋才华,却没有那样的远大志向,也不能够建立那样大的功业。 志向在学习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才华在学习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 学不充足,而担心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 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易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凡是求学的人,以明大义为先,以物名为后,大义取得后物

16、名也会接踵而来。然而那些 儒生广博地学习,致力于物名,在器械方面有详细的了解,遵循训诂,摘录其中的章句, 而不能在大义方面有所成就,最终徒劳无功,不被先王重用。这和女史诵诗没有什么差 别,是宦官传达命令啊。因此使学者空费心思和精力却不懂道义,花费时间而没有成就。 因此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选择老师啊。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 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失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里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弥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

17、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 五百人,集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 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 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 办,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汆者配,强汆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

18、, 逮其责领运汆,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策,于是连橘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耀 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日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 死/凛凛犹生/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

19、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 死/凛凛犹生/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 /凛凛犹生/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 /凛凛犹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康又称建业、金陵,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 建康”相同。B.奏疏,古代臣子向皇帝递交的奏折,奏疏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 要、言兵事等。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D.江右,古时以面朝

20、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东称为江右”,长江之西称为江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上书皇帝,希望皇帝告诫州县 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B.辛弃疾忠于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栏,再陈 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消除了皇上的疑虑。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属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写下九曲榷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4)把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弥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答案】( 1 ) C(2) D(3) C(4) 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探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 刚一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道张榜说:“不让买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解析】【分析】(1) “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的意思是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其中“至 ”是副词,强调“无送葬者”,故 “至 ”后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 项和 A项。 “孰谓公死”意思是谁说你已经死了,句意、结构均完整;“名 ”作 “垂 ”的宾语,

22、“垂万世名 ”即声名流传久远,语意完整。故应在“孰谓 ”前断开,排除D 项。选C。(2) D 项,右为西,左为东。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右 ”,长江之东称为“江左 ”。故选D。(3) C 项, “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属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错,应是辛弃疾不顾幕属的反对救助信州。故选C。(4) 中的得分点:“致 ”是 “招来、引来”的意思,“弥 ”是消弭的意思,“徒 ”是 “只是、仅仅 ”的意思。可联系成语“徒有虚名”的意思进行识记。 中的得分点:“榜 ”是名词用作动词“张榜 ”的意思,“通衢 ”是 “大道 ”的意思,“闭籴者 ”是 “不让买粮食的人”。故答案为: C; D; C; 希望陛下

23、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探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 刚一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道张榜说:“不让买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

24、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将他们讨伐平定。于是他上书说:百姓

25、是国家的根本,而贪污的官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探求 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加恩抚养百姓为本,有违 法贪图财利的人,让有关部门各自运用职权处理,不要只检查举发小官小吏来应付了事, 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辛弃疾)又上书请求创建飞虎军。皇上下诏委任辛弃疾进行筹划,于是他测量马殷兵 营的旧址,修建寨栅,招收步兵二千人,骑兵五百人,随从佐吏守在营外,战马铁甲都备 齐。辛弃疾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 密院有不赞同这件事的人,屡次阻挠,(但)辛弃疾行动更加尽力,最终不能改变。经营 调度耗

26、费数以万计,(而且)辛弃疾善于调解周旋,事情都办理得很快。议论的人用搜刮 民财的罪名奏告,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辛弃疾立即停止。辛弃疾接受后把金字牌藏了 起来,出去责成监督办理的人,限期一个月将飞虎营栅栏建成,违期按军法处置。飞虎营 如期建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事情经过,画图进献,皇上终于消除了疑虑。飞虎军建成, 有力地镇守一方土地,成为长江沿岸各军中最强的一支军队。辛弃疾被差遣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发生大饥荒皇上下诏命令他负责救 济饥荒的政务。他刚到灾区,就在大街上张榜宣布:不让买粮的发配,强行买粮的斩首。”然后命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召集官吏、儒生、商人、百姓各自推举出正直

27、 诚实的人,酌量借给他们钱财物品,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收利息,限期月末到城 下发售粮食,于是运粮船接连到来,粮价自动降低,百姓靠此得到接济。当时信州太守谢 源明请求拨米相助,幕僚和下属们不同意,辛弃疾说:我们都是上天的子民,都是帝王的百姓。”他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皇上嘉奖他,(让他)进一级官阶。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赏识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结交的多是海内知名人士。辛弃疾曾经和朱熹游武夷山,写下了九曲耀歌。朱熹去世时,有关伪学”的禁令正严厉,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吊唁他说: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平时擅长写词,他的词悲壮

