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学案_第1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学案_第2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学案_第3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学案_第4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天学案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

2、意思。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肥硕( ) 栖( )息寥( )阔 枯涸( )梦寐( ) 清洌( )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3)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4)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填空。(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2) ,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3)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 。阅读下列诗句,用“/”划分朗读节奏。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得笛孔?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题目)整体感知全文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整首诗表

3、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问题探究诗人由外景写到内景。说说诗中描写了哪种景物。诗的第一节写了农家生活的哪 画面?从哪两个角度描绘的?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自我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秋 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1.本诗作者是何其芳,现代 , 家,本诗选自 。2.第一节诗作者

4、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歌第二节中“归泊“一词与上文哪些词相照应?”收起青鳊鱼似的乌 叶的影子“这句话如何理解?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换位括号里的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伐木声丁丁地飘(传、飞)出幽谷。 秋天游戏(表现、停驻)在渔船上。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得一节诗,想象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动作、心情,把它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片段。 巩固练习(课外链接,直击中考)(一)枫叶礼赞叶 孟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

5、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

6、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申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

7、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及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梁小斌 我热

8、爱秋天的风光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我静静沐浴让河流把我洗黑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我仰望秋天想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秋天的存在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我有一颗种子已被遗忘我长时间欣赏着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1.下列各项对诗句与词语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天的风光“比人类存在更古老”。诗句含蕴地说明了秋天的风光有着永恒的主题。B.”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诗人选用”歌唱一词,旨在响亮地说明秋天的风光有着说不完

9、的故事。C.“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泛着金光。”这里,“辉煌的屋顶”比喻的是天空,这和“天似穹庐”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D.”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思想“以”荡漾“来形容,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思想的活跃,也为诗篇增添了活泼的动感。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执着:诗篇既写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又赞颂了创造的永恒。诗人对大地喷吐了满腔的热情-要响应土地的召唤,去收割,去磨练,去培育新的希望。因为要抒发“热爱”之情,所以诗人选择的语言多为亮色。比如“成熟”“深沉” “优美” “泛着金光”。D.诗篇刻意运用多种修辞格来达意抒情,平添了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

10、受,“河流歌唱”“土地召唤收割”“两岸荡漾着优美的思想”就是典型的例子。15古代诗歌四首主备人:王向红【教学目标】    1.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

11、#160;  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基础达标1(自主完成,二人互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沧( )海 澹澹( )jié( )石 Sng( )峙 沙堤( ) 不足( )萧瑟( ) 马蹄(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1)东临碣石:_(2)海日生残夜:_(3)浅草才能没马蹄:_(4)最

12、爱湖东行不足:_3、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说说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5、按要求写出诗句。(1)写出观沧海中展现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_(2)次北固山下一诗用“_,_”写出新旧更替的自然哲理。(3)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4)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设问导读2(阅读课文,完成题目)1、观沧海一诗,诗人采用_的写法,写曹操站在_ 所看到的沧海的壮

13、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2、如何理解“次北固山下”中“次”的含义?3、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师,律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属于_联,如何理解这一联?4、天净沙 秋思全篇仅_句_个字,写了_种事物。一词一景,用词凝练。试分析其内容和意境。自我检测3(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诗。本诗以“_”总领全篇,先写_景,再写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诗歌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从整篇来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二)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此曲被誉为“_”。“天净沙”是,作者是_。2、此曲前三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3、曲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_,表达了一种_情感。本曲可分为两层。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巩固练习4(课外链接,直击中考)(一)青玉案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