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美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美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美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美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美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教学过程】板块一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导入,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谜语

2、:八月放异香。(打一花卉名)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桂花有什么印象。(2)板书课题:桂花雨。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补充材料,简介作者。(1)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作者将这些美好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课件出示: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

3、,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2)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优美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指名轮流读课文,随文正音识字。(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通顺。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2)引导交流,梳

4、理课文内容。预设:第12自然段写作者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第36自然段写作者在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第78自然段写作者迁居杭州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设计意图】初读环节,设计了“三读”课文。一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二是让同桌互读课文,旨在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三是默读,思考课后第一题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三次读,读的目的清晰,有层次。板块三 自主识字,抄写词语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1)字理识字,学习“箩”。读句子:“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课件出示:箩,形声字。竹表义,

5、篆书之形像竹叶,表示用竹子编成的筐;罗表声,罗本指细丝编成的捕鸟的网,表示箩是以细竹篾编成的筐。声旁简化。本义是用竹编制的盛器。用竹篾编制的器具,大的多用来盛东西,小的多用来淘米:箩筐、淘箩、稻箩、笸箩。引导看图:“箩”是什么意思?(一种竹编的盛器)怎样记住这个字?(上形下声的形声字)(2)联系生活经验识字,认识“杭”。读句子:“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了解杭州吗?你对杭州有什么印象?(中国丝绸之乡,桂花之乡)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读写词语。(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课件出示:桂花 懂得 箩筐 糕饼 外婆 沉浸 缠着 茶叶 捡起 杭州

6、(2)说说书写带点的字时要注意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捡”字右部是“佥”,不要漏掉中间的一横。“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4)抄写词语。3.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琦君的桂花雨全文。(2)完成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的听写。【设计意图】通过字理识字、联系生活经验识字、学生提示书写要点等途径学习字词,主要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教学

7、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回顾内容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2.学生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段落。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赏桂花,爱花香;收桂花,摇花乐;带桂花,思故乡。【设计意图】以“香”和“雨”导入,从味和形两方面突出了桂花雨的美好,再次揭示了课题。引导学生读课文,回顾内容,进一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作铺垫。板块二 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1.默读课文“忆赏花”部分(第12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8、。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3.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2)指名读句子。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之情。【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本环节通过默读、抓关键句子、批注等学习方

9、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感知到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板块三 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1.读重点文段,寻觅“花香”。(1)引导: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怎能不令人喜爱呢?课文中还有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默读课文,回忆“摇花乐”这一部分(第36自然段)的内容。语文要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在句子旁边作批注。组内交流。读句子,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全班交流。(2)课件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课件出示: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

10、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体会句子的意思,初品“花香”。(1)指名读句子,说说“至少”“浸”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浸:泡,使渗透。这两个词写出了花香浓郁,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气的美好意境。(2)想象画面:香气会飘到哪里?人们会有什么表现?预设:花香会飘到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等十几户人家的院子里,乡间小路上,村头、村尾,菜地里人们会深呼吸,使花香沁入肺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个句子写出了桂花香气的

11、浓郁,表达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3)指名朗读句子,提示:读好“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等词,语气加重,语速舒缓,感受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悠远,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4)指名读句子,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预设:这句话写出了摇桂花的原因,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3.想象场面,感悟“摇花乐”。(1)提问:大家是怎样摇桂花的呢?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对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体会到“我”对摇桂花的渴望、急切的心情,说明“我”非常喜欢摇桂花。(2)自由读“摇桂花”部分的句子。抓住“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想象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说说当时是什么情景。

12、预设:大人摇,孩子喊,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落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3)指导情景朗读:看课文插图,小组内表演朗读第5自然段。(4)指名读句子,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预设:体会到作者摇桂花时的兴奋、喜悦的心情。4.联系上下文,再品“花香”。(1)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桂花明明是中秋节前后开,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预设:从“桂花一开”“桂花盛开”“摇落以后”“过年时”等词语中,我们能体会到桂花不仅盛开时香飘十里,而且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糕时都能闻到桂花香。从第3自然段母亲念叨送桂花给胡家老爷

