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版(语文)._第1页
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版(语文)._第2页
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版(语文)._第3页
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版(语文)._第4页
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版(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高三语文 2017.4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问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南阁古村地处雁荡山北部,南依凤凰山,西邻显胜门,北濒大溪,由上街、下街和果木场组成,为章氏(聚集聚居)之地,也是明代直臣章纶故里。村中有国家重点文物“南阁牌楼群”,建筑规模(宏大庞大),气势雄伟。村东是马屿山, ,塔是与古村自然景观相辉映的地标建筑。山东侧树多岩少,道路平坦。缘山而上,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山下美景一览无遗,临风极目

2、,心旷神怡。远处白云漂荡,山峦迭翠,平畴屋舍俨然,鸡犬声隐隐相闻。前行数十步,清流潺潺,临流建有飞檐凉亭。闲坐亭上,不禁浮想联翩。当年章纶几度宦海沉浮,终倦鸟知还,归乡后登山赋诗,偃仰啸傲,度过了一段“ ”的优游岁月。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中国士人(虽然即使)紫蟒玉带,位极人臣,心灵的归宿仍在故乡的山水草木间。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处(ch) 漂荡 B濒(pín) 豁然开朗C俨(yn) 迭翠 D翩(pin) 心旷神怡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聚集 宏大 虽然 B聚居 庞大 虽然C聚居 宏大 即使 D聚集 庞大 即使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

3、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山上建有章纶弘塔 烟霞驻鸿影,云水涤客心B山上建有章纶弘塔 云水涤客心,烟霞驻鸿影C章纶弘塔建在山上 烟霞驻鸿影,云水涤客心D章纶弘塔建在山上 云水涤客心,烟霞驻鸿影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作者用长达两年的时间,采访了从国家元首到普通一兵等众多历史参与者,并披阅了大量浩如烟海的史料,最终写成此书。近日,在北京天坛公园的公厕里出现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如此高科技用在了如厕这件小事上,真令人啼笑皆非。 “自从去年村里建成了井井通工程,我们抗旱再也不用担忧了。”一位正在灌溉果树的大哥不由自主地夸奖道。媒体和司法机关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探寻事实真相

4、,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但两者实现目标的方式大相径庭。雄安三县历史悠久,现存大量的古迹遗址,如容城的磁山文化遗址、明月禅寺,雄县的宋辽古地道,安新县的梁庄遗址等,不一而足。我国的传统文化正本清源,博大精深,我们必须做大量的挖掘盘点、整理保护工作,才能将之发扬光大。A B C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特朗普在发布会上谴责自由派媒体对政府工作进行错误或者虚假的报道,美国许 多民众表示对这样的做法非常反感。B一些城市,让社会力量获得部分广告收益的方式,吸引其兴建并管理文化广场数字大屏,解决了公共文化数字化供给的问题。C不久前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起了人们对于中华诗词的热爱,也引起了广大青少年学习

5、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D颜氏家训始终贯穿着儒学德教为先、为本、为重的思想,包含了重人伦、行仁义、慎交游等家庭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和”在我国美学体系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它是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美的最基本的认识。 “中和”这一美学范畴形成于先秦时代:它包括“和”与“中”两个方面。以“和”为美的思想早在孔子之前就出现了。据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就有过“和五味以调口”和“和六律以聪耳”的说法,他还指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等等。这都是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叫做“和”,因此“和”就是美。稍

6、后于史伯的晏婴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他不仅认为美在于多样性的统一,而且特别强调这种统一往往是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例如音乐的美就是由音的“清浊、大小、短长、疾徐”等对立因素互相调和统一的结果。 当时的人们认为整个宇宙就是由阴阳的对立统一所组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不仅自然是和谐有序的,而且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也是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的“和”,也是最高的美。 “中”的观念的形成同孔子的“中庸”之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中庸”思想的实质是要求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应当保持调和,矛盾的双方都有所节制,以避免矛盾的激化而引起统一体的破坏。孔子还提出“过犹不及

