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毒物的体内转化_第1页
第二章++毒物的体内转化_第2页
第二章++毒物的体内转化_第3页
第二章++毒物的体内转化_第4页
第二章++毒物的体内转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接触接触排泄排泄接触接触吸收吸收再吸收再吸收代谢代谢吸收吸收分布分布排泄排泄图图3-1 毒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毒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一、毒物的体内过程归纳为一、毒物的体内过程归纳为: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组成组成脂质脂质糖糖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 离子通道等离子通道等结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液态镶嵌模型功能功能隔离功能隔离功能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S. J. Singer & G. Nicolson 1972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

2、嵌模型”。 质膜(质膜(plasma membrane)内质网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高尔基体(高尔基体(Golgi body)溶酶体(溶酶体(lysosome)线粒体(线粒体(mitochondria)叶绿体(叶绿体(chloroplast)(1)类脂()类脂(Lipid):质膜结构的分子骨架,主要是磷脂质膜结构的分子骨架,主要是磷脂磷脂性质磷脂性质:在水环境中形成的双分子层(在水环境中形成的双分子层(Bilayer)是)是 双分子层双分子层水溶性分子难以通过的天然屏障。水溶性分子难以通过的天然屏障。例证:例证:水溶液中:超声水溶液中:超声 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

3、卵磷脂卵磷脂 脂质体脂质体水水膜脂主要有:膜脂主要有:卵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脑磷脂鞘磷脂鞘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水水(2)膜蛋白: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结合,与磷脂双分子层结合, 执行各种功能:执行各种功能: 运输载体:运输载体:各种分子泵,离子泵;各种分子泵,离子泵; 酶:酶:催化剂、膜反应;催化剂、膜反应; 受体:受体:接收和传导接收和传导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连接:连接:连接细胞骨架与胞外基质的分子结构。连接细胞骨架与胞外基质的分子结构。 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生物转运生物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被动转运被动转运膜动转运膜动转运(c

4、ytosis)简单扩散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易化扩散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滤过滤过(filtration)胞吞胞吞(endocytosis),胞饮胞饮(pinocytosis)胞吐胞吐(exocytosis)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至血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至血液循环的过程。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的结构特点 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胃肠液的胃

5、肠液的pH值、胃肠道内食物的量和质、肠内菌值、胃肠道内食物的量和质、肠内菌丛的影响丛的影响 吸收部位:吸收部位: 肺、鼻粘膜肺、鼻粘膜气态物质的水溶性气态物质的水溶性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差。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差。 不同部位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不同:阴囊不同部位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不同:阴囊腹部腹部额部额部手掌手掌足底足底:注射注射 分布分布(distribution)指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流或淋巴指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流或淋巴液后,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液后

6、,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 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不均匀。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不均匀。 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外源化学物的亲合力。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外源化学物的亲合力。 如如 : 铅铅 排泄机理肾小球的被动滤过(renal filtration)肾小管的重吸收(reabsorption)主动转运(排泌) (tubular secretion)生物转化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第一相反应第二相反应 毒物排出体外引入极性基团,增加分子极性与内源亲水物质结合,增加亲水性醛醛脱脱氢氢酶酶醇醇脱脱氢氢酶酶胺胺氧氧化化酶酶氧化反氧化反应应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微粒体混合功能

7、氧化酶 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脂脂肪肪族族羟羟化化芳芳香香族族羟羟化化环环氧氧化化反反应应S-氧氧化化反反应应O-脱脱烷烷基基反反应应S-脱脱烷烷基基反反应应N-羟羟化化反反应应金金属属脱脱烷烷基基反反应应氧氧化化脱脱卤卤反反应应N-脱脱烷烷基基反反应应脱脱硫硫反反应应MFOS MFOS RH +NADPH + H+ + O2 ROH +H2O+NADP+ 底物 还原型辅酶 氧化产物MFOS P-4502 2、非、非MFOS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催化的氧化反应主要催化有醇、醛、酮功能基团的毒物主要催化有醇、醛、酮功能基团的毒物 (1) (1) 醇脱氢酶:醇脱氢酶:存在于存

8、在于胞液胞液中:中: RCHRCH2 2OH+NAD(P)OH+NAD(P)+ +RCHO+HAD(P)HRCHO+HAD(P)H2 2+ +(2) (2) 醛脱氢酶:存在于醛脱氢酶: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液中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液中: RCHO+NAD(P)RCHO+NAD(P)+ +RCOOH+HAD(P)HRCOOH+HAD(P)H2 2+ +(3) (3) 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线粒体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onoamine oxidase): RCH RCH2 2NHNH2 2+O+ORCHO+NHRCHO+NH3 3+H+

9、H2 2O O二胺氧化酶:催化二胺类氧化形成醛。二胺氧化酶:催化二胺类氧化形成醛。结合反应结合反应葡葡萄萄糖糖醛醛酸酸结结合合甲甲基基结结合合氨氨基基酸酸结结合合乙乙酰酰结结合合谷谷胱胱甘甘肽肽结结合合硫硫酸酸结结合合结合酶结合酶:vUDP-葡糖醛酸转移酶葡糖醛酸转移酶 v磺酸转移酶磺酸转移酶v乙酰基转移酶乙酰基转移酶v甲基转移酶甲基转移酶v谷胱甘肽谷胱甘肽-S-转移酶转移酶v酰基转移酶酰基转移酶1. 毒物对代谢酶的抑制作用毒物对代谢酶的抑制作用. 毒物对代谢酶的诱导作用毒物对代谢酶的诱导作用 毒物进入的量较小,解毒功能较强;毒毒物进入的量较小,解毒功能较强;毒物量过大,能力会减弱物量过大,能力会减弱年龄与性别、营养状况两部分大家看书讨论,总结归纳1 1、年龄对毒物的转化(代谢)有哪些影响?、年龄对毒物的转化(代谢)有哪些影响?2 2、性别对毒物的转化(代谢)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