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第一课时)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第一课时)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1邓稼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杨振宁、 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 图。过程与方法1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逐步提高写作能力。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 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 积累语言 , 增强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 ,不计较个人名利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无私 奉献精神 ,争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揣摩语言 , 把握句式特征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感悟作者寄

2、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 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方法:1 文献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 ,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 研制史、 “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 邓稼先的生平资料、 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 教师宜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 , 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2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字幕:这是1964年10月 ,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升起的蘑菇云)六十年代 ,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 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蘑菇云 ,为新中国、 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 ,使中国在

3、世人面 前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在这期间 , 有一个人功不可没 ,他就是(多媒体展示图片字 幕: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 两弹元勋”)今天我们通过他的挚 友杨振宁博士之笔一起走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二、作者简介杨振宁 ,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 用中宇称不守恒 ,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 ,代表作 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 曙光集邓稼先等。三、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 , 学生听读。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作者热情

4、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 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3 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 , 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第一部分 , 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第二部分 ,简述邓稼先的生平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 巨大贡献。第三部分 , 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以凸显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 ,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 ,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 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第五部分 ,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 ,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第六

5、部分 ,以书信的形式 ,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 ,表达友人对邓 稼先的赞颂与悼念。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 ,但都是围绕着 “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歌颂他默默无闻地献身 国防科研 ,为国家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精神 ” 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这正体现 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4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热爱祖国、勤奋刻苦的人。从他的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中可以看出。四、课文精读1在写邓稼先以前 , 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 “任人宰割 ”

6、到 “站起来了 ” 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 物。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 绝不能去掉。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他们最 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 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 , 从不骄傲。3 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因为他才华出众、 聪明过人 ,所以人们佩服他、 仰慕他; 但由于他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锋芒毕露 ,所以不少人不喜欢他。4邓稼先的学生时代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

7、中度过的, 为了求学他也曾屡遇困境。作者为什么在第二部分中对这方面只字未提?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 “两弹 元勋” 。作者是围绕邓稼先为民族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 这一中心选取有关材料组织内容的。 在邓稼先64年的人生旅途中 ,他在1958年奉命带领几 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之后的28年间的经历最能表现这一中心。作者很好地处理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与中心无关的内容省略不写 ,而且紧密围绕中心的详写 , 反之略写。5文中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从第二部分看 ,作者是如何围绕“始终”二字展开叙述的?中国的 “ 两弹 ”事业始于1958年,邓稼先是第一批投入此项秘密工作中的一位。28年 后, 直到他去世前的四个月 ,他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作者列举的几段时间不光在共和国 “两弹 ”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邓稼先的一生 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 “两弹 ”事业的发展 ,邓稼先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 ,但是他仍 然坚持着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作者用 “始终 ”这个词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