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概念、试题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1/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1.gif)
![普通地质学概念、试题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1/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2.gif)
![普通地质学概念、试题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1/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3.gif)
![普通地质学概念、试题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1/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4.gif)
![普通地质学概念、试题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1/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2a39f210-a36a-49a5-9ec1-8b2c4674448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第一章 绪论1.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22. 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23.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第二章 矿物1. 元素:有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52. 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53. 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成为放
2、射性同位素。54. 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55.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56.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67. 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68. 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69. 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成为同质多像。610.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
3、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成为类质同像。611. 矿物集合体:矿物晶粒的聚集体成为集合体。矿物集合体往往具有某种习惯性的形态。712. 矿物的光学性质1 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72 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73 颜色:是矿物吸收了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变现出来的互补色。74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713.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714. 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815. 断口:是矿物受到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形成的断裂面。81
4、6. 硅酸盐矿物:为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盐类矿物。这类矿物均含氧与硅,以及一种或几种金属阳离子。917. 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结构中一个硅的周围都有四个氧,其形状似四面体,称为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9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1.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它包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两个方面。172. 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称为岩浆。173.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它伴随着地下大量物质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喷发物有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类。174. 喷出岩(火山岩):由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岩石统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它包
5、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195. 火山碎屑岩:由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碎屑岩。186. 熔岩:液体喷发物称为熔岩。187. 火山灰:粒径<2mm的细小火山碎屑物。它是喷出地面而丧失了气体的岩浆。188. 浮岩:粒径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外形不规则,多孔洞,似炉渣,色浅,质轻,能浮于水面。189. 火山弹:粒径>50mm,由喷出的岩浆滴在空中冷凝而成。外形多样。火山弹外壳因快速冷凝收缩常有裂纹,内部多孔洞。1810. 柱状节理:熔岩在散热冷凝过程中,其表面厂形成无数冷凝收缩中心,如果岩石结构均匀,这些收缩中心均匀而等距地排列,在垂直于联结收缩中心的直线方向因引力作用形成
6、裂缝,裂缝横切面为六边形。随着熔岩进一步冷凝,六边形裂缝最终会将整个熔岩层切割成六方柱,称为柱状节理。1911. 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在内部熔体流动的推挤力以及因外壳冷凝而产生的收缩力作用下,熔岩表面常常发生变形,表面比较光滑,或呈波状起伏,或扭曲似绳索状者,称为波状熔岩或绳状熔岩。1812. 块状熔岩:熔岩表层破碎成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碎块并杂乱堆积者,称为块状熔岩。1913. 科马提岩:得名于南非巴伯顿地区的科马提河流域,这里产出的超基性喷出岩最为典型,其覆盖面积达160*65Km2,厚数公里。2014. 火山口: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称为火山口。1915. 破火山口:火山经过连续多次喷发以后
