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ppt课件_第1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ppt课件_第2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ppt课件_第3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ppt课件_第4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段玉山段玉山 博士博士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 秘书长秘书长国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组国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组 核心成员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副院长副院长2探讨几个问题探讨几个问题 新课程实施后的评价应该怎么样推进? 评价与教学方法究竟如何统一? 新课程之后的考试与评价的方向如何? 考试与评价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如何?3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湖南陕西宁夏高中新课程的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的稳步推进东部突破战略东部突破战略(东9、中4、西2)4新课程取得从新课程取得从教育观念、教教

2、育观念、教育形式的诸多育形式的诸多革新!革新!5研究性学习报告展示研究性学习报告展示6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地图:绘制与测量地图:绘制与测量7调查活动调查活动水污染调查研究水污染调查研究8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实地走访调研实地走访调研9学生作品学生作品等高线模型等高线模型10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地图模型各种地图模型111、发展性评价观、发展性评价观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发展性目标,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素质发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

3、自我、发展自我、完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开展、优化其自我素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开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素质得到生动活泼质结构,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素质得到生动活泼和和谐地发展。和和谐地发展。发展性评价观,秉持着发展性评价观,秉持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之间互动建构为基础、以促进为中心、以师生之间互动建构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及方法体系。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念及方法体系。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新观念 121评价的根本

4、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3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5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6关注发展过程关注发展过程7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8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 132、多元智能评价观、多元智能评价观多元智能教学评价基本特点:多元智能教学评价基本特点:(1关注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 (2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单一走向多元(3情境化情境化

5、(4展示个人多元智能展示个人多元智能14探讨几个问题探讨几个问题 新课程实施后的评价应该怎么样推进? 评价与教学方法究竟如何统一? 新课程之后的考试与评价的方向如何? 考试与评价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如何?15编编号号 地地 理理活活 动动类类型型 序序号号 地地理理活活动动项项目目 1 1. .1 1 观观察察星星空空 1 1. .2 2 天天球球仪仪的的演演示示 1 1. .3 3 观观察察流流星星和和彗彗星星 1 1. .4 4 利利用用活活动动星星图图观观测测恒恒星星、行行星星及及认认识识星星座座 1 1. .5 5 观观察察月月面面 1 1. .6 6 月月球球基基地地应应该该是是什什么么

6、样样子子 1 1. .7 7 利利用用三三球球仪仪演演示示地地月月日日三三球球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 1 1. .8 8 当当地地太太阳阳能能利利用用方方式式的的调调查查 1 1. .9 9 观观察察太太阳阳黑黑子子 1 1. .1 10 0 观观察察月月相相及及其其变变化化 1 1. .1 11 1 观观察察地地轴轴倾倾斜斜角角度度与与地地面面太太阳阳光光线线的的关关系系 1 1. .1 12 2 制制作作日日晷晷 1 1. .1 13 3 时时区区转转盘盘的的制制作作与与应应用用 1 1. .1 14 4 演演示示太太阳阳直直射射光光线线与与晨晨昏昏圈圈变变化化 1 1. .1 15 5 制

7、制作作昼昼夜夜长长短短变变化化转转盘盘 1 1 第第一一节节 地地 球球系系 列列活活动动 高 中 地 理 活动 项 目 161 1 . . 1 15 5 制制 作作 昼昼 夜夜 长长 短短 变变 化化 转转 盘盘 1 1 . . 1 16 6 演演 示示 四四 季季 形形 成成 1 1 . . 1 17 7 演演 示示 太太 阳阳 高高 度度 角角 1 1 . . 1 18 8 测测 量量 正正 午午 太太 阳阳 高高 度度 角角 1 1 . . 1 19 9 验验 证证 地地 转转 偏偏 向向 力力 2 2 . . 1 1 绘绘 制制 世世 界界 气气 候候 类类 型型 分分 布布 图图

8、2 2 . . 2 2 绘绘 制制 世世 界界 大大 城城 市市 和和 城城 市市 密密 集集 地地 区区 分分 布布 图图 2 2 . . 3 3 绘绘 制制 我我 国国 南南 方方 内内 河河 航航 线线 和和 主主 要要 的的 城城 市市 分分 布布 图图 2 2 . . 4 4 利利 用用 G G P P S S 确确 定定 经经 纬纬 度度 和和 海海 拔拔 高高 度度 2 2 . . 5 5 绘绘 制制 世世 界界 表表 层层 洋洋 流流 的的 分分 布布 图图 2 2 . . 6 6 绘绘 制制 世世 界界 陆陆 地地 自自 然然 带带 的的 分分 布布 图图 2 2 地地 图图

