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期末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机构用)_第1页
第22讲期末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机构用)_第2页
第22讲期末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机构用)_第3页
第22讲期末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机构用)_第4页
第22讲期末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机构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2讲 期末复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I C-12 N-14 O-16 Fe-561.下列实验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研碎胆矾检查装置气密性品红在水中扩散玻璃刀裁玻璃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研碎胆矾是胆矾的形状发生改变,物质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玻璃刀裁玻璃,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氨气与水反应,

2、生成了氨水,氨水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的是;故选:A。2.下列过程中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 氮气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B 焦炭用于冶炼金属C. 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D.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答案】D【解析】【详解】A、氮气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氮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碳的还原性,是化学性质,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与水在叶绿体中、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淀粉和氧气,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具有的用途。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 空气是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已经改变D.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A、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故选项正确;C、空气中各种气体由于混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它们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选项错误

4、;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4.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选项A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分子可再分,选项B不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C正确;D、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

5、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选项D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Fe3+ 3C6o A. 中表示元素的化合价B. 中表示分子的个数C. 中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D. 中表示核外电子数【答案】B【解析】【详解】A、中的数字“3”是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A不正确;B、中的数字“3”表示3个C6o分子,故选项B正确;C、中的数字“3”表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故选项C不正确;D、

6、中的数字“3”表示最外层电子数是3,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初中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有表示原子的个数、分子的个数、离子的个数、离子所带电荷数、化合价,首先理解它的含义,能准确解答。6.不合格的家居用品或装修材料中常常含有甲醛,甲醛:(CH2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有损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醛属于氧化物B. 甲醛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 一个甲醛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D. 甲醛的毒性属于物理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A、甲醛(CH2O)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B、甲醛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

7、、氧原子,其中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选项B不正确;C、一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4个原子构成,故选项C正确;D、甲醛的毒性是甲醛的化学性质,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C。7.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一种方法。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B. 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C. C、H、O原子的个数比为12:1:16D.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答案】B【解析】【详解】A、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38

8、):(162)=114:19:16,故选项A不正确;B、硬脂酸甲酯(C19H38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故选项B正确;C、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19:38:2,故选项C不正确;D、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计算:(1)原子个数之比;(2)各元素的质量之比;(3)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8.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9、是A.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x=30%,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 41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答案】C【解析】【详解】A、乙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A正确;B、根据反应后,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的和等于1,即:19%+10%+41%+x=1,x=30%,故选项B正确;C、反应生成甲的质量是2%,丙的质量是16%,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8;故选项C不正确;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18%等于生成的甲2%和丙16%的质量之和,故选项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首先判断出反

10、应物和生成物,再根据选项解答。9.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lg干冰变成lg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相定律B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分解成汞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以减少其挥发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存在较大间隔【答案】A【解析】【详解】A、lg干冰变成lg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A不正确;B、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分解成汞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B正确;C、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以

11、减少其挥发,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C正确;D、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较大间隔,故选项D正确。故选:A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70C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80C的过程中, 仅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燃烧,说明白磷和红磷是可燃物B. 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C. 对比,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D. 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按触【答案】B【解析】【详解】升温至70C的过程中,仅燃烧,是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继续升温至280C的过程中,仅燃烧,而没有燃烧,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

12、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A、燃烧,说明白磷和红磷是可燃物,故选项A正确;B、未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选项B不正确;C、对比,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C正确;D、对比,验证了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按触,故选项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11.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B. 甲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C. 22g 甲完全燃烧至少

13、需60g乙D.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3):(18)=9:2,故选项A不正确;B、甲由碳、氢元素组成,丙由碳、氧元素组成,故选项B不正确;C、设22g甲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X=80g故选项C不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得,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根据题目所给的选项进行解答。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 N2气体(O2):通过

14、灼热的铜网B. CuO(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C. CO2(CO):通过灼热木炭层D. CO(CO2):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答案】C【解析】【详解】A、N2气体(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与铜反应,而氮气不能与铜反应,故选项A正确;B、CuO(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木炭粉与氧气反应,而氧化铜不与氧气反应,故选项B正确;C、CO2(CO),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层,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C不正确;D、CO(CO2),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故选项D正确。故选:C。【

