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依次安排了三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三篇课文分别是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其中竹节人一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 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把玩竹节人时的动作、围观的人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文章脉络清晰,先写自己做玩具,再写怎样做、怎样玩,尤其是刻画玩的紧张画面,引人入胜。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黄传惕的故宫

2、博物院,姜舜源的故宫史话以及来自故宫官方网站上的故宫游览须知和平面示意图四篇材料构成。意在锻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引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述。本次习作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 体会生活的乐趣。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2.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和主旨。3. 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4.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5. 能写清楚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6. 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

3、通过人物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7. 背诵朱熹的春日,大致理解诗意。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2.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和主旨。3. 体会通过人物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难点1. 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2.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3. 能写清楚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竹节人 2 课时宇宙生命之谜 2 课时故宫博物院 1 课时习作 2 课时语文园地 2 课时10竹节人竹节人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

4、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 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看,本文是作者对儿时所玩的竹节人的游戏的回忆,不但回忆了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可很多学生对竹节人这一游戏不了解,所以在阅读本文时虽然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很难与作者有同样的感受。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帮助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但是, 如何选择阅读

5、策略,选择哪些阅读策略,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本课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材料会不一样,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再带着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相应的课文内容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结合课后思考题,梳理阅读过程,总结学法。【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2.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致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3. 联系本单元阅读的要求,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过程与

6、方法】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重点1. 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2.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 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斗竹节人的场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教师:多媒体课件,斗竹节人的视频片段。学生:预习课文。2 课时第一课时1. 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2. 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习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重点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难点

7、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玩具?(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玩过的玩具真不少,那你们知道一种叫“竹节人”的玩具吗?(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 介绍作者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2.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画出生字新词。3.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教师正音。(2)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教师示范书写。裁:左下角的“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

8、笔要变捺为点。跺:“ ”最后一笔是提。颓:左边“秃”字最后一笔要变为横折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 学生小组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相机点拨。(1)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说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裂缝“像黄河长江”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课桌破旧的特点。)(2)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这句

9、话把立起来的竹节人比作健美比赛中的小伙子,同时运用“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等动作、神态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竹节人的神采。)(3)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 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 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赫赫伟绩”“鏖战犹酣”大词 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了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了竹节人游戏的吸引力之强、乐趣之多,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 简单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2) 合作与交流。给自然段标

10、上序号,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 交流划分原因,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层次梳理: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概述“我们”当时全都迷上了竹节人。第二部分(第 37 自然段):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第三部分(第 819 自然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情景与乐趣。第四部分(第 2029 自然段):主要写“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下课后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 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 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竹节人概述“我们”全都迷上了竹节人描述制作竹节人

11、的过程写斗竹节人的情景与乐趣写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竹节人,自己偷偷玩第二课时1. 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分组交流学习。2. 通过品读文本,激发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思考, 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感知童年的快乐。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由于阅读目的不同而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抓住阅读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一、复习导入1. 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2.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 教师播放“斗竹节人”的视频片段,导入课文。过渡:竹节人确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玩具,找不到太多关于它的视频资料,也很难买到实物。好在作者的描写十分生动,

12、我们还是去文章里瞧一瞧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提示和课后习题,快速浏览全文,确定阅读任务,完成表格。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我要关注的内容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以及玩法。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装饰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重点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任务,确定分组,小组交流、汇报。(1)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思考问题。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找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写一份制作指南。(引导学生

13、重点阅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明确制作竹节人需要准备的材料毛笔杆、纳鞋底的线,然后抓住句中的数量词“一截”“一对”“八截”“一根”和动词“锯、钻、穿”来梳理制作步骤、操作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找出与竹节人的玩法相关的文字,画出重点字词。(重点阅读第 89 自然段,关注段落中“嵌入、拉紧、一松一紧、放在一起、对打”等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梳理玩竹节人的方法和过程。)阅读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聚焦第 819 自然段,紧扣表现“我们”装饰竹节人、斗竹节人时有趣、快乐、投入的词句,体会乐趣:A(第 916 自然段)竹节人搏斗中出现的各种有趣的情景:竹节人会没完没了地对打,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

