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阶段性过关测评(二)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n)彳亍(ch)着装(zho) 少不更事(n)B造诣(y) 校对(xio)珐琅(f) 茕茕孑立(qin)C蟊贼(mo) 弹劾(h)勖勉(x) 鲜有所闻(xin)D圭臬(ni) 肖像(xio)迤逦(y) 咄咄逼人(du)解析:选D。A.着(zhu)装,少不更(n)事;B.校(jio)对;C.鲜(xin)有所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慰藉蹉跎岁月耿耿于怀裨官野史B篡位草菅人命光风霁月饥肠辘辘
2、C谲诈目不遐接怪诞孤傲风声鹤唳D憧憬朝花夕拾妍媸毕露出类拔粹解析:选B。A.稗官野史,C.目不暇接,D.出类拔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B泰国的“大象画家”彼得为它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色彩缤纷,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解析:选C。A.东山再起:泛指失势后重新得势
3、。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B.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此处应为“不可思议”。C.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D.戛然而止:突然停止,多指声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大学将继续扩招,我省录取的比例有望达到二比一。B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C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之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D高等教育产业化动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
4、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助高校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解析:选B。A.“加快”与“规模和速度”搭配不当;C.偷换主语;D.“双刃剑”与后文矛盾,不合逻辑。二、(9分,每小题3分)(2011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
5、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
6、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做“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
7、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
8、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5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D
9、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解析:选D。D项中的“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与原文“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意思不符。6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
10、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解析:选A。“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的是第五段中的“曲面,檐角,飞椽斗拱”。7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一个
11、庭院”与原文“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一部分户外空间”,而不是“阳光、花木”。C.“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不对,其结构并不相同。三、(9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
12、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
13、声。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注】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湾碕:弯曲的岸边。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平生以为胜期胜期:美好的愿望B偕者二僧一客 偕者:同游的人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举:全,一起D又北入后湖,旋而东 旋:回转解析:选D。旋:随即。
1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因材施教C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举匏樽以相属D稍上,乃不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选D。乃:却、竟然。A.之:代词,指山崖,指示代词,这。B.因:连词,于是,介词,根据、按照。C.以:介词,因为,连词,来。10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描写月夜洞庭湖的湖光远景,叙述有关的神话传说,景色与神话交织,出色地再现出洞庭湖月夜的幽静安谧和神秘奇异。B由黎君说的“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这一句话引发,大家联想起当年苏轼赤壁之游,朗诵起赤壁