9、系系 列列活活 动动 2 2 . . 7 7 绘绘 制制 我我 国国 地地 震震 和和 泥泥 石石 流流 的的 分分 布布 图图 3 3 . . 1 1 制制 作作 火火 山山 模模 型型 3 3 . . 2 2 模模 拟拟 火火 山山 喷喷 发发 3 3 . . 3 3 鉴鉴 别别 三三 大大 类类 岩岩 石石 3 3 . . 4 4 鉴鉴 别别 矿矿 物物 3 3 . . 5 5 模模 拟拟 火火 山山 岩岩 生生 成成 3 3 . . 6 6 模模 拟拟 沉沉 积积 岩岩 生生 成成 3 3 . . 7 7 模模 拟拟 地地 震震 3 3 . . 8 8 演演 示示 沉沉 积积 物物 分

10、分 选选 3 3 . . 9 9 采采 集集 当当 地地 岩岩 石石 标标 本本 3 3 . . 1 10 0 演演 示示 风风 的的 搬搬 运运 作作 用用 3 3 地地 质质 、地地貌貌系系列列活活 动动 3 3 . . 1 11 1 演演 示示 流流 水水 的的 侵侵 蚀蚀 作作 用用 173 3. .1 11 1 演演 示示 流流 水水 的的 侵侵 蚀蚀 作作 用用 3 3. .1 12 2 演演 示示 褶褶 皱皱 的的 形形 成成 过过 程程 3 3. .1 13 3 演演 示示 断断 层层 的的 形形 成成 过过 程程 3 3. .1 14 4 模模 拟拟 岩岩 石石 的的 风风

11、化化 3 3. .1 15 5 山山 地地 地地 貌貌 的的 观观 察察 3 3. .1 16 6 平平 原原 地地 貌貌 的的 观观 察察 3 3. .1 17 7 岩岩 溶溶 地地 貌貌 的的 观观 察察 3 3. .1 18 8 海海 岸岸 地地 貌貌 的的 观观 察察 3 3. .1 19 9 球球 状状 风风 化化 地地 貌貌 观观 察察 地地质质、地地貌貌系系列列活活 动动 3 3. .2 20 0 流流 水水 堆堆 积积 地地 貌貌 观观 察察 4.14.1 模拟温室效应模拟温室效应 4.24.2 模拟风的形成模拟风的形成 4.34.3 调查城市热岛效应调查城市热岛效应 4.44

12、.4 观测气压观测气压 4.54.5 观测风力风向观测风力风向 4.64.6 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 4.74.7 演示三圈环流演示三圈环流 4.84.8 利用季风活动演示仪演示季风活动利用季风活动演示仪演示季风活动 4.94.9 演示冷锋天气演示冷锋天气 4.104.10 演示暖锋天气演示暖锋天气 4.114.11 气旋的演示气旋的演示 4.124.12 反气旋的演示反气旋的演示 4.134.13 调查家乡大调查家乡大气污染状况气污染状况 4.144.14 湿度的观测湿度的观测 4.154.15 日照的观测日照的观测 4 4 气象、气象、气 候气 候系 列系 列活动活动 4.1

13、64.16 蒸发的观测蒸发的观测 185.15.1 模拟风海流模拟风海流 5.25.2 模拟密度流与补偿流模拟密度流与补偿流 5.35.3 演示世界洋流演示世界洋流 5.45.4 演示水循环演示水循环 5.55.5 观 测 河 流 的 流 向 、 流 速 和 流 量观 测 河 流 的 流 向 、 流 速 和 流 量 5.65.6 观 察 湖 泊观 察 湖 泊 5.75.7 观 察 泉观 察 泉 5 5 水文水文系列系列活动活动 5.85.8 演示承压地下水及自流井演示承压地下水及自流井 6.16.1 观测生物小群落变化观测生物小群落变化 6.26.2 植被调查和标本制作植被调查和标本制作 6.