7、”,反对矛盾的任意一方为突出自己而压倒另一方,主张每一方都在自身所应有的限度内适当发展,这样就没有“过”或“不及”的毛病,这就叫作“中庸”。“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 对于孔子来说,美也是离不开这个原则的,违背了“中庸”,就不能有美。孔子对于美的看法是任何一方都不要超过,而要适当配合,如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就不会有美。孔子之所以称道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在于其情感的表现是适度的。这说明孔子主张以理节情,情理适中,既不抹杀情感,也不放纵情感。正是在孔子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后世所谓“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它既是中国艺术的一般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般特征。 本来,以和为

8、美的恩想,在西方也早已出现。但是,在我国由于这一思想同孔子的中庸思想相联系,就特别强调各种对立因素在量上的适度,强调各种对立因素的调和 适中,这便形成了中国美学以“中和”为美的思想。它是我国美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范畴,影响了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美学和艺术的基本风貌,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选自李戎主编的美学概论,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中和”,是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美的最基本的认识。B包括“和”与“中”两个方面的美学范畴“中和”形成于先秦时代。C多样统一的“和”与各方都不超过、互相配合的“中”,构成了美学原则“中和”。D“中和”影响

9、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美学和艺术的基本风貌,甚至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7下列关于“中”“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的“和”,也是最高的美。B美学原则“中”强调的是平衡调和,各要素要在自身所应有的限度内发展,不能压倒别的要素。 C“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是由孔子以理节情、情理适中的主张发展来的。D“中和”是我国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范畴,但“中”“和”观念的形成时间并不一致,“和”要早于“中”。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介绍“中和”时,引述史伯、晏婴、孔子等的观点,有助于阐明“中”“和”的原则和特征。B文章第段

10、介绍中庸之道,是为了阐明它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儒家遵循的修身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因众多意象统一产生了动人之美,若只有一个意象就不具备和谐之美了。D“和”与“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全面把握“中和”的内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美学具有重要意义。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则天顺圣皇后长寿元年,夏官侍郎李昭德密言于太后曰:“魏王承嗣悼【注】权太重。”太后曰:“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昭德曰:“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亲王又为宰相权侔人主,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太后矍然曰:“朕未之思。”秋,擢文

11、昌左相武承嗣为特进,罢政事;以李昭德为凤阁侍郎。武承嗣亦毁昭德于太后,太后曰:“吾任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劳,汝勿言也。”是时,酷吏恣横,百官畏之侧足,昭德独廷奏其奸。太后好祥瑞,有献白石赤文者,执政诘其异,对曰:“其赤心。”昭德怒曰:“此石赤心,他石尽反邪?”左右皆笑。裹州人胡庆以丹漆书龟腹曰:“天子万万年。”诣阙献之。昭德以刀刮尽,奏请付法。太后曰:“此心亦无恶。”命释之。 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旬月,辄遭掩捕、族诛。监察御史严善思,公直敢言。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亦厌其烦,命善

12、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五十余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乃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太后知其 枉,寻复召为浑仪监丞。 右补阔朱敬则上疏,以为:“李斯相秦,用刻薄变诈以屠诸侯,不知易之以宽和,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汉高祖定天下,陆贾、叔孙通说之以礼义,传世十二,此知变之善也。伏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窒罗织之源,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太后善之,赐帛三百段。侍御史周矩上疏曰:“推劾之吏皆相矜以虐,枷研楔毂,折膺签爪;或连宵缓问,使不得眠。此等既非木石,救目前,苟求赊死。臣窃听舆议,皆称天下太平,何苦须反!岂被告者尽是英雄,欲求帝王邪?但不胜楚毒自诬耳。愿陛下察。周用仁而昌

13、,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缓刑用仁,天下聿甚!”太后颇采其言,制狱稍衰。(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承嗣:指武承嗣,太后武则天的侄子。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承嗣亦毁昭德于太后 毁:诋毁B有献白石赤文者 文:通“纹”C太后亦厌其烦,命善思按问 按:追究,查办D推劾之吏皆相矜以虐 矜:怜悯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执政诘其异,对曰:“其赤心。”此等既非木石,救目前,苟求赊死。但不胜楚毒自诬耳。愿陛下察。A以 且 之 B以 而 也C为 且 也 D为 而 之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A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今承

