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必备记叙文一、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感情线索: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事件线索:中心事件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二、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是什么?”线索:人物线索:人物的见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
2、: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
3、#215;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线索考查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
4、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闻感受或者事迹 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三、考点之三:表现手法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感情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
5、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四、考点之四、含义作用题型记叙文考点之一:叙事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闻感受或者事迹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
6、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是什么?”线索:人
7、物线索: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2014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
8、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8、关键
9、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
10、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
11、况;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必备技巧与应试策略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必备技巧与应试策略(初四记叙文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线索: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
12、意义的物品。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事件线索:中心事件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
13、、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
14、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考点之三:表现手法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15、、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考点之四、含义作用题型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
16、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
17、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考点之五、结构层次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对策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2、概括层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
18、××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考点之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考查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文章标题法;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一线串珠法六要素法考查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对策: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
19、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考查3 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对策: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考点之七、语言赏析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20、。“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修辞之美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
21、分析。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考点之八、结构和思路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故事(事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对策:这类题目更强调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是目前考试中使用率比较高的题型。做这种题目时,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思考顺序:概括的是什么内容是文章的哪些段落案怎样概括。考点之九.标题考查。类型1、直接让考生给文章拟标题:对策:找文章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22、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类型2、判断已有标题是否正确,并另拟几个合适的标题。对策:从多角度拟题,但要紧扣中心。考点之十.知识拓展题类型1、人物事件拓展。如:本人主人公是一个爱国将领,你还能举出哪些?对策:弄清人物身份、性格,或把握事件的性质,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寻找合适答案。类型2、主旨拓展:用广告宣传对联体现主旨。对策:掌握广宣传语对联的写作方法,再根据主旨而定。类型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对策:联系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如词典的故事(2006年广东,可以从现代人、贫苦儿童、女营业员等角度去谈体会。类型4、仿照文中某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对策:1、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点、表达
23、方式、修辞及感情色彩;2、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备。嘱!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 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 条理清晰, 读起来脉络清楚、 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 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 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24、 对情节起补充、 衬托作用, 丰富形象, 突出中心。 7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 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9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 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 后文作铺垫 10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
25、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抒 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1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 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初四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说明文知识要点概要: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从内容上看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 文。 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介绍的一种文体, 事理说明文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
26、系进行 说明的一种文体。 中考说明文常考知识点: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特征及要说明的事理 理清说明条理,明确说明顺序 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作用。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了解说明文中叙述、描述、抒情、议论等的表达作用。 应试对策: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特征及要说明的事理: 1 整体感知文章,把握说明对象。判断说明对象,可先看题目,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 这些文章的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对象, 2 结合标题,起始段、结尾段进行局部解析,逐段逐层读懂文意。 3 抓住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对事物总的特征的概括, 段落的中心句对事物某一方面特征的概括。 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
27、理说明文都要有一个说明对象, 如果从题目中看不出说明对象, 就要抓住 首括句和中心句,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抵御沙丘进 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这些首括句都表明了这一段的说明对象。 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作用: 一、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 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作用是使文章条理清楚。 例:风沙的 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 强。一种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举例子是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作用是使所
28、要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以便读者理解。 例:我国 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 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趣味 性。 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注:表时间 点和时间段的数字都不属列数字,例“1998 年”、“3 年”。) 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作用是突出被 说明对象的特征。 例: 这样, 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无怪乎人
29、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 沉不下去。 下定义是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言简意赅,它的语句形式常常是:"某某是什么";作用是准确地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1)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2)菱形是平 面上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它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长度的乘积的一半。 作诠释是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用途等进行说明、解释。与下定义相似,只是语言的表述更 详尽和具体,有解释的效果;作用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说明对象。 例:蟋蟀,又名促织、蛐蛐, 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体长 15 至 20 毫米左右,具有一般昆虫的 所有
30、特征:一对长长的丝状触须,一对油黑发亮的翅膀,三对强健善跳的足。雌蟋蟀翅很短,不会 鸣叫。在腹部末端除了两根尾须外,还有一根长长的产卵器,这是它与雄蟋蟀外形上的最大区别, 所以雌蟋蟀又俗称"三尾子"。雄蟋蟀翅膀上长有发音器,两对翅膀一摩擦,便能发出洪亮的声音。 摹状貌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例:每个柱头上都雕 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 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方法作用:1 结合语段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的内容 2 确定说明方法普遍作用 示例: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31、。一种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 的打击力愈强。一种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说说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运用了分类别,条理清楚的说明了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格式; 普遍作用 +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者说明的内容 二、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文中所列数据必须是精确的,如果不能肯定 的话,则要用“大约”“左右”“上下”“几乎”“可能”等一些修饰语来修饰。类型 1加点字 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事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类型 2能
32、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 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 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科学性。 例:中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可采用删词法或换词法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这些词语如何准确的说明事物的 形态、性质、成因、功能。 三、说明的顺
33、序和结构在中考中也常有所涉及。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序。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或工作程序的文章用时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讲道理 究原因的用逻辑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则要么是“由概括到具体”(总分),要么是“由具体到 概括”(分总),要么是“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总分总)。 议论文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
34、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 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 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 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 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
35、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 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 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 者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 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 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所以, 规范性答题格式如
36、下: 这是论据, 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 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 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 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 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 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 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1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 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 等 2 结尾的内容: (1) 、 深化中心论点, 提出的结论; (2) 、 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地板品牌国际化战略与市场拓展考核试卷
- 弹射玩具产品创新设计思路与方法考核试卷
- 砼结构构件的预制件疲劳试验考核试卷
- 纺织品的耐磨性与强度分析考核试卷
- 半导体照明器件的环境适应性测试标准考核试卷
- 线上线下融合的卫浴零售模式探索考核试卷
- 天津城建大学《形势与政策(5)》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乐理专业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理论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房屋硬装装修合同范本
- 丰田锋兰达说明书
- 2023年东莞市人民医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放射科)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2022年甘肃省张掖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
- 勾头作业施工方案
- 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创伤性网胃炎
- LY/T 1556-2000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
- GB/T 3522-1983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 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检查记录
- 探析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获奖科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