14、36.3 测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测量土壤有机质含量 6.46.4 观察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 6 6 生物、生物、土 壤土 壤系 列系 列活动活动 6.6.5 5 各种土壤持水性比较各种土壤持水性比较 7.17.1 作物熟制、种类与气候资源关系的调查作物熟制、种类与气候资源关系的调查 7.27.2 调查澳门填海造陆的情况与土地面积的变化调查澳门填海造陆的情况与土地面积的变化 7.37.3 调查家乡有那些气象灾害并采取那些措施调查家乡有那些气象灾害并采取那些措施 7.47.4 当地某农业生产基地区位条件的调查当地某农业生产基地区位条件的调查 7.57.5 调查当地绿色食品情况调查当地绿色食品情况 7.

15、67.6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7.77.7 当地某工厂区位条件的调查当地某工厂区位条件的调查 7.87.8 居民采光问题的调查居民采光问题的调查 7.97.9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7.107.10 调查某一城市的分布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的关系调查某一城市的分布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的关系 7 7 人文人文地理地理系列系列活动活动 7 7.11.11 调查当地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调查当地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19国家和地方高考都早已在尽可能地向考国家和地方高考都早已在尽可能地向考察学生综合能力靠近察学生综合

16、能力靠近0505年广东省高考年广东省高考第第3535题题“实验题实验题”: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共共8 8分分) )本题考察学生的书本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本题考察学生的书本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地理课改精神符合地理课改精神其他如:如地纬度的测定;其他如:如地纬度的测定;“热力环流的实验热力环流的实验”;“洋流的模拟实洋流的模拟实验等等。都是很

17、好的考察学生思维的好材料。验等等。都是很好的考察学生思维的好材料。20传统评价内容与现代评价内容的侧重点比较传统评价内容与现代评价内容的侧重点比较 21国内外大量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实际国内外大量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实际证明:证明:全面的素质才干)全面的素质才干)与考试成绩成正相关,与考试成绩成正相关,与个人发展成正相关与个人发展成正相关这个研究很重要这个研究很重要22探讨几个问题探讨几个问题 新课程实施后的评价应该怎么样推进? 评价与教学方法究竟如何统一? 新课程之后的考试与评价的方向如何? 考试与评价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如何?23测量目标测量目标 要求要求 目标1 了解重要的地理事象的名称、分布和

18、地理数据 目标2 了解我国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基本国情以及基本国策。 目标3 了解世界概况和主要国家的地理事象,以及国外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和发展经济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目标4 阅读资料,获取地理信息和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 目标5 理解基本地理概念和学科理论的能力。 目标6 归纳区域地理特征和分析比较区域地理差异的能力。 目标7 对地理事象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目标8 绘制和设计地理图表的能力。 目标9 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解释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经济、人口、环境等与地理有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海高考地理科考试能力目标要求上海高考地理科考试能力目标要求

19、 24地理新课程标准国家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新课程标准国家考核目标与要求1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文字语言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文字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分析和判读等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分析和判读等值线图、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值线图、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示意图以及各类图表所承载的地理信示意图以及各类图表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息。能够准确和完

20、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息。25“地理地理”特别关注这项能力的培养,如:特别关注这项能力的培养,如:第一章要求学生第一章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进行宇宙探测,特别是在生命探索方面所取收集有关人类进行宇宙探测,特别是在生命探索方面所取得成果的资料得成果的资料”第四章要求学生第四章要求学生“查阅查阅20192019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和灾情等资料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和灾情等资料”,都对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都对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运用地图法和实习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运

21、用地图法和实习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以及进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以及进行实地观察、观测,调查访问等形式去获得资料,进行地理探究,培养和发行实地观察、观测,调查访问等形式去获得资料,进行地理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在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的培养上,重视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如阅读在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的培养上,重视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如阅读地图、各种图表、访谈、实地调查与观测、去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地图、各种图表、访谈、实地调查与观测、去图书

22、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让学生练习查阅地图、查阅期刊文献、进行野外观察观测是该项能力训练的让学生练习查阅地图、查阅期刊文献、进行野外观察观测是该项能力训练的重点。重点。在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的培养上,重视教给学生从各种有效信息中选择最有在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的培养上,重视教给学生从各种有效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的方法,注意让学生把搜集的信息资料归类整理、写成短文、制价值的信息的方法,注意让学生把搜集的信息资料归类整理、写成短文、制成表格、绘制成图表和简单地图等作业,用以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绘图能成表格、绘制成图表和简单地图等作业,用以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绘图能力、图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力、图解能

