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下买文具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第6册第23页上的内容)二、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掌握小 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 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本节课就是以学 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一一“笑笑买文具”让学生 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 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三、教学目标: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

2、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五、设计理念:因为本课中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小数。 为了完成从分数到小数的过渡,我力求在课上体现以下几点: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 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情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笑 笑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2、

3、体现数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 ”引出“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读 法”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写法”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味。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 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4、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 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 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师:开学了!我们又发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是

4、多少?你能写下来吗?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写的定价:7.40元。师: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它读作:七点四零元。说一说:这个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数呢?揭示课题:认识小数。(在这个环节中,我引领学生轻轻松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地应用。 另外还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1、小数的认识。(1)观察情景图:板书:买文具让学生看买文具的情景图,在小组里自由地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2)在班内汇报交流,让学生读出小数: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在这个环节中,注

5、重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因为小数表示价格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许多学生已经 有体验,并已了解部分相关知识,让学生交流互学,效果会比较好。)(3)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A.认识小数点让学生观察小数,跟同桌说说小数有什么特点,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讲 解,这个数中的点叫做小数点。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7, 27等数都叫做整数。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生汇报 后,师做小结:像0.50, 1.06这样的数叫做小数。B.认识小数的两个部分师:我们可以把小数分为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 是整数部分,右面是小数部分。1。06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6、“小数”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触认识。对于小数各部分的认识应以教师的介绍和 强调作为重点,不必让为学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讨论,以免误导。)2、小数的读法让学生再读一读“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师逐一板书“0.50读作:零点五零元”等等。(读小数和写小数的学习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口读一读,动手写一写,才能使知识落实到位。)3、小数可以表示什么在本课中,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1)我们刚才知道了数学课本的价钱是 7.40元,那么它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自己的想法。(3)班内交流:7.40元表示7元4角0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做小结:整数部分

7、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几就是几角,第二位数是几就是几分。(4)让学生说出每一件商品的标价所表示的意义。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学生独立思考后在课本上填出答案,然后在班内反馈。4、小数的写法。(1)师拿出10元2角5分,让学生说出总共是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小数表示出来(2)班内反馈:10元2角5分10.25元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做小结:把10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2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二 位。(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反馈。对做全对的学生进行鼓励

8、。(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1、完成书上练一练。2、实践活动。笑笑买完文具回到家后,她想把这学期的教科书的价格统计出来,我们也一起来帮她统计一下吧。价格买文具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中认识小数的内容。对于本节课我主要是从教材分析、目标定位、确立重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流程这五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会从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三 年级下册整一本书的开篇节,它是学生学好整本书的一个根基,教材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 验基础为背景开始,来认读小数、写小数,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提供相应的练习

9、和相应的生活实际 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就会很自然 而然地去接受这样的一个学习的开始。本节课的内容,也将为今后学习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法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生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 的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还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但由于 生活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和自控力不强。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了提高,但还具有明显的功 利性特点,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目标

10、定位为知识、技能和 情感三个部分: 在知识上,让学生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在技能上,通过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特征,教会学生用小数表示元角分,并进一步认、读、写简单的小 数,增强他们动手操作的要求。在情感上,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工作经验两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小学生对知识的撑握大部分通过老师的传授,所以通过个人和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外界的条件来得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他们在新的一个学习阶段里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教学重点 : 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

11、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 本节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主要利用迁移法、讨论法、练习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2、由于小数的意义是小学阶段较为难理解的概念。因此要注重教学中数学的生活化。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先前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再认识小数,经历读写小

12、数,要有层次性。把小数与价钱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说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材中创设了“买文具”的情境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情境,激活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也可适当加上一点语言, 比如新学期开学了, 小朋友们要准备买一些学习用具, 小飞在文具店里看到 “橱窗”里陈列着的文具,出示情境图,师:你知道每种文具是多少钱吗?这样的数你见过了吗?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多少?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图是很熟悉的,价钱也应该能说清楚。2、探索新知看着标价牌上的数据,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通过

13、同伴之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每个文具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都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在学生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就引出课题,这样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来学习对小数的认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进行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很容易就发现小数多了个小数点) 师讲解: 尺子 1 0 6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读作:一点零六讲解读法的时候要强调不同小数部分的读法,小数部分只要读数字就可以了。再讲解写法,并让学生再说一说这个小数中的“ 1”表示什么?“ 0”表示什么?“ 6”表示什么?整个小数又表示几元几角几

