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共39页)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共39页)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共39页)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共39页)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共3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品味人物表现,感怀人间真情第四单元整组教学备课一、单元整体概述人间真情处处在,但如何品味和表现,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是个难题。本单元四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以及我不是最弱小的,正是运用细腻的笔触,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得生动传神,给读者呈现了生活中一幅幅不同视角的“人间真情”。永远的白衣战士描写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抗击“非典”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番茄太阳”是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了她的音容笑貌,用一颗“番茄太阳”般的心给了我温暖和

2、鼓励。第一次抱母亲描写母亲生病住院,“我”抱母亲入睡的故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我不是最弱小的讲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身上的故事,展现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阅读本单元,核心目标就是学习细细品读、理解、积累人物表现的语言描写,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表现刻画人间真情的表达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29个生字和16个二类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积累“身先士卒、永不疲倦、斩钉截铁、心甘情愿”等表现人间真情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要素法”说出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3.联系上下文,理解“高

3、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番茄太阳”、“母亲竟然这么轻”、“我不是最弱小的”等词句的含义,体会人物特点,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说说、写写身边感动你的“真情小事”。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自主识字、理解词语,能初步通过品读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情感还不够深入,对描写手法领悟不够全面。针对这样的学情。教学中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特点。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以文促读,以境促悟,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学会运用准确、细腻、传情的语言来描绘眼中的“真情小

4、事”,从而体现“品味语言、感悟真情、写下真情”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课型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活动第一课时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单元导读课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2.能借助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词语、练习运用词语说话。3.正确、流利朗读单元课文,运用“要素法”说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1.导入学习,明确主题。2.生字小霸王:识记、书写生字,正确区分形近字,认识多音字。3.词语袋袋裤:理解本单元的词语,并用词造句、连词成句。4.朗读过关,重点练读。5.动脑思考:抓住写人文章的核心要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永远的白衣战士语言品述课1.联系上下文,理

5、解“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含义,体会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2.复述叶欣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情景。1.了解“非典”,讨论“课题”。2.联系上下文,品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含义。3.总结写法,练习复述第三课时感悟永远的白衣战士拓展阅读我爱的人走了拓展阅读课1.运用要素法说出课文主要内容。2找出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特点。3升华情感,写出内心的想法。1品读课文,继续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2.拓展阅读我爱的人走了,体会人物特点。3.读写训练。(1)读网上人们写给白衣战士的留言。(2)以白衣战士,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4.课堂

6、总结,激发阅读兴趣。第四课时番茄太阳读写联动课1.有感情地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悟明明笑中的乐观,美好的心灵。2.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懂得用爱心快乐自己,温暖他人。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结合生活体验,写一段话。1.扣题导入,初步感知2.以故事促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心情变化,品爱中温暖。3.抓住关键句子以读促悟,感悟明明的快乐4.再扣课题,升华主题,理解“番茄太阳”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6. 积累拓展,读写训练第五课时第一次抱母亲品读悟情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法,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的含义,分析人物

7、的性格特点。3.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写片段。1.前文回顾,导入新课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3.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内心的“难过”。4.总结方法,写出母亲的内心活动。5.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第六课时我不是最弱小的读写结合课1.分角色朗读对话,联系上下文有理有据地推想人物内心活动。2.读懂“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等句子包含的意思,抓住“保护”感受爱的“美好”,受到感染。3.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法,并尝试写一件保护弱小的事。1.复习回顾,整体感知课文故事。2.朗读语句,体会蔷薇的“弱小”。3.品味人物对话,领悟萨沙一家的情感和句子的含

8、义。4.回归整体,拓展练笔:写一件保护弱小的事例。第七课时回顾单元内容,拓展阅读训练。主题阅读课1回忆本单元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走进故事,感受人间真情。2.拓展阅读真情故事,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情变化的语段,通过对比阅读,感悟人物言行所传达的真情和爱,升华情感。3积累好词佳句,通过有目的地略读或批注,提高阅读能力。1主题回顾,深化认识。深情朗诵精彩句子或片段处,感受真情。2.对比阅读,分享阅读收获,升华主题。3片段赏析,品味感悟人间真情。4诵读名言,联系生活,主题拓展,深化情感。第八课时回顾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训练习作训练课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梳理本单元文章的表达方