7、,其岩浆房空虚,火山锥体因失去支撑会发生崩塌与陷落;同时,后继的喷发活动可将原有火山锥的上部炸毁。结果,均能造成比原有火山口大得多的洼地,称为破火山口。2216. 盾状火山:中心式喷发,所形成的火山锥,主要由熔岩组成,其锥坡一般只有2°4°,锥顶平,称为盾状火山。其规模较大,锥体基部直径可达数公里到数十公里。2117. 熔岩锥:如果盾状火山锥坡较陡,规模较小,称为熔岩锥。2118. 熔渣锥:某些粘性较大的基性岩浆主要喷发火山砾、火山弹及火山渣,它们堆积而成为熔渣锥。2119. 玄武岩:由基性熔岩组成的岩石称为玄武岩。2120. 溢流玄武岩:分布范围广阔且厚度巨大的玄武岩称为
8、溢流玄武岩。2121. 复式火山:中酸性岩浆的喷发物厂堆积形成复式火山。2222. 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中溢出,称为中心式喷发。1923. 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溢出,称为裂隙式喷发。1924. 安山岩线:喷发安山岩浆的火山只分布在环太平洋周围大陆的边缘和岛屿上,不见于大洋内部,在大洋内部只喷发基性岩浆,两者界线鲜明,这一界线称为安山岩线。2425. 环太平洋火山带:位于南、北美洲西岸,直至阿拉斯加半岛南岸,经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到新西兰。这一带上有活火山300余座,占全球活火山数量的60%以上。其中南美、中美洲西岸及西印度群岛有活火山10
9、0座。阿拉斯加及阿留申一带有活火山39座,太平洋西部及西南部岛屿有活火山200座。这一火山带的位置正好环绕太平洋,因而有火环之称。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喷发中、酸性岩浆,尤其以喷发安山岩浆为特征。2326. 地中海印尼火山带:这一带共有活火山70余座。其中地中海沿线有13座,印度尼西亚有60余座。这一火山带喷发的岩浆性质从基性到酸性均有,不同的火山表现不同,同一火山的不同喷发阶段也有变化。2427. 洋脊火山带:它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有的火山在水下喷发,有的火山已露出水面,称为火山岛。2428. 红海沿岸东非火山带:分布于红海东非裂谷沿线,这里有活火山22座。2429. 活火山:无论间歇
10、期多长,凡是在人类历史时期中有过活动的火山都称为活火山。2230.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中未曾喷发过的火山称为死火山。2231.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称为侵入作用。32. 侵入岩:岩浆在侵入的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2433. 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为围岩。2434. 浅成侵入:形成深度小于5km者,称为浅成侵入体,其规模较小。2435. 深成侵入:形成深度在地表以下5km到10-20km者,称为深成侵入体,其规模较大。2436. 同化作用:岩浆溶解围岩,将围岩改变称为岩浆的以部分,称为同化作用。2437. 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
11、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2438. 捕虏体:混入岩浆中的围岩碎块可以部分或完全被熔化,部分未熔化的碎块称为捕虏体。2439. 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2540. 连续反应系列:在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即部分先结晶出来的矿物同剩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在化学成分上存在连续变化,而其内部结构无根本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及钠长石系列。2541. 不连续反应系:在不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形成既有化学成分差异,也有内部结构显著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橄榄石、辉
12、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系列。2542. 鲍温反应系列:2543. 岩脉:狭长形的侵入体。当围岩是成层的岩石时,它切割围岩的成层方向。其规模变化大,宽由数厘米(或更小)到数十米(或更大),长由数米(或更小)到数公里或数十公里。它是岩浆沿围岩的裂缝挤入后冷凝形成的。2744. 岩床:围岩为成层的岩石,侵入体为层状或板状,其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它是岩浆沿围岩的等间空隙挤入后冷凝形成的。岩浆的成分常为基性,其规模差别很大,后常为数米到数百米。2745. 岩盆:围岩为近于水平延伸的成层的岩石,侵入体的展布与围岩的成层方向吻合,其中间部分略向下凹,似盆状者,称为岩盆。其底部有管状通道与下部更大的侵入体相通
13、。2746. 岩盖:如果侵入体底平而顶凸,并与围岩的成层方向吻合,似磨菇状者,称为岩盖。2747. 岩株:横截面积为数十平方公里以内的侵入体。其形态不规则,与围岩的接触面不平直,边缘常有规模较小,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分枝侵入体贯入体围岩之中。岩株的陈分多样,但以酸性与中性较为普遍。2748. 岩基: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其横截面积大于100km2,长达数百到数千平方公里。形态不规则,通常略向一个方向伸长。其边界弯曲,其边缘常以较小规模的岩脉或岩株形式穿插到围岩中,岩基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常有花岗岩岩基之称。2849. 隐晶质结构:晶粒细小用肉眼难以识别者,称为隐晶质结构。2850. 显晶质结构:矿物晶
14、粒用肉眼可以识别者,称为显晶质结构。2851. 非晶质结构:确切定义没找到,自己总结吧,52. 斑状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如两类颗粒的大小悬殊,其中粗大者称为斑晶,其晶形常较完整,细小者称为基质,其晶形常不规则。若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称为斑状结构。2853.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这是最常见的构造。2854. 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它表明岩浆一边冷凝一边流动。2855. 气孔构造:熔岩中或浅成脉状侵入体边缘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一般来说基性熔岩中气孔较大、较圆;酸性熔岩中气孔较小、较不规则,或呈棱角状。2856.
