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4页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页共14页河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班级:成绩: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困、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而,多角度、 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B.六国论中“六国破火,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案”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 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高考资 源网C .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

2、点:多用对偶,骈散相 同,错落有致。D.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 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2. (2分)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长路漫浩浩 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 .枉用相存存:生存C .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D .契阔谈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3. (2分)(2017高一下蚌埠期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茂林修竹B .群贤毕至C .隐隐何甸甸D .未尝不临文嗟悼况修短随化寿毕,请以剑舞青泥何盘盘故临崩寄臣以大事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

3、当的一项是()A.由于整体实力不济,所以尽管拥有超级巨星马布里,北京男篮还是被本赛季最大的黑马山东男篮横扫,止 步四强,未能重蹈覆辙,再获总决赛冠军。B .微博已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喜欢且敢于尝鲜的家电企业纷纷涉足,消费者也对这一方式充满了兴致, 一时间,家电微博营销大有风生水起之势。C .而对小区居民吃水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相互协商,挖空心思,积极行动,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何况是吃水难这样的大事。D.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为他们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迅 速而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和本质。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

4、项是()A .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上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 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B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 定的。C.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 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D.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一直重复上演,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是否过 于依赖手机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往?6. (2分)(2018高一下田阳月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他妈

5、妈生气地对他说:“我没有雅兴听你这不切实际的空想!”B .在学习成果交流会上,他谦虚地说:“我是来学习的,就不发表高论了。”C .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D .他在征稿启事中写道,”恩请同学们多投稿,为办好校园之声尽一点绵薄之力”。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6分)7. (6分)(2017高一下武城期中)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 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而,在强调“文以我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 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

6、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 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 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即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 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 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 把对

7、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而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 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和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 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 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 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 朴素为美的美

8、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 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 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 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 的主张,口:“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 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11”的外表装饰

9、,而且还同 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 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 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 了。(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下而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只要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 就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8.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10、活需要,反对追求华 丽的奢侈。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 超美学的标准。D .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 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 的一面。B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 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o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

11、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 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11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五”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 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 “信 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B.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 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第4页共14页c .法家同老子、庄子、墨子

12、一致认为绚烂华丽是“1T的外表装饰,因此追求华丽之美必然导致国运衰颓、民心离散。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 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江南,已在桥的那边沈潇潇不知从何时起,此岸江南已在彼岸,遥在桥的那边了。看完国内实力派水彩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画展, 我的思绪一连好几天都在“桥那边”打转转,一阵阵杨柳风、杏花雨从“桥那边”吹过来飘过去,搅动着我心底里 的什么,似有“三月不知肉味”之况。我总觉得,在那些画里有一个精灵在舞蹈。这个精灵,我看不见,又隐约可 辨:我说不出,却

13、又在嘴边。它依稀是画里的一座桥、一湾水。它又不是那桥那水。它仿佛是与“桥那边”、“水 那边”同在的一缕风、一抹色彩。它又不是那缕风,那抹色彩。它好像是来自“桥那边”的一声呼唤,让闻听者心 头微微一悸哦,乡愁,这就是“乡愁”!江南,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种文化意象、文化精神。江南文化得益于相对丰饶的物质基础和历史上长期偏 离政治中心,使得审美精神本身较少受到物质和伦理道德及政治的异化,得到了相对较为纯粹的发育。历代有多少 文人墨客醉在江南,又为江南留下了多少诗性的写照!而在画家林绍灵的笔下,对这种江南文化的表现则是侧重于 诗性细节的自在触摸:那河湖密布,舟桥相通,桑麻遍野,饭稻羹鱼,桃红柳绿,粉

14、墙黛瓦,无不显示着“水做的 江南”湿润、灵秀、诗性的一而。当我驻足在这一组“桥那边”的画前,心会变得像画里的风景一样湿润、灵秀和 诗性,不经意间有一种庄子梦蝶的恍惚感,分不清此时此刻的我是在画里还是在画外,分不清此刻的自己是“桥那 边”的一个温柔元素,还是桥这边在水泥钢筋丛林、滚滚红尘里劳形劳心的那个枯槁形象。江南水会软化、还原(至 少是暂时)一颗被物质时代异化的心。这是乡愁一一林绍灵安放在“桥那边”的那个翩跑起舞的精灵所施展的魔法。但不知我们有否还记得,现在的“桥那边”曾经是我们曾经身处的此岸,是桥的这边,是我们所来自的地方。 那里有我们年迈的外婆和童年的阿娇,那里的上地里还渗透着我们的脐血

15、。然而有一天,向往远方的我们终于走过 桥去,曾经的此岸在我们的身后日渐日远,桥这边成了 “桥那边”。再以后,“桥那边”慢慢地变老,犹如佳丽迟 暮,又如树之落叶、花之凋零那些曾经活色生香的事物,还有那些栽桑织布、采莲唱歌、临窗刺绣、晴耕雨读 的人儿,也已杳然。在这个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里,江南特有的超脱于实用理性的内在审美自由精神和优美诗性形 象正在消亡之中。此岸正变得越来粗糊、混浊,曾经的诗性江南已在彼岸,成为桥那边的远景。更令人伤感的,是通向彼岸的桥 第5页共14页正在我们而前迅速地垮塌,甚至已不复存在,我们已经无法抵达“桥那边”的江南。我们也越来越看不清楚“桥那 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16、是奄奄一息的日暮乡关?是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是遥想或回望?是忘却或祭奠?难道一定要到了失去了它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的美丽? “桥那边”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就是因为它己与我 们渐行渐远,就是因为它正在消失,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已经越来越不依靠实际时空,而越来越依靠人们心灵的记忆, 依靠画家、作家、音乐家等各类艺术家们的艺术表现和学术专家的研究、阐述而呈现折射的存在,“桥那边”的江 南风景和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性的构筑。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正是用他自己特殊的符号为我们这些凡夫 俗子再造了江南,也是我曾经的江南,在他营造的“桥那边”的精神文化镜像里,江南人文得以超越时空而存在, 使我辈之人稍稍得到