14、分。为了巩固知识,老师可以再写几个小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分别表示的价钱。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点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在超市里,售货员叔叔粗心地把水彩笔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 16.85 元写成了 1.685 元, 你想想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会很感兴趣的,让他们讨论讨论,可以引发他们对小数点的关注。3、巩固练习书本上的“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同桌互相检查反馈,并读一读,再老师讲解,分别说一说每一个数字的意义。“练一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练习中可以出现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一些问题,知道数学源于

15、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4、课堂小结:谁能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小数朋友是怎样的?你是是怎样认识的?这节课你最得意的是什么?(让学生反思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的内容)货比三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货比三家”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之上来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探究比较小数的方法,并进一步感受小数。二、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特征已经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学生的观察、思考、倾听、提问、书写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对小数有了好奇心和求和欲,但独立思考,与人合作的习惯有待于进一步养成,克

16、服困难的意志需要培养。教学时结合现实素材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习惯。三、教学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做学习的主人。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比较简单小数大小的方法。五、教学难点能用多种策略比较小数的大小,并体会其中的多样性与有效性。六、教学过程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着重体现以下几方面:1、做数学。美国图书馆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话:“听见了,还会忘记;看见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我让学生去做数学,

17、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2、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力求不拘泥于教材,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依据以上几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一上课就直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东西吗?”“买过哪些东西呀?”引起学生对东西的美好回忆,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说: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奇奇、丁丁、豆豆三家文具店今天开业了,你们想去看看吗?”马上向学生出示三家文具店的情境图(出示课件),

18、并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从上面的图片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说给同学们听听。”让学生互相交流,有效地复习了上节课小数的知识,然后问学生:“三家文具店的文具价格都不一样,你们想买什么?到哪家文具店买更合算呢?”这样就引出了我本节课的课题“货比三家”。这一环节将生活中购物的经历引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扫除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而且还能唤起学生已有为学生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 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比较两个小数。我引导学生明确要想知道哪个文具

19、店铅笔盒便宜,就要比较4.90 元和 5.10 元的大小,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比较4.90 元与 5.10 元大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结果是什么?最后小结比较两个小数的方法, 一化成几元几角几分进行比较, 二以一个整数为标准, 间接比较。(板书)对于学生其它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合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2、比较三个小数。我鼓励学生勇于向自己挑战, 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确, 要想知道哪个文具店的橡皮便宜, 就要比较 2.36元、 2.63 元、 2.65 元,提示学生可以在两个小数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三个小数的比较,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接着让学生代表

20、来汇报讨论的结果,基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我想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比较两个小数再考虑第三个小数,二是把三个小数都化成几元几角几分比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出正确结果,但哪种方法更好呢?我最后小结: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根据小数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这一环节我注重协调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帮助同学为突破口,以互相交流、讨论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由情入境,由境带理,对讨论学习的内容有了动力和热情,学得轻松愉快,得出的方法也能记得牢固。当然,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直观而形象,学生能根据的引导由浅入深,探索发现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游戏活动,应用拓展。1、我为学生准备的第一个游戏

21、是为“、 =”找家(出示课件)5.806.96.05 06.50.89 O10.07 0 0.711.25 元。2.4 元 4.59 元。4.58 元 0.05 元。0.5 元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我设计这个游戏目的是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2、第二个游戏是:“模拟购物”。我向学生出示三个文具店的情境图,每个文具店都有同样的商品,站学生小组合作,小组内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最后汇报购物结果。这个游戏能让学生练习用符号表示三个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第三个游戏是:“数学排队”。这个游戏比较的是五个小数,是前两个游戏的加深和延续,游戏的目的

22、是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游戏巩固练习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激,让学生在快乐中练习、巩固、运用。这一设计一方面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平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一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在这一环节我准备了三个总结、评价性的问题,这三个问题都是面向学生直接提问。1、请你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2、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你最欣赏谁?请你评一评。3、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数呢?你能举个例子,并比

23、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吗?(学生回答后我会适当地进行总结并完成我的板书:简单小数的比较)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 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五、板书设计。货比三家简单小数的比较方法直接比较(化成几元几角几元)间接比较(以一适当的整数为标准)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我力求把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明了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减法, 它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教学内容 ,