15、赋中的咏月名句,表现了众人对苏轼的怀念。C舟出香炉峡之后,文章着力点染背风处水平如镜,波澜不兴,响山前湖水下有地道通吴中,水底宫殿“神人金堂”的神话,描述简洁,意韵无穷。D文章结尾,描述舟中乘兴夜饮的情状,同时点染出超上人少饮啖梨的雅趣,洋溢着清醇、温馨、醉人的情感,显现出洞庭览胜的独特神韵。解析:选B。B项不是表现对苏轼的怀念,而是表现秋月夜游的雅兴。参考译文:秋天月夜泛舟湖上是最好的游览,而在这样的游览中,尤以在洞庭湖中环绕君山泛舟夜游为最好。不知道古代的人曾经有没有过这个经历?我这一生把泛舟洞庭湖环游君山当作美好的愿望,我曾经在诗歌中写下了这个愿望。现在是丁卯年(同治六年即1867年)农
16、历七月十五日夜,我才获得一次这样的机会环游君山。开船启程,从龙口出发前往香炉峰,月儿从树顶上升起,船在月水相映的湖面如同金碧山水的图画里行进。同游的人是开上人、超上人两个僧人和我的客人黎君,以及我的外甥费和我的孙子吴坡。南边高崖下有十几处闪烁的渔船灯火向着西方前后相接,一个接一个地从我们身旁经过,原来是渔民摇着小船在捕捞虾子。开上人指着高崖上一棵树对我们说:“这棵古老的樟树无疑有十几个人两臂合抱那么粗,树根被一块大石头围住,那石头一丈多见方。从岳阳城远远望着君山见到的一个树影突现的事物就是这棵樟树。”但是现在在月光下从船中仰望它,觉得它并不是特别的高大。我是初次知道这个情形。客人黎君说:“苏轼
17、泛舟游赤壁是在七月十六日,与我们今天泛舟游洞庭湖只差一天的时间啊。”我回过头对孙子吴坡说:“你看这月不也是在斗星和牛星之间吗?”于是我们一起朗诵了苏轼赤壁赋里的十几个句子。后来再从香炉峡中出来,稍微偏北行进。刚开船时,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到这时风从背后斜吹。水面越加平静不起波浪,看到了水湾堤岸,想到这里可以暂时停泊。但是,船并未停泊,还是那么航行,经过观音泉口,来到响山之前。一起谈起这个地道可以通往吴中的事,有人说:“有神仙居住的黄金殿堂,应当在这个下面啊。”夜色降临,月光映照,山和水都静寂无声,那情形仿佛可以访问传说中湘灵和洞庭君。后来又向北进入后湖,不久又转向东面行进,水面映照出岸上的岳州城
18、的灯火之光。云雾从船边出现、升腾,水上弥漫着迷蒙的云气,平视这些云气,变成了横长的形状,云气逐渐上腾,消散不见了。我的孙子吴坡说:“有一天晚上,从沙嘴这个地方可以看见后湖的云气从水面升起,白色的雾团有的像车轮,有的像巨大的水瓮,大约有十多块,就是这个地方。”然而这样,那么这里往下接近山中洞穴,不是应当贮云的山洞吗?山后没有人居住,在山间低洼平整的地方搭建的几家草棚,是岛上的人来这里躲避水患的。有几只客船停泊在这里,没有喧闹的人声。再转而向南行驶,出了沙嘴,穿过柳树林,便可看见老庙门。一起谈起这个地道可以通往吴中的事,有人说:“有神仙居住的黄金殿堂,应当在这个下面啊。”船只停好后,就让人拿出酒菜
19、,用童子鸡搅和着苦瓜。这时候,月儿高挂在空中,风起浪兴,对着明月和风浪痛饮,大家喝酒都超过了自己的酒量。超上人遵守不吃荤的戒律,才稍微喝了一点点,吃了几片梨子。返回到庙里,拿来了准备的茗茶。半夜时分,离船上岸,辞别了超上人及黎君,我们四人顺着山路回家了。第二天记下了月夜游君山的经历。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4分)译文:_(2)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 (3分)译文:_(3)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3分)译文:_解析
2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重点词语有“有事”“胜期”等,第(2)句中重点词语有“相与”“或”等,第(3)句重点词语有“有奇”“不啻”等。答案:(1)不知道古代的人曾经有没有过这个经历,我这一生把泛舟洞庭湖环游君山当作美好的愿望,我曾经在诗歌中写下了这个愿望。(2)一起谈起这个地道可以通往吴中的事,有人说:“有神仙居住的黄金殿堂,应当在这个下面啊。”(3)县志上说,君山周长有七里多路,因为我们的小船速度缓慢,似乎感觉到还不止(七里多路)。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
21、,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_(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4分)答:_(1)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
22、主旨。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解析:由上题可知,情由景中自然流露。写的是荒草、残碑、残阳、黄沙等哀景,抒发了一种哀伤之情。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_,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致大海)(2)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_/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西风颂)(3)哦,我的爱人,它们在哪里,_/那挥动的手,一连串动作,砂石的
23、沙沙声。/_,而是感到惶惑。(偶遇)答案:(1)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2)流云像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3)它们将去哪里我这样问并非出于悲伤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菊与城 雷抒雁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小小的菊花,在这座南方小镇里会显现出如此神奇的风采和灵性。那些黄的菊、白的菊,红的、紫的菊在这里展现出千姿百态。扭缠着的,结成一座座直径可达一米的圆柱、方柱,使你想起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前石柱的庄严与神圣;攀援着的,则依势建筑起一座高可乱真的“岳阳楼”“滕王阁”;飞腾的,成龙成凤;倾泻的,为流为瀑;站立的,单株绽开数以百计的花朵,有的矜持,有的阔笑!那些名贵的品类,亭亭玉立,碗大的花朵