15、 杏仁构造气孔中有矿物质充填者,称为杏仁构造。2957. 层状构造:岩石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的结果。2958. 部分熔融:岩石熔化的过程如同岩浆结晶的过程一样是有“分异”的,也就是分级进行的。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熔出不同成分的熔融体。其中,易熔成分先熔化,难熔成分后熔化;温度生发哦达相当程度(通常要超过始熔温度几百度)后,岩石完全熔化,且熔融物成分从酸性向基性逐渐发展。这种分级熔化的现象称为分熔,或部分熔融。3159. 大地热流(热流):地球内热通过岩石向外传导是内热外流的主要方式,称为大地热流或热流。3260. 常温层:在地下的一定深度上,温度常年不变
16、,与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大致相当,这一深度带称为常温层。3261. 地热增温率(地热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3262. 放射性热:地球的内热是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放射出来的、质点与射线被周围的物质吸收转变为热,从而提高了物质的温度。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1. 大气圈:大气包围着固体地球,形成地球最外一个层圈,称为大气圈。372. 生物圈:生物广泛分布于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面构成一个连续的层圈,称为生物圈。383. 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这种作用称为
17、科里奥利效应。374. 水圈:地表水体围绕地球表层构成连续的层圈,就是水圈。385. 搬运作用: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它处。搬运的方式有多种:机械搬运、真溶液、胶体、离子。396. 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397. 碎屑沉积物:由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408. 化学沉积物: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409. 生物沉积物:由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4010. 生物化学沉积物:由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4011. 压固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使沉积物孔隙减少、变小,而且其中的水分被挤出,从而变硬。这种作用见于所有的沉积物中,在泥质沉积物中尤为明显。4012. 胶结作用:
18、其他物质充填到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中使沉积物胶结变硬。4013. 重结晶作用:不结晶或结晶细微的沉积物因为环境改变(沉积后即脱离大气或水进入到沉积物覆盖下的环境)重新结晶或晶粒长大、加粗,从而使矿物紧密嵌合。4014. 新矿物生长作用: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溶解或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若干化学成分重新组合并结合成新矿物,从而是沉积物变硬。4015. 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碎屑物可以是岩石碎屑(岩屑)、矿物碎屑(如长石、石英、白云母)、石化的生物有机体或其碎片(生物碎屑)以及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火山碎屑)等。4116. 分选性: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大小均匀者,分选良好;大
19、小混杂者,分选差。4117. 圆度: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称为磨圆度,或圆度。4118. 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其中大多数为晶质的或隐晶质的。4119.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4320. 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性。它是沉积岩最特征、最基本的沉积构造。4321. 交错层理:层纹倾斜或相互交错者称为交错层理。4322. 层面:分隔不同性质沉积层的界面称为层面。4323. 递变层理: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变细。它的形成常常是因沉积作用的发生在运动的水介质中,其动力由强逐渐减弱。同一层内碎屑颗粒从下往上逐渐变
20、粗者,称为反递变层理。4324. 波痕:层面呈波状起伏。它是沉积介质动荡的标志,见于具有碎屑结构岩层的顶面。4325. 泥裂:由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裂缝向下呈楔形尖灭。4326. 缝合线:岩石剖面中呈锯齿状起伏的曲线。沿缝合线岩层易于劈开,劈开面参差起伏,称为缝合面。4427. 结核:沉积岩中某种成分的物质聚积而成的团块。它常为圆球形、椭球形、透镜状及不规则形态。4428. 印模:沉积岩层底面上之突起。突起的形态为长条状、舌状、鱼鳞状或不规则的疙瘩状等。4529. 砾岩:具有砾状结构之岩石。碎屑为圆形或次圆形者为砾岩,碎屑为棱角形或半棱角形者为角砾岩。4530. 砂岩:具有砂状结构的
21、岩石。碎屑成分常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及生物碎屑。4531. 粉砂岩:具有粉砂状结构之岩石。碎屑成分常为石英及少量长石与白云母。4632. 粘土岩:由粘土矿物组成并常具有泥状解结构之岩石。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划。4633. 硅质岩碧玉:化学成分为SiO2,组成矿物为微粒石英或玉髓,少数情况下为蛋白石。质地坚硬,小刀不能刻划。性脆。含有机质的硅质岩颜色为灰黑色。富含氧化铁的硅质岩称为碧玉,常为暗红色,也有灰绿色。4634. 硅质页岩:硅质岩中含粘土矿物丰富着称为硅质页岩,质地较软。4635. 玛瑙:具有同心圆状构造的硅质岩称为玛瑙。4636. 硅华:质轻多孔的硅质岩称为硅华。4637. 内碎屑
22、:海盆中已固结的碳酸钙沉积被海水冲击破碎者,称为内碎屑。4638. 生物碎屑:海中动物的介壳、骨骼或植物硬体被海水冲击破碎而成者,称为生物碎屑。4639. 竹叶状灰岩:具有碎屑结构的石灰岩可以根据碎屑性质进一步定名,由内碎屑构成者称为内碎屑石灰岩,如竹叶状灰岩,其碎屑形似竹叶,长径由数厘米到数十厘米。4840. 鲕粒灰岩:由鲕粒构成的灰岩称为鲕粒灰岩。4841. 团块灰岩:由团块构成的灰岩称为团块灰岩。4842. 礁灰岩:具有生物骨架结构之石灰岩,称为礁灰岩。4843. 钙华:可以看成是具有非碎屑结构的石灰岩,它是纯化学成因的。4844. 泥晶灰岩:由粒径<0.005mm之方解石微粒组成