24、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经历自主尝试解决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通过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这部分内容我先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 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加一位小数, 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理解 "把小数点对齐"就是 "把相同数位对齐" 的真理 . 第二个问题是探索一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

25、法. 由于学生有了小数加法的基础, 我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再组织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讨论在计算时的注意点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和归纳计算方法。一、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 ,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2、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 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

26、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 的意识 , 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过程方法 : 在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中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法则二、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 , 我准备按如下教学程序进行教学 :1、导入新课我首先采用“三年级一班的王书含”发现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来导入【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观察,从她的发现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说各种学习用品的价格 . 接着我引导学生: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

27、 汇报提出的问题,可能提出很多的问题,最后我适当选择两个问题 , 板书: “一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一共多少元?一个文具盒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 , 这部分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平时所需要学习用品的价格 , 产生学习的欲望, 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 , 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数加减法, 同时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2、尝试计算, 探索新知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一共多少元)?:让学生口答列式 : “ 0.6+0.9= ”引导这是一道小数加法的计算问题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解决 0.6+0.9= 这道算式 , 再让同学们小组谈论一下他们的计算

28、方法, 并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在这学生可能探索出两种方法: 1) 6 角+9 角=15角 15 角是 1.5 元 2) 列竖式】接着我示范把竖式板书在黑板上 , 强调小数点应对齐等细节. 我接着出一道练习: 1.4+0.8= 接着我出示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 “一个文具盒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让学生列出算式,自己计算, 然后让学生汇报。我再给学生示范竖式的书写格式。先让学生想: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讨论,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 然后集体交流得出计算小数注意的问题。最后引导比较: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

29、都要数位对齐, 都是满十进一. 小数在计算是应小数点对齐3 、分层练习, 巩固新知.第一层 : 改错练习 . 先引导学生判断错在哪里第 1 题错在小数点没有对齐, 第 2 题错在忘掉写然后独立进行订正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改错 , 让学生体会在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 , 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层 : 练一练 1,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 , 整数的小数点在右下角 , 计算的结果应化简. 通过练习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 体会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第三层 : 出示两道应用题 , 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综合这节

30、课的教学程序 , 本课的教学特色是:(1) 通过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体会了数学的实用价值.(2)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分组讨论 ,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小数加减法应小数点对齐, 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 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3)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 , 通过练习的分层设计, 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 弥补学生思维的不足 , 重新建构已有的知识 , 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森林旅游说课稿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森林旅游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巩固和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 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森林旅游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合在本节课里

32、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创设淘气笑笑要去旅游的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森林旅游”2讲授新知:主要分为旅游前的准备和旅游中食品购物及旅游结束时购买纪念品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数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旅游准备这一部分内通过创设蓝猫商店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互 相交流自己都想买些什么东西并且计算出价格,充分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思 维。在森林食品店这一环节内的模拟情境,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 进行游戏活动,同桌两人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售货员承担问题的任务。为了增 加游戏的挑战性和游戏性,我还设计

33、了一定的平分规则,在规定时间内积分最高者为“优秀售货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二人也随着对换角色。这个游戏 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追求完善,友好合作地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 课外延伸: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并记录下来与同伴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反思小结:请学生谈收获,意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说教材1 .说课内容: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同时对称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材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 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让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 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对称图形做准备。3 .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 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等能力。(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5、5教学难点:制作轴对称图形。二、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了以探究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说学法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安排了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了较宽松的学习空间,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四、说教学过程:(一)“玩”对称,激趣引入课始,

36、老师一句:给你一张纸,你会怎么玩?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老师的撕纸表演,作品小衣服的亮相,更是把学生的兴趣推到了极致!你会象老师这样玩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折纸和撕纸。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争先恐后地将作品贴到黑板上。这样的新课导入,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通过“撕纸”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从直观上引发出“对称”之美,课堂教学随之直奔学习主题。(二)“识”对称,体悟特征1找特征,初识轴对称图形(作品)结合学生的撕纸作品, 师一句: 这些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通过

37、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会完全重合。在此基础上我巧妙地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接着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验特征,再识轴对称图形(图片)出示图片,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抓住了学生好胜的特点,学生很快就想到用对折的办法验证了自己的说法;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3辨特征,找出真假轴对称图形(课件)赏心悦目的练习面画,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练习的层次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做”对称,深化体验1 .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这是什么?(学生充满自信地猜测着,猜到最后一个