28、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一 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 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 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 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

29、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 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日: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 ,境 内清肃。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 ,不许。会奴 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

30、 ”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辽史大公鼎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 下从之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 天下从之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 下从之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 天下从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 ”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 ”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

31、士及第。B.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 位九卿之列。C.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 别为上旬、中旬、下旬。D.乞归”指请求辞职回乡,类似的词语还有乞骸骨”致仕”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 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B.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偏役,重视农桑,兴办 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C.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他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

32、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 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D.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夺,他向百姓陈 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鼎独曰: 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答案】( 1 ) C( 2) A( 3) D(4)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 ” 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解析】【分析】(1 )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公鼎

33、”“ 朝 ”“ 大臣 ”“ 上 ”“ 一郡 ”“ 幸(幸运的事) ”“ 他郡 ”“ 此 ”“ 天下 ”,虚词 “之 ”“ 为 ”“ 者 ”“ 其 ”“ 于 ”,标志性词“曰 ”, A、 D 项, “一郡 ”作“获安 ”的主语,“获 ”为谓语动词,“安 ”为宾语,意思是“一个郡得到安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AD 两项; B 项, “从之 ”的主语为“皇上 ”,承前省略,不是“天下 ”,意思是 “(皇上)听从(采纳)了他的意见”,所以 “从之 ”前必须断开,排除B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正值大公鼎进朝,大臣告知皇帝嘉奖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是很幸运的事;其他

34、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惠通赐天下。”又被采纳。句子可以断开为: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 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 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故选C。( 2) A 项, “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说法错误,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较多,赐同进士出身。故选A。( 3) D 项, “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夺,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说法错误,选项把大公鼎担任东京户部使和中京留守时的事揉在一起。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为“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

35、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故选D。( 4) 中 “独 ”,只有;“边障 ”,边境要塞;“甫 ”,刚刚;“大兴 ”,大规模做(兴办);大兴役事”,大规模征役; 利国便农”,造福国家便利农业;道”,方法。中的“时 ”,当时;“反侧 ”,指不安;“虑 ”,忧虑;“生变 ”,发生变乱;“布 ”,布施;“以 ”,目的连词,来;“安 ”,安定;“为之肆赦”省略主语“皇上 ”,翻译时补齐;“为 ”

36、。因为;“肆赦 ”,指大赦天下。故答案为: C; A; D;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 ” 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

37、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大公鼎为渤海族人,祖先世居辽阳率宾县。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有志,长大后好学。辽道宗

38、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为沈州观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量过大,庄稼深受其害,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辽河两岸壮丁维护堤防,官府依照命令催促得很紧迫,只有大公鼎说: “边境地区刚刚安宁,又大规模征摇役,不利于国家安定、发展农耕。”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奏报朝廷,停止了这项工程,雨水也未造成灾害;沿河两岸千里之内的人无不喜悦。改任为良乡县令,减省摇役,重视农桑,兴办孔子庙学,县民悦服并得到教化。经多次迁升至兴国节度副使。当时隶属于鹰坊的人,以捉鸟为名,扰害乡间田里,时间长了,百姓都不堪忍受。大公鼎向皇帝报告了这种情况,当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进朝,大臣告知皇帝嘉奖采纳他建议的事 ,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

39、确实是很幸运的事;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惠通赐天下。”又被采纳。调任为长春州钱帛都提点,当他到达春水,贵族、公主照例向钱帛司借贷,大公鼎说:“岂可停止官家用度,他舞弊徇私拉人情?”予以拒绝。因此多听到怨恨垢骂之语,他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渎职。”不久拜为大理卿,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天祥皇帝即位之后,他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为东京户部使,当时贼盗杀死东京留守萧保先,开始是图谋他的财产,进而发动暴乱,百姓之间也互相猜忌,各家互相争斗。大公鼎一个人单骑到郡中,向百姓晓以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只要不欺压我们,我们怎敢不听你的命令。”从此安居如故。被拜为中京留守,赐为贞亮

40、功臣,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充斥,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都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盗贼听说后,接踵而来,要求改过。不到十天,境内的贼盗便被肃清了。天祥皇帝听说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归家,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大公鼎想平乱而没有力量,叹息说:“我想辞职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俗之念所牵思,才不幸到这一步,难道不是天命吗!”从此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