23、,岩石极为致密。48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1. 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512. 变质岩:变质岩是组成地壳三大岩类之一,它是由火山岩或沉积岩或先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513. 静压力:是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它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静压力对岩石的作用力各向均等,而且各个方向的压力值相等。524. 定向压力:是作用于地壳岩石的侧向挤压力,具有方向性,且两侧的作用力方向相反。525. 挤压力:两侧的定向压力位于同一直线上,称为挤压力。526. 剪切力:两侧的定向压力不
24、位于同一直线上称为剪切力。527. 化学活动性流体:化学活动性流体成分以H2O、CO2为主,并含其它一些易挥发、易流动的物质。528. 脱水反应:自己总结吧,539. 脱CO2反应:自己总结吧,5310. 柯石英:在压力为30*108Pa(相当于地下110km深度的压力)时,石英变成柯石英,其成分未变,但比重由2.65变为2.93。柯石英在自然界已经发现,它是形成于地幔中的一种高压矿物。5411. 变质矿物:变质岩中常具有某些特征性矿物,这些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形成,称为变质矿物。5412. 变晶结构: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它表现为矿物形成、长大而且晶粒相互紧密嵌合。5413. 变晶:由重
25、结晶作用形成的晶粒称为变晶。5414. 变余结构:变质程度不深时残留的原岩结构。5515. 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沿此破裂面岩石易分裂成薄板。5516. 千枚状构造:岩石的矿物颗粒细小且在片理面上出现丝绢光泽与细小皱纹者称为千枚状构造。5517. 片状构造:矿物颗粒较粗肉眼能清除识别者称为片状构造。5518. 片理:岩石中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不甚平坦的纹理,称为片理。5519. 片麻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是以长石为主的粒状矿物,伴随有部分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状、柱状矿物,后者在前者中成断续的带状分布。5620. 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的构造,
26、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状构造、变余泥裂构造等。5621. 接触热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岩石受热后发生矿物的重结晶、脱水、脱炭以及物质成分的重组合,形成新矿物与变晶结构。5622.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因素除温度以外,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所产生的交代作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故岩石的化学成分有显著的变化,新矿物大量产生。5723. 矽卡岩:是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的岩石。(最好补充其成分,形成环境)5724.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5725. 埋藏变质作用:是由于上覆巨厚沉积物的重量所产
27、生的静压力及较低的温度(一般低于400)所引起。5826. 变质强度:5927. 混合岩化作用: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温度很高时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体,同时由地下深部也能分泌除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和变质岩发生化学反应,以形成新的岩石,了;这就是混合岩化作用。6028. 混合花岗岩:当长英质熔体或富含钾、钠、硅的热液彻底交代原来的岩石时,原来岩石的宏观特征完全消失,并形成花岗岩,这种花岗岩称为混合花岗岩,它是混合岩化作用程度极高时的产物。60第六章 地质年代1. 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
28、发生的先后顺序。642. 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643. 同位素年龄:包含该放射性元素的矿物的形成年龄,称为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它相当于包含该矿物并和该矿物同时形成的岩石的绝对年龄。664. 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645. 生物层序律:生物的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因此,一般说来,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形同时期且在形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
29、其组合,这就是生物层序律。656. 切割律: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说来,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律。667. 化石:储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658.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659. 母体同位素: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下的为母体同位素。6610. 子体同位素:蜕变而成的为子体同位素。6611. 地质年代表:按地质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出“地质年代表”。6712. 宙:最大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代:次一级单位;纪:第三级单位;世:第四纪单位;宇、界、系、统:在各级地质年
