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位测试卷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位测试卷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位测试卷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位测试卷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阅读下面语段 ,完成 (1) (3)题。 (5 分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è(),歼()灭和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 “ 锐不可挡 ” 来形容;学习芦花荡 ,我们结识了鱼鹰一般的老英雄 ,他手拿竹篙 ()撑着船 ,剥着莲蓬 ,转瞬便让小鬼子张皇失措;朗读蜡烛,我们感受了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跨越国界的情谊,这份情谊在炮火烧 zhu ó()的战场上 ,在高高耸立的瓦l (ì)之间闪烁 ,如烛光般让人温暖; 朗读亲爱的爸爸妈妈 ,

2、健忘的人们又怎能不忆起那充满荒谬()与杀 l ù()的场面?(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歼灭 (ji n)击溃 (ku ì)竹篙 ( o) 荒谬 (mi ù)(2)根据注音 ,写出相应的汉字 ,书写要规范、工整。(2 分)阻 è(遏 )烧 zhuó(灼 )瓦 l ì(砾) 杀 l ù(戮 )(3)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 (1 分 )挡改为当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 分)A 老师张皇失措地走进教室,有条不紊地引导我们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课文。B “万园之园”圆明园,经过英法联军的抢夺、焚

3、烧,珠宝、字画等已经荡然无存了。C张畅同学学习优秀 ,乐于助人 ,尊老爱幼 ,是名副其实的“最美少年”。D 我几次拐弯抹角地向妈妈提出想买一辆变速自行车的要求,妈妈都以旧的自行车还能用为由,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我。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B 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就在于通过法律规范公权力边界 ,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实现“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失职要问责 ,违法要追究” 。C从主人公老头子身上,我们可以感知 ,中

4、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D 我东路军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4 (2014,济南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4 分)冰雪融化 ,浅草萌发 ,昭示了早春的来临;_, _, _;天高云淡 ,黄叶满地 ,点染出秋天的色彩;雾凇沆砀,寒梅怒放 ,凝成了严冬的风骨。从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中,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A 仿照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在下面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形成排比。 (2 分 )冰雪融化 ,浅草萌发 ,昭示了早春的来临;骄阳似火,绿树成荫 ,书写着盛夏的热烈;天高云淡,黄叶满地 ,点染出秋天的色彩

5、每个分句 ,内容上写的是每个季节的特色,那么 ,仿写当然要抓住夏天的一些重要特色来写。最后要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要构成排比句。B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 分 )删掉“从”“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应删掉“从”和“中”)5 (2014,岳阳 )把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B )(2分 )它不但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谊,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 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 _而且使你心胸狭窄,对人生越来越怀疑。A B CD6 根据提示默写。(4 分

6、 )(1)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2)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3)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7 (原创题 ) 综合性学习。(6 分)当今世界 ,战争并未远去 ,和平仍需精心呵护。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答题。(一 )军报快讯2014 年12 月中国维和警察:为世界和平出征22 日上午 ,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维和出征誓师大会在济南军区某摩步旅举行。据悉,该营出国后部署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地区。主要承担维和任务区保护平民、联合国和人道主义工作人员,以及巡逻警戒、防卫护卫等任务。步兵营中还出现13 名女兵的身影。(二 )中国维和部队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誉为“维

7、护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国的骄傲 ” 。他们为世界和平出征 ,用职业表现承担大国责任;他们在复杂恶劣的环境里,冒着战场的硝烟,顶着各种流行病的威胁,用青春诠释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用热血浇灌着美丽的和平之花。(三 )1992 年 4 月中国第一支 “ 蓝盔 ” 部队 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截至 2014 年年底 ,中国 “ 蓝盔 ” 部队已参加了联合国近20 项维和行动 ,共派出维和士兵近万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维和过程中,11 名军 (警 )官和 5 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1)给材料 (一 )拟写一个标题。(2 分 )示例:

8、中国首次向海外派遣维和步兵营。或:中国举行首支维和步兵营出征誓师大会。(2)综合三则材料,请从一个角度写出探究结论。(2 分 )示例:中国维和英雄用职业军人的杰出表现承担大国责任,用汗水和生命践行了联合国维和使命,履行了中国政府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3)看了三则材料后,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赞颂中国维和军警,请你也以网友小白兔的身份留言,要求留言传递正能量。(2 分 )网友小苹果: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网友熊出没:中国维和军警有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网友小白兔:中国

9、维和官兵展示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我们应该珍惜和平 ,向他们学习。二、阅读理解(45 分)(一 )残缺的馒头 (20 分 )血色黄昏 ,硝烟滚滚。日军56 师长驱直入 ,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我军交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怒江不保 ,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即将燃起战火。距惠通桥不到50 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 5 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身着少校军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子弹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我军雄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

10、官兵已4 天没有进食 ,士兵们连枪都端不稳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 小时 ,不惜一兵一卒!若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首长,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 第一辆卡车冲进炮弹坑里,熄了火。随后的4 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布满了炮弹坑。押车官兵全部下车,奔跑着搬石头填平炮弹坑,推车 ,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他们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 车上有白馍! ”顿时 ,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车去

11、,抢吃馒头!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 ,双眼滴血 ,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响过,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这时 ,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地盯着车尾,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 ,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一个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在嘴边啃着的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我军弟兄;一边 ,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 “ 乡亲们啊 ,前边死守怒江的弟兄们

12、已经4 天没有进食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如石雕一般站着不动了。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 “ 叔叔 ,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那里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 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少校颤声说:“ 好妹妹 ,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得饱饱的,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饥民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

13、回车上,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一周后 ,大胡子少校一手提着一袋馒头,一手握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要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了一座新坟前,老大娘说:“ 她家 7 口人 ,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都是饿死的!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了一声嚎叫:“ 小翠妹 ,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小日本 ,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 年后 ,一位国军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干馒头,说: “ 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8 将情节补充完整。 (4 分 )(1)少校临危受命 ,押送补给车到惠通桥南

14、高地。(2)车陷途中 ,饥民抢吃馒头 ,少校下跪诉说缘由。(3)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 ,车队继续前行。(4)尤小翠饿死 ,少校和师长跪拜坟前。9 品味语言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 分)(1)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挪”字既表现了小女孩因挨饿走路时有气无力的样子,又突出了她的害怕心理。(2)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跪”字有力地表现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对小女孩被饿死的悲愤、沉痛的心情和对她的深明大义的敬佩之情。10 说说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并说说其作用。(4 分 )(1)血色黄昏 ,硝烟滚滚。文章开头惊心动魄的环境描写,交

15、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如此开篇 ,扣人心弦。(2)在车尾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 ,饿得双眼深陷 ,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 ,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一个馒头 ,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 ,在嘴边啃着的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 ,双眼惊恐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表明小女孩十分饥饿、极其衰弱、贫困无助的现状。11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 分 )对于饥民来说 ,这个比喻句 ,形象地描绘出他们在了解内情后 ,无比震惊意外而又默默无语、无所适从的情状。12文章结尾将军临死时说:“把这馒头的故事 讲给 小青年们 听。”请结合将军话中深意,谈谈你的认

16、识。 (2 分 )“馒头的故事”体现了为维护民族大义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高度的民族团结精神。把故事讲下去,不仅要我们明白这种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且要我们能够把这种精神永久地传承下去。13 文章标题“残缺的馒头”有什么含意?被寄予了什么情感?(4 分)残缺的馒头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深明大义、用自己的生命支持军队打击日本鬼子的伟大情怀的象征。这是战争年代中闪烁的人性光芒,值得怀念和敬仰。(二 )生命奇迹 (15 分 )张前二战期间 ,位于德国东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纳粹看守们创造了一种“ 死亡游戏 ”,他们在集中营附近埃特斯山的一道峡谷两端固定了一条钢索,隔一段时间就把那些等待行刑的囚犯驱赶到这里,

