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三一轮人教新课标测评卷[能力卷]_第1页
历史高三一轮人教新课标测评卷[能力卷]_第2页
历史高三一轮人教新课标测评卷[能力卷]_第3页
历史高三一轮人教新课标测评卷[能力卷]_第4页
历史高三一轮人教新课标测评卷[能力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能力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C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 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解析:苏、美、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虽在反法西斯的基础上结成了同盟,但都有自己的战后野心。通过对话,依

2、照次序答,下一个国家都在力图掌握上一个国家,获得最大的霸权,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都与材料不符合。答案:D2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书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的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逐渐缓和解析:作者的观点是指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双方都不敢轻易挑起战端,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A与题意无关;冷战期间局部战争仍有发生,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

3、冲突。B、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C3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由图片中的文字“没有马歇尔计划”“你便没有面包可吃”“而你的孩子也会挨俄”,可知荷兰政府是在向人民宣传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答案:B4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

4、期存在解析:本题实际要求回答美苏“冷战”的客观积极影响,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C5(2012·福建福州联考)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 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十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A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D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法德和解是欧洲开始一体化的关键,共同发展消除了法德两国战争的基础,故C项正确

5、。答案:C6(2012·山东济南模拟)前不久,随着美韩黄海军演,东北亚局势空前紧张,中国再次展开积极斡旋,力促重开六方会谈。这说明()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中发挥重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之一中国致力于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动荡不安逐渐取代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 BC 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说法正确;军演不能说是恐怖主义,故错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流,故错误。答案:C7(2012·北京海淀二模)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是 ()A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兴起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D亚太经合组织建立解析:1961

6、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答案:B8(2012·山东临沂模拟)关于下面三幅漫画的寓意,不正确的说法是()A图一:德国被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B图二:柏林墙加大了隔膜,美苏对峙加剧C图三:民间暗中交往,德国统一,冷战结束D三幅漫画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演变解析:

7、图三反映的是柏林墙倒塌,但是两德统一是在1990年,美苏冷战结束是在1991年,因此,C项的表述不正确。答案:C9(2012·江西师大附中模拟)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把苏共送入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我们俄罗斯人以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向世界宣布:苏联的所谓民主化、私有化、多元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从中可以看出,这位院士将苏联解体的原因片面归结为()A经济危机 B政局动荡C和平演变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这里作者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民主化、私有化和多元化,明显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答案:D10就在他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

8、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它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一历史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苏联的解体 B朝鲜的分裂C两极格局的瓦解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解析:从“交出核按钮”、“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分裂为15块”,可知是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对国际局势的直接影响是两极格局瓦解,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2012·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右图是当今朝鲜平壤火车站附近的一幅反美标语牌,上面大致内容是:“滚出去!你没有资格赖在这里(朝鲜半岛)!”这反映了()A两极格局依然在当前存在B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遭

9、到谴责D国家统一已经成为历史潮流解析:注意时间是“当今”及“反美”,可反映出朝鲜在谴责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两极格局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即不存在了,A项错误;仅从朝鲜反美不能说明B、D两项。答案:C12(2012·大连模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解析:当前的国际关系格局表现为“一超

10、(即美国)多强”,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故A、B、C错误。材料内容反映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的崛起,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和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中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主要是美国)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材料二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

11、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材料四2002年初,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上的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

12、尖锐。”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与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4分)(2)材料二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美国推行新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9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国际格局的特点。(3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还会存在着“另一种对抗”?(4分)解析:本题围绕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组织材料,考查学生对战后国际格局变化趋势的记忆与理解能力。第(1)问,对材料进行概括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第(2)问,要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极权主义”是指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

13、国家(或共产主义),其他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第(3)问,从材料中归纳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的第一小问较容易,回答“另一种对抗”还会存在的原因时要结合所学知识。答案:(1)实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特点:勾结与妥协。(4分)(2)新的极权主义: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转折点:开始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目的:谋取世界霸权。(9分)(3)特点:美苏争霸,操纵国际政治;新兴力量冲击两极格局。(3分)(4)变化: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分)14(2012·山东淄博)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

14、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北风与太阳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1)材料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5分)问题二撼动与挑战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

15、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5分)问题三联合与曲折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问题四和平与发展多极化全球化改革开放机遇与挑战(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关键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

16、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00字左右)(6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问,解读问题一的材料可知,“北风的直接胁迫”指的是战争,“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指的是冷战,由此回答出冷战政策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即可;第(2)问,实际上是要回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第(3)问,该观点表明了欧洲政治家对欧洲合作的作用的认识,回答时注意选取角度;第(4)问,理清四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前两个是当前的国际形势,后两个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这大的国际形势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答案:(1)战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分)(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