14、住了,就呆头呆脑地挨揍,简单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单纯的喜爱与纯粹的快乐;“我们”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制作武器,创造名号,使竹节人显得更加神气威武。B(第 1719 自然段)“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入迷:玩得入迷, 忘记上课。聚焦第 2023 自然段,感受玩竹节人对孩子的吸引力,体会乐趣:一是上课也依然意兴不减;二是竹节人被没收后“我”沮丧透顶、希望找回竹节人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哪些段落可以略读?(重点阅读第 2029 自然段,即课文的第四部分,前面的内容可略读。)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你觉得老师的

15、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老师“怒气冲冲”是因为“我们”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竹节人。这并不会影响老师形象,相反能让读者感受到老师的童心未泯。)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 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当“我们”看到老师玩竹节人时,觉得原来看似严厉的老师也有可爱的一面,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很开心。同时,“我们”也因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给老师带去快乐而感到自豪。老师玩竹节人的一幕也成了“我”关于竹节人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2) 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方法。3师生共同品读精彩段落。(1) 读第 1114 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思

16、考: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完成填空。(课件出示填空题)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就成了手握()的(),号称 ()。竹节人手上装上两根(),就成为手握()的(),号称()。“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你什么感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破课桌当作古战场,把同学们的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2) 读第 1719 自然段,感受惊心动魄、无比热闹的“搏斗”场面。读一读第 1718 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两段中,斗竹节人时的招式五花八门,同学们的配乐铿锵有力,宛如一台地地道道的戏剧表

17、演。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就烘托出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读第 19 自然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战的“观众”也很投入?(可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 “攒”的意思是“聚”,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表现出热烈的氛围。)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呢?(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攒着围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等细节侧面烘托,与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了才知道上课的事实, 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入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三、拓展阅读,学有所获过渡: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是战场上的壮士,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位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她童年时的竹节人

18、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1. 课件出示片段,学生拓展阅读。2. 阅读与交流。(1) 说说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课文中的竹节人是打斗用的,而这里的竹节人是“戏班里的演员”,而且形象更丰富。)(2) 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了什么呢?(收获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竹节人做竹节人快速阅读斗竹节人仔细阅读、反复阅读乐趣没收竹节人 浏览阅读玩竹节人教学本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不同时,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填写表格与分析重点句段相结合的方式。此外,本文是一篇回忆类文章, 语

19、言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 因此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与自身童年生活进行比较, 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学习时,同学们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分析课文时,我的指导比较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很大的欠缺,使得课堂进行不完,最终拖堂。11宇宙生命之谜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课文先由古代神话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指出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

20、条件分析得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然后利用探测器在火星登陆,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进行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内心世界较为丰富, 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比较容易。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法,比如浏览课文、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查找相关资 料进一步进行比较、判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 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取有效信息,

21、提高阅读效率。本课的教学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再带着阅读目的自主阅读,尝试找到答案,并交流阅读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关注旁批,看看学习伙伴是如何进行阅读,完成阅读任务的;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 对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进行梳理;最后根据课后提出的两个问题, 采用适当的策略阅读本文,寻找答案。【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区分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差异。3.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4.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

22、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 朗读课文与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太阳系、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相结合。2. 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与学习说明方法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重点1. 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2.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难点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并激发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2 课时第一课时1. 正确认读

23、、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难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师:播放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让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可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一直是一个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生命之谜,跟随作者一同去探讨这个谜团吧!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 学生大声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将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2. 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1)

2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找出难写、易错的生字。(2) 小组内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3) 教师重点指导“揭、斑、御”等字的写法,学生临写。(4) 合作读课文,互相指正。3. 集体汇报。(1)由学生自己点将“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阅读课文导语与侧栏旁批,确定阅读重点,思考问题。(1) 请学生在圈内填上合适的词语,训练整理信息的能力。(出示课件)(2) 自读自悟。标上段序,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引导学生读旁批“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

25、, 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试着运用找关键句的方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示例:从神话引入,提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话题。从理论上猜测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天体上有生命存在必备四个条件。经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宇宙飞船对火星的观测推翻了人们的猜测。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从落地在球上的陨石中找到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总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需要人类继续探索。2. 在了解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和写作顺序。(1) 理清文章脉络。小组合作,

26、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层次梳理: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二部分(第 34 自然段):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三部分(第 58 自然段):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四部分(第 910 自然段):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2) 教师提示说明文常见的写作顺序:提出问题(质疑)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结论)。3.

