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1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2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3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4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目录目录第一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第一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第二节: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第二节: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0102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传染病事件、学校食物中毒事重点掌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传染病事件、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定义故的定义 重点掌握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重点掌握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难点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学校传染病事件、学校食物中难点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学校传染病事

2、件、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群体心因性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毒事故、群体心因性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vents in schools) 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1)

3、重大传染病疫情(2)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事件(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4)食物中毒(5)其他中毒(6)环境因素事件(7)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严重程度的分级(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应急预警时为红色标识)(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应急预警时为橙色标识)(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应急预警时为黄色标识)(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应急预警时为蓝色标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一)学校突发

4、公共卫生事件概述(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3.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工作原则(1)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国务院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3.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工作原则(2)应对措施: 政府层面。包括建立应急组织和指挥机构、建立专家咨询委

5、员会和建立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三个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制订应急预案、应急反应和信息发布四个方面。 学校层面。包括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健全学校各项健康管理制度、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配合卫生部门的防控措施、加强健康教育五个方面。(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传染病事件(infectious events in school) 指学校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二)学校传染病事件

6、的应急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1. 学校传染病事件的类型与流行病学特点(1)类型: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三类39种法定传染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决定并公布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其他传染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公布的按照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新传染病:即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如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病等。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即天花、脊髓灰质炎。(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

7、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1. 学校传染病事件的类型与流行病学特点(2)流行病学特点: 主要病种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 有比较明显的地域差别,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南省份多发; 学校类型上乡村中、小学和县城小学报告的传染病暴发事件最多; 发生时间呈现双峰,分别在每年的36月和1012月之间。(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1)预防措施: 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保障学生的饮食和饮用水安全 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设施 消除鼠害和蚊、蝇、蟑等病媒生物的危害(二)

8、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1)预防措施: 提供合乎卫生要求的生活条件 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设置厕所和洗手设施 寄宿制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洗漱、洗澡等卫生设施 开展健康教育 对师生员工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师生员工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1)预防措施: 贯

9、彻落实学校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加强饮用水和食堂卫生管理,完善洗手设施,强化消毒措施 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切实落实相关制度,如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晨检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高校校医院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排查和报告工作(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1)预防措施: 加强预警预测。 卫生部门要主动加强预警预测工作,加大对校内疫情的监测力度 发现传染病疫情后要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控制,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

10、(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2)应急管理: 疫情报告。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school epidemic information reporters)。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学校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或经培训合格的学校其他在编人员。 发生法定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二)学

11、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2)应急管理: 疫情调查。学校全面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情分析、病例诊治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工作。 控制疫情。学校应在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和指导下,做好各项疫情控制工作。(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2)应急管理: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要及时主动、实事求是,准确把握、注意技巧,

12、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健康教育。学校应根据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2)应急管理: 应急反应的终止。终止的条件是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评估总结。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

13、管理(二)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1. 食物中毒的相关概念(1)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WHO将其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具有三个基本要素:致病因子、传播媒介和临床表现。(2)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3)食物中毒的特点: 发病与特定食物有关。潜伏期短。临床表现相似。一般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三)学

14、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1. 食物中毒的相关概念(4)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定义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food poisoning incidents in school)指由学校主办或管理的校内供餐单位以及学校负责组织提供的集体用餐导致的学校师生食物中毒事故。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2005,原卫生部,教育部) 按照其严重程度划分为: 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

15、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2.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类型和流行病学特征(1)按照病因划分为4个类型: 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致病原因致病原因2011201120122012201320132014201420152015起数起数人数人数 起数起数人数人数 起数起数人数人数 起数起数人数人数起数起数人数人数微生物性微生物性181812701270191915121512141411791179222

16、213941394171710191019化学性化学性4 41811813 31371373 31101102 29 91 12121有毒动植物有毒动植物/ /毒蘑菇毒蘑菇4 42472476 63853855 52282286 62982988 8402402不明原因不明原因/ /尚未查明尚未查明4 42032037 77207206 63783786 64804805 5259259合计合计303019011901353527542754282818951895363621812181313117011701占全年百分比(占全年百分比(% %)15.8715.8722.8422.84 20