23、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的培养上,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等方法分析地理信在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的培养上,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等方法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运用地图等手段进行推理和得出结论,指导学生从各种信息源中选息资料,运用地图等手段进行推理和得出结论,指导学生从各种信息源中选择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预测等思维活动。择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预测等思维活动。 26试题:图2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3 题 。 1. 图2中、曲线依次代表( ) A. 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 盐度

24、、叶绿素含量、温度 C. 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 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2. 从图2中可以看出( ) A. 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 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 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 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3. 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 A. 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 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 太行群山一霜叶红于二月花27分析:该组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文字材料和图像信息分析和解读的能力。题干文字材料中,学分析:该组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文字材料和图

25、像信息分析和解读的能力。题干文字材料中,学生需要从中得到图中数据监测的地点信息和时间信息,即生需要从中得到图中数据监测的地点信息和时间信息,即“长江口外某水域长江口外某水域”,说明监测地点属于,说明监测地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水域表面的温度可以判断监测的时间是春季或秋季。此二信息是第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水域表面的温度可以判断监测的时间是春季或秋季。此二信息是第1 1题、第题、第2 2题、第题、第3 3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图像信息的分析中,必须结合已学过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有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图像信息的分析中,必须结合已学过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有关知识,所以也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试

26、题。关知识,所以也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试题。第第1 1题的解题过程中,首先根据题干给出的题的解题过程中,首先根据题干给出的“叶绿素在水深叶绿素在水深10201020来之间先升后降这一信息,得来之间先升后降这一信息,得出图中曲线是叶绿素,答案中的四个选项就可排除出图中曲线是叶绿素,答案中的四个选项就可排除A A和和B B。另外,学生可以运用海水温度在浅层。另外,学生可以运用海水温度在浅层1 1千米以内随浓度增长而降低的知识,判断出曲线是温度曲线,利用排除法可得出正确答案是千米以内随浓度增长而降低的知识,判断出曲线是温度曲线,利用排除法可得出正确答案是D D。另外一种解题方法则是根据题干给出的另外一种

27、解题方法则是根据题干给出的“长江口外这一信息得出,此区水域受长江淡水的影响,长江口外这一信息得出,此区水域受长江淡水的影响,盐度在表层比深处了低。盐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也可以判断出曲线是盐度曲线,同样可盐度在表层比深处了低。盐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也可以判断出曲线是盐度曲线,同样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以得出正确答案D D。此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将材料信息运用到分析图像信息上。此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将材料信息运用到分析图像信息上等一系列的能力要求都很高,是一道综合能力考查的题目,所以在日常学习中要充分注意这种综合等一系列的能力要求都很高,是一道综合能力考查

28、的题目,所以在日常学习中要充分注意这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第第2 2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解读能力。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解读能力。A A选项对盐度的表述中,水深超过选项对盐度的表述中,水深超过1010米,盐度并不是米,盐度并不是持续升高,而是在持续升高,而是在2020米以后均匀分布,是错误选项;选项米以后均匀分布,是错误选项;选项C C,水深在,水深在1515米处,叶绿素含量处于最高,米处,叶绿素含量处于最高,而盐度与温度并非最高值,所以是错误选项;选项而盐度与温度并非最高值,所以是错误选项;选项D D,叶绿素含量浓度随水深增加而降低,而不是升,叶绿素含量浓度随水

29、深增加而降低,而不是升高,所以也是错误选项。所以只有高,所以也是错误选项。所以只有B B选项是正确的。在答题中了可以不用排除法,而直接判读曲线选项是正确的。在答题中了可以不用排除法,而直接判读曲线也能得出正确答案。也能得出正确答案。第第3 3题是一个综合性题目。首先要从题干中题是一个综合性题目。首先要从题干中“长江口外这个信息得出监测区域所处的气候区长江口外这个信息得出监测区域所处的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另外,必须以图像的水温曲线变化解读出水域表层水体温度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另外,必须以图像的水温曲线变化解读出水域表层水体温度在17181718时,这时时,这时应该是秋季或春季末期,这是判读此

30、题的关键切入点。一旦寻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则下面的判读就应该是秋季或春季末期,这是判读此题的关键切入点。一旦寻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则下面的判读就比较容易了。比较容易了。A A选项选项“长城内外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说明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深冬季节;。说明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深冬季节;B B选项、选项、C C选项同样可以推出地点和季节信息,都不是秋季或春季,只有选项选项同样可以推出地点和季节信息,都不是秋季或春季,只有选项D D是秋季时节,正确答案是秋季时节,正确答案是是D D。282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地理信息

