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闯关测试卷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闯关测试卷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闯关测试卷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闯关测试卷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闯关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闯关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书写1.书写闯关。(要求:请同学们在书写时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美观,让你的书写拥有一张清秀、漂亮的面孔!)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_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2.词语闯关。xíng sh k long hùn luàn wéi chí_ _ _ _zhì xù gng wèi

2、zh zi diào qin_ _ _ _3.成语积累闯关。_不惧 腾_驾_ 高楼_如焚 _不舍 _不安_定_若 惊_失_ _不可_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修饰词语。_的对话 _的声音 _地穿梭_地下沉 _的任务 _地射击5.根据课文内容闯关。1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描写诗人正直廉洁的诗句是_,_。2塞下曲中的_,_描写了_的场面,气势不凡,突出表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的精神。3墨梅是一首是_诗,诗中_,_,通过赞美_来表达自己_的志向和品格。4看到残奥会上的运动健儿奋勇拼搏,我想把周易中_,_,这句名言送给他们。5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物,_的哈尔威船长,

3、_的黄继光,_的挑山工。评卷人得分三、信息匹配6.拼音闯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单于(dn chán) 徘徊(huái huí) 士卒(zú cù)屡次(l l) 汹涌(xng xing) 逃遁(dùn xún)评卷人得分四、语言表达7.句子闯关。1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改为反问句)_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改为把字句)_3小明说:“周末和爸爸妈妈去爬山。”(改成第三者转述句)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文阅读阅读闯关。“诺曼底号”遇难记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A 着,B 着,C

4、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快干!”船长又叫道。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在英伦海峡上,

5、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8.“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一句中的“这样”指代哪些内容?_9.请你在选文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A_B_C_10.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_11.文中有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贵品质,用“ ”画出来。12.文中有一个浮雕式的特写镜头:“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这里的描写突现了船长的什么精神?_13.“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里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凝视”中包含了人们的哪些感情?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最后的姿势5月

6、12日天空阴沉沉的。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土腾空而起。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 在

7、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 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14.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15.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16.文

8、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用3个感叹号,强调了当时_。17.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做的?(用上连续性动作)_18.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最后的姿势_的姿势19.“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意思是:_评卷人得分六、书面表达20.写作闯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和雪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个性和兴趣爱好等。请以“ 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参考答案1.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注意笔画、笔顺,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2.  

9、0;  行驶     窟窿     混乱     维持     秩序     岗位     主宰     调遣【解析】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窟窿”“混”“维”“宰”“调遣”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

10、确和美观。3.     临     危     云     雾     林     立     心     急     锲     而     惴 &

11、#160;   惴     安     自     慌     措     机     失【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根据给出的部分将成语补充完整,注意不要写错字。临危不惧: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腾云驾雾:意思是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还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

12、技能等。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心急如焚:意思是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自荀子·劝学。惴惴不安:意思是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出自诗经·秦风·黄鸟。安定自若:意思是很镇定,像平常一样;一般用来形容一种良好的心态,常用在出乱不惊的情况下。惊慌失措:是指害怕、慌张,吓得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出自北齐书·元晖业传。机不可失:意思是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不会再来。出自五代·安重荣上石敬瑭表。4.     简短 &#

13、160;   有力     来回     慢慢     艰巨     猛烈【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如:简短的对话、动听的声音、来回的穿梭、渐渐地下沉、艰巨的任务、猛烈的射击。5.     唐    

14、;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战争     题画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坚

15、守内心追求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忠于职守     视死如归     目标专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背诵默写以及理解,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内容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卢纶的塞下曲,全诗内容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本题

16、考查的诗歌是王冕的墨梅,全诗内容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4.本题考查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易传中的象传。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注意平时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6.chán huái zúl xing dùn【解析】考查对字音的辨析与识记。单于:chán yú徘徊:pái huái士卒:shì zú屡次:l cì汹涌:xi

17、ng yng逃遁:táo dùn7.    . 在英吉利海峡上,难道能有一个人与他相提并论吗?    . 海浪把轮机火炉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 小明说他周末和爸爸妈妈去爬山。【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1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在英吉利海峡上,难道能有

18、一个人与他相提并论吗?2本题考查的是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海浪把轮机火炉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3本题考查的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小明

19、说他周末和爸爸妈妈去爬山。8.他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9.     指挥     主宰     领导10.通过描写和议论赞美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伟大的英雄。11.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12.这里的描写突现了船长敬业尽责的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执着的爱。13.场面显得肃穆、悲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凝视”中也许并没有痛苦,只有无比的崇敬和强烈的震撼。【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

20、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由文中“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可知,“这样”指代的是他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2)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根据上下文,应该填写船长指挥人们时的动词,从而体现出船长的领导力。(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阅读文章可知,本段主要是描写和概括了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形象和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4)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

21、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由文中“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可知答案。(5)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把“哈尔威船长”比喻成“铁铸”,突现了船长敬业尽责的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执着的爱。(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由文中“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可知

22、,当时的场面非常肃穆、悲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凝视”中也许并没有痛苦,只有无比的崇敬和强烈的震撼。14.文章主要写了在5·12汶川大地震到来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故事。15.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 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16.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17.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18.英雄19.谭老师的身体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谭老师舍己为人、爱护学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全文的主要内容

23、,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可以得出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到来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故事。(2)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关键句子。结合原文的内容和语境进行理解。文段中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句子有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 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标点符号作用的分析。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理解。原句中“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这句话中的三个感叹号写出了这个地震这个情况的危急。非常的紧急。(4)

2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以及“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 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 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可以得出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的做法是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5

2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以及标题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文章中主要是描写谭老师舍弃自己生的希望而为了拯救同学们的生命。最后留下的姿势也是保护了同学,所以结合谭老师这样味道的行动可以把标题最后的姿势改成英雄的姿势。(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和主旨的理解。结合原文的语境和文章最后“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可以得出这句话“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意思是谭老师的身体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谭老师舍己为人、爱护学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20. 爱笑的我以前我并爱笑,现在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人们也都说我爱笑。大家经常说我白皙的皮肤衬着一双月牙般的笑眼,那就是我的招牌。笑有什么不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