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2.1 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五、教
2、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过渡】春天冰融化,夏天水长流,秋天云高远,冬天雪封河。以四幅美丽的图片引入本章的物态变化内容。四季交替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也都与温度有关。我们这一章的探究就从大家所熟悉的温度开始。(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二)讲授新课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
3、176;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2温度计(1)【想想做做】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过渡】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2)自制温度计:初二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部分学生对温度计有一定
4、的认识,但并不全面。因此,我将通过与学生一起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结论】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提示: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
5、常使用。根据用途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参考值:实验室用的温度计:-20110C;寒暑表:-2050;体温计:3542)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特殊结构:缩口教师讲述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普通温度计不能甩)。液体水银量程:3542分度值:0.13摄氏温标【过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6、,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的底部。(4)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书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三)重难点精讲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四)归纳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
7、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六、板书设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0 和100 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温度和温度计是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课认
8、真研读了教科书及教学用书,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四个层次:一是比较水的冷与热;二是观察温度计,认识其结构及原理;三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四是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12.2熔化与凝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
9、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学习“熔化与凝固”。(以学生熟知的自然
10、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二)讲授新课1熔化与凝固(1).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1、【演示实验】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1)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同学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中。(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
12、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想想】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3认识熔点和凝固点【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4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13、1)、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要继续吸热。(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饮料中加冰块;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都要吸收热量。【过渡】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三)重难点精讲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
14、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12.3汽化与液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水的沸腾特点;会分析沸腾图像的物理意义。(2).能说出蒸发的定义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能说出液化的定义及方法。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
15、温度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四、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思考】提问学生上节课学过的从固态到液态以及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有哪些特点。请学生思考气态与液态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图片展示】洒水车淋湿的路面很快就变干了。路面上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二)讲授新课1汽化-蒸发我们将像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6、(1)蒸发【演示实验】将水擦抹在毛玻璃上,一会儿玻璃上的水变干了(若将此毛玻璃放在投影仪上,可起到实验时间短,可见度大的作用)。通过回答唤起学生小学学过的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特点。它是液体的汽化形式之一、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液体分子由于不规则的运动而相互碰撞,有的运动速度减慢,有的运动速度加快,那些处在液面附近的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脱离液面而成为液态分子,因此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图片展示】如果你想尽快将衣服晾干,应该怎样做?【引导】影响蒸发快慢的诸种因素:液面面积,环境温度、湿度、气压,周围空气流动快慢等。【结论】影响蒸发
17、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b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c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2.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蒸发吸热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提问】生活中有蒸发吸热的现象吗?有会游泳的吗?说说当你刚从游泳池上岸时,有什么感觉?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游泳上岸感到凉,因为身上的水在
18、蒸发时要从身体吸热,使体表温度降低感到凉。2汽化-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水的沸腾特征【学生实验】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a、探究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b、述其前后情景并找出其温度变化的特点。c、画出水的沸腾图像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灯烧瓶(杯)铁架台石棉网直尺秒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描述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数据分析。时间/分12345678910温度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气泡;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变小;沸
19、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从上面数据可以分析出:当水达到沸点时开始沸腾,如果在沸腾的过程中停止对水加热(也就是水不能继续吸热),那水还能不能继续沸腾?不能.所以水(液体)沸腾的条件应该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结论】 水沸腾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沸腾时需要吸热3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不同点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同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液温变化自身和周围温度降低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温度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沸点影响因素温度,空气流动与空气的接触面气压4气体的液化(1)、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雾、露【过渡】我们
20、知道雨水来自于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那么水蒸气是如何变回液态水的呢?液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举例】早晨,我们可以经常见到窗玻璃里边会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不清;冬天,人说话时会有一团“白气”从口中呼出,烧开水时看到“白气”这些都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结果.(2)发生液化的条件:降低气体的温度;压缩气体的体积;两者兼用【应用】将气体燃料液化,可使体积减小便于贮存和运输。如,液化气的制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就是液态的氢和氧(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重难点精讲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汽
21、化与液化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六、板书设计二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分类: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1)蒸发蒸发会吸热,具有致冷作用。蒸发的特点:缓和、仅在表面、在任意温度下都可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蒸发的应用(2)沸腾沸点沸腾现象沸腾的条件和特点沸腾图像沸点表及其应用二、液化: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2、液化的特点:水蒸气遇冷放热。3、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气体两种。4、液化的应用: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