27、 提出质疑,师生交流。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 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2) 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宇宙未解之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课时1.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2. 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并激发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重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难点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

28、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并激发他们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再次提出课文的主要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学生交流)2.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确定阅读重点: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1) 学生自主阅读,标示相关语句。(2) 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课后习题第 1 题,归纳阅读方法。与问题相关的内容仔细读,必要时多读几遍。与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的段落大致浏览。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正确的、有用的,要通过对比筛选,再查查相关资料加以判断。2. 理解课文,寻找答案。(1) 学生讨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9、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第二,必要的水分;第三,适当成分的大气;第四,有足够的光和热。)(2) 借助上面的探讨,思考:太阳系中除地球外的其他星球有无生命存在?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教师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画出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的示意图: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学生阅读第 4 自然段,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指导学生用“因为 所以”的句式表达。)交流示例:水星,因为它离太阳最近,向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3) 重点探究火星。学生阅读第 58 自然段,分析火星

30、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为什么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从理论角度思考)为什么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从科学事实角度思考) 小组一汇报交流。两个猜测: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可能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火星表面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自转一圈的时间接近;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接近,昼夜长短相近,都有四季。所以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小组二汇报交流。探测器对火星进行观测发现:所谓“运河”,是一连串的暗环形 山和暗的斑点;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是风吹动尘土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火星非常干燥,水汽含量极少;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 且大气

31、层中没有臭氧层;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综合这些因素,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教师出示关于火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快速阅读,了解相关知识。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小结。三、读法探究,梳理阅读任务1带着任务自主阅读。(1)明确阅读任务,小组合作完成表格。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2)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3) 学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交流示例:生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阅读的内容是第 2 自然段,采用的阅读方法是寻找关键句。生 2:为了了解科学家是怎

32、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我阅读的内容是第 34 自然段,采用的阅读方法是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生 3:针对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这一问题,我阅读的内容是第 7 自然段,采用的阅读方法是查找资料。生 4:第 1 自然段与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关系,可以跳过去;后面的部分需要细读,有些专业术语不影响理解内容,也可以跳过去。(4) 抓关键语句,指导朗读。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2. 交流总结“有目的地阅读”常用方法。(浏览内容法、

33、勾画关键句、概括段意法、提取关键信息、比对筛选法、查找资料法等。)3. 运用阅读方法。(1)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阅读任务一: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着重阅读第 38 自然段)阅读任务二: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细读第 7 自然段) (2)总结方法,迁移巩固:同一篇文章,阅读目标、任务不同,那么相应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略有不同。宇宙生命之谜提出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分析问题生命存在必备四个条件不可能存在六大行星火星难以存在探究结论 未解之谜有待探索本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

34、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在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制作了包含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图片的课件,同时课前安排学生阅读有关宇宙的资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了准备。学生收获很大。12*故宫博物院本文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是一篇说明文,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文章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对故宫主体建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第二则材料选自姜舜源的故宫史话,讲述了太和门被烧毁后,民间的能工巧

35、匠通过扎彩棚的形式“重建”了太和门的故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第三则材料截取了一张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出示的图片,对故宫博物院和参观路线作了简单介绍。第四则材料是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区分了故宫开放与未开放的区域。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适合达成小学阶段“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个目标。1.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多篇文本中进行筛选,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进而完成任务,还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组合资料进行讲解这个任务,完成起

36、来难度颇大。2.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学生应该久闻其名,并对其有所了解。但从没到过故宫博物院的学生,对这个古建筑会存在陌生感,因此除书上的图片外,还要补充一些图片来引导学生体会故宫是宏伟的建筑群,拥有和谐统一的布局,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对前面两课的学习进行简单回顾,接着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确定自己的阅读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阅读目的充分展开自主学习,随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全班展示,用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同时对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进行整理。【知识与技能】1.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

37、2. 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的设计。3. 对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组合,并搜集相关资料,游览时进行讲解。【过程与方法】与阅读任务有关的材料细读,与阅读任务相关性不强或不相关的材料粗读,并及时做好标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的设计。难点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对材料中重要信息进行组合。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查看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1 课时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1. 同学们,通过对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围绕“