17、.120.141.241.2 18.8418.8434.134.1 22.522.538.638.618.318.328.7328.73备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公布的数据整理 20112015年我国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统计2.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类型和流行病学特征(2)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流行特征 据报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042011年共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故940起,累计报告中毒31 945人,死亡40人。 时间分布:各季节均有发生,以秋季最高,其次为夏季,冬季最少。发病高峰在9月,其次为6月。 地区分布:发生起数南方多于北方,尤以华东、华南地区最为高发。 常见原因:食

18、物污染或变质。 学校类型:中学居首位,其次是小学,而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3.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1)学校的职责: 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应符合相关卫生要求。严格遵守食品采购与储存的相关制度。保证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管理与监督制度。(2)教育部门的职责: 加强行政管理。组织人员培训。定期检查督促。(3)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职责: 加强卫生监督。加大卫生许可工作的管理和督查力度。(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

19、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4.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1)报告: 2小时内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2)封存、销毁。(3)迅速组织救治。(4)配合调查和善后。(5)尽早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6)正确发布相关信息。(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三)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对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1. 定义及病因(1)定义:群体心因性反应(mass psychiatric

20、reflection)是一种群体精神性反应,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在一个人群中发生的、具有暗示性疾病躯体症状、无任何可检测出的器质性变化的病症。 亦称流行性癔症(epidemic hysteria)、群体性癔症(mass hysteria)、群体心因性疾病(mass psychogenic illness)和群体社会性疾病( mass sociogenic illness)。 两种发生机制,分别为焦虑型癔症和运动型癔症。(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概述(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1. 定义及病因(2)触发因素:

21、群体心因性反应是强烈刺激导致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失调而出现的系列性精神症状,导致强烈刺激的事物可称为触发因素或触发因子,可视若为病因。 学校群体心因性反应的触发因素以公共卫生事件为主。(3)个体易患因素:一般多发于农村,尤其是偏僻落后的农村;小学和初中多发;女生多于男生;通常患者的人格特征具有认知能力较差,易接受心理暗示的特点。(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概述(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2. 流行特征u 流行特征: 全年均有发生,而以春末夏初、夏末秋初最常见。 潜伏期长短不一,首发病例潜伏期多在30分钟以内,续发病例潜

22、伏期大多在首发病例发生后1天内出现反应;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群体心因性反应,潜伏期较单纯精神因素引发者短。 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持续的时间与其后采取的干预力度、干预效果有关。 多发生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偏远乡村地区。(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概述(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2. 流行特征u 首发病例发病的影响因素: 多为女性,年龄多在815岁,原因与她们较高的心理敏感性、较低的心理忍受力、易受突发或陌生时间影响等因素有关。 主要诱因是紧张和恐惧感;少数有“偶合症”(如偶合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反应等)。(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

23、概述(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2. 流行特征u 续发病例发病因素: 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诱因。 受首发病例出现后他人的语言暗示、不当处置、媒体渲染等影响很大。 事件的持续时间、反应人数、扩散速度、症状的严重程度等,都与首发病例出现后的处置状况直接相关。(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概述(一)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早期识别病因:无明确诱因,可有其他间接诱发因素。易感人群:心理“弱势”群体易患。 首发者通常为女性,其他病例中

24、女性所占比例也较高。 学习成绩不良、工作表现不佳、经常受人批评、经常受人欺压的儿童少年易感性相对较高。(二)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早期识别(二)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早期识别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早期识别时间分布:时间分布与疑似病因的暴露关联性不强。 病例发病时间相对集中,症状出现和消失快,表现为“一发都发,一停都停 。 病例分布不规律,时多时少,无明显的峰型。 病人的先后出现顺序与该群体接触某种疑似病因(如药物、疫苗或其他)的先后顺序不一致。 停止接触某种疑似病因(物品、药品、食品)后,新病例仍然继续出现。(二)群体

25、心因性反应事件的早期识别(二)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早期识别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流行特征:传播特点:发病以“离心”趋势扩散。 病例一般出现在有相同生活文化背景的群体。 在其他存在相同可疑触发因素(如使用同类同生产批次的预防性药物、疫苗,或其他疑似病因)的场所,无类似病例发生。(二)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早期识别(二)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早期识别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校群体心因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流行特征:临床特点:缺乏客观证据,无需特异性治疗。 病例主诉和临床症状通常以主观感受为主,无阳性体征和实验检测结果。 经非特异性治疗(如隔离、精神安慰、心理疏导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