22、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12.4 升华与凝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认识升华和凝华。(2)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
2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过渡】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烟滚滚”,以渲染气氛。问: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我们已知物质有三种状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提问:物质能不能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呢? (二)讲授新课1升华和凝华【过渡】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化呢?想一想,请举例说明。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了;冰冻的
24、衣服干了。【探究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试管后,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提问】中间过程中物质有液态的物质出现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没有。说明由碘固态直接变成了碘蒸气。不是经过熔化和汽化过程。【定义】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过渡】引导学生分析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提问】碘蒸气是从哪里来的?碘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2.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举例】新旧灯泡比较。
25、用久的灯泡会变黑,灯泡不用,即使放了很久也不会变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使用的灯泡通电发热,钨丝吸热后才能升华。升华的钨气遇到冷的外壳放热凝华,附着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只有在冬天很冷的时候才会形成冰花,为什么?这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远低于0 )放热,才凝华。试着分析以下现象: 樟脑丸变小了 霜是怎样形成的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固态清香剂消失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3. 升华吸热的应用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做成强制冷剂。干冰的用途例如: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运输中食物降温,防止食物腐料变质。 人工降雨。用飞机喷
26、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这是凝华过程,冰粒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变成水滴,这是熔化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 现代医学“冷冻疗法”,使部分组织(如疣子)迅速低温冷冻,使其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效果。4. 知识拓展(1)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2)阅读“水的故事”填写水的三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三)重难点精讲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
27、不仅仅要了解汽化与液化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六、板书设计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2、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需要放热3、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变小了,寒冷冬天窗玻璃上的窗花人工降雨、舞台上的喷雾等.4、升华吸热的应用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1. 本节教学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训练另外,还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要求。2. 本节课进行了分组实
28、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道温室效应的成因,了解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2)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3)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来分析出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特点。本节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人
29、类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和防范措施。四、教学难点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问题一】山峰积雪冰川的融化,北极熊无家可归,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过渡】山峰积雪冰川的融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 提出问题:人能离开水吗? 不能。水是我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30、!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要通过水输送,人类的食物也离不开水。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面对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二)讲授新课1全球气候变暖(1)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C,如图所示:(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的数量不断增大。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反射回地表,是地表增温,产生温室效应。【提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何处呢?大气中的二氧化
31、碳主要来自于工业、交通等成产、生活所使用的矿物燃料以及森林火灾、生物呼吸等。此外,毁林,特别是对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也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含量虽小,但增长迅速,未来几十年内,他们所产生的总温室效应讲超过二氧化碳,使地球变暖(3)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1)海面上升的影响:冰山熔化,使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沿海和岛国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2)对动、植物的影响:动、植物灭亡或被迫转移。3)对农业的影响: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影响人类健康,导致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一些热带
32、地区的染性疾病向更多的国家传播。(4)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通过绿色植物吸收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2.水资源污染(1)水资源污染现状【过渡】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十分璀灿,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地球拥有的水量非常巨大,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
33、和生物体中。因此可以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 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尽情地享用大自然的恩赐。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土地沙化、河水污染,山清水秀的地面景观正在消失,孕育生命的河流正在干涸或被污染。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图片展示】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
34、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国家节水标志”既是节水的宣传形象标志,同时也作为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标识。对通过相关标准衡量、节水设备检测和专家委员会评定的用水器具,予以授权使用和推荐。污染水资源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水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它们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介绍赤潮。(2)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面对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项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1) 宣传节水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人们节水意
35、识.(2) 废污水再利用:如工厂重复利用内部已使用过的水,城市污水经处理净化后可回收利用。(3) 加强输水管道检漏工作、推广节水器具、农业上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4) 生活用水循环利用(三)重难点精讲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和防范措施。(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汽化与液化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六、板书设计1.全球变暖(1)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3)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4)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
36、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通过绿色植物吸收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2.水资源危机(1)水资源危机现状(2)水资源危机的原因(3)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项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但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13.1 物体的内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
