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语文第一课时课件_第1页
初中三年级语文第一课时课件_第2页
初中三年级语文第一课时课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鱼我所欲也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4.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重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1.掌握文学常识,完成下列问题。本文出自孟子,我们还学过选自此书的文章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箪食(dn)一豆羹(gng)蹴尔(cù)死亦我所恶(wù)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

2、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及他的名言。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5.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图示。问题一: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如 使/人 之 所 欲/莫 甚 于 生(2)使/人 之 所 恶/莫 甚 于 死 者(3)乡/为 身 死 而 不 受,今/为 宫 室 之 美/为 之(4)是/亦 不 可 以 已 乎2.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说说这

3、篇文章的大意。观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大意: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应“舍生取义”。问题二:细读课文,疏通积累。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名词活用为动词);“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从前。 2.解释下面加点的多义词。3.解释下面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

4、能够  (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将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4.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鱼,我所欲也。 判断句。鱼是我所喜爱的。 (2)所恶有甚于死者。 倒装句(状语后置)。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3)乡为身死而不受。 省略句。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问题三:研读课文,探究论证。1.孟子提出的“义”的内涵是什么?示例: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示例:文章提出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

5、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不贪生怕死。这种心思,人人皆有,贤者能保存。接着举例“不食嗟来之食”说明。最后话锋一转,说“乡为身死而不受”,而现在却为了各种欲望而舍掉了“义”,劝告人们应该停止这种行为。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3.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如果在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那就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进

6、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的人进行对比;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联系课文作答。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排比的修辞通篇皆是,这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问题四:领悟思想,拓展延伸。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示例:不矛盾,在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