13、爷、毛家老婆婆和第4自然段母亲叫大家摇桂花中,我们知道,桂花不仅给“我们”家带来了快乐,也香甜了整个村子里乡亲们的生活。(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教师引读: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教师引读:摇桂花时,“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教师引读:过年时,泡桂花茶,做桂花糕(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3)小结:桂花飘香,不仅香甜的气味飘进人们的肺腑,而且,那桂花茶、桂花糕,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幸福情味也留在每个人的心里。【设计意图】“摇桂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多种形式的读是学生学习课文表达、体会作者“摇花乐”的有效途

14、径。因此,这个环节设计了“寻花香”的目标导读、“悟摇花乐”的情景表演读、“再品花香”的师生引读,在读中将无形的花香变为有形有感的画面和体验。板块四 品读“带桂花”,感悟思乡1.引导思考:“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1)自由读课后“阅读链接”,相机补充资料:课件出示: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

15、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2)指名读句子,引导:联系“阅读链接”和补充资料,说说你对句子的体会。预设: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杭州的桂花多,而且香飘十里,但母亲比的不是花香的浓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桂花勾起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小结:这真是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悟表达。教师引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学生接读)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设计意图】体会思乡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借助拓展的阅读资料和作者的生平资料,感受作者“少小离家

16、,老大难回”的感情。母亲睹桂花思故乡,认为杭州的桂花不如故乡的桂花香的情思显而易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板块五 体会表达,拓展阅读1.想一想: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提示:联系本单元前面两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来思考)语文要素预设:借助桂花来抒发思乡怀旧之情,把这种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展示朗读,说说喜欢读这部分的原因和为什么这么读。3.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琦君说童年。【设计意图】学生在领悟文章表达特点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展示,其实是一个整体回顾课文内容,进

17、一步深入领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的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家琦君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情感浓郁。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理解重点。教学时抓住关键词“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并说说全村“浸”在桂花香气里的情境,感悟桂花香气的浓郁;抓住重点段落,利用分角色朗读,看插图,想象摇桂花的画面,创设表演朗读的情境,体会大家一起收桂花、摇桂花的快乐;利用联系上下文,师生引读,创设闻桂花香、泡桂花茶、做桂花糕的情境

18、,来感悟桂花香甜了整个村子全年的生活。整堂课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效链接,突破难点。课文难点是体会叙事中饱含的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教学时,除了在读中借助关键句来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外,链接作者思乡的相关文段,补充作者的生平经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童年时故乡的“桂花雨”和“摇花乐”念念不忘。抓住文章结尾,巧妙设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引导学生由关注文章内容到发现文章的表达特点:寓情于事,寓情于物。     &#

19、160;            课题桂花雨 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掌握“桂花、懂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

20、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掌握“桂花、懂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

21、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2.小组交

22、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7)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2.作者写摇桂花

23、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生答,师总结板书: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充满欢乐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作业布置。1.听写本课生字。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字词。1.我非常

24、喜欢lán hu( ),喜欢它那优雅的外形,幽幽的香气。2.这个卖dà bn( )的pó po( )非常慈祥。3.你越动,它就chán( )得越紧。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我喜欢的是桂花。(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 )3.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_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四、下面没有在文中出现过的事是( )。A摘桂花 B.摇桂花 C.思桂花 D.捡桂花【答案】一、1.兰花 2.大饼 婆婆 3.缠二、1.厌恶 2.放心 3.残缺

25、三、只要我们保护环境,大自然就会给我们许多惊喜。她心地善良,所以她经常帮助别人。四、A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听写生字词。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设计意图:设计复习导入这个环节,能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加以巩固,同时对这节课

26、是一个有效的衔接。】【设计意图:听写这个环节的设计,能检验同学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新课教学(   )分钟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思考:(1)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27、“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齐读。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出示课件14)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

28、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生答,师总结: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

29、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出示课件15)生答,师总结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设计意图:把重点句子的理解作为重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作

30、者的思乡情感,并给学生带来深切的体验。综合采用各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地把握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五、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六、布置作业。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设计意图:“写一写”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的一个有效的办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内容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桂花雨 片片思乡

31、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后面打。(箩 萝)筐 (羔 糕)点 (缠 庙)住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时节。(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的优美样子,点明家乡的桂花很多。( )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诉我们,家乡的桂花比别的地方的桂花要香,因为,家乡的桂花品质好。( )【答案】一、箩 糕 缠 二、1.开

32、放 2.担忧 3.姿势三、1.× 2.×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2.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我说了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