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地球【课标落实】一、本课通过一系列阅读、探究、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地球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
2、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二、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3.4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14.2 知道地球的板块结构和地形地貌。【教材分析】地球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第一课。通过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
3、会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 产生了对星体观察与研究的兴趣。对于地球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不知道人类在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历程。本课要着重带领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阅读与思辨,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生活在海边的人通过海岸观船认为海面不是平的;我国汉代科学家张衡的“浑天说”比“盖天说”又进了一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球上的地球影子是弧形来推测地球是球体。就这样, 古人不断通过实证质疑前人的猜想,形成新的假设继续探究求证。第二部分,安排了两个实验。实验1,引
4、导学生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的情况并进行观察,验证“大地不是平的”这个猜想。而在人类的探索过程中,麦哲伦的航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他第一次用亲身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体。所以教材安排了第2个实验:在地球仪上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让学生动手探究, 论证地球的形状。第三部分,阅读和交流在太空中观察到的地球,以及小活动,参考地球仪,将陆地板块贴纸贴在一个蓝色气球上。学生从中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地球的板块构造,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由猜想寻找证据形成新的猜想继续寻找新的证据再次形成新的猜想这一曲折的漫长历程。【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
5、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会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 产生了对星体观察与研究的兴趣。对于地球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不知道人类在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历程。本课重点是通过两个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寻求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体会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收获和意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二、三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自己动手实验,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
6、生有较强的求知欲,通过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会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 产生了对星体观察与研究的兴趣。经过前面阶段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通过实验论证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陆地板块和地形地貌。 科学探究:1能从海岸观船的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地球不是平的,地球是球体的猜想。能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和在地球仪上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寻找地球是球体的证据。2能通过阅读资料和参考地球仪将陆地板块贴纸
7、贴到蓝色气球上的活动,了解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形地貌。3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交流、反思等。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中,懂得要用实验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想。2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论证地球的形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知道科技的发展进一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2. 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精细观察的历程。【教学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懂得用实验论证地球的形状。【教学难点】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论证地球的形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模拟球面实验仪、地球仪、
8、小帆船、小红旗、红绳、实验记录单、六大板块贴纸、蓝色大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同学们,咱们先做个小活动。让我们跟着镜头由近到远看地球:现在我们离地球很近,我们看到地是?(平的);渐渐地渐渐地地球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我们在太空中了!我们看到地球是个?地球什么形状?你说? 2过渡:地球的形状现在大家都知道,但古代的人也这么认为吗? 古代的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板书:地球的形状?) (球体) (生:球体)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视频跟着镜头由近到远看地球,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类为什么会把地球看成平的
9、作铺垫。二、阅读与交流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请同学们先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教师巡视,提示:边看边想, 你认为这些解释合理吗?2结合阅读材料,你认为这些解释合理吗?(指名两三个学生说)讨论交流:古代的人一开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什么? (生:天圆地方地是平的) 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种说法都有,但都认为地是平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人活动范围小, 有这样想象和猜测正符合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在当时没人认为地球是球体。相机板书:天圆地方、平的)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发现了问题1学生阅读并思考科学书P142学生回答, 讨论交流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引导学生思辨, 了解古人的猜想符合他们当时的