1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除杂,首先要知道杂质的性质,利用杂质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把它转化为所需的物质或气体或沉淀。13.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B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燃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C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软水中泡沫多,浮渣多;硬水中泡沫少,浮渣少说明可利用肥皂水来区分软、硬水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检验空气中木条继续燃

16、烧至逐渐熄灭; 呼出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也生成SO2,只是反应的现象不同,生成物相同的,故选项A不正确;B、将装有某气体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燃;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不一定是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故选项B不正确;C、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软水中泡沫多,浮渣少;硬水中泡沫少,浮渣多,故选项C不正确;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

17、气体样品中检验;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至逐渐熄灭,呼出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故选项D正确。故选:D。14.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经。认真分析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实验目的的是A. 探究甲烷的组成B. 实验室制取氧气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答案】A【解析】【详解】A、把甲烷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只能验证甲烷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选项A不正确;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了固体加热的装置,且导管口有一团棉花,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选项B正确;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

18、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C正确;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左边瓶内压强增大,右边U型管内红墨水左低右高,故选项D正确。故选:A。三、填空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16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15.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的第150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空气中常见单质是_(用化学式表示),实验室利用加热黑白固体组合制备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2)9号元素的周期表小方格信息如上图,图中“19.00”表示它的_;该元素的离子

19、结构示意图为_;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读作_;(3)在上图A、B、C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填序号),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与镁元素在同一主族,位于第_周期。【答案】 (1). O2 (2). (3). 相对原子质量 (4). : (5). MgF2 (6). 氟化镁 (7). C (8). 4或四【解析】【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空气中常见单质是氧气(O2),实验室利用加热黑白固体,也就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O2 (2)9号元素的图中“19.00”表示它的相对原

20、子质量是19.00;该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氟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与其它元素化合时的化合价是-1价,镁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与其它元素化合时的化合价是+2价,所以氟与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MgF2,读作氟化镁;故填:相对原子质量 MgF2 氟化镁。(3)在上图A、B、C结构示意图中,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C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2个,故镁与C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在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4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与镁元素在同一主族,周期数由电子层数决定,它

21、位于第四周期;故填:C 四。16.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如图l所示,在圆简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K3)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2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 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1)实验获取 3 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 1 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22、表1 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蜡烛甲乙丙熄灭时间/s106164199表2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熄灭时间/s低处(a3)中处(a2)高处(a1)10619.819.118.516418.917.7x19918.617.116.5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_。表 2 中,x 可能是_(填序号)。A17.9 B17.2 C16.1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细化:_。纵看表 2 数据,_(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 3 和图 4 所示。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原因是_

23、。(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_。【答案】 (1). 甲乙丙 (2). B (3).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4). 低 (5). 大 (6). 蜡烛燃烧放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明显变小而上升到高处 (7). 低处含氧量较高;低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低处温度较低【解析】【详解】(1)根据表 1,可知 3 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因此熄灭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根据表 2 可知,高度越高,氧气含量越低;同一高度,氧气含量随熄灭时间增加而降低,因此 x 的值应该在 17.7 和 16.5 这个范围内,故选B;蜡烛熄灭时氧气含量不为零却

24、无法燃烧,说明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纵向比较低处氧气变化较小;(2)由图可得从低到高 CO2 浓度上升,推测蜡烛燃烧放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明显变小而上升到高处;(3)由实验得出,低处的氧气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低,温度低。三、计算题(本题有1个小题,共8分。) H-1 C-12 N-14 O-1617.以空气等为原料可合成氨、尿素CO(NH2)2,如图是简易生产流程的一部分。(1)写出合成塔中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2)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前,原料气中的H2可用天然气来制取。理论上每生产1吨H2会同时产生5.5吨CO2,有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不生

25、成CO2的新方法来制取原料气H2。若需要合成8.5万吨氨气,改用新方法制取H2可以减少排放多少万吨CO2_?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答案】 (1). (2). 8.25万吨【解析】【详解】(1)合成塔中是氨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2)解:设合成8.5万吨氨气,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 X=1.5万吨因为理论上每生产1吨H2会同时产生5.5吨CO2,改用新方法制取H2可以减少排放CO2的质量为1.5万吨5.5=8.25万吨;故填:8.25万吨。四、流程及推断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10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18.天