24、,有的橙黄如冠;有的粉丝轻垂;有的羞颜半露;实在像一群天仙落凡,或者如一队超女待选。时在冬日,北方已是寒霜白雪交加;而南方,则艳阳高照,稍一动腿脚,就会冒汗。举办菊花展览会的小榄镇坐落在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这小榄镇地势如一枚橄榄,历史上就有养菊的风习,年年都办菊展,小镇人自称家乡为“菊城”,足见爱菊之深。自从陶渊明先生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这菊花历来就是清高、归隐的象征。“东篱”,自然是成了菊花的雅号。文人雅士总爱咏菊喻志,表明自己的品格与志向。宋人卞伯玉写下菊赋,以为菊“不履苦而沦操,不在同而表淑”。故而“伤众花之飘落,嘉滋卉之能灵”。赞扬菊花“振劲朔以扬渌,含凝露而吐英”
25、。清人王韬在招陈生赏菊文中,说花有三品,为神品、逸品、艳品,惟菊兼而有之。神在“高尚其志,淡然不厌”;逸在“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艳在“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真可为菊花知己。不过说来说去,自古以来,都唱的是菊的清高、隐逸以及履严冬而不凋。可这小榄镇,是一座南方闹市,虽说人口不多,只15万余,常住外来人口却多达16万。只菊花节开幕当天,说万人空巷,已不足以表达其热闹,一条宽阔大街,塞得水泄不通,站在高处一望,但见人头攒动,红男绿女,青壮老幼,倾家而出。那时,心中直呼,菊啊菊啊,你何以诱人如此!是你坠雅入俗,还是世人脱俗入雅!此情此景,让人难免想起那两句述说世态变化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
26、飞入寻常百姓家。”赏花兼有食花,小榄人把那艳艳黄花,入了各色菜肴,布起一道菊花宴;又以之入茶入饼,做成各类精细小吃,成了送礼待宾的佳物。菊之体,入俗而为食品;菊之魂,升雅而为神品。小镇人之聪明,令人钦佩。小榄镇先前也曾是一个偏僻乡镇,从褪色的旧照片里目睹它的前身,让人难止唏嘘,如今却成了另一种景象。走在小镇大街上,一幢幢干净、明亮、高大的楼宇建筑,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富庶与先进程度,比起欧洲一些城市,可以说毫不逊色。小榄镇有着“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种种闪光的桂冠。这又让我想到菊,想到关于菊的另一类历史品格。不畏严霜,敢于独艳,常是文人雅士看重的菊品。当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
27、竟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取菊之不与俗花为伍,一派萧杀之气。千年来,菊之卓然独立,落落不群,成了残酷社会生活的逃避者、抗争者所崇尚的植物偶像。今天,在小榄,气候温和,空气湿润,紫荆花艳艳地纷开在枝头;三角梅繁盛地绽放在叶间;玫瑰依然随时展姿;装饰林带路边的太阳花,鲜鲜艳艳地像丝带锦帛七色交并;而这一刻又突现着菊花。万菊之园,不是百花凋零的象征,更不是一花独占的酷景。百花共处,交相辉映,自然界里的和谐景象,竟改写了傲菊独放的景致,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花与花同时而放,人与人和睦相处。小榄镇人说他们努力实现的这种社会目标叫“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
28、。“高尚其志,淡然不厌”。菊之神,不正是小榄人倾心以求的志向么!小镇的秀发,簪一朵菊花,如此美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选自2010年1月18日人民日报)14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评析其表达效果。(6分)答:_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扭缠着的攀援着的飞腾的倾泻的站立的”,运用了排比兼比喻的手法,层层铺排,描绘了菊的千姿百态,使读者感受到了菊的勃勃生机;“有的矜持,有的阔笑”,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菊的神奇风采和灵性。15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关于菊的古诗文,你认为有什么作用?(6分)答:_答案:引用大量关于菊的古诗文突出了菊的特征,表现了人们喜爱
29、菊的历史渊源,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读者对菊的认识更加深刻。引用大量关于菊的古诗文,与下文中写“小榄镇的菊”形成比较、对应,使小榄镇菊的“新意”更加突出,既突出了主题,又增添了文采和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6在文人雅士眼中,“菊”通常具有哪些特征?而本文中“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请结合文本说说“小镇”赋予了菊花什么“新意”。(5分)答:_答案:(1)在文人雅士眼中,“菊”通常具有清高隐逸、不畏严寒、敢于独艳的特征。(2)“小镇”所赋予菊花的“新意”是:菊体入俗而为食品,菊魂升雅而为神品;改写了菊傲然独放的景致,构成了“百花共处,交相辉映”的和谐景象。17本文通过描述“小榄镇的菊”,将“菊与城”联系在一起,有什么表达意图?(5分)答:_答案:意在追求花与花同时而放,人与人和睦相处,努力实现“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的社会目标。借小榄镇菊与众人同乐,与百花共处,表达一种“高尚其志,淡然不厌”的人生志向与追求。六、(15分)18“作业写到很晚,真是杯具!再酱紫,要生餐具了!”“神马都是浮云!”“童鞋都是些菌男霉女,但我肥肠稀饭哦!”近年来,类似的语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小学生作文中,有人把这种现象叫“网络语入侵作文”。不同的群体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看法,并有各自的道理。请选择作文学生、语文教师、语言学家中的二种人物,以他们的身份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论。(6分)(1)作文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