9、法,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完成写作训练。1对本单元文章进行总体回顾,丰富词汇积累,品析语言。2掌握描写技巧,学习写作方法。3.归纳写法,运用写作方法,练习人物描写。单元导读课(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29个生字和16个二类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认读多音字“给”、“塞”,区分部分形近字与同音字。2.能用换词、造句、借助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词语、想象情境,进行造句或说话练习。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写人文章的核心要素来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4.通过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

10、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运用词语、想象情境,进行造句或说话练习。用简洁的语句概述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三、前置性学习活动学生:自学本单元的生字词,读通课文。记下疑问在小组互学中尝试解决。教师:利用自主预习后的小组互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归纳学生的共性失误,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单元:1.课前欣赏歌曲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我们无时无处不被人间真情所感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一起

11、点亮“真情”这盏明灯,相信我们的心中会埋下一颗爱的种子,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充实而富有。(板书:人间真情)3.本单元向我们讲述哪几个感人的真情故事?(出示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题目)(二)识字小霸王教师:知识如同百花园,相信课前你已采取了不少花粉,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酿造知识的甜蜜吧!1出示本单元出现的生字疾 呈 予 测 堵 症 钉 悔 遗 恒 茄 盲 碌 蔬 戚 脆 屋 捐 献脖 摔 翻 越 瘦 给 塞 转 强弱 亚 旷 滴 掀 娇 纤(1)小组内相互检查对字音的朗读情况。重点正音:“颊”不要读成xiá多音字“给”“塞”“转”“强”在课文中的组词语及读音“纤 ”读(xin),不要读成qin。(

12、2)在书写中,你遇到了哪些难写或难记的生字。重点指导:“瘦”字,病字头说明他和病有关,意思是肌肉不丰满。书写时注意“叟”的竖要长一些。 “盲”上半部分不要多写一点,“戚”“献”的写法和笔顺。“蔬”:指导学生把字写紧凑。“滴”:右边“啇”要特别强调,注意检查学生不要写成了“商”2. 火眼金睛来辨别 予矛 悔侮 遗遣 育盲 娇骄 清脆青翠3.故事激励,指导练写难写的字。王羲之是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拿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

13、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一定可以将难写的字写好,赶快练一练吧。(三)词语袋袋裤1.通过预习,你的知识袋袋裤里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新词语!将你新理解的词语说给小组同学听,同时相互解决对词语上的疑惑。2.出示本单元出现的一些新词语给予 监测 疲惫 纤弱 忙碌 责怪 娴熟 堵塞轮流 身先士卒 突发奇想声色俱厉 斩钉截铁翻山越岭 雷声大作 大雨如注 (1)读第一组词语,用“说出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加深理解。 (2)读第二组词语,根据理解试着用词造句。 (3)读第三组词语,每个词

14、都有不同的含义,每个人对他的理解也不相同。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悟读一读。 (4)读第四组词语,出示图片辅助对词语的直观认知。重点引导理解:“雷声大作”中“作”要区别与“做”;理解“大雨如注”中“注”在字典中的解释【注:字典中的解释有灌入;赌注;记载、登记;用文字来解释字句】,这里应选第( )种解释?3. 连词成句,说话练习: (1)根据生活经验说说“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2)观看“雷声大作”的图片,说一说:你还想到了哪些相关的词语? (闷热、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大雨如注、毛毛细雨、风雨交加等。) (3)试着选用以上词语说一段描述雨景的话。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15、;(4)师小结:好词运用恰当,会为你的文章锦上添花。词语学完以后就要经常出现在你的语言中。 (四)我有巧巧嘴1.小组检查,朗读过关(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小组内朗读课文,4课全部读完后,找对手组抽查,检查合格,对手组长到汇报栏上打对号。先读完的小组,在组内展开个性化朗读,可以齐读,可以激情朗读,可以默读。所有小组全部读完后,老师开始检查) 2重点朗读,重点训练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4课哪些段应重点读一读?(找出来,练习多读两遍)出示语句,检查对段落的朗读情况。(1)叶欣迅速赶来,娴(xián)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