38、有目的地阅读”,我们掌握了一些策略和方法,比如,在阅读时,要根据阅读任务筛选出合适的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如找中心句、抓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今天这堂课, 就让我们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策略和方法,一起来学习故宫博物院吧!2. 出示课题,师生交流准备的资料。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四则材料分别讲了些什么, 明确阅读任务。2. 学生交流汇报,分组填写任务表。材料一: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对故宫主体建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材料二:讲述了太和门被烧毁和“重建”的过程。材料三:网站资料,简单介绍故宫以及参观游览故宫博物院的方案。

39、材料四:网站资料,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我的阅读任务,设计故宫一日游路线图,选择景点作讲解我选择的阅读材料我运用的阅读方法我的阅读成果我这样设计/讲解的原因3.学生根据阅读任务阅读相关材料。三、筛选信息,完成任务一1. 出示自学提示。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 并思考哪些是参观路线的关键信息。提取关键信息,并批注。(设计路线的关键词: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方位词和表示具体位置的词语)2. 分享信息,梳理信息。 (请学生根据阅读批注,讲述自己选择的阅读方法,分享发现。)(1) 材料一:第 12 自然段从整体上介绍故宫,从第 3 自然段开始按游览顺序介绍,这是完成路线图的重点。关注

40、游览顺序,提取关键信息。 交代行踪的词: “ 从 往里 , 沿着 穿过 到”“ 走进”“ 进了 就到”“ 从 出 就到” 方位词: “ 北面”“ 中心”“ 中轴线上”“ 后面”“ 往北”(2) 材料三:有两个出口,但不可逆行。(3) 材料四:未开放区域(阴影部分)不能参观。3. 统整信息,完成任务。根据学生发现的关键词,请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单上,用彩笔(颜色清晰)勾画出路线。4. 汇报评价,点拨指导。(学生汇报、分享,教师评价补充) 主要路线(由南向北):路线一: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

41、、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补充路线二:进神武门,上燕翅楼,下来后去武英殿,再奔文华殿最后出东华门(参观特展,半日游览)。四、组合信息,完成任务二1. 回顾任务,挑选景点。(1) 完成第二个任务,需要选择一到两个景点进行讲解,你们会选择哪些景点?(太和殿;三大殿;内廷。)(2) 大多数同学在选择景点的时候都首选了太和殿,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文本,发现太和殿的特点。2. 聚焦太和殿,提取关键信息。(1) 介绍太和殿,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来讲解?小组合作进行选择, 并交流分享。(整体样貌、太和殿的龙、太和殿的位置、太和殿的作 用。)(2) 老师点拨:要想使自己的讲解层次清晰、内容有趣,介绍前, 需找出

42、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并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介绍时,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位置相貌作用故事传说。3. 小组合作,展示讲解。(1) 小组合作介绍选中的景点,面向全班进行讲解。听众可以进行互动:补充、评价、提问。(2) 教师按照学生需求,出示相关图片,并引导学生注意讲解时的语气。五、总结全文,任务延伸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 (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今天我们只能从课文中窥其一斑,但我们的任务还会继续,大家可以阅读故宫 100,浏览故宫博物院官网,结合搜集的信息,完善路线图

4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家人一起走进故宫,在这样规模宏大、布局统一的建筑群中感受它的魅力吧!故宫博物院画路线图:抓住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方位词和表示具体位置的词语介绍景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本文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虽篇幅较多,但阅读难度不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本课教学,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我通过设置问题,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预期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了关键信息,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

44、下一个环节,我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本次习作是“ 让生活更美好”,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体会生活的乐趣,从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本次习作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习作的内容。通过列举八个词语和三个例子,启发学生的思路,开拓学生选材的范围,便于学生联系真实世界中的相对具象的事情。二是从内容和感受两个方面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三是对习作展示和交流提出了一些建议。这次习作是以半命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补充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学生对这种形式并不感到陌生。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写作方向也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因此学生筛选

45、题材不会成为难点。相比之下,如何展现出“更美好”的主题,则需要在习作过程中多留心,以确保文章内容主线符合主题的走向。1. 指导学生先根据习作的主题展开讨论,在相互启发的基础上选题,找出材料。2. 在确定选择材料的基础上列出习作提纲:列小标题、确定重点等。3. 引导学生写清楚这件事物让自己的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知识与技能】1. 选择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一件事情、一样事物或一种品质写下来。2. 写清楚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生活的,把它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写具体。3.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心得和体会。4. 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过程与方法】1. 能够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发

