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本试卷满分 120 分。2.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含 25 个小题。3. 所有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一、基础运用(共 27 分)1. 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1)(2)题。(共 3 分)(1) 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结体遒劲,字体婀娜妩媚。B. 笔画粗细一致,饱满圆润。C. 结体奇崛变化,有龙蛇飞舞之势。D. 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笔墨浓淡适宜。(2) 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厚德载物”4 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1 分) 答: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 4 分) 中国
2、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 ;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内容。(1) 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宁高勿低 (níng)“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折”B. 宁高勿低 (níng)“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C. 宁高勿低 (nìng)“贯”字的笔顺第一笔
3、是“竖”D. 宁高勿低 (nìng)“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折”(2) 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9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A.B.C.D.3. 公共场所,我们常看到一些有情趣的提示语,但有些提示语用字却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书写要求。 如居民区里“不要居高淋下,爱邻就是爱己”中“淋”字就不符合成语“居高临下”的规范书写要求。下列提示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2 分)A. 孩子学习需宁静,四邻休息需寂静少安毋噪。(居民区)B. 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图书馆) C.天地粮心,惜食莫蚀。(食堂)D.痰纸一挥间,风度
4、尽逝矣!(公共场所)4.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得名),是一种对偶文学,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下面这副对联为北京孔庙大成殿楹联,是康熙皇帝为曲阜孔庙大成殿所撰,由乾隆皇帝书写。在横线上依次填写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2 分)上联:气备 与 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 继 文武作之师。A.四时天地日月万世尧舜禹汤B.四时尧舜禹汤万世天地日月C.万世尧舜禹汤四时天地日月D.万世天地日月四时尧舜禹汤5. 成语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下列成
5、语都运用了比喻的一项是(2 分)A. 鼠目寸光星罗棋布气焰嚣张B. 意气风发 安之若素 不毛之地C. 芸芸众生 珠烁晶莹 坚持不懈D. 置若罔闻 声名狼藉 相得益彰6. 下面语段出自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根据课文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 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甲】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乙】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
6、,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丙】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A. 【甲】逗号【乙】逗号【丙】分号B. 【甲】冒号【乙】冒号【丙】分号C. 【甲】冒号【乙】逗号【丙】逗号D. 【甲】逗号【乙】分号【丙】逗号7. 学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请你从风筝未有天才之前“友邦惊诧”论藤野先生孔乙己中选择一篇,仿照示例, 写一句话。(2 分)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答: 8.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2)小题。(共 4 分)1. 一千八百多年前,汉代2. 浑天仪制成后,有人不3. 公元 132 年,五十岁的一位发展比较全面的大科相信它能
7、测定天象。经过检张衡经过精心研究,终于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验,事实证明了浑天仪是准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地动仪。确的。仪地动仪。4. 他发明的记里鼓车每行5. 张衡还造过候风仪、指6. 张衡还是优秀的文学一里,车上木人击鼓南车、木飞鸟和活动的月相家、史学家和东汉六大画家一下,十里击钟一下,应用日历等。他研究地理绘制的之一。因此,郭沫若曾题词的齿轮原理与现代汽车上一幅地形图,流传使用了好称颂他:“ ”装的某一仪表一样。几百年。(1) 第 4 幅图中的“某一仪表”指的是现代汽车上安装的()。A.车速表B.燃油表C.里程表D.发动机转速表(2) 根据连环画提供的信息,请你推测郭沫若题词的主要内容。