16、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2)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3)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4)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

17、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让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小结:我们对第六单元的课文进行了诵读过关,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五)脑筋转转转1.本单元出现的四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你能说说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吗?(抓住写人文章的核心要素来概括: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2.同为“写事抒情”,这四篇课文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有对工作的热爱之情,有对母亲的爱戴之情,有对弱小的保护之情等) 3.课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18、象? 4.你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讨或做课下深入研讨。(六)课堂我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预习过关,你对生字、词语以及课文的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新的收获?让我们共同努力,在知识的百花园中有更多收获。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有更精彩的表现!(七)板书设计 第 四 单 元 纤 给 塞 盲 滴 蔬 谁? 什么事? (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刘凤华)语言品述课11永远的白衣战士(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含义,体会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2.复述叶欣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情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高风险、高强度

19、、高效率”的含义,体会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复述叶欣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情景。三、前置性学习活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互相学习。查阅“非典”资料。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了解“非典”,讨论“课题”。1.同学们,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的一些地区流行,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非典”。(板书“非典”)2.学生介绍课前查阅的“非典”资料。老师补充播放“非典”短片。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20、一些医务工作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护士长叶欣就是其中的一位。作者是如何描写叶欣与非典斗争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说说课题这样写的亮点。(学情预设:“永远”一词用得好,是这个故事的关键词,引发我们深思;“战士”一词写出了叶欣抗击“非典”工作的难读和危险,与课文中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相呼应。)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联系上下文,品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含义。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最能反映叶欣这位“白衣战士”工作情况的语句。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2.理解“高风险,高强度,高效

21、率”的含义。(1)理解词语本意。(学情预设:高风险是说危险大;高强度,工作强度很大、工作非常辛苦;高效率,是说任务重,必须加快速度。)你能说几个类似的词语吗?(预设:高难度、高水平)(2)用横线画出描写叶欣工作“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3)汇报交流:学情预设一 (行动 ):(板书:行动)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板书:拒听家人电话)理解“身先士卒”。文中哪句话给我们解释了“身先士卒”,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练习用“身先士卒”说一句话。在那“

22、非典”蔓延时期,家中老人、丈夫、儿子都在牵挂着她,而她却忍心拒绝那一个个关爱的电话,是她不爱自己的家人吗?那是因为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为大家舍小家,心中只有她的病人。)把这份感动放进字里行间,好好读读。(学生齐读)学情预设二(行动 ):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为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叶欣急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检测心率、血压、呼吸两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句子中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叶欣太累了,她累极了?请找找看。(拖着)读句子

23、,抓住“拖着”“一个救多个”谈体会。(叶欣太忙了,太累了,从“顾不上”、“拖着”、“投入到”可以体会到,她心里想的都是病人)板书:一个救多个再读句子,要读出叶欣的这种工作状态?(指名读、齐读)学情预设三(行动 ):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的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板书:把同事关在门外)联系上下文理解“声色俱厉”、“心甘情愿”。并说几个表示神态的词语。读句子,注意红色的字词,说说你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句子。总结:以上这三处都是对叶欣行动的描写,谁还

24、能找出对叶欣的语言描写。学情预设四(语言):(板书:语言)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板书:斩钉截铁)理解“斩钉截铁”,并造句。(从“斩钉截铁”和叶欣的话可以体会出叶欣不怕危险、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出示课件,感受“危险”。抗非典前期,平均每抢救1个非典患者将有3名医护人员倒下。2003年1月31日,广东中山医院收治第1例非典病人,20多名医护人员直接、间接被感染了。非典时期,感染的5327名患者中,医护人员占了近四分之一。再谈感受。(4)小结:品读着叶欣的一次次行动,一句斩钉截铁的话语,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学情预设:关心病人、关爱同事、舍生忘死

