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将相和有效教学导学案将相和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 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 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岀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 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学生对古典文学已有了初步了解,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有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 性格,理清三个历史故事之间的关系。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感悟,培育智慧”思想,引导学生读中计 感悟,读中思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新课

2、程环境中,开展自理 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发并适应 念 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又让学生品味、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教学时,一方面让学生能 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 思,把握 3 3 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 -学知识目标:目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标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

3、们各自的美好品质能力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分清文章中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相互联系。2、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五年级学主科语文题将相和备课教师田远宗年级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授课日期授课教师田远宗教材分析学的精神。教学要求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说一说课文围绕“将”“相”和讲了哪几件事。这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1、引导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并产生问题。2 2、小组合作法: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 3、指导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 法。4 4、练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

4、题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教师准备:一案三单学生准备:相关资料教 学 过程 设 计第一课时程序(要素)时 间教师行为创设情境期望学生行为一、课前 谈话导 入新课3 31 1、今天我们学习将相 和,通过预习,你知道“将” 是指谁?“相”是指谁吗? 对, 课文就是讲战国时候关 于将与相的故事。2、“战国时候”是什 么时候?(公元前4 7 5 公元前2 2 1,离现在两千 多年了。)秦国是当时“七 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 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赵国的 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 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 两大强国之间, 因此在军事 和外交方面的措施, 就具有 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5、。通过课前 谈话, 引导学生愉快进 入学习,激 发学习的兴 趣培养学生 动脑思考的能力。二、检杳 预习情 况8 81 1、抽生朗读生字。2 2、对比 读课文。3 3、抽查问题导读单完成情 况。了解学 生预习情 况。掌握学 生自主学习 情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预习课文方法。四、小组 交流,形 成问题 生成单1 1、11112 2、自主合作探究,锤炼重点冋 题。小组长汇报问题, 教师点拨 后将问题做好记录。创设探 究问题情 境, ,并能筛 选重点冋题, ,形成问了解课文的大意。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教 学方 法教学准备题生成单。熟悉课文学五、总结针对这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学习内习要点,为本课,布

6、小结,结合问题生成单继续容,明确课置作业3 3研读课本,搜集相关资料。后学习任 务。下一节课打好基础。第二课时设计意图在引入本课的学习重点之后, 带领学生一起来看“完璧归赵”这 个故事。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话时 表现的两个词语, 做上记号。在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请两位 同学将自己找到的词语写到黑板 上。(理直气壮、大大方方)品读全文重点问题科 3 3学指导品味文本展 1515示交流归纳拓展深 3 33 3、引导小组共同解决问题1教师提炼重点冋题 1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 2、根据学生的理解, 有效指导2 2、 发挥小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3 3、 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笔记1

7、 1、 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 讨论2 2、指导学生自我展示,鼓小组合作完成讨论问题元展示并进行多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激发情感1 1、课文内容回顾,小组讨论收获程序(要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时间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从而引入新课。情景1、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导入情?4 4引入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课题入手,引岀从什么地方看岀他们不和自主合作品 1010味文本1 1、整合学生“生成单”上 的问题2 2、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学生充分讨论,让问题简单化,生 活化0爱国化情感2 2、学生代表谈体会和感受拓展教学资 源,丰富形 5 5 象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

8、矛盾的发生、发展 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相联系,第二个故事 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1、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 将 相和 ,从中认识了一位智勇双全的文臣蔺相如,一位勇 于改过的武将廉颇,他们二人的拳拳爱国心,悠悠报国志,“语文的外延是生 活。 ”将相和这 个故事岀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 列传。由“完璧归 赵”、“渑池之会” 和“负荆请罪”3个小 故事组成。板书设计以“和”为贵,被传为佳话!2、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把这个故事排成课本剧,可以演整个故事,也可以演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也可

9、以把这“将相和”这岀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平天下1818 将相和将和 相教学反思0将相和问题导读-评价单【知识链接】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 475-475-前 221221 )。当时,比较强的国 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成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 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玉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玉关以东。本 文所叙述的实发在前 283283 年至前 279279 年之间,正值战国之末,秦国已初步形成统 一全国的趋势。赵国当时不是秦的主要目标,但秦国也没有停止对赵国的进攻, 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经成为赵的安危所系的大问

10、题。【导学流程】、词语补充()无不()负()请()()心()力二、 按课文内容填空。既然讲“和”,就说明他们原来是 _ ,原因是_ ,后来“和 ”了,原因是_ 。三、 品味探究1 1、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从这句 话中,我感受到蔺相如 _2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 赵国,就因为武班级: :姓名:_ 指导教师:田远宗)归()直()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 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蔺相如_ _自评:师评:将相和问题生成-评

11、价单班级:_姓名:_指导教师:田远宗同学们,敢于接受挑战吗?试试看,你一定行!问题一、默读课文,分别说说这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加上小标题。问题二、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再看看课文第一句话与本文有什么联系?问题三、廉颇、蔺相如是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问题四、说说将相和的原因是什么?组评:自评:师评:将相和问题训练-评价单班级: _ 姓名: _指导教师:田远宗-、【课内链接】1 1三个故事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表演课本剧。2、小练笔廉颇负荆请罪,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这一幕, 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事传到 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你看到这动人的一幕,回

12、想起生活中和他 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二、【课外连接】阅读题和氏璧古书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荆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 右看,觉得这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 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又砍掉了他 的右脚。楚文王即位以后,有人报告,说卞和抱着一块宝石跪在荆山脚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连眼睛都哭 出血来了。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