31、,有针对性地调动掌握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地理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掌握的基本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地理事物的基本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地理事物的时间发展和空间分布等地理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时间发展和空间分布等地理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地理时事和有关的能够调动和运用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地理时事和有关的地理信息等。地理信息等。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础技能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础技能的能力。的能力。善于选择和运用地理学科中广泛使用的中学其他学

32、科的基本技善于选择和运用地理学科中广泛使用的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能。能够选取并运用专项的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能够选取并运用专项的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别,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的绘制,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的绘制,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能力、地理实验能力。能力、地理实验能力。29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1简述

33、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2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3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30分析:该题考核的是学生从题目中,尤其是题目所给出的平面分析:该题考核的是学生从题目中,尤其是题目所给出的平面图及相对应的剖面图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但是图及相对应的剖面图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但是题目的平面图中没有等高线,只有村落、河流、小路等

34、简题目的平面图中没有等高线,只有村落、河流、小路等简单的信息,另外有三幅横切河流谷地的地形剖面图。这种单的信息,另外有三幅横切河流谷地的地形剖面图。这种形态的地图组合,在中学地理教学和过去的地理评价中都形态的地图组合,在中学地理教学和过去的地理评价中都没有出现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来说,也能够有好的区分没有出现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来说,也能够有好的区分度。度。第第1 1小题是该大题能力考核的重点内容。学生必须对每幅小题是该大题能力考核的重点内容。学生必须对每幅地形剖面图的定量数据地形剖面图的定量数据高程和水平尺度与平面图的村落高程和水平尺度与平面图的村落分布、河流的河道分布特点等信息结合起来,经

35、过综合思分布、河流的河道分布特点等信息结合起来,经过综合思考,才能够形成地形的总体特征的概括性的结论。有了正考,才能够形成地形的总体特征的概括性的结论。有了正确的思路就可以按照每条地形剖面图和平面图的信息,逐确的思路就可以按照每条地形剖面图和平面图的信息,逐一说明相关的地形特征,并最后综合出图示区域的地形特一说明相关的地形特征,并最后综合出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即图示的区域是在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开阔的河谷山征。即图示的区域是在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开阔的河谷山间小盆地和一段落差比较大的峡谷。间小盆地和一段落差比较大的峡谷。31第第2 2小题借要求学生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考核学生小题借要求学生评价区域

36、土地利用的潜力,考核学生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论述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论述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全面获取信息来说,学生必须注意到题干所给出的该区从全面获取信息来说,学生必须注意到题干所给出的该区域处于亚热带,注意到图中的居民点只是两个仅有小路与域处于亚热带,注意到图中的居民点只是两个仅有小路与外界相通的村落,以及注意到河谷最开阔的地方有几千米外界相通的村落,以及注意到河谷最开阔的地方有几千米宽的这些信息。这些信息表明该区域只有一定程度的农业宽的这些信息。这些信息表明该区域只有一定程度的农业开发,但在土地利用方面还有潜力。这种潜力从给的条件开发,但在土地利用方面还有

37、潜力。这种潜力从给的条件来说,主要只能有农业的耕作业、果树种植业和林业三项。来说,主要只能有农业的耕作业、果树种植业和林业三项。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形部位进行不同类型的开发利用,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形部位进行不同类型的开发利用,同时要防止过度的开垦,防止导致水土流失。要防止过度的开垦,防止导致水土流失。第第3 3小题是非常常规的考核学生对水能开发条件的理解和小题是非常常规的考核学生对水能开发条件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的。反过来说,该地区具备了水能开发的基本条把握程度的。反过来说,该地区具备了水能开发的基本条件。从题目给出的条件该区域有足够的汇水面积,有落差件。从题目给出的条件该区域有足够的汇水面积,有落

38、差巨大的峡谷,为水能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巨大的峡谷,为水能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323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地理基本原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地理基本原理l l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与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能够用简洁的文字与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的要点。地理基本原理的要点。l l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判别,阐释地理基本原理。较、分析、判别,阐释地理基本原理。4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l l 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或者提出科学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或者提出科学的、或有创新意识,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问题。的、或有创新意识,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问题。l l 能够选取题目提供的,以及调用课堂学习获得的,或者自能够选取题目提供的,以及调用课堂学习获得的,或者自主学习构建的地理事实,提出充足必要的证据,论证、探究和讨主学习构建的地理事实,提出充足必要的证据,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