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2、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情分析】近几年新课标地区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小说,散文较少涉及。近几年新课标地区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呈现出小说以微型小说为主,散文以叙事、写景、抒情类为主。以下规律:1 选材范围较广,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艺术价值都很高。2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有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其中小说主要考查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散
3、文主要考查理解重要词句,鉴赏散文语言、艺术手法,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等。3从考查形式看,题型、数量、分值一直比较稳定。通常设置四题,25分。第一题为多项选择题(五选二),占5分;后三题为简答题,占20分,其中最后一题多为探究题,占8分。【小说】三分析三把握 条分缕析读小说 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宽泛的,长短篇小说的节选或者整篇小小说都可能被选作阅读材料。那么,如何阅读小说呢?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分析三把握”。 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 小说是否成功,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构思是否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主要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及含蓄曲折上。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
4、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多以人物的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因此,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 高考所选的小说多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局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只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中的一次小小撞击。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
5、依据。 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是社会环境。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原因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
6、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境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
7、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考向一 形象、情节、主题 三年13考 高考指数: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形象、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这些都是小说考查的重点。 一、形象小说的核心 小说以人物为核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精神风貌,使形象丰满。1.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事、物、
8、环境等的描绘来表 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描写手法 作 用 外貌、动作、神态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二、情节人物性格的成长史 1.小说情节的构成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2.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 (1)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
9、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 (2)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3)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巧合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之一,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5)串联
10、: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6)并联: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3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小说线索、思路的答题口诀】熟悉相关知识,牢记答题术语;小说线索
11、特点,明暗双线交织;小说思路问题,注意审清题目;问什么答什么,分清答题角度;内容情感结构,人物环境情节;开头巧设悬念,结尾出人意料;中间一波三折,铺垫伏笔衬托;揭示深化主题,塑造刻画人物;创设故事情境,渲染环境氛围;层层推动情节,暗示故事发展。 三、主题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小说的统帅、灵魂。 【方法归纳】一、小说的形象概括分析人物的五个“入手” (1)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如血的故事中彭先生“外省郎”的身份,让其老丈人不赞成他们的婚事,这影响
12、着彭先生的言行。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正面及其他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血的故事中彭先生幽默乐观的性格就是通过他风趣的语言体现出来的。 (3)从情节发展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
13、,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如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等作了明确的交代,因此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特点。判断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1)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拓展延伸】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A.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如在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最后常春藤叶的出现这一情节逆转,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更富有典
14、型性。因此在分析贝尔曼时,要结合这一情节找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特征。 B.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合当时沙皇的专制统治这一现实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意义就简单便捷多了。 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2)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洗澡11题第(3)小题:“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先要找出对“太
15、阳”、“树”和“知了”这些物象的描写,明确这些物象实际交代了自然环境。作用如下: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二、小说的情节 1.考查的类型 2.概述情节题的答题技巧 (1)理清小说的结构,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重发展和高潮部分。 (2)寻找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线索有事物线索,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面包,其线索就是面包;有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另外,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和重要事件。一般一个
16、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3.分析情节作用题的答题角度 (1)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就全文来说,情节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就开头结尾来说,情节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就开头来说,情节有如下形式:形式 作用 倒叙式 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继之以追述其到鲁镇的经过等,设置了悬念。 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就结尾来说,情节有如下形式: 形 式 作 用 出人意