38、,打 开后居然不是同学们异口同声猜出的“花瓶”。)在学生的惊讶中,老师趁势启发学生:想一想,花瓶 的另一半形状和大小会是怎样呢?你能想办法剪出这只完整的花瓶吗?2 .剪一剪:小组合作完成“花瓶”图,全班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制作的方法,并给予激励 性评价。3 .画一画:你想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画图形的窍门。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不着痕迹地得出了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主张通 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四)“赏”对称,提升认识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 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

39、视野,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三年级数学镜子中的数学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呈现的是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是一节以观察为主的活动课。教材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分析:由于三年级学生处在小学的中级阶段,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很深刻。设计照镜子、玩镜子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学,能深刻体会和把握图形变换的特征; 在做中学,动作逻辑内化为心理的逻 辑,促进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学,也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年

40、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游戏、活动中。活动的设计是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 具有生命活力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主认识,在交流中迸发灵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通过动手 操作,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并能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 力。K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互相对称、方向相反的规律, 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41、念和创新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三)解释应用,发展思维(四)归纳小结,提升认识镜子中的数学教案和点评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三年级下册第 17 页 教材分析“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本课是以观察为主的活动课,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教材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通过操

42、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过前后、上下、左右,并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在上一节课研究了轴对称图形,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帮助三年级学生理解镜面对称。 作为活动课, 本内容将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提供自主空间, 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验证、应用”的活动过程,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掌握镜面对称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丰富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

43、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学具准备 一面小镜子、一只剪纸蝴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面大镜子、填空题、三角板或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l 、师:听说我们浙江衢州实验小学三(3)班的学生对数学特别有兴趣,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个问题屏幕显示:5+52=2师:这是一道由火柴棒拼成的错误算式,你能移动其中一根火柴棒,把它变成正确的算式吗 ?生回答后屏幕显示正确答案:55+2=22、师:5+5 2=2,如果一根火柴棒也不允许被移动,你能让自己看到一道正确的算式吗 ?生 1:用镜子。师:怎么用镜子?生 2

44、:把镜子放在算式的旁边。师:请同学们把镜子竖直地放在算式的旁边,看一看镜子里的算式。生惊喜:变成5=5 2 + 2师:小小的镜子这么神奇,里面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数学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点评:“小小的镜子这么神奇,里面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数学奥秘呢?”老师的过渡导入主题的语言多么自然。以“帮老师解决个问题”为借口来创设问题情景,既有亲和力又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中领悟到镜子的奥妙,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内化。这一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就把学生研究探索镜子奥秘的欲望激发起来。

45、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1、复习旧知屏幕显示:一张蝴蝶剪纸师:它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生:轴对称图形)师:这条虚线是轴对称图形的什么?(生:对称轴)师:这个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屏幕显示)2、确定镜子的位置师:现在去掉蝴蝶图的一半,你能利用你手中剩下的一半和镜子让自己再看到整个蝴蝶图吗 ?动手 试一试。生:只有把镜子放在蝴蝶的对称轴上才能看到整个蝴蝶。3、观察发现屏幕显示:把镜子放在对称轴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镜子外的图形以及整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4、学生汇报师: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一手拿着半只蝴蝶,另一只手拿镜子,让镜子竖直放在整只蝴蝶图的对称轴上,让这半个蝴蝶慢慢靠

46、近镜面,镜子外的半只蝴蝶与镜子里的半只蝴蝶怎么样?(生:重合)师:而且是完全重合。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说明镜子外的一半图形与镜子里的一半图形也组成一个什么图形?(生:轴对称图形)点评: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刚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构了镜子外的一半图形与镜子里的一半图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模型,还要通过验证后再加以应用。5、练习l数学书17页试试。6、练习2如果把镜子不是放在一个图形的对称轴上, 而是放在整个图形的旁边, 在镜子中看到的情形又是怎样呢 ?屏幕显示: b 3 上 A 生猜测,验证。5、练习l点评:让学生经历猜测

47、验证的过程。学生凭生活经验或者是照镜子都能得到图形或物体在镜中成像的感知,但到底是不是真理,还需学生经历一个先“观察”再“操做”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道理。三、照镜实践,探索特征。1、设疑。师:生活中我们常常照镜子,你能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对我们下列情况做出判断吗 ?( 1)我面向镜子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向()走一步。( 2)我面向镜子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我向()退一步。( 3)我的手向上指,镜子里的我向()指。( 4)我的手向下指,镜子里的我向()指。( 5)我用右手敬队礼,镜子里的我用()手敬队礼。( 6)我用左手拿笔,镜子里的我用()手拿笔。2、验证。组织学生到镜

