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_第1页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_第2页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_第3页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_第4页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猫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郑振铎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2课时同学们,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让我们随着大师郑振铎,走进这个爱猫的家庭,亲自去体验养

2、猫的快乐与悲伤!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五四”时期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曾与瞿秋白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2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3再次朗读课文,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性情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

3、,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丢失死亡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气,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愿理会。2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

4、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有一缕的酸辛。4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5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5、等。6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7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的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8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如“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9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

6、“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10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调皮、机灵和好动。(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11这一组句子,从

7、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前两只猫都遭遇了不幸,此时又有了第三只猫的到来。不同于以往的两只猫,第三只猫的到来似乎并不受大家的欢迎。在大家眼中这只“可厌”的猫,将会有怎样的命运呢?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破,不幸随之而来,猫被冤的“罪名”是什么?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3“凝望”是何意?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目不转睛地看。想

8、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不准确。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6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

9、”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比之对于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7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愧疚,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8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

10、节。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细述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9文章围绕中心写了三个故事,思考:作者是怎样将这三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10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

11、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第314自然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534自然段):写第三只猫的故事,且其死亡让“我”难过自责。1抓住细节,描写逼真。本文作者用生花妙笔,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三只小猫呼之欲出,各有特点。如“带着泥土

12、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这样的细节描写,读来生动有趣,小猫淘气、顽皮的情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2对比手法的运用。“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远超过了前两只。“我”对前两只猫十分喜爱,对第三只猫不喜欢,却对它难以忘记。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是精湛的,使作者所欲彰显的部分更加突出、醒目。猫郑振铎第一次养猫:难过、酸辛第二次养猫:怅然、愤恨第三次养猫:受伤、愧疚1语感教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于文本解读之中。具体包括如何通过品味语言解读文本,挖掘语言背后的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猫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关于三只猫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对它们不同的态度,作为感知主题

13、的两条线索缓缓推进,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题。2设计替“我”说出几句话的环节(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展开),这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训练,这是语感教学中除了品味语言外的另一种形式。这些中间环节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创造都是来自本体的,不要搞一些形式化的“作秀”,或是脱离文本的内容。任何课堂形式的创造都要体现有效教学的原则。3读要成为语感教学的手段,不要为读而读,或是随性所为,想到了就让学生读一下。朗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在课堂中,如果因学生无法理解而造成“僵局”,可以通过“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化解。当学生品味了一些精妙语句后,可以通过朗读让其感知其中的妙处或情感。真正做到以

14、读促解,以解带读。4除了朗读训练外,更需要注重精读、细读。例如,抓住三只猫“是怎么来的”这一线索。前两只都是自己或家人主动要来的,而第三只猫是在门口捡到的,从而得知花猫的不受重视的起因。又比如“晒太阳”的细节也各有不同,花猫是“蜷伏”,感觉很凄清,可能“我”平时对它并不好。又比如引出“若有若无”后,可以追问:“还有哪些类似语句?”总之,应该多找出一些这样的细节。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冤枉,是因为不喜欢吗”这个问题时,抓住“一定是一定是”,表现这种偏见已经是根深蒂固了。18鸟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梁实秋散文小品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爱鸟之情。情感、态度与价

15、值观感悟作者爱鸟、爱自由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重点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写鸟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难点把握文章线索,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老师多媒体课件。1课时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给美丽的自然增添了亮丽的风景,你喜欢听鸟鸣吗?你爱鸟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师梁实秋笔下的鸟儿。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

16、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1学生泛读课文。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写作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2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本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我爱鸟。3快速阅读第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见到笼中鸟,羽翮不振,蜷伏不动,我感到苦闷听到鸟声音,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我感到喜悦看到鸟形体,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我感到快乐知道杜鹃鸟,蛮横无情,鸠占鹊巢,我感到坦然教师小结:梁实秋先生在文中,写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

17、,无不牵动着他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1作者在本文的一开头便点出自己喜爱鸟,“我爱鸟”。通读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喜爱鸟的原因。(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有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3)鸟给“我”的悲楚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并作简要分析。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并组织全班交流。(1)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

18、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鸟鸣声比作“和谐的交响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悦耳的效果。(2)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用短句写出了杜鹃叫声的凄绝。(3)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作者化用宋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语句,用语典雅,描画了鸟优美的体态,表现出对鸟的喜爱之情。(4)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一个“刺”字,生动地刻画出“我”见到鸟儿的喜悦之情。(5)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

19、“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拳”“缩”形象地写出了白鹭立在稻田的样子,衬着山色和梯田的背景,好一幅“青天白鹭图”!3作者写道,鸟“有时也给人悲苦”,请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2)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运用比喻和联想,由鸟及人,写

20、在贫困中挣扎的鸟与人,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同情。4在这篇散文里,作者尽情赞美鸟类的自由、活泼、俊俏,但是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另一番寓意,你能读出这番寓意吗?(1)最后一段中“自从离开四川以后”点出了另一番寓意,作者离开故乡后,岁月飞逝,眼前所见的可怜的麻雀、寒鸦等早已失去了“天府之国”各种鸟类的活泼多姿,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2)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5小结: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