17、些许慰藉。然而,它毕竟已是“桥那边”的江南,是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江南,成了我们再也回 去不了的地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古人在“白发三千丈”时犹有烟波江相伴,我们呢?(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减)(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桥那边”并不是真有一座江南的构筑,而是指一个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我们再也回去不了的地方。B .文中写作者感觉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的画中有一个精灵在那翩跑起舞,这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C .文中除了写彼岸,也多次写到此岸,文中的“此岸”都是指水泥钢筋遍布,越来越粗粉、混浊的现实。D.文中大量引用古人诗句增添了文化底蕴和

18、趣味性,使文章散发出书卷气和文化气,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请结合文章第二面分析“遥在桥的那边”的江南具有什么特点。(3)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为什么让“我”魂牵梦萦?9. (18分)(2016高一上宁夏期中)阅读下而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徐志摩的故乡张同吾去年晚秋时行,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 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 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 国学大师王国维、训

19、诂大家朱起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 钱君甸、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 力穿越时间的蟀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碘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哲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1926 年徐志摩与陆小显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修建了这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 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

20、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区的卧室则一派西式陈设。 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每天清晨他都去 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显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 奋不顾身地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疑”,“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 之救度耳”。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 “徽徽”痛定思痛,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

21、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一一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夏在多年之后 有为志摩扫墓一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娇。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两位才女, 前者情深意切,后者痛断肝肠。胳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 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 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

22、歌美学的精髓。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 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 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 o因此他的诗才有 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 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 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

23、感言: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 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这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 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B .第二段渲染氛用,为下文作铺垫,同时也表现了徐志摩聪颖、大气、潇洒、果敢的性格特点,引人入胜。C.文章从徐志摩的故居、爱情、诗歌三方面入手,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徐志摩的形象,且选材典型,详略得当。D.本文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歌、人

24、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E .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 富有极强的表现力。(2)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4)你对“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联系现实阐述。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10. (11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25、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第8页共14页积上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娃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上,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蜻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利:对 有利eA.假奥马者,非利足也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下列

26、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 .知明而行无过矣D .积上成山,风雨兴焉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 .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4)将文中画

27、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蟹六跪而二螫,非蛇螭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11. (10分)(2017高二上济南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第9页共14页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 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 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28、”(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 .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以下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己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汨。B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

29、苏辙不辞辛苦,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C.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写作者的梦境,梦中的湖光 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D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 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3)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2分)12. (2分)咏“山”: , o (李白写泰山)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13. (3分)(2016高三上资阳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30、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阅读经典须贯穿三个原则。首先是人性原则,阅读经典的目的是 ,包括精神自我升华和灵魂自我觉醒等,圣贤不过就是人格更完善的人。其次是全面原则,阅读经典 ,如数理化、史地生等必要知识的学 习都可以和读经典同时进行。最后是 ,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在经典选择和阅读经典方式上有区别。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14. (5分)(2017高二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日,一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中学生日记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日记中的爸爸被形容为“工作狂”,值 班、加班、开会、出差很少有时间陪她。她甚至

31、在电话里喊:“要见你一面都这么难吗? ”日记中的最后一句 是:“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有人认为,陪孩子成长是父母的责任:有人认为,自立能力的培养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请根据材料及自身体会,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12页共14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1, c2-1, B3-1, c4-1、B5-1, 06-1, C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6分)7-1、A7-2, 07-3. °8-1.答案:略8-2、答案:略8-3、答案:略9-1, CD律志度的誓而又漳酒浪漫的,有韧性,一生追求麦、美、自由,

32、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前悠长的 9-2.诗章,他是"新月派"的定缴文章最后一段,从给椅上看,总结全篇,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索凌,从内容上杳,以盲度温练的语言总结评价徐志庠的人 生、诗歌的特点及其对后继者们的膨嘀,突出徐志摩对中国诗歌和世界诗歌的他大而献,表达了作者深挚的言美之情,升华了 9-3.文章的主旨.这句话高度微括了徐志摩一±对中国和世界诗於的伟大贡献.尽管徐志摩的生命短哲,但他创造了巨大的文学价值,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他追求爰一美和自由的人生信念,对今天的人们也有启迪作用.特别是在今天价值迷失、文学贬值、诗意亡的时 9-4、代,徐志摩这种纯

33、酒的精神、执着的追求和对人生艺木里美的信仰,都是稀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10-1. A10-2, 010-3、 0顺若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的特别洁是.©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粗夹,除了蛇洞和蜡洞就没有可以就身 10.4、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援.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11-K BQ11-2, °苜联表现了苏蛾乐观、旷区 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在岐路3底共沾W 之句,兄弟二人废游四海,天各一方 1-3、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汨,表现了芬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a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2分)【第1空】天门f镭12-1、【第2空】万里清风3R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第1空】为了人格更加完善【第2空】应与其硕旗的学习相结合13-1,【第3空】阶囹瓢1七、材料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