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题语文园地六 课型语文园地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2.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3.积累名句。教学重点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2.积累名句。教学难点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

2、本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现在,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新课教学(   )分钟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交流平台同学们,学了本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完成下列填空。(出示课件2)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往往通过场景、细节等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如父爱之舟通过描写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的_,流露出父子间的温情;慈母情深通过掏皱皱的毛票这个_描写,点明母亲工作的辛苦以及“我”的羞愧和自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通过“我”热切盼望父亲回来的_描写,表达出了“我”当时紧张的心情。(板书:场景 细节 心理)2.词句段运用。(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几

3、篇课文结尾的特点。(出示课件3) 大声朗读这几段文字。说说结尾有什么特点。请你也写一段结尾吧。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师:同学们说得好。这三段文字都是文章的结尾。但是,我们发现,结尾的方式不一样。第一段文字是顺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自然而然地结尾;第二段文字以回忆过去,表达感情来结尾;第三段文字则以议论、抒情结尾,表达出浓烈而深沉的感情。不同的结尾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结尾方法。 (板书:结尾的方法)(2) 体会场面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大声朗读这两段话。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思考:这两段话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这样的场景描写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总结,汇报

4、师:第一段描写了母亲工作的场景。场景描写突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了母亲挣钱的不易,反衬出母亲对“我”学习的支持,从而更能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爱;第二段场面描写,详细描写了庙会上热闹的景象,重点突出了卖小吃的场面,表现出“我”当时对吃的渴望,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很多文章都会用到场景描写,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主要意思,来把握场景描写的作用。(出示课件6)(3)读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出示课件7)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说说这两段文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仿照文中的句子,我们也来写一写吧。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8)师: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由“第一次”而发出的感慨,点明

5、“第一次”给我们带来的特殊体验,体现出人生中“第一次”的重要性。 生自由展示成果。3.日积月累。(板书:日积月累)这几则名言以“勤俭”为主题,告诉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出示课件9)(1)大声朗读这几则名言,争取做到当堂成诵。(2)试着用自己的话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3)谁知道类似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0-12)译文: 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戒掉奢侈,用节俭代替。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 (4)学生读读背背。(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6、60; 【设计意图:设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合作的方式把握内容,明确意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体会段落的意思,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写作的目的,这样双管齐下,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特点,从而指导他们进行写作。】【设计意图:在朗读的基础上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这样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在解释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能减轻背诵的负担。】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几种结尾方式,知道了场景描写的作用,还学会了写一写自己“

7、第一次”的独特体验,背诵了有关勤俭的名言,可以说受益匪浅。 板书内容【板书设计】场景 细节 心理语文园地 结尾的方法 日积月累课堂作业新设计背一背日积月累的四则名言,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意思。参考答案: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教学反思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自学能

8、力的培养。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深入理解,从而形成能力。2.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名言,然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名言的意思。在老师翻译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翻译,找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名言的印象,有利于背诵。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们的激励性评价有点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用激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语文园地六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梳理和总结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词

9、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同形式结尾的特点;二是体会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两个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三是从例句中学习思考,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古代圣贤提倡勤俭节约的名句,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学生知道从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但有时容易只抓住只言片语进行分析,从整体感知,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偏弱。在写作中,学生常用的结尾形式一般是总结式,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结尾形式以及特点。学生在写“第一次”的场景,表达自己新的认识和感受时容易流于表面,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学会留心

10、生活很重要。关于勤俭节约的名句,学生并不陌生,应重点指导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交流平台”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对场景和细节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在学生感悟范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迁移,找一找自己习作和课外书中类似的描写,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语文园地的训练重点,完成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这一学习目标。“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联系所学和生活实际。“日积月累”可按如下基本步骤指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讲一讲借助工具书,简要说一说句子大意,以便于学生记忆;最后背一背学生熟读成诵。【知识与技能】

11、1通过交流,能感悟场景、细节描写的作用,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4结合例句,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5理解并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2通过交流,体会作者怎样表达情感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重点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通过场景、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难点1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2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复习课文内容。2课时第

12、一课时1通过交流,能感悟场景、细节描写的作用,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2理解并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重点1通过交流,能感悟场景、细节描写的作用。2理解并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难点学习通过场景、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一、交流平台1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都是关于父母之爱,这三篇课文的作者都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2那么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分别是什么呢?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1)场景描写。如,“慈母情深”中“初到厂房”的场景描写让我印象深刻,课文用了一大段描写母亲工作的环境,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工

13、作的环境非常恶劣,母亲挣钱养家非常艰难。(2)细节描写。如,“父爱之舟”中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读书时,对父亲为“我”缝补棉被的细节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到父亲对“我”细腻的爱。3除了本单元课文,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甚至是你们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有哪些场景、细节让你印象深刻?(1)小组交流。(2)全班分享。4同学们请自主阅读教材上“交流平台”的内容,看看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1)学生交流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好处。(作者有时候会把情感融入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中。)(2)教师总结:没错,很多时候,作者的情感并不是直接喊出来的,而是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在阅

14、读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通过场景、细节描写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二、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日积月累”的几句名言,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教师提示易读错的字)2小组合作,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猜想,理解句子大意。(1)教师提示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如“克”是能够的意思;“邦”是诸侯国之称,后指国家;“维”是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2)小组汇报。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既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又能够节俭持家。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这句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15、(主要是针对唐太宗在其晚年逐渐趋于骄奢享乐的情况而写的一篇奏议)。意思是: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倡导节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这句话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却很困难。常用来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有自勉、警世之意。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这句话出自朱用纯的朱子治家格言,意思是:看到一瓢粥,一粒饭,要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看到半条丝,半根线,也要想到物资获得的艰难。劝人要常思农事的艰难、物品得来的不容易,做到勤俭节约。3这些名言都与什么有关?(勤俭节约)4教师提供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名句。如,

16、某人要在书房挂一块匾,应选择哪句话?学校餐厅要悬挂一幅标语,你认为哪一句合适?5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6教师补充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7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些名句,熟读成诵。情感 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第二课时1体会课文中几种结尾的方法。2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3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重点1体会课文中几种结尾的方法。2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难点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一、词句段运用:体会结尾的特点1一篇文章由题目、开头、中间和结尾几个部分构成。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这三篇文章的结尾,再联系全文内容,说说

17、这三个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师生共同总结:慈母情深的结尾照应了文章的开头;桂花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照应了文章题目。2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说说这三个结尾各有什么特点。(1)小组讨论。(2)全班汇报。慈母情深的结尾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省略号饱含着作者对母亲言之不尽的感激,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令读者在回味中感受到作者那复杂的感情。桂花雨的结尾在结构上与课文的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在内容上,它进一步突出了桂花雨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和热爱,点明了主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揭示了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

18、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母亲的爱是慈祥的爱、鼓励的爱;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爱、深沉的爱。这样结尾总结了全文,强调、深化了文章主旨。3教师总结: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见的结尾方法有:(1)自然结束法。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2)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

19、,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3)抒情议论法。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首尾呼应法。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二、词句段运用: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1读这两个场景描写,并思考:(1)这两段场景描写在课文中主要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两段场景描写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3)两段场景描写与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有什么关系?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3教师明确:(1)第一个场景将诸多让人感到压抑的画面汇聚在一起,突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简陋、恶劣,让读者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2)第二个场景描写了庙会上众多精彩的节目和美味的小吃,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