21、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情伪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6搜集与鸟相关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第一部分(1):开篇点明爱鸟之情。第二部分(26):写不同的鸟带给“我”的

22、不同感受,表达了爱鸟之情。第三部分(7):收束全文,照应开头,深化了爱鸟的主旨。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各色鸟的鸣声、外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失去自由之鸟的同情,暗含了作者对自由和平生活的向往。1反衬。用寒鸦、鸱枭、笼中的鸟来反衬生活在自由天地里的鸟,更写出了作者不满于把鸟囚在笼中的做法。2托物言志。作者借鸟表达自己的情感。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鸟爱鸟爱自由本课教学,我重点引导学生赏读作者笔下的各种鸟,分析笼中鸟的特点、欣赏自然界原生态的鸟儿之美,了解梁实秋的语言特点。通过引导分析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让学生理解作者的爱鸟之情以及通过

23、情感对比所表现出来的写作意图,进而理解全文的主旨。19*动物笑谈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过程与方法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重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自读法、合作交流法。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劳伦兹及所罗门王的指环2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老师多媒体课件。1课时你喜欢小动物吗?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

24、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味生命的真谛。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

25、趣事、笑话。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我与小凫和我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3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喜剧效果。再读课文,请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自主阅读,并作圈点批注,教师点拨指导,组织交流。(1)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

26、,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2)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3)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4)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27、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5)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咬住”“飞”“打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叼着毛线飞的情景。2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动物笑谈”就是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源于作者诙谐风趣的语言。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比如写“我”进行小凫实验时,先写“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

28、”,滑稽的动作和得意的心理与“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的神态描写形成强烈的反差,喜剧效果十分明显,之后进一步解释了人们诧异的原因只能看见“我”的怪诞行为,而小凫掩藏在草丛中不为人所见。而可可恶作剧更令人捧腹,作者先写老父亲的生气,后写“犯罪现场”,语言风趣还带有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另外,课文传神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也增强了文章的喜剧色彩。3课外通读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作者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探求真理”

29、,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本文通过讲述“我”与小凫、可可的趣事,表现了作者对动物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自己事业的热爱,还让读者感受了他严谨的科研态度。1语言生动,诙谐有趣。本文不像一般的科普文那样平实枯燥,而是语言生动,诙谐有趣。文中既有水鸭子怎样辨别母亲的科学知识,又有作者亲自扮演水鸭子的妈妈体会到的辛苦。当水鸭子的妈妈必须时刻不停地叫唤,否则,“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劳伦兹这样调侃。2.运用修辞,形象生动。“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30、了小凫跟在大白鸭后面高兴的样子,情态可掬;“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生了根似的”运用比喻,写出了人们对“我”的行为怪诞的惊异之情;“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引用布什的诗句,佐证了劳伦兹关于水鸭子靠声音来辨认母亲的结论。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自然、亲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动物笑谈趣事(总写)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写人与动物之间的趣事,写动物的可爱,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很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对细节描写、语言特点的分析很到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0狼知识与技能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2理清情

31、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重点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朗读法、品读法、讨论点拨法。课文录音磁带、狼的视频片段、多媒体课件。1课时多媒体展示狼的视频片段(狼对天嚎叫)。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请学生概括狼的特点,如凶残、狡诈等。说说你所知道的狼的成语(限时一分钟的成语比拼赛),例如: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热衷功名,并在19岁时接连考取县

32、、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后来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代表作是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故事来源广泛,有作者的见闻,有借鉴过去的题材,有采于民间的传说,有作者的想象虚构。作者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其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1听课文录音磁带,初

33、步感知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把握停顿、节奏。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1)一词多义。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止:止有剩骨(只,仅)一狼得骨止(停止)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对方)前:狼不敢前(上前,动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名词)(2)重点实词。犬、盖、股、洞、隧。缀行甚远(紧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屠乃奔倚其下(跑过去倚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一会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3)特殊句式。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34、。(4)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2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怎样概括?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并走向结局的全过程。3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叙述故事: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发表议论:议狼。4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屠惧”。“投以骨”。5狼得骨头后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35、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残。6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出其狡诈本性。7全文表现了狼的哪些特点?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见它们的狡猾。可

36、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中透出了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8面对狼的阴险狡诈,屠户表现出怎样的勇敢和机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9作者是如何刻画机智勇敢的屠户这一形象的?作者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户形象,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屠户在看到有两只狼盯住了自己,且跟从了好长一段路时,内心充满了惊慌与恐惧;他不愿意惹是生非,于是,“投以骨”“复投之”,一再

