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古诗阅读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几时休_ (2)邸_(3)题_ (4)醉_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

2、讽刺。3.看下图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枫桥夜泊_姑苏城外寒山寺,_(1)补全古诗(2)枫桥夜泊这首诗是_朝诗人_ 写的。(3)枫桥夜泊写的是_(什么时候)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诗中通过夜泊枫桥所见的霜天、_、_、_、_、客船,伴之以所闻的鸟啼、_,勾画了一幅意境幽美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 _ 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4.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暝_ (2)浣女_(3)歇_ (4)王孙_5.画“ ”的诗句中静态的景物有_、_、_,动态的景物有_。6.下列对于“空山”的理解

3、不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山很大,很空旷,山居非常寂静。B跟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有声衬无声。C山林树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D“空山”是为了衬托诗人的空虚寂寞。阅读古诗,完成练习。观书有感(其一)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7.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鉴_ (2)徘徊_(3)为_(4)那得_8.“源头活水”比喻:_。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长相思山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风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9.把这首词补充完整。10.这是一首词,“长相思”是_,作者是_朝的_。词的上阕描写的是_的情景,下

4、阕写的是词人_。11.“故园无此声”中的“故园”指_,“此声”是指词中的_,表达了词人_的感情。阅读,完成练习。渔歌子, 鳜鱼肥。青箬笠, ,斜风细雨不须归。12.将词句补充完整。13.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_。词的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点在_,季节是_。这两句里描绘了_、桃花、_等景物,勾勒了垂钓的_。14.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这首词富有色彩美,词中展现出的色彩有_、_、_、_等,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评卷人得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5、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5.把选文补充完整。16.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故今日之责任_(2)少年雄于地球_17.用“ ”画出说明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联系的语句。18.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故 今 日 之 责 任,不 在 他 人,而 全 在 我 少 年。19.下列对这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年轻人要不断进步,国家才会进步。B年轻人的责任重大,承担着强盛国家的责任。C年轻人独立和自由,国家就独立和自由。D年轻人是国家的唯一希望,国家的强盛只能靠年轻人。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古人谈读书(其二)宋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6、,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2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余尝谓_ (2)却只漫浪诵读_21.作者认为“三到”中,“_”最重要。22.下列概括这段意思的句子,你觉得最为合适的是()A朱熹说过的话B读书心要到C读书要“三到”D读书要专一23.对照选文,你觉得自己读书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你准备如何改进呢?_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古人谈读书(其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24.短文的作者是清代的_。

7、他的观点是读书要_、_、_。25.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士人_(2)恒_(3)下流_26.关于“有识”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两个反面例子_和_,告诉我们:_。27.联系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他的读书方法对你有哪些启发。_阅读古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8.“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_29.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呢?_30.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

8、么启示?_参考答案1.     何时才能停下     旅店     写     陶醉2.C【解析】(1)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所学完成。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

9、汴州。几时休:何时才能停下。题临安邸: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题:写。邸:旅店。醉:陶醉。(2)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主题的辨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

10、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C正确。3.(1)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枫渔火对愁眠(2)     唐     张继(3)     夜间     残月     江枫  

11、60;  渔火     古寺     钟声     旅途中孤寂忧愁【解析】(1)考查诗句默写。出自张继枫桥夜泊,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考查作家作品。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3)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从夜泊可知是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

12、声有色。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4.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5.     明月     松     石  

13、   清泉6.D【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字义与词义。首先知道诗句的意思,再解释单个字或词语的意思。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注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浣女:洗衣服的女子。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留:居。(2)本题主要考查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动态描写: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画“ ”的诗句中静态的景物

14、有明月、松、石,动态的景物有清泉,因为它在流。(3)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空山”是为了突出环境的宁静,表现诗人的豁达与超然。7.     镜子     来回移动     因为     怎么会8.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清水源头一样【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

15、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这首诗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1)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2)徘徊:来回移动。(3)为:因为。(4)那得:怎么会。(2)本题考查词语在具休语境中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来思考。“活水”意为新鲜的,鲜活的水。题目是观书有感读书时公

16、学到新的知识。作者把知识的储备比喻成池塘。新的知识自然就解释为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9.水一程夜深千帐灯雪一更10.     词牌名     清     纳兰性德     山水重重,行军艰难     思念故乡,难以入眠11.     故乡&

17、#160;    风雪交加的声音     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解析】译文: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1)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书写时,要注意“千帐灯”中的“帐”不能写成“账”。本词为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此题既考查关于

18、词的常识,又考查词的内容。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长相思”是词牌名。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的上下阕一般用空格隔开。反复朗读词的上下阕,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词的上阕点明了战士出征时路途的遥远、艰险及行军的方向。下阕描写了环境的恶劣和将士被风雪声吵醒、辗转反侧、思念家乡的情景。(3)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要结合上下文。“故园”指“故宅、故舍、故居”,也就是作者的故乡。前几句描绘了风雪交加的夜晚,所以“此声”指的就是把诗人吵醒的风雪声。作者由眼前的风雪想到故乡不会这样

19、寒冷,可以看出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1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绿蓑衣13.     张志和     西塞山     春天#春季     白鹭     鳜鱼     环境优美14.     白色     粉色     青色 

20、60;   绿色【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诗歌内容及时巩固复习,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背诵默写即可。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全诗内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诗歌的相关写作背景和内容进行分析和填空即可。本题中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开头的两句写垂钓的地点在西塞山,季节是春天,描绘的景物有白鹭、桃花、鳜鱼等景物,勾勒了垂钓的环境。(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从“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词中展现出的色彩有白色、粉色

21、、青色、绿色等,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15.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16.     所以     称雄17.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8.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19.D【解析】(1)本题考查了按课文内容填空。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

22、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这句话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故:所以。(2)这句话意思是:少年称雄于世界。雄:称雄。(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这段话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一代有智慧国家就智慧,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所以说明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联系的语句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2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句话意思是: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所以可划分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选项表述有误,本文说轻人的责任重大,承担着强盛国家的责任,并没有说年轻人是国家的唯一希望,国家的强盛只能靠年轻人。“唯一”和“只

24、能靠”错误。20.     我     随意21.心到22.C23.有。读书要用心,不要三心二意,要集中精神。【解析】译文:我经常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看的就不仔细,心思和眼睛都不转移了,就算口里在大声的读书,也绝对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久。这三到里面,心到最重要。心思已经到了,那么眼睛和口还有不到的道理吗?(1)考查了字义。“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余:我。“漫浪诵读”的意思是只是嘴上在朗诵。“漫浪”的意思是散漫放任,不受拘束。(2)考查信息的筛选

25、。根据文章的内容“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知答案。(3)考查了对中心句的辨析。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语段意思的句子。结合语段内容可知,“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语段的中心句,文章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所以C选项最为合适。(4)考查了对读书方法的掌握。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来谈。示例:读书要用心,不要三心二意,要集中精神;边读边做批注、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问的内容就记录下来。24.     曾国藩     有志     有识   

26、0; 有恒25.     泛指知识阶层     恒心     下等,劣等26.     河伯观海     井蛙窥天     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不应自满自足27.人要有目标,有志向,这是读书的动力所在。而且读书学习不能自满自足,要时刻牢记学无止境。同时读书的过程是漫长的,所以要有恒心,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成就。【解析】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

27、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1)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家的识记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作者是清代的曾国藩。由文章第一句可知,他的观点是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即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2)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首先知道整句话的意思,再去解释单个字词。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士人:泛指知识阶层。恒:恒心。下流:下等,劣等。(3)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