46、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元素。2. 写完习作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种种美好。重点写清楚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情节要围绕这件事物对生活的影响展开。难点能把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写清楚,写具体。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熟知习作要求,思考生活中让人感觉美好的种种事物。2 课时第一课时1. 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材,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充实习作内容。2. 能够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积极意义的元素。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材,运用典型、新颖的材

47、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积极意义的元素。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花, 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游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完成半命题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二、打开思路,选定话题1. 引导学生认真读教材上的例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想想自己觉得生活美好在哪里,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这么美好

48、的。 (提示学生不要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参考范围内)2. 学生静思默想,寻找合适的写作对象。3. 围绕所想的话题,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模仿课文泡泡框的内容简单说一说,互相启发。4. 全班汇报。5. 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提取不同的角度。个人兴趣爱好方面:读书、集邮、种花、唱歌、运动健身 家庭日常生活的角度:家庭聚会、全家旅行、亲子活动 养成的好习惯、好品格方面:做事认真、诚实守信、善于动脑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1. 立意选材新颖、典型。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2. 开篇点题,结尾扣题。3. 行文过程中切入点要小。4. 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49、。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将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1. 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2. 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选择的事例。五、梳理要点,明晰脉络1. 以一个话题为例进行梳理。(课件出示表格)题目,补充话题,是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运动让生活更美好,1.一次篮球比赛让我爱上打篮球。2. 刻苦训练的我进入学校的篮球队。3. 与队友共同参与训练和比赛让

50、我结交了不少好朋友。,1.体验刺激的比赛2. 获得难得的机会3. 认识更多的朋友2.根据在横线上补充的话题,借助表格, 设计习作的主要情节。(1) 这个话题是如何让你的生活更美好的?和同桌说一说。(2) 指名发言:说清这个话题让生活变美好的过程。3. 结合自己补全的题目,思考:“生活更美好”会有哪些体现?(1) 结合某一事物,将抽象的感受具象表达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方便、快捷种花让生活更美好成就感音乐让生活更美好放松、开心(2) 迁移运用,思考如何体现这种美好的感受。(画画让生活更美好放松、欣赏;梦想让生活更美好期待、憧憬、目标;勇敢让生活更美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4. 结合实例,直观对比把原

51、因写具体的好处。(1) 听音乐让我觉得特别轻松。音乐就像一个好友一样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音乐就像一个知心朋友。当我觉得寂寞的时候,我会听一些欢快的歌曲,心头的烦恼就会慢慢消散开。当我伤心的时候,我会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钢琴曲,那优美的旋律仿佛是在安慰我的心灵。(2) 全班评议,感受“把原因写具体”的作用。(原因写得越具体, 越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理解这种事物独特的作用,有助于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5. 强调习作要求,布置习作作业。 让生活更美好个人兴趣爱好:运动 家庭日常生活:旅行 好习惯、好品格:诚信第二课时1. 选择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一件事情、一样事物或一种品质写下来。2. 写清楚它是怎样

52、影响自己的生活的,把它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写具体。3.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心得和体会。重点选择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一件事情、一样事物或一种品质写下来,写清楚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难点能把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写清楚、写具体。一、小组交流,赏析评鉴1. 小组任务驱动。组内交换阅读习作,各组选取 12 篇优秀习作,推荐给全班学生赏析。2. 结合习作要点,出示组内互评评价表,提出修改建议。评价标准,评价星级习作是不是围绕自己选择的某个词语来写的,有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对自己的影响写清楚,这个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是否写具体了,习作优点:修改建议:二、点评习作,修改誊写1. 学生朗读习作。2.

53、根据表格内容,由组内推荐人介绍本组发现的习作优点和修改建议。3. 学生自评习作,其他同学补充修改建议。4. 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1) 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2)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三、从习作走向生活1. 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和体会。2. 将班级优秀习作配以照片,发布在班级刊物或校报上。 让生活更美好补充题目解读“美好”写明原因(具体)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按照要求把作文写好,我作了多方面的铺垫: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为本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做好了准备。运用明天会更好音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说出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为习作打好基础。不足之处是对把事情写具体、原因写清楚指导得太少。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学习伙伴交流的形式,围绕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展开,对这个单元课文中使用到的阅读策略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通过展示人物入迷状态的句子,提示学生可以从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二是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日积月累” 则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日。本阶段学生在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