37、妥协退让,企图以此消灾。但狼步步紧逼。屠户在“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的情况下感到十分窘迫。此时,屠户对狼的本性有了新的认识,对狼不抱有任何幻想了,于是选好有利地势,“弛担持刀”,决心拿起武器同狼搏斗。最后,他抓准时机,主动出击,消灭了狼。从妥协退让到被迫御狼,再到主动出击,屠户的勇敢性格逐渐显露出来,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的机警与智慧。在“骨尽”而狼“仍从”的境况下,屠户终于看清了狼贪婪的本性。他首先占据有利地势,拿起屠刀准备出击。在只有一只狼在眼前“目似瞑”的一刹那,“屠暴起”,勇敢地杀了它。杀了这只狼后,屠户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转视积薪后”,又将企图从背后偷袭的另一只狼杀死。勇敢为智慧增添

38、了亮色,智慧加重了勇敢取胜的砝码。两方面有机结合,使屠户最终战胜了恶狼,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赞颂了人的智慧与勇敢。10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被制服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却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这则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11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

39、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从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记叙了屠户途中遇狼、杀狼的经过,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恶狼虽凶恶、狡诈却逃不脱灭亡命运的嘲讽。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本文篇幅较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上的变化。如“缀行甚远”“并驱如

40、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等,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狼蒲松龄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屠夫:机智、勇敢恶狼:贪婪、凶狠、狡诈寓意: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教学设计时我本着以读促译、以读促讲、以读促解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读得朗朗上口,甚至成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乃至成诵,因此诵读

41、是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熟读的基础上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力求确解。对于自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单的讲解。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教师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应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的斗智斗勇。最后,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只要抓住两点即可:一是故事之奇,二是作者的议论。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通过训练,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2借助课文,认识文章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3学会在文章

42、中设置线索,恰当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进而突出中心。学会在文章中设置线索,恰当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进而突出中心。2课时一、导入清代王夫之有一句名言:“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立意非常重要。写作时要想说清楚使自己感动的人或事,在叙说时就必须有明确的叙事中心。二、请同学们阅读写作指导,交流感受。1.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来写。2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越是能强化中心的内容,就越需要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反复加以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要简略叙述。3.巧用技法,突出中心。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从修

43、辞的角度看,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排比点题、引用点题、比喻点题;从点题的位置看,有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4还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渲染烘托、抑扬对比等技巧,也可突出中心。一、写作实践(一)1导语:书包是每位同学必备的学习用品,你的书包是什么样子的,你的书包里面藏着怎样的故事,说说你的书包或者关于书包的故事,分享给大家。2学生交流分享。3.文题妙解(1)“我的书包”侧重于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对“我”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确立中心。(2)“我是书包”则要求以“书包”的口吻表露自己的心声。(3)“我和书包”,着眼于“我”和书包的关系,写两者之间的故事。范文:书包里的故事童年像一杯美酒,醇香令人

44、回味;童年像一朵栀子花,温馨沁人心脾;童年更像一把吉他,动听勾人心弦。记得那是我三年级的时候了,当时的作业在小小的我面前显得很多,我做作业,也有些吃力,加上我性格本身有些毛躁,便顾不得书本的整齐了。因此,我的书本经常被压折起来,我也无暇顾及。好多新发下来的书本放到我这儿,几天后就会卷边折页,变成了一本“旧书”。可是让我不解的是,原本有毛边的书本在第二天我从书包里拿出来的时候,竟整齐地排列着,一点毛边毛脚都没有。让我很是诧异。当时的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没心思考虑那书本是怎样变“新”的。只是知道第二天早晨,书本就如被施了魔法般,整齐地放在我的书包里。终于有一天,我心中出现了这个疑惑。于是,晚上我便

45、悄悄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走到房间门口那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客厅。客厅的中央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那光芒是柔和的,温暖的。妈妈在淡淡的光芒的笼罩下,正把我的书本一个个从书包里拿出来,把毛边毛角挨个仔细压平,把折角向反方向一折,书本变整齐了许多。最后,妈妈还小心翼翼地把书本放回我的书包里,生怕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我。我只知晓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似乎被轻轻触动了,一股暖流流入了我的心田我踮着脚回到床上,却是一夜无眠之后的每天,我都会在睡觉前把自己的书本弄平,像当时我看到的妈妈一样尽管我的动作很是笨拙今天,当我翻开书本看到久违的一个细小的折痕时,心中的回忆被慢慢勾起,记忆那么深,就好似在昨天发生的一样。因为我清楚,妈妈的爱,就藏在那不起眼的折痕里二、写作实践(二)1导语:一方餐桌,承载了家庭的温馨,无论是餐桌上的欢娱,还是餐桌前的分歧,爱永远是向心力。2写作导引:题目已经给定了本次作文中的地点是“餐桌前”,事情是“谈话”,那么时间、人物等其他的要素需自己定。动笔前要考虑,这是什么样的一次谈话,所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确定一个中心开始选材、组材。范文:餐桌前的谈话生活如同一张餐桌,餐桌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菜,坐在餐桌前偶然夹起一道名为爱的美食,那滋味令人回味无穷爆竹一声声响起,除夕夜处处洋溢着喜庆。“来喽!”随着妈妈的声音,两盘水灵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