10、认知水平,但同时也发现其中的不合理,并提供事实让学生自主思考,寻找证据,形成新的假设。三、操作与探究(一)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的情况1人们在海岸观船中发现了什么?于是怀疑?假设?你说? 当我们发现问题,有了猜想,接下来要怎么做? 2集体讨论交流,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这个实验,我们在科学课堂上可以怎么做?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蓝色的卡纸和小船,你看这个实验可以怎么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其他同学呢?还有想说的吗?对,我们可以把卡纸两端往中间收拢形成拱桥状来模拟球面,然后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注意观察,帆船在球面上的航行是否符合现实。操作员开船的速度要慢;为了观察得更准备,所有观察员在
11、操作员的对面,平视观察。(ppt出示实验记录单)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实验时间到!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坐好,面向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观察到什么现象?符合现实吗?所以你们的发现是?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老师给你们点赞!(生鼓掌)帆船回港先看见后看见球面船帆船身我的发现:帆船在球面上回港的情况符合现实,地不是平的,地球可能是球体。5师:既然大地的表面是不平的,它可能是什么形状呢?相机板书。6提问:还可能有这么多形状,那么根据事实,我们可以推翻哪些形状?师引导学生思辨,力求用证据将不合理的形状推翻。7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很多,只有半球体、椭球体和球体符合现有
12、的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亚里士多德又通过月食来推断大地的形状。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月食?(微课视频:月食)8根据月食的形成,同学们对大地的形状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引导学生再次思辨,认识到地球只能是球体。(相机板书: 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1(生: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 (生:地球不是平的地球是球体) (生:做实验)2(生:模拟模拟帆船在球面上航行)3学生分组实验4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5(学生预测:半球体、椭球体、圆锥)设计意图:由海岸观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作充分的讨论交流,明确实验目的与注意事项再开展实验验证;引导学生从观察帆船在球面上的航
13、行情况中推断出地不是平的,地球可能是球体;引导学生思辨,力求用证据将不合理的形状推翻,认识到地球只能是球体。(二)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师:既然很多证据都推测大地是球体,那么只要从起点出发必然可以回到起点。基于这样的想法,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经1082天又回到了出发地,用亲身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这样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1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活动记录P5),并在地球仪上找出麦哲伦航海路线的主要停靠点。(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师:下面正式开始 (板书:麦哲伦环球航行)各小组请准备! 准备好了吗?我宣布,模拟麦哲
14、伦环球航行之旅启航啦!(PPT帆船鸣笛启航) 师结合学生准备情况作出如下适当提醒:起点是欧洲的?(西班牙),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的?(巴西)。一路南下航行4个月发现一个平静的港湾,命名为(“圣胡利安港”)。探险船队沿着南美洲海岸向南航行,发现了一条通往太平洋的海峡“麦哲伦海峡”。穿过海峡,便到达了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前方是一片浩瀚的太平洋。 1521年,麦哲伦船队横渡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在那里,麦哲伦和当地的土著发生冲突不幸身亡。船员们继续未完成的航程,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的(好望角),于1522 年9月回到西班牙,历时1082 天,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3同学们,咱们用红绳按航
15、行的路线将小旗连起来,有什么发现?小结:到此,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又进了一大步,证实了(生:地球是球体;板书:球体、地球是球体) 1学生分组活动2各小组随着老师的引述,在地球仪上找出麦哲伦航海路线的主要停靠点并插上一面小旗。3学生:从起点出发又回到了起点地球是球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麦哲伦航行故事、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亲身实践证实地球是球体,能比较深刻地体会这个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人类首次环球航行。针对新的假设,教师再次提供事实让学生自主思考,寻找证据,就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四、阅读与交流 1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太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
16、观察地球的形状,请看视频(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这是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是球体(板:确证球体) 师生共同小结:到此,我们了解到, 从地是平的不平(弧形)球体确证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猜想、由现象进行推测、寻求证据修正认识形成新的猜想、环球航行亲身实践验证、到地球卫星照片确证,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是漫长而曲折的(板书);是客观求真的过程;无论什么时代,哪个国家、民族、地区都这样,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板:实事求是)2让我们通过视频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师:关于地球,你知道了什么?请你说?地球自己会发光吗?(不会)光
17、从哪里来?(太阳光)对,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地球是正圆球体吗?3来看这张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白色部分可能是?蓝色呢?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呢?比较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更大?(海洋) (生:一颗蓝色的星球)(生: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生:白色为冰雪或云层;地球表面的蓝色是海洋;黄色和绿色是陆地,其中绿色是植被。)设计意图:阅读和交流环节,主要通过观看几段小视频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地球的小知识,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地球。
18、从师生共同小结中进一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中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五、拓展与总结1拓展小活动:参考地球仪,将陆地板块贴在蓝色球上。同学们看,这是地球的六大板块分布图: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请小组长到讲台拿一张板块图,在小组内参考地球仪观察和定位,然后派代表把陆地板块贴到讲台的蓝色球上。2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地球>>这一课,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来说说?升华: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学生分组活动生:保护环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设计意图:通过参考地球仪这个拓展小活动,将陆地板块贴纸贴在蓝色球