25、、临危不惧等,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的四字词语。)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三)总结写法,练习复述1.回顾板书,梳理写法(1)填空。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描写了 ,表现了叶欣是个 的白衣战士。(2)借助板书,小组合作联系课文语句说说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3)全班交流。(四)布置作业1.摘抄课文中描写叶欣行动和语言的词句。2.推荐阅读我爱的人走了 (7月7日),下节课交流。六、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行动 拒听电话叶欣 一个救多个 把同事关在门外 语言 斩钉截铁( 台儿庄区泥沟镇兰城小学 贺晨辉)拓展阅读课永远的白衣战士 (第3课时

26、)一、教学目标 1.继续品读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体会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情感。2.拓展阅读我爱的人走了 ,会运用要素法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能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特点。3.通过写话训练白衣战士,我想对您说,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读懂拓展资料,体会人物的情感。三、前置性学习活动学生:课前阅读我爱的人走了,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将感动的句子标注出来。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1.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

27、长叶欣,在抗击“非典”战斗中的感人事迹。)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叶欣是个怎样的人? (身先士卒、关爱病人、关心同事、舍己为人) (二)品读课文,继续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读1、8、9自然段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汇报交流:(1)学情预设一第一自然段写叶欣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牺牲了。这是一种倒序的写法,直接交代事情的结局,这样更能吸引读者读的兴趣。(2)学情预设二出示第8自然段中的句子: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多少人”可能会是哪些人?他们会说什么?(想象说话)如

28、果你是被叶欣救治过的梁先生,这时,你会说: 如果你是叶欣的同事,这时,你会说: 如果你是叶欣的儿子,这时,你会说: 如果你是 ,这时,你会说: 读句子,读出人们的不舍。(3)学情预设三首尾呼应,出示句子第9自然段中的句子: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第1自然段中的句子:科室里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三)再研课题,升华情感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以“永远的白衣战士”为题?(身为一名护士长的叶欣是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她倒在了与“非典”搏斗的战场上,所以被称为“白衣战士”,叶欣虽然走了,可她的身先士卒、关心病人、关爱同事、舍生忘死的精神

29、却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所以被称为“永远的白衣战士”。)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过渡语:其实,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像叶欣这样勇于献出生命的白衣战士还有很多,(出示课件:牺牲在抗非典战场部分医护人员的照片)是他们用爱心传递着爱心,用生命点燃着希望,谱写了一曲曲高扬民族精神的浩然之歌!下面我们再来读一篇短文我爱的人走了,再来认识一位在“非典”战场上牺牲的白衣战士。(四)拓展阅读我爱的人走了,体会人物特点。1.归纳故事的主要内容。你能说说故事写的是什么时候?主要人物是谁?什么事吗?(提示:把时间、人物再加上事件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 (时间),北京武警总队医院的军医 (谁

30、)的 的事。2.找出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语言描写,思考:文中的李晓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情预设一(板书:动作)由于李晓红患有严重的妇科疾病,她已准备休假养病。由于这位发热病人的到来,使李晓红改变了计划,留下来继续在医院上班。作为内科医生,她深知与这类病人接触,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但她还是决定先治好这位病人后再休假。(板书:爱岗敬业)李晓红把她在302医院所受治疗用的服用药物、治疗方案,写在手机上给刘会昭发过来了(板书: 关心病人)学情预设二(板书:神态、语言)对于感染者求之不得的转院治疗名额,李晓红却不以为然,不为之所动,她对刘会昭说:“老公,我不想去。”李晓红说:“不是这么回事。我知