13、是为失去 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玉被当作石头,一片忠诚却成了罪名。”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一琢磨, 果然是一块熠熠闪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宝石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壁”。“和氏壁”传到楚威王时,被赐给了一位有功的丞相。后来,丞相府遭贼人盗窃,宝玉被偷走,卖到 赵国,到了赵惠王手里。秦灭六国以后,这“和氏壁”又到了秦始皇手里。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篆字,作为传国之宝。从此以后,这玉玺成了皇权的象征,似乎谁得到它,谁就有资格当皇帝。所以 后来诸侯争雄,打进皇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这颗“传国玉玺”。秦末,项羽和刘邦争雄,汉高祖刘邦首先攻入咸阳。取得了这

14、颗玉玺,把它作为汉王朝的国宝,代代 相传。至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篡夺了汉朝的政权,逼得孝元太皇太后交岀玉玺。太皇太后气得将玉玺摔 在地上,这件国宝被砸掉了一个角。据说,王莽后来叫工匠用黄金镶补了。再后来呢,这宝物就不知去向 了。1简要说说“和氏壁”名字的由来。2简单历数短文中所介绍的和氏璧的流传过程。卞和T() .()T( )T小偷T( ).().().宀孝兀太皇太后组评:自评:组评:师评:草船借箭导学案学习目标: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 读名著的乐趣。4

15、、复述课文故事。教学重难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学习过程预习任务: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生词。2、课文选自那部小说?你对这部小说有哪些了解?3、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检查预习:1、听写生字词语。生互评互改,并指出易错的字,多音字。2、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纠正读音。3、请同学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定一生交流,其他补充。4、说说你喜欢文中那个人物?为什么?导学提纲: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戈 U 出文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体会他们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

16、,从 而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之间的关系。3、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1)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事 军令状”?当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2)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妙在何处)课堂检测题: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幔()援()寨()延()漫()缓()赛()廷()2、看拼音写词语。dujiduduy dn shenshuizh di lfegu()()( )( )()招待他。诸葛亮(想了想,又补充)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ndhanzh1yu 血 ch fig

17、 xi Dg cdcao( )( )( )( )3、句子练习(1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陈述句)(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转述句:(3)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缩句)4、我来点评:课文中每个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简单评价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并写出简单评语。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2、学生交流课文选自那部小说?你对这部小说有哪些了解?二、 检查预习1、听写生字词语。生互评互改,并指出易错的字,多音字。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自学完成提纲一,指定一生交流。

18、其他生补充起因:(第 12 小节):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第 39 小节)。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利用草船向曹 军借刖。结果:(第 10 小节):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三、 品读悟情,合作学习完成提纲二小组交流展示,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把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的对话画出来,边读边想边议: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 会想些什么,是什么表情,可能会怎么做?例如: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不怀好意地)说: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想:周瑜又要玩什么把戏,他稍加思索)说:

19、用弓箭最好。” 周瑜(拍了一下大腿,竖起大拇指)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试探性地)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故作惊讶地)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周瑜(想,你在说大话吧,他一本正经的)说:军 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拍了一下胸脯)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20、”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3、 说说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特点4、 指导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四、完成导学提纲的第三题的第一个小题五、小结:诸葛亮是怎样用草船成功借箭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六、布置作业:抄写本课新学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识1 说说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特点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二、品读悟情,合作学习完成提纲三的第二小题切入中心,领悟神妙”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一一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 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 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

21、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4交流、对话:知天文(1)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 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3老师觉得这个句

22、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懂地理一(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2) 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

23、,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1)识曹操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 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 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 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 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2)识鲁肃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

24、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 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你认为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四、课堂检测五、作业课外小作文(任选一题)(1)请你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进行简要的缩写。(2 )读了课文,相信你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你以我心中的诸葛亮为题,写 一写你对诸葛亮的认识。20*景阳冈导学案五年级()班 姓名学号 小组一、导学目标:1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2 2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二、预习导学(学法指导:初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选择

25、合适的方法解决。) 1 1、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试着理解下列词语。如何:但凡:岂不:耻笑:踉踉跄跄:请勿自误:2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挑()()折()()行()()( )( ) ( )()()( )3 3、能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写 出每部分的自然段,并用俩个字概括四部分的大意。本文重点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二、阅读,完成练习。1 1、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研读下列句子,思考:这 些句子刻画了武松怎样的性格?并填在括号里。1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

26、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2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3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5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2 2、默读课文 2 2、3 3 自然段,我还能找几句吗?在课文中划出, 并注解,课上讨论。3 3、武松见了,叫声:“啊呀! ”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 虫扑来,一

27、(),()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武松一(),又()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 起来一()。武松一(),又()在一边。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2这一段文字是写_ 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 _、_ 、_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这段话主要是对武松的 _ 描写,体现了武松。3四个“闪”可以换成“躲”吗?说说自己的理解。4 4、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 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 大虫顶花皮揪住

28、,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 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 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 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 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 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 了,只剩下口里喘气。1这段文字刻画的是武松的画面。2在文中用“”划出有关武松打虎的动词。这些动词让我们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3当景阳冈附近百姓得知为祸多时的老虎被武松打死时,请你展开

29、想象,当地老百姓是怎样表现的?(提示: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来写。)四、拓展练习1 1、写出水浒传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至少 3 3 个,并说说他们的性格和武松 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 2、水浒传中,108108 位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的诨名,如“行者”武松,你还能 举几个例子吗?并写写诨名和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学习21、猴王岀世内容学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习2、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4、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0、,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占八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岀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2、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3、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1、读拼音,写词语。ndosaiwanPiml ngmuengtian zsh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1)真是一个好所在。(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3)复瞑目蹲身。(4)何不拜我为王?更正 二、交流自学情况。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岀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3、 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4、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3、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三、课外阅读扩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