8、答: 9. 默写(共 6 分)(1) 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2)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3)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4)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5) 岳阳楼记这篇流传千古的散文之中,既赞美滕子京政绩,又交代了重修岳阳楼背景的句子 是 , 。(2 分)二、文言文阅读(共 8 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 1012 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
9、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乙】(赵惠文王)遂与秦王(即秦昭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
10、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奏:献。有的版本“奏”作“奉”。缻(fu):盛酒的瓦器,同“缶”。进:进献。 叱:喝骂。靡:倒退,溃退。怿(yì):快乐,高兴。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 臣未尝闻也尝: (2) 相如张目叱之之: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 分)(1) 休祲降于天翻译: (2) 秦御史
11、前书曰翻译: 12. 【甲】文中唐雎给秦王讲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等事件目的是(1) ,他采取的行动是(2) ;【乙】文中秦王“不肯击缻”时,蔺相如采取的行动是(3) 。他们的英勇行为收到的相同效果是(4) 。(4 分)三、名著阅读(共 7 分)13.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3)题。(共 4 分)1. 在“和谈”声中,徐鹏飞和2. 中央日报记者从旁提醒说:“剿3. 记者群中有个年轻姑娘,那新闻处长主持召开了“西南长匪?处长,现在是和谈期间。”新是成瑶,她现在化名陈静,作为官公署”记者招待会。新闻处闻处长急忙说:“对,兄弟刚才口蜀光日报记者出席招待会。她听长对着讲稿念着:“
12、政府不应误,今后请各报将剿匪之类完了新闻处长的解释,笑出声来,在对日作战之后,再继以剿匪全废除,一律改称内战”大厅里也掀起一阵窃笑之声。之行动”4. 有位记者问:“据报导,中5. 成瑶追问:“既然记者有理解的6. 有位记者问徐鹏飞:“宣布共发言人指出,政府行动都得自由,各报发表消息和评论,是否释放政治犯的命令何时执行?”到美国支持,求和是虚伪的,也有完全的自由?”会场上响起掌徐鹏飞说目前已经执行。全场记这如何理解?”新闻处长道:声和笑声。新闻处长支吾着说:“这者顿时纷纷提问:许云峰、江雪“政府行动有自由,如何理解,个问题我们正在草拟详细规定。”琴等人为何不释放?张学良、杨各位记者也有自由!”虎
13、城是否获释?7. 徐鹏飞说:“张、杨如确在8. 许多惊诧的眼光,一时都集中到9. 这时,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重庆,本人当即执行命令,马成瑶身上。徐鹏飞一面否认有“秘进会场,在徐鹏飞耳边叽咕了一上释放。”成瑶立即取出一张密”监狱,一面吩咐身旁的特务,阵,徐鹏飞脸色阴沉,马上走出报纸说:“本报今天披露的消严密注意成瑶的行踪。会场。息,杨虎城被囚本市一秘密监狱!”(1) 连环画中,把“剿匪”改为“内战”的说法表明当时的“政府”的本质。比如 就足以证明其罪恶阴谋和丑恶行径。(2) 连环画中记者“陈静”的哥哥就是挺进报印刷者 。(3) 第 9 幅图中那个军官模样的人“在徐鹏飞耳边叽咕”的事情是() A.无
14、数学生在请愿B.刘思扬要求重回渣滓洞C.集中营有人要越狱D.发现监狱有人看挺进报14.结合西游记,填出相应内容。(共 3 分)(1) 孕育孙悟空的仙石高三丈六尺五寸,象征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其二丈四尺围圆则象征着我国 农历中的 。(2) 唐三藏取经的缘由是 。(3) 取经途中,唐僧师徒经历了多次险难,如火焰山就曾阻拦了他们的西行之路。后来靠孙悟空三 调 ,灭了大火,才得以继续前行。四、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 1517 题。(共 8 分)【甲】采集植物和渔猎野生的动物,是远古时候祖先们获取食物的最重要方式。传说中国有一位圣人名叫神农,他为使百姓有食物吃,“乃求可
15、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为尝试“百草”,他“一天而遇七十毒”。这些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为寻找食用植物所作的各种努力。他们辨认和品尝各种野生动植物,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经验和知识。在古代还没有出现文字时, 这种经验和知识,可以通过口头相传或简单的图画而得到流传和积累。因此,生物学知识的渊源, 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远古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根据积累的动植物知识,能够将自然界中一些可供食用的动物或植物,(1)(驯化/驯服)或培育成为更符合人类需要的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人们在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的实践中, 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动植物的认识。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刻画
16、有动植物形象的陶器。在辛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外壁上有一幅太阳与植物的图画,画的中间是一棵刚出土不久的植物子叶,子叶的两旁,画了两个闪射着阳光的太阳。图画很明显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阳光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河南临汝闫村出土的距今已有 5000 年的一个彩色陶器上,绘制着一幅鹳鸟衔鱼的图画,这幅鹳鱼图,清楚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鹳鸟形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以上事实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的生物学知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孕育和萌芽。(乙)商、周时期,生物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发展。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为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甲骨文中关于动植物方面的记载,说明我国古代早期就有动