30、代单位内形成的地层。6713. 群:是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它包括厚度大、成分不尽相同但总体外貌一致的一套岩层。7014. 组: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种岩石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更多种的岩石互层组成。7115. 段:是组内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代表组内岩性相当均一的一段地层。71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1. 震源:产生地震的发源于地下的某一点,称为震源。722. 震中: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723. 海啸: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724. 构造地震:又称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断裂所引起
31、。735.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强度较小,只是在火山周围地区有较显著影响,而且,一般都与中、酸性岩浆的喷发有关。746. 陷落地震:在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岩石被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巨大地下空洞,一旦上覆岩石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即发生塌陷,引起地震。747.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km。748.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300km。749.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300-700km。7410. 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7511. 纵波:是推进波。波动时质点作前后运动,物质呈疏密交替,质点的振动
32、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7412. 横波:是剪切波。其波动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7413. 表面波:又称为L波。它不是从震源发生的,而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7414. 地震谱: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7515. 震中距: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即震中距。7616. 等震线:烈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7817. 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781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破坏的程度,称为烈度。7819. 环太平洋
33、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7920. 地中海-印尼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7921. 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8022. 石陨石:其密度为3-3.5g/cm3,主要的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少量基性斜长石,含有约20%的金属Fe-Ni成分。8323. 铁陨石:其密度为8-8.5g/cm3,几乎全部由金属组成,其中大部分为Fe,Ni含量为4-20%;8324. 石铁陨石:其密度为5.5-6g/cm3,是硅酸盐矿物与铁镍金
34、属的混合物。8325. 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到30-40公里深度。纵波到达这一介面后,其速度由平均为6-7km/s,突然上升到8.1km/s。此介面的深度在大陆深,在海洋浅,这一事实是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首先发现的,被称为莫霍面。地质上将莫霍面以上部分称为地壳,以下部分称为地幔。8326. 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到这界面就消失了。纵波能够通过,通过后其速度由原先逐渐加快的状态转变为突然减慢。同时,纵波到达该界面还明显的发生折射与反射,造成在地表的一定区间出现收不到纵波的阴影带,为纪念最早研究这一界面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将此界面称为古登堡面,它是高密度
35、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态外核之间的幔核界面。8327. 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波速度从6km/s突变为6.6km/s。由于康拉德最先提出了这一界面,故称其为康拉德面。地质上根据此面推断地壳分为密度不同的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8428. 地壳:自己总结吧,29. 地幔:自己总结吧,30. 地核:自己总结吧,31. 软流圈:地下从平均为50km深处开始到大约250km深的地带,物质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液态物的含量为1%-10%,由于混有液态物质,所以这一地带的物质比较“软”,易于发生塑性流动,故称之为软流圈。8532. 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物质均为固态,具有较强的
36、刚性,称为岩石圈。它包括整个地壳及地幔最顶部。8533. 大洋地壳:自己总结吧,34. 大陆地壳:自己总结吧,35. 山根说:自己总结吧,36. 均衡原理:自己总结吧,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机械运动。902. 地质构造: 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裂。913. 水平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其有三种基本形式:(1)相邻块体分离(2)相邻块体相向聚汇(3)相邻块体剪切、错开。904. 垂直运动:垂直运动是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为盆地或平原。905