19、上的小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板块构造,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谈谈收获这一环节既是本课的总结,同时渗透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懂得珍爱地球。【板书设计】5地球实事求是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是漫长而曲折的 天圆地方 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 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平的 不平(弧形) 球体 确证球体6.月球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村前小学 周波【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认识月球的面貌。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对象的特征
20、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 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21、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13.1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3.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13.4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太阳和月球等天体的观察, 学习实地观察和观测的方法,初步认识一日内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和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观察、记录、描述太阳每
22、天东升西落的现象,认识太阳每天的位置变化规律,学习观察的方法。(学习内容13.1)(2)观测、记录一天中不同时段和一段时间内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描述影子变化的规律(模拟地球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状态,并将影子的变化与地球运动联系起来。(学习内容13.1,13.2)(3)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上半月"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月相变化,学习长期观测的方法(用做游戏等方式,模拟日、地、月三球的运动模式。(学习内容13.3,13.4)【教材分析】月球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第二课。通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看月亮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及月亮是如何移
23、动的。对于本课的观察月相有了一个较好的帮助,为记录月相观察日记提供了方便。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知道用近代科学技术观察月亮,了解到月球上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引发对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研究兴趣。第二部分,研究月球上的环形山。先是实验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分二层进行,一是在不同高度丢相同大小的石子;二是在同一高度丢不同大小的石子。再是观察“环形山”投影的变化,用手电筒光直射和斜射沙盘里的石子坑。第三部分,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必要的月球信息。第四部分,连续观察月亮,记录、整理月相观察日记,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变化。【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看月亮的
24、学习,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月亮有不同的形状,初步了解月亮是如何移动的,但对于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和月亮的移动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没有形成相应概念。本课教学中通过对月球基本知识的了解,知道月球上的相关信息,并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让学生意识到利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解释某些自然现象。通过长期观察月亮,记录月相观察日记,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及时记录的实验习惯,认识到科学的学习需要恒心和细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推断环形山的形成。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科学探究: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2能对月
25、相观察日记按要求进行归类。3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科学态度:1意识到人类对宇宙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2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2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伟大。【教学重点】学会用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教学难点】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台灯、小排球。学生材料:沙盘、大小相同及大小不同的石子、手电筒、小气球泡1个,大头针1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中秋赏月图)瞧,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美丽夜景呢?
26、同学们,你们知道么,月亮是天空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天体。你了解月球吗?谁愿意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月球。揭题,板书。2谈话: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了月球(出示图片), 你发现了什么?月球跟地球有什么区别呢?1学生分享,了解学生前概念。2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利用中秋赏月图和学生听说过的关于月球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前概念。用月球现实图片引发学生的想象冲突,让学生初步感知月球概况。 二、模拟环形山的形成1提问:指着环形山,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放大来看看?(出示环形山放大图)2谈话:这些坑洞深浅不一,大大小小,遍布月球表面。如
27、果让你来命名,你会称它为什么?3谈话:科学家称它为“环形山”。观察环形山的特点,你能猜猜它是如何形成的?4(课件出示陨石坑和环形山图)谈话:真的如同学们所说环形山是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吗?我们如何来验证呢?如果是火山爆发所形成,你又打算如何来验证呢?5根据不同的假设,师生交流实验方案。(需要什么材料?实验步骤?)6谈话:老师为大家提供了沙盘、小石子和小气球泡1个,大头针1根,结合这些实验材料,实验怎样设计呢?7师生完善实验方案。(如何模拟陨石不同的撞击力?如何利用小气球泡模拟火山喷发的内部力量)8思辨活动:各组出示模拟的环形山,对比月球环形山图片,说说环形山形成的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为什么这