17、植物形态、分类和生态习性方面的知识。甲骨文是我国殷商时期使用过的一种文字。这些刻在动物骨骼上的象形文字,有不少反映了三四千年前,人们对生物世界的一些思考。“禾”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或写作 ,它就像成熟下垂的禾穗,是禾本科作物形象的反映,是对谷类作物的统称。甲骨文中还有许多从禾的字,如黍、稻等。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将这些作物视为同一类的植物了。鹿是古代狩猎最重要的对象,所以古代人们很熟悉鹿的习性。“鹿”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它着重画出鹿的长颈、小尾巴和分叉的双角,一眼就能看出是只鹿的形状。甲骨文中还有几种鹿类动物名称,比如“麝、麇、麞”等,虽然它们整体形象不同,有的有角,有的没有角;有的角短,有的角长并
18、且有分枝;有的腹下有香腺, 有的没有。但这些作为动物名称的象形字,都有一个“鹿”作为它们的基本形制。这里面,实际上包含有将一些 (2) (形状/性状)相同的动物归为一个类群的想法。15. 从【甲】【乙】文中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2 分)(1) 处应填 (2) 处应填 16. “麓”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 )。请你根据【乙】文内容,推测古人造此字时的具体想法。(3 分)答: 17. 阅读【甲】【乙】两文后,说说你对中国古代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有了哪些了解。(3 分) 答: (二)阅读一棵树的正常死亡,完成 1820 题。(共 11 分)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没错,老槐是一棵树,
19、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但老张却记得那些年老槐给那个小院带来的欢乐。小院是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老槐站在院门口右侧,庞大的根系盘根错节,一半在院子底下,一半在路面底下。熟悉树脾气的人都知道,它的根扎到哪儿树冠就会延伸到哪儿。在每一个炎热的夏天,老槐就是天然的巨伞,挡住了灼人的热浪,树下就成了小镇人的乐园。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们边做活计边聊家常。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老张就喜欢这份热闹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 给拿张小凳倒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
20、老友。过日子,要有人气。老张家的日子,在这份热闹的人气中越过越红火。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 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下不紧不慢的啜。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上鸟鸣啾啾,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春天里,他在老槐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 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夏天叶子长疯了,油绿发亮,密不透风,老槐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可老槐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老张就找来针筒,找来药,忙给老槐打针。过路的人,看到老张给树打针的样子,忍不住就打趣他两句:“老张,啥时改当树医
21、生了?哈哈!变啄木鸟了。”老张也不介意,呵呵笑两声,回: “这树可比人要强。你能活过一棵树吗?”“是啊是啊,但也要看那棵树它活在哪里。”来人搭讪着走远了,老张却被他那一句定在那里。因为老槐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树不知道,老张知道。之前,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他家的小院。他要将院子全部扒倒重建,搞农家乐。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小镇人像老张一样慵懒迟钝,老张的儿子却嗅觉灵敏。盖楼,老槐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挪,只有死。不挪,也是死,得锯掉。与其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挪一棵终究要死的树,不如干脆锯掉。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又惊又怒。老张和儿
22、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老张拼命护树,儿子拼命要砍树。老槐树是当地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过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天天开着黑色奔驰,“呜”一下来了,停在树下, 时不时还会对老槐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老张不晓得老槐是怎么了,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失去了光泽,慢慢打卷泛白,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头发,止也止不住。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老张心疼得掉泪, 却没有任何办法。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地飘逝了。老张对儿子说:“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儿子