14、嗣既陛下之侄为 亲王又为宰相权侔人主B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 亲王又为宰相权侔人主C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 亲王又为宰相权侔人主D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 亲王又为宰相权侔人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昭德密奏武则天,认为武承嗣权力太大;武则天为之警醒,名义上将武承嗣升官,实际上却罢了他的相位。B武则天喜欢祥瑞,有人以此谋求幸进,李昭德非常反感,他曾戳穿了用红漆假造祥瑞者的伎俩,并按照法律治了这人的罪。C武则天任用酷吏,处死了大量的唐朝皇族

15、、贵戚和官员,以致于每次任命官员,宫中守门的官婢都私下里说作鬼的材料又来了。D朱敬则和周矩分别用秦汉和周秦的史实相对比,从不同角度劝谏武则天减缓刑罚;武则天很欣赏这两个人的建议。第卷(11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乃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太后知其枉,寻复召为浑仪监丞。(4分)(2)李斯相秦,用刻薄变诈以屠诸侯,不知易之以宽和,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6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韩偃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夜户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关中忽见屯边卒,塞外翻闻有汉村。堪恨无情清渭水,渺茫依旧绕秦原

16、。【注】晚唐国势衰微,内战不断,诗人于一场战乱后重到近甸,写下此诗。狂童:狂悖作乱的人,此处指乱军。齐人:平民。(1)请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4分) (2)如何理解“堪恨无情清渭水”中的“恨”字?请结合全诗作答。(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在面临生命和国家民族大义难以两全的抉择时,会毫不犹豫地像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那样去做。(2)六国论中的“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与阿房宫赋中的“_,_”两句都意在劝谏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心惊梦醒,一声长叹后,用“_,_”两句写了眼前景

17、象,暗含失意怅惘之情。五、(12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为什么说石墨烯很“硬”、石墨很“软”呢?这与我们通常讲的硬与软有区别,涉及到强度和硬度,前者是力学概念,后者是物理概念。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材料”,它比钻石还硬,这里的“硬”,是指强度高。衡量强度的指标是杨氏模量,根据模量可以把物质分为硬物质和软物质。石墨烯的模量非常高,是硬物质。从通俗意义上说,石墨烯的“硬”是指它抗永久变形力和抗断裂的能力很强。这和它容易延展而不断裂、韧性很好有关系。再说石墨的“软”,指的是硬度。硬度的衡量,是用一种材料去破坏另一种材料,被破坏的硬度就小。石墨在外力作用下层与层容易相对滑移,只要用固体去

18、划它,都能把它的片层错开,所以石墨很容易被破坏。但在垂直于平面方向对它用力,石墨同样硬得惊人,甚至可以损坏金刚石工具。从上面的文字来看:(1)从非专业人士更能理解的角度,说石墨烯“硬”的原因是_。(2分)(2)石墨的“软”与通常说的软有何区别?请简要回答。(2分)17按要求将下面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鲍勃·迪伦是美国音乐人。他因“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一场小型私人活动中领取了该奖。(1)强调获奖理由:_(2)强调领奖场所:_18下面是全民健康生活倡议书的部分正文,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19、)健康是生命之树的根基,也是_。如果失去,_,大厦将倾。面对当前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疾病不断增加这一现实,每个人都要敦请自己,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为响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起的以“和谐我生活,健康好公民”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此特颁布以下倡议: 一、膳食营养,切莫“口元遮拦”; 二、运动锻炼,切莫“浅尝辄止”;(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2分)(2)文段中画线处有表达不简明和不得体的词语,请分别找出一处。(只填序号) (2分)不简明:_不得体:_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春雨·古宅·