31、道我转到那里后,肯定是接受非典的专门治疗,可是你别忘了,我们身边还有一些被非典感染的战友倒下了,那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呀!他们更需要转到条件好的医院去治疗,让他们先去吧。” (1)理解“不以为然”,抓住“不以为然”“不为之所动”及李晓红的语言谈谈体会。(板书: 关爱同事) (2)指导学生读句子,要读出在生死面前,李晓红毅然决然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学情预设三:可2003年4月15日,刘会昭收到的一条李晓红发来的特殊短信,上面只有简单的几个字:老公,我爱你!(1)说说这是李晓红什么时候给丈夫发的短信?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的短信,写出了李晓红对丈夫的爱。)(2)

32、联系上下文想象说话:她爱她的丈夫,为什么不听丈夫的话,为什么不及早去当时全国治疗“非典”条件最好的解放军302医院?为什么在有机会转院的情况下一次次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引导学生明白:李晓红爱丈夫,更爱事业的崇高思想境界。)5.通过刚才重点语句的理解与交流,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李晓红?(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关心同事、关爱病人、舍生忘死、舍己为人)6.小结:品读了李晓红一次次的行动,品读着她一句句的话语,使我们又一次被为了“爱”而牺牲在“非典”战场上的“白衣战士”所深深感动。(四)读写训练1.叶欣走了,李晓红走了,可是,她们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微笑、宝贵的精神和无尽的怀念。人们在网上建立了纪念馆来纪

33、念她们。你可以在网上了解好们的事迹,给她献花、留言,下面我们一起读几条留言:(1)在突如其来“非典”面前,在抗“非”的战场上,你无私无畏,冲在前面,积极抢救“非典”患者,而你自己却因染病而光荣殉职。你和千百名白衣战士用你们高尚的医德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非”诗篇。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非典是一场战争,您就像一个英勇的战士,把所有生的机会都留给了人民。我不是护士,但真心被您。献上一束洁白的马蹄莲,愿纯洁、美丽、一切美好永远陪伴您。2.以白衣战士,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写出我们自己的心声。(1)先在心里组织一下语言。(2)说给同位听一听。(3)指生说。其

34、他学生注意听,思考:句子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敬佩之情。(4)动笔写话。(5)展示评改。找一名中等生的作文,用实物投影出示,全班评改。(提示:哪儿好?说出理由。哪儿不好?如何修改?)自己再读读自己写的话,进一步修改。3.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一次被这些白衣战士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五)课堂总结,激发阅读兴趣1. 非典时期,像叶欣、李晓红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放爱的奉献音乐,配非典中医务工作者图片)看看这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吧。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建起来一道健康的长城。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们吧我们的白衣战士。2.2003年,“南丁格尔奖”(是国际上授予护士的最高荣誉,获奖者每次不

35、超过50人)获奖的中国护士共10名。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非典中涌现出的感动人物故事,汇集成册非典中的英雄,让我们记住这些在“非典”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们。六、板书设计: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我爱的人走了 爱岗敬业李晓红 行为 语言 关心病人 关心同事 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台儿庄区泥沟镇柿树园小学 李新颖) 读写联动课12番茄太阳(第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悟明明笑中的乐观,美好的心灵。2.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懂得用爱心快乐自己,温暖他人。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结合生活体验,写一段话。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悟明

36、明笑中的乐观,美好的心灵,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结合生活体验,写一段话。三、前置性学习活动1.同桌利用晨读的时间检查朗读课文。2.教师制作的课件。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扣题导入,初步感知1.齐读课题。同学们,看看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番茄”是蔬菜,而“太阳”是挂在空中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番茄”这么小,而“太阳”这么大,怎么可能在一起?2.我们走进这篇课文,去了解刚才你们所提出的问题。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义兼得(二)走进作者,体会作者心情变化,品爱中温暖。1.这篇文章的