37、. 岩层的产状要素:层面的走向、倾向与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916. 岩层的厚度:是岩层顶底面间的距离。917. 背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928. 向斜: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929. 垂直褶曲:轴面金鱼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小近于相等。9310. 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大小不等,其中一翼岩层为正常层序,另一翼岩层为倒转层序;如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且倾角大小相等则称为同斜褶皱。9311. 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两翼产状近于水平重叠,一翼岩层为正常层序,另一翼为倒转层序。9312. 单斜:有些山岭既非背斜,也非向斜,而由单斜岩层组成,
38、称为单斜山。9513. 倾伏褶曲:褶曲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对背斜来说,合围的尖端指向枢纽的倾伏方向;对向斜来说,合围的开口方向指向枢纽的倾伏方向。9414. 短轴褶曲:长为宽的3-10的褶皱。9415. 复背斜:大规模的背斜两翼被次一级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背斜。9416. 复向斜:大规模的向斜两翼被次一级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向斜。9517. 背斜谷:经过较长时间的剥蚀后,地形发生变化,可能背斜变成低地或沟谷,称为背斜谷。9518. 向斜山:向斜的地形较相邻背斜者高,称为向斜山。9519. 地形倒置:地形高低与褶曲形态凸凹相反的现象,称为地形倒置。8520. 单面山:若
39、岩层倾角平缓,且顺岩层倾向一侧的山坡较缓,另一侧山坡较陡者,称为单面山。9521. 猪背岭: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陡者,称为猪背岭。9522. 平顶山:山岭是由近于水平的岩层组成,称其为平顶山。9623. 断层面:分隔两个岩块并使其相对滑动的面。断层面有的平坦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略呈波状起伏。9724. 断层盘:被断开的两部分岩块各为一盘,断层面以上的一盘,称为上盘,断层面以下的一盘,称为下盘。9725. 断层滑距:断层两盘相当点(在断层面上的点,未断裂前为同一点),因断裂而移动的距离称为滑距。9726. 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9827. 逆断层:上盘向上滑动(书中有误)
40、,上盘掩覆于下盘之上,逆断层中断层面倾角平缓,倾角<25°者,称为逆掩断层。9828. 平移断层:被断岩块沿断层面作水平滑动,断层面常近于直立。根据相对滑动方向,平移断层分为左旋与右旋两类;观察者位于断层一侧,对侧向左滑动者称为左旋,对侧向右滑动者称为右旋。9829. 纵向(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称为走向断层。若断层走向与区域性岩层走向平行,则称为纵断层。9930. 横向(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称为倾向断层。若断层走向与区域性岩层走向垂直,则称为横断层。9931. 地堑:是两大断层的共同俯侧,常为谷地。9932. 地垒:是两大断层的共同仰侧,常为山岭
41、。9933. 深断裂:切割深(达地壳底层或更深下部以下)、延长远(达数十公里以上)的断层,称为深断裂。9934. 断层擦痕: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称为擦痕。9935. 断层镜面:断层面上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称为镜面。9936. 断层阶步与反阶步:断层面上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连续过度者,称为阶步。如果陡坡与缓坡不连续,其间有与缓坡方向大致平行的裂缝或有较大交角的裂缝隔开者,称为反阶步。9937. 拖曳褶曲:断层两侧岩层受断层错动的影响所发生的变薄和变曲。10038. 断层角砾岩与断层磨砾岩:断层两侧的岩石在断裂时被破碎,碎块经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断层角砾岩与断层磨砾岩。前者碎块为
42、棱角状,其大小参差常见于正断层,后者碎块圆滑,常见于逆断层或平移断层。10039. 断层泥:断层两侧岩石因断裂摩擦粉碎而形成的泥状物质。它常与断层磨砾岩共生。10040. 三角面山:如正断层横切一系列平行的山脊,其上升盘的山脊便展现出三角形的横切面称为三脚面山。10141. 断层悬谷:三角面山之间沟谷的谷底常明显高出断层俯侧的地面,该沟谷称为断层悬谷。101第九章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1. 大陆漂移:自己总结吧,1082. 联合古陆:魏格纳认为,大约在距今150Ma以前,地球表面有个统一的大陆,称为联合古陆。1103. 劳亚古陆、冈瓦纳古陆和古地中海: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对大陆漂移学说作进一步的设
43、想,认为古大陆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北半球的一个称为劳亚古陆,南半球的一个称为冈瓦纳古陆。其间有古海洋,称为谷地中海。1104. 地幔对流说:自己总结吧,1115. 海底扩张:自己总结吧,1126. 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块体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互相作用,板块的边缘便称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板块构造说就是关于板块相互作用的理论。1277. 洋脊:洋脊是绵延全球各大洋底的巨大山脉。1128. 裂谷:洋脊轴部发育纵向的深谷,称为裂谷。1129. 活动大陆边缘:在地貌上具有海沟以及与海沟共生
44、的岛弧或山弧,不宽的陆架与陆坡缺失陆隆,其典型代表见于太平洋的周边。11410. 稳定大陆边缘:根据海底地形分为以下单元:陆架、;陆坡、陆隆。11311. 火山弧: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呈弧形展布的山脉。11412. 海沟:地漫流把洋底的玄武岩往下拖拽,从而形成海渊,即海沟。11113. 毕鸟夫带:位于俯冲消减带内的倾斜震源带。11514. 俯冲作用:自己总结吧,15. 消减作用:洋壳所在的岩石圈块体,即大洋板块,以较大的速度倾斜插入到具有陆壳性质的大陆块体,即大陆板块下面的地幔之中,深度到达600km后趋向于完全熔化。11516. 碰撞造山带:自己总结吧,11617. 海底平顶山:洋底上有隐没在水