20、念珠陈幸蕙 清明后不久,因着一段偶然的机缘,我到市区近郊一个朋友家去小住了两天。纤如星芒的小雨,在午后微明的天光中,织起一阵薄烟。陌上眷泥,酥润如膏。小径两旁棋盘似的水田,碧秧绺绺。远处的青山,则宛如宋人笔端疏淡的水墨。洁白似雪的鹭鸶,便在这辽阔安宁的田园世界里,冉冉飞翔。我们两人各撑一把碎花洋伞,彼此沉默,但却心情极好地走向她那在春雨中的家。那是一栋前清遗留下来的古宅,已有百年历史。岁月的步履,虽曾在它身上留下风雨剥蚀的痕迹;光阴的长河,也终淘尽它所曾有过的风采与光荣但是,当我隔着那一方宽广平坦的晒谷埕,与高大的堂屋正面相对时,那传统建筑所隐然透出的雍容气 象;那力道十足、向天际斜飞的檐角;

21、那虽已陈旧,却仍然坚实美丽的赭红砖片;还有,那自光绪年间,便一直悬挂至今的“颍川堂”横匾,却无一不在我年轻的心里,引起阵阵激荡,仿佛有一股力量,正穿越历史,破空而来,与我相互感应。 我默然伫立,接受这温和的撞击;曾经膜拜四方、信仰现代的瞳孔,此刻竞不禁微微发热。在若有所悟的深情凝视中,我忽然感到传统、感到曾属祖先的事物,原是如此可 亲;古老的中国,和我们原是如此接近。中华文化,不是飞扬跃动、夸饰炫奇的,因为它多半在忧患中产生,历经沧桑劫难,而后代代薪传。就像眼前这一座法相庄严的古宅 一样,没有金碧辉煌的外貌,然而,它所可能有的潜沉渊深、包容丰富,它的含蓄蕴藉,却应不是浮薄之徒,或好奇稚嫩的心灵

22、所能想象;也许,只有当我们宁静下来,以一种近乎中年的心情去感受、体会,方有可能与之相遇吧? 虽然,在历史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宜过分崇拜传统、迷恋过去,但是,透过对传统事物的省思与接触,我们或许才能更具体地了解中国,也因而更爱中国。那不是一 时乍起的热血沸腾,也不是故步自封的怀旧情绪,而应是对自己根源的认同身为中 国人的自觉,在心底重又复苏的缘故。于是,在四月仲春朦胧的烟雨中,我开始怀一分沉思的心情,跨过那高起来的门 槛,走进正厅,走进一页活生生的历史,去温习前一代的建筑,去体认先民素朴的居室之美。而在那开阔方正的大厅里,简单排列的八仙桌椅,首先便予人稳妥厚重的亲切感 觉。屋子的一角,一座深棕镶

23、金髹的樟木柜橱,依墙而立。柜里,整齐地存放着家谱、手卷、画轴、笔筒和文房四宝之类的器物。柜旁小小的神案上,默立着一只色调深青、未经雕饰的粗陶古瓮,和一座两耳悬垂、极其古雅的金铜香炉。炉香静逐游丝轻转,而 后,消失在高大的脊梁之间。淡淡的光影,自镂空的木雕窗棂中透进来,仿佛为纤尘不染的青石板地,平铺了一层均匀细薄的亮光蜡。屋子里,到处显得清凉、安静、简朴,没有华丽耀眼的装潢,也没有昂贵炫人的陈设,但却自有一种对生活的极度虔诚,弥漫在空气中;陈年而被保存完好的家具,使人满怀温馨地想起中国人爱物惜福的传统;时间的流动,在这儿似乎是缓慢下来了。朋友看我低头不语,走过来轻轻拍我的肩问:“想什么呢?”我笑而未答。她也不待我回答,便拉着我的手,绕过一扇紫檀屏风,直奔屋后的厨房;并且,掀开大灶上那只硕大的蒸笼,取出乡野人家一年四季吃的菜粽和肉粽,要我品尝。 粽叶的清香,混合着温暖黏湿的糯米气息,直扑到脸上,那真是很舒畅的一种感 觉。我们剥开油亮的竹叶,对坐着吃,不知为什么地竞相视微笑起来。朋友斜倚盛水的大陶缸,十分愉快地说起这栋老屋,原来是她家第一代渡海来台的祖先,筚路蓝缕,凭着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一木一石,辛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