28、么想?9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环形山的形成最有可能是陨石的撞击。10教师追问:那么为什么环形山有大有小呢?说说你们的想法?11提问:如果要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你觉得在什么时候观察效果最好?12谈话:我们用手电筒光来模拟太阳光,请同学们用手电筒照射(直射、斜射)这些大小不一样的坑,仔细观察影子的变化。13小结:观察环形山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太阳光斜射月球表面的时候。14过渡:什么时间才是太阳光斜射的时候呢?就需要我们来了解月球是如何公转的。(太阳光斜射与月球公转有关吗?)1学生回答。2学生命名。3学生交流、猜测。(陨石撞击或者火山爆发)4学生回答。5学生交流实验方案。(需要什么材料?实验步骤?)6
29、学生设计实验方案。7师生完善实验方案。(如何模拟陨石不同的撞击力?如何利用小气球泡模拟火山喷发的内部力量)8小组领各自需要的器材,进行分组实验。9学生回答。10学生汇报: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环形山的大小与深浅不仅取决于流星和陨石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它们的撞击速度。11学生猜测。12小组完成实验并回答。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师生双方共同确立一个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对于实验条件的控制还是要稍微引领下的,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三、观察月亮,记录月相观察日记1谈话:月亮是东升西落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下面我
30、们来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月相就是对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的不同的称呼,也就是不同形状的月亮。2提问:你打算如何模拟月球的公转呢?需要用到什么器材?3出示实验要求,学生述说观察要点。(1)打开的台灯模拟太阳,排球模拟月球。(2)手臂伸直,托住的排球比头稍高。(3)原地转运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4请学生上前模拟实验,教师从旁手机现场投屏实验影像。在“月相”变化的显著特征时期,教师讲解当时月相的名称。5回顾交流观察到的月相变化。6谈话:真实的月相变化是这样的吗?这就需要我们连续观察月亮,并做好相应记录。7出示记录月相观察日记的要求。(1)记录当
31、天的日期(公历和农历)和天气;(2)观察当天的月亮形状并按样画下来;(3)记录当时观察的时间。8归纳总结记录月相观察日记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什么时间才是太阳光斜射月球表面的时候,此刻才是观察环形山最好的时间。时间是每个月的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刚好斜射月球表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挑选这样的夜晚去观察观察。1学生讨论、交流。2学生述说观察要点。3学生上前模拟实验。4学生学习。5学生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二年级时学过的月亮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和视频观看,让学生描述月相变化,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及各种月相名称。四、了解月球的概况1谈话:下面一起来自读
32、一段资料,说说你对月球的了解。2教师补充讲解月球的相关信息。3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对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有个小问题想考一考你们: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他的脚印还在吗?1学生自读资料并回答。2小组讨论并回答。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资料,提取资料中的有用信息,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很有帮助的。五、运用与拓展1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记录月相观察日记。2近日来,我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正在进行探月,请同学们了解相关资料,下节课一起交流。1学生记录相关要求。设计意图: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持之以恒的精神。结合课本,了解实时航空航天事件,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爱
33、国精神。【板书设计】6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陨石撞击(环形山最佳观察时间:太阳斜射时)月相示意图:6.月球(第二课时)江苏省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陈丹【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它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
34、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2)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3.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
35、月有规律地变化。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13.4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18.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教材分析】月球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第二课时。在地面上观察月球,最直观的现象就是月相的规律变化。在低年级,学生虽然看过月亮,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中看月亮的学习对月相这种现象也有所了解,但是并没有经历完整的长周期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因此,教材通过指导连续观察月相和整理月相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坚持性、意志力和责任心。经由长周期的观察,并辅助于模拟实验,可以让孩子产生一种类
36、似于天文学家的研究行为,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工作,让学生在发现事物运行规律中获得满足感。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活动:一是观察和整理记录一个月的月相;二是月相知识的应用。月相观测对于小学生来说周期相对较长,所以要提示学生在观察前应先考虑好观察计划,包括制订步骤、选择时间和考虑安全措施。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天气不好,不能进行观测的情况,还应注意培养和鼓励学生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的科学精神。考虑到学生要坚持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课文设计了用摆放月相卡片的方法表示月相变化过程的活动,这既是对第一个活动的弥补措施,又是引导学生对月相变化现象进行总结的一个条理化过程。在观察和记录月相
37、变化时,学生可能会发现月球位置的变化。对于位置变化可安排学生在同一日期的不同时刻和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中看月亮的学习,学生对月相这种现象、月相的周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并没有经历完整的长周期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对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产生原因却了解甚少。仅靠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会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但却无法体验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实地观察月相变化,体验月相变化过程,提炼月相变化规律,同时通过月相变化模拟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对抽象的天体运动形成初步的推理、想象能力。从学生的年龄