45、下的玄武岩质火山高地,称为海山,露出海面的就是岛屿,具有平顶的大部分海山,称为海底平顶山或盖奥特。11618. 火山岛链:热点中地幔物质分熔,形成玄武岩浆,岩浆喷出则形成火山。由于热点保持着固定的位置,而岩石圈板块却发生运动,故形成了海底的一连串火山。火山的年龄必然是近热点者新,远热点者老;同时板块在移动中渐渐变冷而下沉。11719. 地幔柱上升的地幔物质的柱体,称为地幔柱。11720. 热点:地幔顶部存在着某种热源,称为热点。11721. 离散带:洋脊轴部是地幔物质的上涌部位(对流圈的上升部位),即离散带。11822. 敛合带:海沟是地幔物质的下降部位(对流圈的下降部位),即敛合带。1192
46、3. 磁倾角:磁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偏离角,称为磁倾角。11924. 磁偏角:地磁极与地轴之间有一个交角(大约11°),因而磁针的指向会偏离地理上的南、北方向,这一偏离角称为磁偏角。11925. 地磁场转向:地质历史中地磁极的南、北极在不断的交替,称为地磁场转向。12026. 地磁场转向年代表:反映地磁场转向每一期和每一事件所延续时间的表格。12027. 海底磁条带:自己总结吧,12028. 席状岩墙:在一些深奥的冰川谷内露出呈层状熔岩,向地下深部玄武岩层状熔岩转变称为无数垂直的岩脉,称为席状岩墙。12029. 转换断层:切穿大洋中脊的大型横向断裂。(如觉得不妥,可以自己总结,)1243
47、0. 威尔逊旋回:威尔逊认为,从大陆分裂到大洋形成,然后从大洋收缩到大洋关闭和消失,是构成连续盐便的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2531. 生长性板块边缘:洋脊扩张带是离散性的板块边界。沿此种边界岩石圈分裂和扩张,地幔物质涌出,从而产生洋壳,因此它是一种生长性板块边缘。12732. 消减性板块边缘:消减作用带位于海沟,它是聚敛性的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大洋板块发生俯冲潜没,因此它是一种消减性板块边缘。12733. 地体:又称构造地层地体。它是由统一而连贯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质实体,相邻地体在成因上与演化上均无内在联系并恒以断层为界。第一十章 风化作用1. 物理风化:又称为机械
48、风化。它是地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其产物主要是岩石碎屑以及少数矿物碎屑。1342.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作用是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1353. 冰劈作用:渗入岩石空隙中的水在温度低于0时结冰,体积膨胀近9%,从而给周围岩石以每平方厘米大960kg压力,促使岩石的空隙扩大。如果冻结和融化反复进行,就必然使岩石的空隙逐步增多、扩大,以致使岩石崩裂,这种过程称为冰劈作用。1354. 根劈作用:根源于岩石裂隙中的植物的根须不断变粗、变长和增多,象楔子一样对于裂隙壁施以强大的压力,劈裂岩石,称为根劈作用。1375. 层裂
49、:或卸载作用,深部的岩石处于上覆岩石的强大压力之下,一旦因上覆岩石剥去,压力解除,岩石随之而产生向上或向外的膨胀,形成平行与地面的层状裂隙。1356. 水解作用:弱酸强碱盐或强酸弱碱盐遇水解离成带不同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分别与水中含有的H+和OH-发生反应,形成含OH-的新矿物,称为水解作用。1367. 碳酸化作用:溶于水中的CO2形成CO32-和HCO3-离子,它们能夺取盐类矿物中的K、Na、Ca等金属离子,结合成易容的碳酸盐而随水迁移,使原有矿物分解,这种变化称为碳酸化作用。1368. 氧化作用: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矿物中的某种元素与氧结合,形成新矿物;另一方面是许多变价元素在缺氧的成岩
50、条件下所形成的矿物中是以低价形式出现的,当进入地表富氧的条件下它们易于转变成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导致原有矿物解体。1369. 球状风化:几组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分割成多面体的小块。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叫球状风化。13910. 差异风化:如果抵抗风化能力不一致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地表,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这一现象称为差异风化。13911. 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称为土壤。14212. 风化壳:风化的产物称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称
51、为风化壳。14113. 古风化壳:被较新岩层覆盖而保存下来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14214. 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称为残积物。141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1. 片流:从大气降落的雨水或雪水中一部分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一部分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其余约1/3水体形成地表水流。起初,降水向下沿自然斜坡均匀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成为网状细流,称为片流。1452. 洪流:随着片流的进一步发育,山坡上沿最大坡度可以出现一些沟槽的雏型。沟槽的雏型一旦出现,其水层增厚,流水量增加,冲刷能力增强。这时片流中更多的水层向沟槽集中,并以较大的能量刷深和扩大
52、沟槽,片流就转变成线状流水,是为洪流。1453. 坡积物:由片流搬运的物质一般在山坡的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1454. 洪积物:洪流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因流速减低而迅速堆积,形成洪积物。1455. 冲积扇:洪积物在沟口往往呈扇状分布,扇顶在沟口,扇形向山前低平地带展开,称为冲积扇或洪积锥。1456. 冲沟:一般将切割较深规模较大的沟谷称为冲沟。1457. 河谷:流水深切沟底达地下水面,冲沟流水遂得到地下水源源不断补充,暂时性的冲沟流水便转变成具有经常流水的河流,冲沟就发展成为河谷。1468. 河床:经常有流水的部分称为河床。1469. 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