48、子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动作,并仔细观察,填好表格。点评: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体验感悟,加强探究式的学习。同时拓宽思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更合适的发展。3、汇报交流。4、归纳特征。师:照镜子时,镜子外的人和镜子内的像前后、上下不变,但左右相反发生变化。5、游戏。老师做镜外人,学生做镜中人,师生一起边表演边对口令。点评:组织学生到镜子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动作,并仔细观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小组交流汇报使一些学生探索不到的内容经别人提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达到了知识互补的目的;集体的交流,使知识更加完善系统化。同时,也激发了学

49、生的学习兴趣,调节了课堂学习氛围。探究过程中,老师通过形象的动画,结合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般结论: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从现象看到本质,从建立表象到建构模型,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再利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用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四、欣赏倒影图片师: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叫做倒影。看到这些画面,老师想到一个词,水平如镜,在这里 谁象镜子一样?生:水面。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把平面镜竖直放置的情况,倒影这种情况在七年级我 们在研究。五、实际应用一一让学生了解印章文化。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一、 说教材1、学情及教学内容简析:

50、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从二年级上册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 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符合儿童的空间发展水平。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感性、 直观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 动,让学生体会平移的特点。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安排时,我充 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是有层次地逐渐递进的教学。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1、(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判断平移,能将图形进行平移。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感性认识,启发他们的操作能力,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 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 方法进行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单是纯粹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 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体现了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 等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三、说设计思路:本课教学,

52、我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导入。以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来初步感受运 动特点。第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以教材中提供的物体运动为基点,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能判断物体的运动。第三、揭示特征、数平移的距离。按判断方向、找对应点、数格子三个步骤来体会平移的 图形的特征,并能根据平移的图形进行判断。第四、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在感受了平移图形的特 征基础上,按平移的特征对一些简单图形进行平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距离的理解。第五、实际运 用,全课小结。学生在有趣的平移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四、说设计过程:(一)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导入情境互动:今天,王老师是坐公交车

53、来学校的,那同学们,你是怎么来学校的啊?揭示: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汽车在行驶,我们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小结: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在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这一情景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 受到运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1、出示6个物体的运动现象,火车、电梯、缆车、风扇、螺旋桨和钟摆。观察运动特点,能用手 进行模仿运动。2、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进行分类。学生先小组讨论,怎么分以及为什么这么分,初步呈现分类的标准。3、交流:以直线运动和转动进行分类。其中,钟摆的运动会产生争议。4、讨

54、论钟摆的运动。示范钟摆运动,感受钟摆是围绕顶端的一个点转动,运动有幅度,因此是和风扇、螺旋桨是一类。5、小结:像火车、电梯、缆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 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叫旋转。同时揭示课题:平移和旋转。6、及时巩固应用,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判断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要求学生能关注每 幅图中物体运动的特点,并能清楚表达。平移用直箭头表示,旋转用弯箭头表示。7、寻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8、回顾平移和宣战的运动,尝试用手势来表示。(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出发,让学生从中找出 两种不同的运动,一方面能够引

55、起他们的兴趣,同时,能让他们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并通 过小组交流分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接着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各种 平移和旋转现象,又进一步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运动的特点,动作 的准确性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这些学习活动,不仅强化了平移和 旋转的知识,加深了学生的感悟,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的体会。同时,他们也会在自己亲自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数学是那么的有趣。)(三)揭示特征、数平移的距离。在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两种不同的运动现

56、象后,着重感受平移中的位置变化。1、首先,出示运动的小房图,判断小房图在做什么运动。并及时讲解,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2、提问:小房图怎么平移的?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而明白通过箭头可以知道运动方向。并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平移的距离。3、确定平移的距离( 1)出示几个特别的点,找到平移后的对应点。( 2)一起数一数房顶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 3)请一个学生模仿的数左边屋檐的点移动的距离。( 4)学生在教材上寻找一个或者几个特别的点数一数。( 5)交流发现:每个点都向右平移了6 格。4、小结:小房图上每个点都向右平移了 6 格,我们就说小房图向右平移了 6 格。同时观察发现,平移后小房图的形状和大小都没变。5、出示金鱼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过程判断金鱼图向哪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