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艺学论文选讲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1页
高三语文文艺学论文选讲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2页
高三语文文艺学论文选讲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3页
高三语文文艺学论文选讲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4页
高三语文文艺学论文选讲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心 爱心 专心高三语文高三语文文艺学论文选讲文艺学论文选讲人教版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文艺学论文选讲二. 教学重、难点(零)文艺学论文文艺学论文是一种专业文体,与一般的文艺散论不同,往往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更多地运用术语和专业研究方法来研究专业问题。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些比较简易的论文或长篇的节选,在学习中要注意抓住作者研究对象的本质本质,以及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方法。又由于文章内容大多涉及文艺学范畴,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结合其中的论述来加深对文学的认识。(一)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1. 研究的方法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史知识的普及文章。本文从“纵

2、”与“横”两个维度来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小说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在学习一个学科时往往会涉及该学科的历史,学习历史是我们汲取经验,提高认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最终会有利于我们对该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正所谓“述往事,思来者”。而且,史学的方法往往是相通的,一门学科历史的研究方法往往会对其他的学科有启发。本文“纵”“横”结合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方法。历史是以时间为标准的,动态的流变,因此,“纵”是首要的;历史的功能又不只在于记述,我们要通过历史研究来找出相应领域的规律,这就是静态的历史,是“横”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对丰富我们的思维,提高论说文的写作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2

3、. 动态视野:完成这个表格:朝代发展阶段特色体裁魏晋南北朝以前起源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发展志人志怪唐朝成熟唐传奇宋元继续发展话本明清顶峰章回这是一个中国古代小说动态发展的大概,我们探究规律就要建立在这个纵向的脉络上。我们可以结合课文总结出如下三点动态发展大势:(1)民间文人(创作主体的变迁)(2)记录(讲述)虚构(创作)(创作形式的变化)(3)情节的精彩曲折个性性格的塑造(艺术追求的转移)我们可以从动态发展大势的归纳中感受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倾向。3. 静态视野:影响中国古代小说的力量有哪些? 民间 用心 爱心 专心 史传 小说 社会现实 文人这些方面的具体影响: 社会现实是文学产生的土壤(略) 史

4、传对小说的意义:A. 方法:从“实录”精神到创作的真实性(12、13)B. 内容: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民间力量为小说的发展带来了什么?A. 接近现实,搜集材料(10) B.“注重情节”的传统(5)C. 取材往往有所凭借(或神话传说,或史传) 文人的参与有哪些创造?A. 虚构的扩大想象“事出于沉思”(6)B. 改正、润色、丰富文采“义归乎翰藻”(10)C. 更注重个性人物的塑造,尤其是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为背景(6、11)可见,诸因素的合力建构了中国古代小说。*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13)?史传较之民间的因素为次要,民间力量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大量素材和突出

5、特点(注重情节),而史传的影响力从时间上没有那么持久,从方法上没有那么重要。4. 一些观念的建立(历史的哲学)(1)渐变的发展:似乎的反复已然不再相同。每个朝代都有特色的题材,但不意味着它是唯一的,相反,后世依然存在。只是随着高峰过去,成绩和影响就不那么大了,而某些性质则以新的形式保留着。(2)多因致果:(内外,主次,直接间接,远近,古今,)要竭力避免片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3)发展大势:“粗糙精致没落”。这个规律不仅限于文体的流变这个方面。(4)历史的平衡(守恒)民间创作的时代接近现实追求奇异、古远、崇高文人创作的时代接近想象追求平凡、真实这似乎是对欠缺的期望,抑或是对精神的补偿。(二)中国

6、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宗白华)1. 研究的方法艺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宏观概念,涵概一切追求美美的形式,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建筑、雕刻、摄影、电影这样的列举是不能穷尽艺术的范围的。既然艺术追求“美”,那么就有一个“美”的标准,理解本文的论点就要从中国艺术“美”的标准的讨论开始,参考下表:中国境界虚空灵(神韵)衡量艺术“美”的标准之比较西方科学实准确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艺术的“虚”是一种中和的“由实而虚”,既不过于抽象,又有现实依据,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理解,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艺术上的“早熟”。本文所研究用心 爱心 专心的就是这样一个“早熟”的文明的艺术精神。而作者的思考方法其实也就来源于对

7、研究对象的本质的认识上。2. 旁通的观念我们在上面讲过,艺术这个大概念中包含很多具体的门类,这些门类不是彼此隔绝的,相反是旁通的,尤其在中国。本文的作者就在着力渗透这一观念,他每每举例论述一个道理,往往不会只举一个例子,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孤证的尴尬,另一方面还有意地列举不同艺术门类中的例证,且时常提及二者的联系。文中由诗(57)而画(8),由画而戏(9-10),由绘画、戏剧而书法,而舞蹈(12),又舞蹈而建筑、篆刻(13)这样广博的联系其实正是建立在不同艺术门类的融通的基础上的。其实,任何一个相对范畴的领域都存在这种融通,譬如自然科学学科间的支持、文史哲不分家,甚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共建

8、等等。这是学习本文需要建立的一个重要观念。3.“虚”与“实”这是本文的核心论题,作者的阐述已经很清楚了。大家在研读本文时要注意领会几段古文引文的精髓,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首先要能翻译,其次才能领会: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明确:洪昇:求完整,画全龙。重视“全

9、”而忽略了“粹”,是自然主义。王士禛:求精粹,神龙见首不见尾。看重“粹”而忽视了“全”,是形式主义。赵执信:以粹概全,二者不可分。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明确: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置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境界。所阐释的观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方法。阐发: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

10、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诗歌中,“实”是

11、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用心 爱心 专心“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

12、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个案研究: 结合课后练习三,比较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在处理虚与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13、。分析:分析:都从实处下笔,凭虚处传神。王诗“白日”两句境如在眼前,“欲穷”两句由实见虚,景物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见抱负和气魄的远大,人们还可悟到高才远的哲理;贾诗四句皆实,而过访不遇之情跌宕变化,“只在”两句不仅写出了隐者的品格抒发惆怅敬意之情,还有哲理: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所追寻的事物就在近处,却难以发现。这也是由实见虚。诗经硕人节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分析:分析:前五句堆满了形象,非常“实”,是“错采镂金,雕绘满眼”的工笔画。后二句是白描,是不可捉摸的笑,是空灵,是“虚”。这二句不用比喻的白描,使前面五句形象活动起来

14、了。没有这二句,前面五句可以使人感到是一个庙里的观音菩萨。有了这二句,就完成了一个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人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感受其中虚实相生的艺术特征: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模拟试题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 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2004 年高考江苏卷)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15、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用心 爱心 专心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

16、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

17、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

18、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 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答: 2. 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答: 3.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答: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