53、,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引申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14810. 河流的平衡剖面:河流在其形成的初期,多急流与瀑布,河流纵破面不平滑。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床上的突起被消去,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称为平滑的曲线,称为平衡剖面。14911. 下蚀:又称底蚀,河水向下侵蚀,刷深河床。14812. 旁蚀:又称侧蚀,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15113. 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它主要发生在河谷的沟头
54、。15414. 横向环流:由于雏形心滩的存在,过水断面缩小,水流速度增大,并促使主流线偏向两岸,从而使两岸冲刷后退,产生环流。15815. 自由河曲:在平坦宽阔的冲积平原上流动的河流,其弯道的演化可自由而充分,这种河流称为自由河曲。15316. 牛轭湖:河道截弯取直以后原来的河湾被废弃,并堵塞成湖,称为牛轭湖。15317. 河流袭夺:一条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15418. 袭夺弯: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度的急转弯,称为袭夺弯。15419. 风口:截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15420. 紊流:质点以复杂的流线型
55、式交错,质点相互混合,称为紊流。15521. 牵引搬运:砂与砾石等较粗碎屑物质,以滚动、滑动和跳动方式沿河床底搬运。15622. 悬运:即是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运。15623. 河流的搬运能力: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称为河流的搬运能力。15624. 加积作用:自己总结吧,15725. 辫状河:河床因加积作用而抬高,并变为宽而浅平,河水在宽浅的河床上流过会发生频繁的分散与聚汇,形成辫状河。15726. 心滩:自己总结吧,15827. 边滩:即点砂坝。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的小规模的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15928. 河漫滩二
56、元结构:河漫滩沉积物和下面的河床沉积物一起构成了河漫滩二元结构。15929. 三角洲:河口部位的沉积体。当河流入海(湖)时,流速骤减,河水和海水混合,把动能转输给海水,最后因摩擦作用使能量消耗而停止运动,河水即行消散。河水消散后失去了搬运物质的能力,遂发生沉积,从而形成三角洲。16030.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改变,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于是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去均夷化作用。16131. 河流阶地: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因去均夷化作用而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为iezai河谷两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16232. 准平原:地面平缓,仅有微弱的波状起伏
57、,残存一些由抗风化剥蚀能力强的岩石构成的孤山,大部分地区被较薄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这种地面称为准平原。16433. 夷平原:准平原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而称为山地,在山地的顶部可以残留着准平原的遗迹,即相当平坦的顶面。其范围可大可小,面上可以见到砂、砾等松散的沉积物,而且一系列相邻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它们代表了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164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1. 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称为雪线。1672. 冰川冰:粒状冰进一布重结晶、增粗、变致密就称为冰川冰。1683. 大陆冰川:呈面状展布,延展面积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冰层厚度达数千米。压力巨大。1694. 山岳冰川:又称阿尔卑斯式冰山。它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5. 冰斗冰川:冰体主要部分在雪线附近的凹地(冰斗)内,溢出部分(冰川舌)十分短小。它主要分布在降雪较少的高山地区。1696. 山谷冰川:冰斗冰川进一步扩大后,使注入山谷。其长度一般在20-30km,好像冰冻的河流。1707. 山麓冰川:山谷冰川流出的山口到达山麓地带后,个冰川汇合而成为面积比较广阔的冰源。它是介于山谷冰川与大陆冰川之间的过渡类型。1708. 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劳动者雇佣合同样本
- 2025年双边共建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协议
- 2025年公众号运营管理协议
- 2025年卫浴瓷砖粘贴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临时就业协议指导
- 2025年企业间产品购销合同标准格式
- 2025年总代商业运营合同
- 2025年锅炉房维护保养合同
- 2025年玉米免耕播种机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住宅保温系统设计与施工服务协议书
- 解剖台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抑郁症课件教学课件
- 关于消防安全评估设备操作说明详解
- 2009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副省)
- 2025年高考作文专练(25道真题+审题立意+范文)-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总复习
- Unit1Myfamily单词解读(课件)Joinin外研剑桥英语五年级上册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知识测试30题(附答案)
-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及翻译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 人员测评方案
-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和心肺复苏-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