17、料的结局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此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形式 作用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戛然而止 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
18、。一般来说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性格。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山神庙偷听”这一情节,是林冲由原来的妥协忍让到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有力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逼上梁山”。 【临考叮嘱】1.阅读完文章后,快速浏览问题,对考查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回到原文,对感觉与问题有关的句段进行勾画圈点,必要时可在旁边写几个简单的关键字。 2.根据理解,组织答案,做到条理化、要点化。可以根据题目的赋分推测要点数量,如赋分为4分,可分两条作答。 3.不要机械套用答题模板。答题模板只是提供了答题的思路,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具体语境作答
19、,切忌只有骨架(模板),而无血肉(内容)。 4.若感觉问题太难,以致无从回答,切不可一字不写。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原文中找到相应句段,稍加改造分条列出。考向二 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 三年4考 高考指数: 一、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环境的分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体现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 (2)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
20、背景。 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场面描写 指对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或者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二、小说的技巧艺术手法(含语言) 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小说运用最多的是记叙和描写。 1.记叙 (1)记叙的人称及作用(2)叙述方式及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如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运用了顺叙的方法,眉目清楚地介绍了林黛玉的行程。 倒叙: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使小说波澜起伏。如祝福的开头先交代祥林
21、嫂的死,就是运用此法。鉴赏时须说明倒叙情况,指出强调的内容,分析倒叙的好处。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补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描写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22、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方法归纳】一、赏析小说的环境的技巧 环境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以考查自然环境为主,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描写的特点、方法、作用等。 1.环境描写手法题的答题角度 (1)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感知景物特点。(3)抓住写景的层次和观察的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 (4)掌握环境描写的技巧: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 正面侧面描写。 细节
23、描写。 工笔:对描写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 白描:不用秾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精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拓展延伸】细节描写的作用 (1)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形象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2)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3)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水浒传在写武松路过景阳冈时有这样一句话“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
24、地坠下去了”,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4)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5)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2.环境描写作用题的答题角度 (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深主题) 如祝福结尾: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作者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含蓄地揭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雪样命运的主题。 (2)对人物形象的衬托。(衬人物) 如【真题感知】晚秋中,小说开头“晚秋”的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衬托了瓦萨卡心情的烦闷。 (3)对主人公活
25、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示背景)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4)对小说情节的推动。(推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和渲染,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正是因为风雪过大压倒了草厅,让林冲不得不另觅他处,才有了古庙中隔门而听,手刃仇敌,怒上梁山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正是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6、(5)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渲气氛) 如祝福中环境描写:“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一处写雪就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的。二、赏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含语言)的技巧 1.小说表达技巧类题的答题思路 (1)小说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现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艺术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2.品味语言特色题的答题技巧 品味小说语言特色题,注意从以
27、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综合运用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等。 (4)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5)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临考叮嘱】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
28、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隐含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意由哪些方面构成,题干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
29、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小说的语言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是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考向三 探究 三年6考 高考指数:所谓探究,就是围绕一定的
30、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考试中出现的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探究题的类型 (1)个性解读类 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其实并不允许考生脱离文本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我们可以把这种题型看成是文本研讨类探究的变体,不过相对于文本研讨来说,考生有一定的自由进行拓展,但是必须如前所述要有一个“度”,与文本不即不离。 (2)知识积淀类 此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