26、然水需要经过自来水厂的层层净化处理后变成城市的生活用水。如下图是某自来水厂净水工艺流程图:(1)图中A池是_池,所起的作用是_(填字母)。A 杀死水中的细菌 B 减少水中氧气 C 除去不溶性杂质 D 分解有毒物质(2)吸附池中一般使用的物质名称是_;其作用是_。【答案】 (1). 过滤(池) (2). C (3). 活性炭 (4). 吸附异味和色素【解析】【详解】(1)取天然水后,加入絮凝剂沉降后,进入过滤池,除去的是不溶性杂质;故填:过滤池 C。(2)吸附池中一般使用的物质是活性炭,它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填:活性炭 吸附异味和色素。19.有A、B、C、D、E、F六种物质,其中A、B、C

27、、D、E五种物质的组成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F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一些必要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写D的名称: D_;(2)向E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4)指出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_;(5)从反应可得到的启示是: _。【答案】 (1). 碳酸钙 (2).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 (4). 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或利用CO的还原性冶炼金属) (5).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相同时,反应物参加反应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解析】【分析】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碳酸钙,D(碳酸

28、钙)通过反应可以转化为C,化学方程式是,C通过反应转化为D(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A、B、C、D、E五种物质的组成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为单质,则A是碳,A与氧气通过、反应生成B、C,C是二氧化碳,则B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B(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F和C(CO2),C(CO2)通过反应得到E,化学方程式是,E通过反应又可以得到C(CO2),化学方程式是,故E是碳酸,A与金属氧化物通过反应也能得到金属单质F和 C(CO2),B(CO)和C(CO2)通过、可以互相转化,化学方程式是,。【详解】(1)D的名称碳酸钙;故填:碳酸钙。(2)向E(碳酸)的溶液中滴加紫色

29、石蕊溶液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故填: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3)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故填:。(4)反应是利用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单质,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故填:利用CO的还原性冶炼金属(合理即可)。(5)反应是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反应物及反应条件相同时,反应物参加反应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故填:反应物及反应条件相同时,反应物参加反应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初中常见物质间的推断,首先找到题目中的关键物质,再根据框图所给的物质之间的转化,一步一步找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最后检验所推出的物质是否符合题目

30、的要求。五、实验题(本题有1个小题,共1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20.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部分性质的实验:(1)选用药品。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实验编号药品块状大理石、10%H2SO4 溶液块状大理石、7%HC1溶液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图1中丙对应实验_(选填 “I”“II” 或“”),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搭建装置。组装一套简易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应从图2中选用_(选填编号)。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备氧气,化学

31、方程式为_,_(选填“能”或“不能”)使用组装的这套装置实现随时控制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3)检验装置气密性。若按图3连接装置,先_;再加水至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 静置,若观察到_;说明气密性良好。(4)收集二氧化碳。用图4装置收集CO2,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 (选填 “x”或“y”)端导管口。(5)如图5所示,B瓶中盛放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处放入浸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从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未经干燥且不含其它杂质的二氧化碳气体。若欲使C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应进行的操作是_ K(选填“打开”或“关闭”);欲使C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应进行的操作是_ K (同上)。【答案】 (1

32、). I (2). (3). bcfg (4). (5). 不能 (6).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7). 水柱的液面不下降 (8). x (9). 关闭 (10). 打开【解析】【详解】(1)是块状大理石与10%稀硫酸反应,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稀硫酸继续反应,所以对应的是丙;是块状大理石与7%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适中,所以对应的是乙;是粉末大理石与7%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快,所以对应的是甲;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2)组装一套简易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从图2中选用bcfg,用过氧化氢

33、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备氧气,化学方程式是,不能使用这套装置,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状的固体;故填:bcfg 不能。(3)按图3连接装置,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再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水柱的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故填: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水柱的液面不再下降。(4)用图4装置收集CO2,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验满的时候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在上面的管口,应放在x端;故填:x。(5)如图5所示,B瓶中盛放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处放入浸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从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未经干燥且不含其它杂质的二氧化碳气体。若欲使C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K,让气体通过浓硫酸,吸收气体里的水蒸气;欲使C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应进行的操作是关闭K,让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C处。故填:关闭 打开。六、探究题(本题有1个小题,共1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21.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1) 1766 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化学方程式为: _。他将“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水,因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他没有揭示出水不是一种元素。(2) 1785 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将水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