37、作者叫卫宣利,是一位女作家,在十七岁那年,她遭遇了一场车祸,双腿瘫痪了,再也不能够自己走路了,只能拄着双拐。24岁那年,卫宣利阿姨因为婚姻,跟自己的父亲大吵了一架,离家出走,一个人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以写作为生,但是投出去的稿子,常常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出示: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生自由读,找一找哪个词语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灰暗无比)板书:灰暗无比作者用了“灰暗无比”这个词来形容她的心情,我们平时说什么是“灰暗”的?(颜色、光线)那么灰暗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不开心、痛苦、低落、非常伤心、感觉没有了希望)把你体会到的心

38、情放到文字里,读给大家听。(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体会融进了文字里了,我们读书就应该这么用心体会着读。“灰暗”,这个词本来是形容光线、颜色灰暗,这里形容人的心情,竟然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么多丰富的内容,这就是写作中用词的巧妙。2.作者卫宣利阿姨的心情后来有没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城市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如同一轮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作者最后的心情?(板书:温暖)卫宣利阿姨的心情一开始是灰暗无比的,最后她的心情是温暖的,那么是什么温暖了她的心?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让作者感到温暖

39、的句子。生朗读句子: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生谈体会)预设:是明明的一颗真诚的爱心温暖了作者的心。(三)抓住关键句子以读促悟,感悟明明笑中的乐观文中的明明使作者的情感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现在让我们去认识这个孩子明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生默读课文,师巡视)1.学生展示交流描写语言

40、、动作和外貌的明明的句子:预设: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动作)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和下巴,笑起来像个天使。(外貌)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动作)(语言)明明好奇地问:“阿姨,太阳是什么样的?”(语言).从这些句子中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爱笑的、可爱的、漂亮的、充满好奇心的、聪明的、善良的)明明这么多的特点中,哪一个深深地打动了你?(明明爱笑的特点。)2.出示明明笑的句子: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

41、话声音细细柔柔,特别爱笑。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3)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和下巴,笑起来像个天使。(4)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挑一句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师评价)重点指导第(4)句:把银铃般清脆的笑声融入朗读中,就有味道了。(指名读、齐读。)明明银铃般的笑声为什么能“追”着人走呢?(明明的笑声好听又大声,大家都听到了,她的笑声很动听,总在人们耳边回旋。)你觉得明明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啊?(天使般的笑;纯洁的笑;欢乐的笑)我们

42、连起来读一读这四句话,体会这种发自内心的笑吧!3.这样一个喜欢笑的孩子,她是靠什么来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的呢?(摸、听)是啊,当明明失去双眼的时候,她可以用手摸,用耳朵听,于是手、耳朵就成了她的眼睛,看不见、摸不着天上的太阳,但她有一颗对生活充满探求欲望的好奇心,于是心就长了眼睛。这样的明明,她感觉生活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快乐!(板书:快乐)现在,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如果有一天,她失去了自己的双腿,她还会快

43、乐吗?(预设:明明会快乐,因为她把那份爱心传递给了别人,传递爱心的人,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板书:爱心(四)再扣课题,升华主题,理解“番茄太阳”1.明明失去了双眼,她快乐;失去了双腿,她也快乐;她虽然是个盲童,但无时无刻不在微笑。(板书:微笑)在作者看来,她不再是个盲童了,她简直是一个天使(板书:天使)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天使”?(天使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2.同学们,正是这位微笑天使,就像一缕阳光,使我灰暗无比的心,变得温暖起来。同学们,这时候,你理解这个“番茄太阳”是什么吗?(预设:番茄太阳就是明明那灿烂的微笑,善良美好的心灵)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

44、是的,使作者心里光明温暖的是,是盲童明明的微笑,是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她就像太阳一样温暖着作者的心。因此,作者最后说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其实,“番茄太阳”在这篇课文中,不光是指明明,还有许多美好的番茄太阳,比如?(明明的爸爸、妈妈;捐眼角膜的人;他的亲戚;医生)2.小结:这是一篇爱的文章,爱能融化冰雪,爱能打开心扉,爱能使人温暖。只要我们用爱心去关爱他们,爱会给予我们欢乐与力量。(六)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通览全文,回顾写法:作者是通过哪几个方面的刻画来表现明明美好心灵的?引导学生体会写法:作者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2.小练笔:请同学们