37、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四、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38、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思考】推动壶盖运动的能量来自何方?内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装着开水的热水壶有时会把壶盖弹起来这一生活中常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推动壶盖的能量是什么。热水壶没有运动,所以不是机械能,壶盖也没有接电源,也不是电能。那么,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二)讲授新课1内能(热能)【实验探究】把热水、冷水分别加入相同数量的蓝色墨水中,观察现象。实验表明什么?【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表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2)物体内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
39、则运动叫热运动。通过展示的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让同学联想运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同样通过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让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推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结论】在初步给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 焦耳(J).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任何温下的物体都有内能。【注意】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
40、中飞行,具有动能;球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球还具有内能。【提问】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温度、分子的数目、种类、结构、状态等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物体的内能改变了.请同学举出那些生活例子利用的是热传递来改变内能;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
41、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通过前面的探究,对物体内能的改变,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要使学生了解热量的概念,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内能改变的多少不能用功来量度,而要用热量来量度,并介绍热量的国际单位也是焦耳。(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演示】压缩气体做功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
42、气针;另一端有一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读出灵敏温度计的示数,打开卡子,让气体冲开胶塞后,再读出该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时可以观察到,胶塞冲出容器后,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变小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1)例子:开啤酒瓶,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2)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沸腾时,可以看到塞子被冲出。解释: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
43、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3. 联系与应用: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空气吸收太阳辐射膨胀而上升,推挤周围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上层气团因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下沉时,气团收缩,外界空气挤压气团,对气团做功,使气团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当我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三)重难点精讲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汽化与液化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
44、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但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量概念,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热量的单位。(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45、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探究热情。(2)通过比热容的运用,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验的实施,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四、教学难点热源及加热时间的控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思考】(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
46、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思考】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二)讲授新课1实验探究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
47、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酒精灯,相同的烧杯两只,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温度计两支,搅拌器两支,铁架台两个,秒表,火柴。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按上图组装实验器材。(2)观察并记录加热前两种物质的初温t1,预先设定好液体加热的末温t2.(3)分别给两种物质加热,记下加热的开始时刻。加热时,上下反复缓慢地提拉搅拌器。(4)当一种液体温度达到 t2时,记录该物质加热的最终时刻,计算该物质加热时间t。对另一物质作同样的观察、操作和记录。当热源相同时,两液体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加热时间越长的物质从热源吸热越多。(5)将用过的
48、煤油和水倒在指定的器皿内。整理好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物质名称物质质量m/g物质初温 t1/物质末温 t2/加热时间t/min物质吸热情况水煤油分析与论证: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
49、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4查比热表: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液体的比热容
50、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水的比热是4.2×10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 焦。(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6. 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Q吸=cm((t2-t1)) Q放=cm((t1-t2))变形公式:(1)求比热容: c=Q/mt
51、 (2)求温度的变化量:t= Q/cm(3)求质量:m= Q/ct关于公式的注意点: 公式中的Q 指热量,单位是J ; Q吸指吸收热量,单位是J ;Q放指放出热量,单位是J ;m 指质量,单位是kg; c 指比热容,单位是J/(kg. ) ;t 指温度改变量,单位是; t1 物体初温度,单位是 ; t2:物体末温度,单位是; 关于温度的修饰词:(降低 降低了 升高 升高了)指温度的改变量;( 降低到 升高到)指末温;(三)重难点精讲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汽化与液化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52、六、板书设计1、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物质的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2)、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3)、意义: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c水=4.2×103 J/(kg·). 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Q放=cm(t0-t).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本节要求通过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即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53、比热容的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订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13.3内燃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汽油机的构造。(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3)内燃机的应用。(4)汽油机柴油机的异同。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内燃机,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激发探究热情。(2)通过学习内燃机的运用,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汽油机的构造四、教学难点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思考】酒精灯对试管中水加热时,水的
54、内能变化。(1)看到什么现象?(2)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这些神奇的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内燃机。(二)讲授新课1热机种类(1)热机分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2) 认识汽油机的构造。2.内燃机的冲程和工作循环(1)汽油机工作原理 第一冲程: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什么?汽缸中活塞由哪端向哪端运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打开和关闭情况?教师总结: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闭。活塞由上端向下端运动,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气门吸入气缸。第二冲程: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的过程中,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总结:进气阀和排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高。第三冲程:做功冲程,学生通过看实验来总结。学生总结:在压缩冲程末尾,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第四冲程:排气冲程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2)柴油机(对比汽油机学习)a.认识柴油机的构造b.通过演示柴油机的四个冲程实验,让学生口述每一个冲程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