23、不服:“那是你们仇富!”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场大风席卷小镇,老槐没能躲过那一劫。其实,与往年相比,那场风不算猛。人老了,不抗病;树老了,不抗风。老张只能如此安慰自己。倒下的老槐,树根都变黑变烂了。如果不是儿子的眼泪,如果不是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关于老槐树的秘密,也许就永远地随着老槐树去了。可儿子没能忍住,还是跟老张说了。原来儿子去找老同学商量,老同学不急不徐地告诉他:“看这情形,这个采伐证咱们肯定开不出来。但恐怕谁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吧”这让老张的儿子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爸,您说得对,人不能富得
24、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老槐这次没把我砸死, 只把车砸烂了,是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我,我对不起老槐呀!”看着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有删改) 18伴随着老槐的生与死,老张也品尝到了不同的滋味。依据你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请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3 分)当老槐成为小镇人的乐园,为老张家带来热闹的人气时,老张品尝到了 (1) 的滋味; (2), 老张品尝到了震惊、愤怒的滋味;当看到老槐一天天萎顿,慢慢死去时,老张品尝到了痛苦、无奈的滋味;当老张得知老槐死去的真相,看到满脸愧与悔的儿子时,老张品尝到了 (3)的滋味。19在小说中,作者往往借助人物之口,表达自己对人
25、生的感悟与体验。请结合所给示例从选文中找出这样的一个语句并加以分析。(3 分)示例:(1) 语句:“是啊是啊,但也要看那棵树它活在哪里。”(2) 分析:树寿命的长短,在于它本身,也在于它所处的环境。人的成长与发展,在于自身努力, 也在于环境的影响。答: 20. 从全文看,小说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请根据你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围绕题目设计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5 分)(1) 题目意思: (2) 你的问题: (3) 你的理由: (三)阅读让城市成为文化的容器,完成 2123 题。(共 9 分) 让城市成为文化的容器不久前举办的“世界城市日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城市规划管理者和研究者,围绕“城市设
26、计,共创宜居”的主题各抒己见,并展示了优秀城市设计案例。“希望城市多一些绿地、广场和街道空间”“希望保护有价值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记忆”参观的市民在现场留言板上写下的心声,10表达了对“文化引领城市更新”的企盼。回首我国城市文化的昨天,我们曾兴起过鳞次栉比的“火柴盒”建筑的千城一面,也曾掀起过似是而非的“复古风”、贪奇求洋的“欧陆风”、熏染迷信的“风水潮”。尽管城市中跳动着一个一个“凝固的音符”,却难以奏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交响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城市规划陷入了集体文化迷失。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应是文化的容器,应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成果。文化对于城市而言就是灵魂,就是软
27、实力。放眼世界,文化差别赋予了各国城市独特的风貌。如音乐之城维也纳、时尚之都巴黎,如苏州白墙灰瓦的城市色彩、平遥古色古香的历史风韵它们以其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就了各自的生活空间和城市性格,吸引着游客的脚步。所以说,惟有城市文化,能为旧城复兴注入新生的力量,能为新城崛起升华不灭的灵魂,为城市在竞争中提供创新发展、 脱颖而出的土壤和资源。可惜,我国一些城市仍然没有摆脱“特色困境”。一方面,旧城改造中,少了些如履薄冰的文化敬畏。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即便被简单复制,也丢失了历史积淀的文化精髓,城市记忆变得不伦不类甚至消失殆尽。另一方面,在新城建设中,重功能主题、轻文化责任,国际化大都市被简化为林立的玻璃幕
28、墙摩天大厦,甚至陷入城市模仿秀,以至于游人走到哪里,都能碰到一样的步行街、相似的大广场、山寨的建筑景观,难免产生单调、浅薄和生硬的观感。没有文化艺术滋养的现代都市, 只是工业逻辑不合时宜的堆砌。这些现象的背后,有着用企业模式管理城市的印迹,是用经济逻辑取代人与城市的亲和关系。拆, 是拆除阻碍经济建设的旧有社区乃至富有文化气息的古老建筑,尽管兑现了人们对居住空间的想象, 却丧失了传统的家园感;建,则是发展新型旅游项目、高档商区、主题公园等城市景观,却抽离了传统城市中集体回忆、身份认同的文化因素。尽管局部也攀附了一些青花瓷、秦砖汉瓦等设计,给人的观感却是芜杂的陈设,让人无法愉悦享受。文化维度的隐没
29、,令城市感觉突兀、凌乱、焦躁。“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如此。相信未来,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中国城市的面貌会像母亲的面孔一般让人永远难忘,城市的姿态也会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城市的空间更会拥有足够的细心去与人对话。生活其中,人们一定能感得到四季、看得见乡愁,拥有文化归属感和心灵栖息地。21. “让城市成为文化的容器”目的是 。(2 分)22. 下面帕特里克·格迪斯的话与本文观点是否一致?请简要说 明。(2 分)11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帕特里克·格迪斯答: 23. 有的城市在建设中出现了右图中的