38、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由于学生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方法。在月相观察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观察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从月相变化的记录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2了解月亮每天同一时间位置变化的规律。科学探究:1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2初步具有根据实验现象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科学态度:1通过连续观察月相和整理月相观察日记,培养坚持性、意志力和责任心。2通过亲自观察月相变化,体
39、会自然的奥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根据常见的月相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观察月球并记录。学生准备:月相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整理月相观察日记 活动一:月相形状变化有什么规律? 1提问:请看大屏幕,这样的月球你看到过吗?这样的呢?(教师PPT展示不同的月相图片),我们通常把月球圆缺的形状变化叫做什么?(生:月亮的样子,月相)2小结:我们通常把月球圆缺的形状变化叫做月相。
40、(板书:月相)3过渡: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前段时间对月相观察的结果如何。黑板上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组月相的小卡片,待会儿我会请一小组同学上来摆放你观察记录到的月相。老师给其他组准备了一张月相实验记录单,请你们将观察记录到的月相依次用小卡片摆放好。 (生活动:小组合作摆放月相卡片)4过渡:根据组内摆放的月相卡片,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5生分组讨论并上台汇报,师生点评。6小结:(师板书)农历上半月月相: 月相:缺圆;亮面:朝西(右)农历下半月月相: 月相:圆缺;亮面:朝东(左)7师过渡:在长达一个月的月相观察中,有时由于天气或忘记等原因,我们没有及时地记录月相,现在你能根据月相规律将自己的
41、月相日记补充完整吗?(生完善月相日记)8过渡:同学们已经对月相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察,现在请观察这一个月的月相,将记录的月相对照形状进行分类。(生认识新月、蛾眉月、弦月、凸月、满月)9追问:根据月相观察记录,数一数相邻的两次满月大约间隔多少天。10生开始计算天数并汇报(需要注意:应不超过30天)活动二:月球升起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1提问:根据观察结果,请小组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生(小组讨论并分组汇报)。师生总结:(师完善板书)农历上半月月相: 月相:缺圆 亮面:朝西(右)位置:西东移农历下半月月相: 月相:圆缺亮面:朝东(左)位置:东西移2提问:为什么老师会
42、让大家把月相是按这个方向(逆时针)摆放的呢?生:(月球是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师追问:那为什么老师把农历的初一放在右侧,十五放在另一侧?(生:初一时,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此时月球的亮面都朝着太阳,暗面朝着地球)(生:十五时,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月球亮面全部朝着地球)3提问:我们在观察中有时看不到月相,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生:1新月 2天气原因3观察位置不对4观察时间不对针对第四种猜测,教师提供月球时刻表便于学生分析。4 归纳:便于理解和记忆月相知识,善于创作的人们编排了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和口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生: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
43、,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5月相歌活动:让学生根据月相歌,变唱边在黑板上摆放不同月相的位置,摆放结束后,向所有学生介绍为什么这么摆放。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师生一起消化月相变化歌,同时尝试理解口诀意思: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准备:提前一个月观察月相,冬季农历上半月每晚6点对月亮进行定点观察(农历下半月每早6点对月亮进行定点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月亮形状和它的位置画在月相记录单上。(不同的季节可以根据日落时间调整观察月相的
44、时间)生:月亮的样子,月相生活动:小组合作摆放月相卡片。生分组讨论并上台汇报。生完善月相日记。生认识新月、蛾眉月、弦月、凸月、满月。生开始计算天数并汇报。小组讨论并分组汇报。月球是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初一时,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此时月球的亮面都朝着太阳,暗面朝着地球。生猜测:(1)新月 (2)天气原因(3)观察位置不对(4)观察时间不对根据月相歌,变唱边在黑板上摆放不同月相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连续性的观察月相,对于月球亮面变化和位置变化可安排学生在同一日期的不同时刻和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进行对比观察结合一系列有指向性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月球亮面变化和位置变化过程。 二、习题巩固同学
45、们刚才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将整块内容都呈现在了黑板上,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观察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了多少。1我会推测:请说出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重阳、中秋节)当天的月相。2我是小诗人:(1) 古朗月行 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A初一 B初三 C十五(2)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A初一 B初七 C二十三3我是小侦探:情景:农历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牛被偷走了。第二天,探长把某嫌疑犯捉回来审问。疑犯对探长说:“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老张从牛棚中偷走了牛”。探长马上断定疑犯在撒谎。为什么探长说他在
46、撒谎?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将通过我会推测、我是小诗人、我是小侦探三个板块进一步加深对月相知识的情景应用。三、拓展探究1提问:通过观察与探究我们认识了各种不同的月相,那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2生1: 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的光。生2:由于月球的公转,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反射太阳光的部分会发生变化。生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积总会处于被太阳照亮的状态。随着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我们从地球上会看到月球明亮的区域大小发生改变。讨论并回答月相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也进一步将有关月相的知识系统化、全面化