31、对象比较确定,但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素养,答案组织得好不好往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 (3)联系现实类 命题人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4)技巧分析类 要求考生就作者行文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探究,有的还要问这样的表达技巧给你的写作启示。 2.探究题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 通过一问一答,为考生提供了探索、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有助于考生创造力的发挥,有助于展示考生的创新见解和语文能力。 (2)问题的启发性 所提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思维一种导向,使得学生能沿着这个导向探索下去,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的题目可以给学生多个方向
32、进行探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 解答探究性题目,要求考生有由文内到文外的拓展,即对文本作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并由此展开,展开时考生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所以这类题目的答案起点在文本之内,但终点在文本之外。 (4)答案的多元化与综合性 由于探究题命题的开放性,考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角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不同,考生往往会作出不同的且都符合试题要求的解答,只要能根据文本和有关原理,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5)答案的论述性6)评价的灵活性 一般来说,只要考生能够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能够得到分数,这给评
33、价的老师带来了较大的灵活性。老师既要看其回答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全面、深刻,还要看表述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得体。但给分有较大的灵活性。 【方法归纳】1明确任务 即审明探究任务,把准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等。2.明确观点 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明确结构 即结合文
34、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即叙述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再评议结构的作用。4.明确文本意识 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允许考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驰骋想象,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考生仍然应该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进一步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同样是个性阅读。 5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句子,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其次
35、再按序号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拓展延伸】 1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以小说来讲,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2熟悉题型并掌握题目涉及的必要知识 小说类文本常见的题型有: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现实性(或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真实性);此形象是否具有概括性;某一情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结尾的方式是否恰当;该作品有没有艺术价值,有没有审美价值
36、;小说的主题是怎样的;等等。 对于这些题型,我们也应掌握相应的知识。比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现实性这一问题,就要知道“现实性”是就什么而言的,这里的“现实性”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小说中那样的人物,把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与现实中的此类人物联系起来就可以了。再比如人物形象是否具有概括性这一问题,就要先从概括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入手,然后再谈这一形象是生活中哪一类人的概括。某一情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这种题的答法也一样,就是与现实进行比对,看看这一情节能不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有依据就是合理的,无依据就是不合理的。至于结尾的方式是否恰当这种题目,是与小说前文的情节有关的,看它是否应该在此处结尾
37、,在此结尾能否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能否将人物的性格表达充分,能否达到结构的完美。而艺术价值的回答,则应紧扣小说的情节是否有波澜,描写人物用了什么手法,通过什么事件表达了什么主题。审美价值这类题目,学生很难把握,但学生应该了解审美价值都包括哪些内容,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它是指作品中人物性格向善向美的那些特征,还有作品反映的主题对现实有没有好的引导作用,能否对现实产生积极影响,有没有美的语言及给予人享受的艺术魅力等。二、分清类型用技巧 类型一:个性解读类答题技巧: (1)紧扣题干,寻找依据。 个性阅读,也要尊重文本。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
38、的浏览,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2)注重事理,讲求规律。 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 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作辩证的认知。类型二:知识积淀类此类试题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但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答案组织得好不好往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答题技巧: (1)依据原文思路,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 (2)结合文本,联系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如果对这
39、些一无所知,探究的答案是不准确的。 (3)联系生活,寻找文本与生活的契合点。 (4)与文章的主题挂钩,即搞清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类型三:联系现实类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答题技巧: (1)详细挖掘作品中的内涵,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语句,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联系生活实际。这会让我们有很多话想说,同时,这也是我们探究文本的深化与升华。 (3)注意答题思路: 结合文本 + 联系现实类型四:技巧分析类 要求考生就作者行文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
40、探究,有的还要问作者这样的表达技巧给你的写作启示。【临考叮嘱】探究性试题并不神秘,只是要求理解得深刻一点,思考得周全一点,有一点个人的体验和感悟。 解答探究题应注意以下误区: (1)“不尊重文本”。即忽略文本材料,或只是就题解题,断章取义,或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 (2)“浅入浅出”。即肤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地写几句答案。 (3)“泛化解题”。即没有个性化阅读,没有自己的创意,没有独特的认知,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 (4)“角度单一”。即解题视野狭窄,不能对文本作多元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5)“多元无界”。即一味多元,没有界限,虽有创意解读但充斥着胡思乱想。 (6)没
41、有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第二讲 散文】半亩方塘一鉴开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要提高散文阅读理解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1深入品味标题内涵,初步把握作品情感 标题是作品的文眼,它或多或少地给读者一定的信息、思考或暗示。我们在阅读鉴赏时应该把它们挖掘出来,为我们理解所用,这样可以降低我们理解文章的难度。 2找寻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我们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归纳段意可以通过勾画关