45、回忆一下,生活中有谁的笑也曾经感染过你,请你仿照课文写一段话。(1)学生习作,师巡视指导。(2)展示作品,师生及时评价:是否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语句是否通顺?(3)根据展示情况,找到自己借鉴的地方,再次修改习作。3.卫宣利阿姨用她的智慧、情感和意志,写下了很多充满着人间真情的文字,成为了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请读一读她的流泪的月饼那些你不知道的幸福母亲的声音。六板书设计: 番茄太阳 灰暗无比 温暖 微笑天使 快乐 爱心 语言 动作 外貌 (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林桥小学 王蕾) 品读悟情课13第一次抱母亲 (第5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6、2联系上下文,抓住两次“抱”与三次“没想到”,体会“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的含义。3学习运用抓住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心情的写法,续写“一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出来”。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上下文,抓住两次“抱”与三次“没想到”,体会“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的含义。感悟母爱的伟大。难点:学习运用抓住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心情的写法,续写“一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出来”。三、前置性学习活动学生:思考课后第4题,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前文回顾,导入新课1. 看图听故事: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说一说:这个故事告诉

47、我们什么?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真情故事,去感受人世间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母爱。板书课题。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1.比较两处“抱”的不同。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但课文写了两“抱”,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两处抱的句子。比较异同。第一处: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第二处: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学情预设:A两次抱,我的动作不一样。第一处是使劲抱,第一处抱是轻轻的抱;B两次抱心情不同。)2.重点写了第几抱?(第一抱

48、)先来看看“第一抱”的感受。3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竟然”换个词语,(意料之外)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竟然”的词语。(学生预设:没想到)(3)阅读课文,找到文中的三处“没想到”,并用波浪线划出来。与同学交流讨论,简单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预设:a“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感受:我对母亲不够细心。b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感受:作者为自己的粗心大意,不够关心母亲而难过。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4.这句话写出了我第一次抱母亲难过的心情。(板书:难过

49、 心情)。(三)抓住人物语言,体会“难过”的含义1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能体现我心情难过的关键词语,并简单写出了自己的体会。预设重点句一:“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交流(预设结果:一个“没想到”写出了我的难过。我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100多斤的担子,再加上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一直到我们长大。可这些我竟然没想到。)(2)理解“翻

50、山越岭”。透过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预设:我仿佛听到了母亲因为劳累而粗重的喘气声;我仿佛看到了山岭上,母亲因为担子太重留下了的串串脚印;我仿佛看到了,在炎炎夏日,因为天气太热,母亲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100多斤的担子,再加上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一直到我们长大。用文中词语就是(力大无穷)。2.补白记忆,运用语言该睡觉了,母亲还在不停地忙活,我一直以为母亲 ,没想到 。该吃饭了,母亲把好吃的推到我面前,让我多吃点,我一直以为母亲 ,没想到 。3.指导朗读。(1)“我没想到一直以为力大无穷的母亲,竟然这么轻。”这句话前面

51、,没有加提示语,请根据刚才的体会加上提示语,再来朗读这段话。(学情预设:我难过地说;我深情地说;我愧疚地说)(2)指导读好人物对话。作者抓住了我的语言,写出了我的难过,课文中不仅有我的语言还有护士和母亲的话,该怎样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读出什么心情的呢?请练习上下文想一想,然后同位分角色朗读。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总结写作方法。作者抓住人物对话的描写,写出了第一次抱母亲我难过的心情。(板书:对话)(五)学以致用、读写结合。1.课件出示第二处抱母亲: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留下来2.像体会第一次抱一样,抓住关键词语,想一想:这又是怎样的抱?(学情预设:从“轻轻地摇动”地摇动一词,体会出这是幸福的抱。从“省略号”体会出母亲留下的是幸福的泪水。)3.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出我和母亲还有护士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