41、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 ”。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召为 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摘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 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未满告老,管勾杭州

42、洞霄宫。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 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反金而收其子,长之。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 王府。荆王薨,为扬王翊善。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 除宝文阁特制仍祭酒。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 去。”不报。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 赠其行。空学出

43、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明年卒,年七十五。(选自宋史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B.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C.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D.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阁,皇子出就藩封。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

44、外职。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指女子出嫁。B.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C.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致仕的年龄必须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 事、致政、休致等名称。D.祖,出行前祭祀路神。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 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 第一名。B.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 做侍讲。C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他任职越

45、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D.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们的敬爱;朋友托付的大事,他也慨然担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答案】( 1 ) B( 2) C( 3) A( 4) 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于是在湖中种田,绵延上百里,官府登记对此收税。“ 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解析】【分析】(1)本题中,“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

46、仍祭酒,意思是“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职。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 “翊善 ”是官职名,“翊善 ”意思是 “辅翼人之善行”,这里指辅翼“徐王 ”因此, “徐王翊善”不能断开,排除 AC项;五年”是时间状语,应单独断开,排除 D项。故选B。( 2) C 项, “奉命退休”错。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是自己主动请辞,皇上挽留,如此反复几次,以显示君臣情意。故选C。( 3) A 项, “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错,是 “乡试考了四个第一”。故选A。( 4) 中, “先是 ”, “是先 ”的倒装,此之前;“田 ”,名次用作动词

47、,种田;“延袤 ”,绵延; “籍 ”,登记 “税 ”,名次用作动词,收税。 中, “恤 ”, 抚恤; “恤孤,吾事也”,判断句; “金于何有”,宾语前置。“反 ”,返还;“收 ”,收养;“长 ”,使动用法,使他长大。故答案为: B; C; A; 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于是在湖中种田,绵延上百里,官府登记对此收税。“ 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48、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

49、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参考译文】郑穆字闵中,是福州候官人。性情醇厚严谨好学,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时仪容 举止一定遵循礼仪。门人以千计,和陈襄、陈烈、周希孟交友,号称四先生他考取进士,乡试考了四个第一,随即考中进士及第,任寿安主簿。郑穆被召为国子监直讲,任职 编校集贤院书籍。满一年,任馆阁校勘,累积官衔至太常博士。他请求朝廷给他提高一个 官阶,这样就可以提前在南郊追封自己死去的父母,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改任集贤校 理,他清求到外地补官,做了汾州通判。熙宁三年

50、,郑穆被征召做岐王侍讲。嘉王出就封国后,改任诸王侍讲。府僚缺人,御史 陈襄请求选择人,神宗说:像郑穆的品德操守,才适合辅佐王室。”郑穆共在馆阁三十年,在王府十二年,没有公事不登主持政事人的门,讲话有法度,可以作为劝诫的,一定 反复摘引典籍陈说,岐、嘉二王都尊敬礼待他。元丰三年,郑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朝散大夫。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因而在湖 中种田,绵延百里,官府登记收税。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积达到万缗, 郑穆奏请免去这些。郑穆任期未满便告老还乡,负责掌管杭州洞霄宫。元祐初年,郑穆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祭酒。他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 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

51、。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佩服他的教育训导。故 友叫张景晟的去世时,给他五百两银子,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说: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三年,扬王、荆王请他担任侍讲,他罢离祭酒一职,任职集贤院,又进入王府。荆王去世, 他担任扬王的翊善。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郑穆任给事 中,兼祭酒一职。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六年,郑穆请求退休,让自己管理洞霄宫。敕书送达门下省,给事中范祖禹上奏说:知穆虽然年龄超过七十,但精力尚还旺盛。古代大夫七十退休,有不能辞谢的,就赐给他几 案拐杖。祭

52、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皇帝没有回复。太学生几千人把挽留郑穆的请求报告给司业,又报告给宰相,都没有被采 纳。于是公卿大夫各自作诗为他送行,太学生空校出汴京东门为郑穆祭祀路神祈福,京城 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感叹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第二年郑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 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 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

53、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 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 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 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 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

54、,则诈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竞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 他子,叩阚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埋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 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 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 道皆为流涕。(选自明史彭程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 遏之将萌/如无请

55、治/所司逢迎罪。B.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 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C.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 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D.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 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开喑B: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C.朝审: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由三法司以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 D.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 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B.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 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