17、让他们赤手攀爬钢索。纳粹许诺,谁能成功攀到对岸,谁就能获得自由。然而 ,横贯这条峡谷的钢索近2 公里,摇摆不停的钢索下面就是万丈悬崖,而且 ,这些即将被处死的犯人都已经体力不支。因此,在这个 “ 游戏 ”中 ,一直还没有一个人能到达对岸,很多人在顽强爬到一半距离的时候,就坠下了万丈深渊。在这里,纳粹开出的 “还你自由 ” 的承诺 ,等于是空头支票。不过 ,有一次 ,在这个 “死亡游戏 ” 中,竟然有人创造了生命奇迹。而且,创造这个奇迹的还是一个女人。那一天 ,这个名叫艾米丽的女人夹杂在囚犯队伍中被纳粹推搡着来到这个峡谷跟前。命令下达后,在前面战友的带领下,她奋力向前攀爬。十几分钟后,她前面的战

18、友一个一个先后坠下了悬崖。她渐渐成了这个攀爬队伍的领队。又过了几分钟 ,艾米丽后面的战友也先后惨叫着跌落下去。但是,艾米丽始终没有停下来,她用鲜血淋漓的双手死命抓住钢索 ,即使行进速度如蜗牛一般,仍拼命向前挪动着。大约一个小时后,光顾着关注钢索这边的纳粹士兵无意间瞥到钢索另一头仍有一个黑点悬挂在空中时,他们开了枪。但是,呼啸的子弹已经射不到艾米丽这个位置。艾米丽最终凭借超凡的毅力,完成了一个连男人都不可能完成的壮举,为自己敲开了一扇自由之门。据说,在纳粹精心设计的“ 死亡游戏 ” 中,在囚犯们无数次的攀爬中,艾米丽是成功攀爬到峡谷对岸的唯一一人。艾米丽专门训练过攀索,还是她天生就是一位力大无穷

19、、耐力非凡的超人?几十年后,当历史专家在纳粹残存的文献资料中发现这段历史时,他们对艾米丽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发誓要找出艾米丽创造生命奇迹的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苦苦寻找,最后 ,历史专家在魏玛小镇南部的一个小村落里,发现了艾米丽子女们保留下来的一本日记。在这本日记中,艾米丽提到了那天发生的事情,她写道:“ 当来到埃特斯山的那道峡谷时,我眼前一亮我熟识这里的地理环境,因为,我的家乡就在峡谷对面的魏玛小镇。我被捕时就是住在那里的我家中还有两个孩子,他们一个三岁 ,一个两岁那一刻 ,我真的想放弃了,因为 ,我实在没有力气了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缠绕着我但是 ,在最后一刻 ,我猛然间想起自己的孩子我被

20、捕时,他们歇斯底里地哭喊着找妈妈的声音刺激着我的神经,让我不得不继续坚持下去 ”读完这段日记,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热泪盈眶。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仍旧是母爱,是感天地泣鬼神的母爱 ,让这个柔弱的女子在生死之门跟前,挣脱了死神的拉扯!(选自 2014 年第 15 期今日文摘)14 整体感知全文 ,说说题目“生命奇迹”中的“奇迹”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 分 )柔弱的艾米丽在“死亡游戏”中,凭借母爱的支撑和超凡的毅力,赤手攀爬钢索,成为成功攀爬到峡谷对岸的唯一一人。15 文章第段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暗示二战期间恐怖残忍的社会环境;交代艾米丽的生活环境,为下文写她攀爬钢索的艰难作铺垫。16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分)她用鲜血淋漓的双手死命抓住钢索,即使行进速度如蜗牛一般,仍拼命向前挪动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攀爬钢索的行进速度”比作“蜗牛速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艾米丽攀爬钢索的艰难,反衬了纳粹的残忍。17 文章第段写日记的内容有什么用意?(3 分)交代了艾米丽创造生命奇迹的原因;凸显了母爱的伟大 ,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