42、键词句来完成,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具体方法如下: (1)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首先应当通读两遍文章。(2)勾画标记关键信息。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3)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在叙述和描写中常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去
43、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和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3合并分层,把握全文的思路 读完全文后,要根据自己对每段段意的把握来给全文分层,从而把握全文的思路,进而明确把握全文的主旨,为后面的答题做充分的准备。: 二、认真审题,获取信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就能明确答题方向。比较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也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有些题目是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分析理解,有些题目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评价,有些题目是对写作技巧的阐述,有些题目是对表现手法的阐述。如果在审题中忽略题干的重要提示,答题就有可能失之
44、偏颇,甚至答非所问。所以审视题干、揣摩答题的思路非常重要。 1用心审题 做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特别提醒】题干的作用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提示答题范围,规定答题角度,提供答题思路,隐含答题信息,体现答题规律。 2确定答题区域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
45、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3筛选关键词句 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把握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有的题目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这时应该找出与答案相关的词句,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概括出关键的词句,为答题做准备。 4整合概括,定向表述 答题时能不用作者原话的情况下尽量不用作者的原话,按题干要求定向组织关键词来作答。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另外,题干中的分值也会给我们很大的提示,即答案应根据分值,适当分点分条。 三、答题注意事项 1弄清题干中的态度或倾向 题干如
46、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意由哪些方面构成,其往往是在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内容构成,明确答题方向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散文的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都是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共同点,然后将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的、概括性的语言,即
47、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6多角度多层次答题 解答探究题,尽量从多角度多层次答题,让答案的骨架牢固、漂亮,内容丰满、充实。此外,还要注意探究题往往是要求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所以一定要恰当地结合文本,不能脱离文本高谈阔论,信马由缰地答题。考向一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一、分析作品结构 1.考查的类型 (1)分析文章的思路:线索的设置,结构的安排
48、,详略主次,过渡穿插,伏笔照应,烘托铺垫等。 (2)概括句段的作用。 2.分析文章思路题的答题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叙述了什么事情。 (2)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
49、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5)通读全段,合成段意。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考向二 体会语句的含意,品味表达艺术 一、体会词句的含意 1.考查的类型 (1)体会词语的含义。(2)体会句子的含意。 2.理解词义的三个“联系”一个“依托” 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就具体技巧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 (1)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50、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需依据此法。 (3)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如对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这一词语的理解就需要联系这两方面。在荷塘月色中,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因此,“颇不宁静”这个词语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同时,朱自清的“不宁静”也归于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4)依托修辞挖掘词语的含义。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
51、些修辞方法。依托修辞挖掘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思维轨迹图:词语本义+语境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题的答题技巧 理解句子的含意,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词句的表层义体味其内涵。具体来说,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
52、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我们稍微变通一下。(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及表达效果。 (4)看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5)辨析修辞,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
53、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6)抓句子主干,关注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对较为复杂的单句,可通过理清文句的主干和枝叶,来达到理解文句句意的目的。 对复句来说,要分析层次,明确层次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条进行叙述。答题思路: 第一,确定分析角度; 第二,抓句中关键词语,析修辞表达深意; 第三,联系文中的重要词语,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旨、情感等加以理解; 第四,综合上述信息,整合答案。 二、品味表达艺术 1.考查的类型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2)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等; (3)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谋篇布局,如线索设置、过渡以及前后呼应等。 2.赏析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思路 (1)明确类型,遵循程序。 (2)把握角度,具体分析。 (3)使用术语,表述准确。 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 “反衬”等等。还要注意表达效果的术语,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婴儿辅食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物业服务合同:办公楼物业管理及设施维护
- 2024-2030年中国印刷品上件机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2024年版软件源代码保密合同2篇
- 2024年全面安全管理协议范本一
- 2024年度书画展览与合作推广合同3篇
-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生物偶联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马鞍山学院《三维角色建模与渲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弃土场弃土处理与生态保护合作协议3篇
- 2024平房买卖合同及绿化改造配套服务协议3篇
- 汽车修理厂喷漆合作合同
- 模拟法庭课件教学课件
- 吉林师范大学《微积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JJF(浙) 1134-2017 微米千分尺校准规范
- 1-5的认识比大小课件
- 过年留职不回家协议书范文模板
- 2024年春季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川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国际贸易流程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SVG图形渲染瓶颈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