30、行为,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行为的看法。(4 分) 答: 五、作文题(共 50 分)(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 分)24.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0 分)题目一:国旗神圣庄严,它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国旗寓意深刻,它是民族精魂的象征。同学们都有观看升国旗的亲身经历,或在天安门前,或在竞技赛场,或在电视里,或在操场上请以其中一次为例,描述国旗升起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题目二: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离不开为国而忧、为国而战、以身殉国的英豪们。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铭记历史,学习先辈们忧国忧民、为民族大义舍身忘我的精神。请选择一位这样的人物,介绍他的事迹,并说说了解他
31、的事迹后你有何感想。要求:(1)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2)字数在 150200 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 分)25.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40 分)题目一:近两年奔跑吧,兄弟火爆荧屏,众星们在游戏中的坚持以及录制过程中的艰难也让我们感到:人生确如一场奔跑,无论前方多少阻挠,也要一冲到底。请以“奔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二:请以一棵树的正常死亡中“老槐树”的口吻,改写此文。题目自拟。 要求:(1) 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 600800 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
32、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16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一、基础·运用(共 27 分) 1(1)C (2)略(共 3 分。(1)2 分,(2)1 分) 2(1)D (2)B(共 4 分。每小题 2 分)3B4A5A6B(共 8 分。每小题 2 分) 7答案示例:(1) 一只风筝,彰显自省精神。(2) 一声惊诧,震惊友邦党国。(3) 一次演讲,充满无限期待。(4) 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5) 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共 2 分。每要点 1 分)8(1)C(2)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示例)(共 4 分。每小题 2 分)9(1)白露未已(2)衡阳雁去无留意(3)结庐在人境(4
33、)留取丹心照汗青(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共 6 分。每句 1 分,有多、少、错字,该句不得分)二、文言文阅读(共 8 分)10.(1)曾经(2)他们(代“左右”)(共 2 分。每小题 1 分)11.(1)吉凶的征兆从天上降示下来(2)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共 2 分。每小题 1 分) 12.答案示例:(1)暗示要效法他们,刺杀秦王(2)挺剑而起(3)要以颈血溅大王(4)捍卫了国家尊严(共 4 分。每空 1 分)三、名著阅读(共 7 分)13.(1) 假和平、真内战不释放政治犯(2)成岗(3)A(共 4 分。(1)(2)每空 1 分,(3)1 分)14.(1) 二十四节气(2)祈保唐王江山永固(
34、示例)(3)芭蕉扇(共 3 分。每空 1 分)四、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 )( 共 8 分 ) 15(1)驯化(2)性状(共 2 分。每空 1 分) 16答案示例:古人用“林”和“鹿”组合成一个新的字,形状像鹿在树林中间,借鹿喜欢树林的习性表示“鹿群理想栖息地”这个意思。(共 3 分。每要点 1 分) 17答案示例:生物学知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远古时代。中国古代传统的生物学知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孕育和萌芽。商、周时期,生物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共 3 分。每要点 1 分)(二)(共 11 分) 18答案示例:(1)喜悦、满足(2)当儿子将生意的触角伸到了小院,坚决要砍掉老槐时(3)难过、怨恨(想念)(共 3 分。每空 1 分) 19答案示例:(1)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2)如果人成了钱的奴隶,没有了人情味,最终除了钱会变得一无所有。人追求物质财富无可厚非,但还应该追求精神财富。(共 3 分。语句 1 分,分析 2 分) 20.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4《背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
- 上海国内旅游合同范本
- 加油站供货合同范本
- 保安管理服务合同范例
- 健身房市场推广合同范本
- 第21课 活动课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课堂使用)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 企业合同范本英文
- 2024年宣城郎溪县县直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考试真题
-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 劳动合同范本 宿舍
- 三好学生竞选12
- 2024年河南郑州二七区侯寨中心卫生院招聘笔试真题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解读
- 岗位职责心得体会(2篇)
- 2025年上海宝冶集团限公司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机械设计基础 课件 01机械设计概论
- GB/T 6822-2024船体防污防锈漆体系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治理困境及对策建议
- 救护车挂靠私立医院协议书(2篇)
- 《血透患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