47、。【板书设计】6地球7.太阳陕西省西安建大华清小学 张芳芳【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观测、探究、阅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太阳、地球的大小比例及距离;太阳是一颗恒星,形成“行星”“卫星”“恒星”的天体概念。太阳高度角在不同时间段的有规律变化。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态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
48、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3.4 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一颗恒星,形成“行星”“卫星”“恒星”的天体概念。太阳高度角在不同时间段的有规律变化。【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一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
49、、状态、气味等特征,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空气不易察觉的性质占据空间。但学生对“空间”这个词很陌生,更缺乏理解。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和“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学情分析】太阳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只是对太阳的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对于太阳发光发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生活经验,但仅仅是感性认识,没有理性的认识,也没有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探究过太阳。但是,通过平时的学习情况看,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非常高,再加上学生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具备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所以,学生学习的目标达成应该不成问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认识太阳大小和温度,知
50、道太阳是一颗会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2能够探究太阳高度角和时间的关系。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2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太阳高度角和时间的关系。科学态度:1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2在实验中能够与他人合作。3.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在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2能够探究太阳高度角和时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学会测量太阳高度角。【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学生材料:量角器、棉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
51、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谜语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早晨跳出东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们躲着它,冬天人人都喜欢。(谜底:太阳)2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知道关于太阳的哪些信息呢?3看来大家都知道一些关于太阳的信息,下面请各组阅读资料,谈谈自己对太阳新的体会。小组阅读资料。4. 师:太阳到底有多大呢?在太阳系中,各个星球大小差别挺大的,我们可以给各个星球按大小排个顺序,5师在排序活动中适当提醒:第一幅图地球还能显示出它的大,第二幅图已经被比下去了,第三幅图上大家找一下地球在哪呢?(通过三张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在不同比例下的太阳与地球)。6. 过渡:太阳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太
52、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似再熟悉不过的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陌生,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始终是那么平静,那么明亮,但假设能靠近更多,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太阳。最近在欧洲有一架太阳望远镜拍摄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照片,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视频)7小结:是啊!看了视频,让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太阳的灼热感,流光溢彩的动感让我们看到金子一般的太阳表面。除此之外,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点缀下有一条淡云薄雾般的白色光带,那就是银河。银河从侧面看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盘状,正面看是旋涡形,太阳就处在离银河2.3万光年的旋臂上。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一千多亿颗。(结合星图讲解)1学生猜谜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2生自由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对于典型的前概念可以适当板书记录)3小组汇报: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700,内部温度可达1600万,那可不就是一个大火球嘛。像太阳这种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科学家称为“恒星”。4学生尝试用星球图片排序。(想一想地球排在什么位置)5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谈谈体会(注意结合学生之前的前概念,教师应适当修正迷思概念)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既可以点出太阳的特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的概念。看图片了解到太阳与银河系的关系,看视频直接感受太阳的表面,知道恒星的概念。通过交流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九年级化学下册 8.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 机械专业测绘课程设计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第6章 导数及其应用 6.1 导数 6.1.2 导数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机场安防课程设计
- 机器人传动控制课程设计
- 机动车道课程设计
- 仿制药销售渠道质量管理方案
- 本科软件技术课程设计
- 本科机械专业课程设计
- 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法课件
- DB14∕T 1318-2016 公路采空区处治工程预算定额
-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参考挑山工_教科版
-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4-6部分:医疗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T∕CHAS 10-4-6-2018
-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 GB-T 41233-2022 冻鱼糜制品(高清版)
- 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2课)
- 第5批高效节能电机目录(高压)
- 史上最全石油英语词汇
- 《血糖监测》PPT课件(完整版)
- 高考复习媒体文阅读(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