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_第1页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_第2页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_第3页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选自太平御览(注释)盘古: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他开辟天地,死后身化万物。混沌(hùn dùn):传说中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鸡子:鸡蛋。九变:复杂多变。九,泛指多次。于:表示比较。日长(zhng):每天增长。故:所以。去;相差

2、,距离。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盘古日长(cháng zhng)一丈   (2)盘古极长(cháng zhng)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天地混沌如鸡子  (2)天日高一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_(2)故天去地九万里。_4找出文中成对的反义词。(1)(_)(_)(2)(_)(_)(3)(_)(_)2.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3、:“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2)吾用多。(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1)君之楚,奚为北面?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_3.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4、。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过是溪_(2)未成,弃去_(3)逢老媪方磨铁杵_    (4)欲作针_2下面的句子省略了人名,请将人名补写出来。_问之,_曰:“欲作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4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4. 文言文阅读。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留下了下面的语段。让我们来读一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

5、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1(理解字词)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忆昔去年春(_)   A从前   B错过 C傍晚(2)江边曾会君(_)   A君主   B君子 C这里指子期(3)此曲终兮不复弹(_)  A终于   B终归 C结束2(提取信息)用“   ”画出最能表现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句子。3(问题探究)文中能够说明“此曲终兮不复弹”和“子期不在对谁弹”的原

6、因的句子是(   )A.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B.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D.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4(个性感悟)读了语段,你体会到了什么?_5. 课外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 无

7、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1)反归取之。(_)(2)何不试之以足。(_)(3)至之市而忘操之。(_)(_)3翻译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6. 阅读文本,完成后面的问题。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1孔子不能决也。“决”的意思是:_。2综观上义所述,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_;第二个小孩的观点是_。他们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都在_。7. 阅读下面文言

8、文,完成后面练习。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   东:东方 问其故 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   以:认为 始:始于C.去人近   去:距离 孔子不能决 决:判断,判定D.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知:知识2

9、按要求改写句子。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孰 为 汝 多 知 乎?4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A.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B.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开水一样烫,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C.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

10、凉的原因吗?D.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5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任选角度谈谈你的体会或感悟。_8. 阅读理解。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负:用背驮东西。况(huàng)然:形容钟声。遽(jù):立刻。恶:害怕,悖(bèi):荒谬。1下面这句应该怎么读,请你用“/”划出节奏来。恐 人

11、闻 之 而 夺 己 也,遽 掩 其 耳。2联系上下文理解。(1)“以锤毁之”中的“之”是指:_。(2)“恶人闻之”中的“之”是指:_。(3)“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这句话的意思是:_。3本文的寓意是:_。9. 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2)弗若之矣: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

12、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下列句子。(1)惟弈秋之为听。_(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_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解释下列划横线字的意思,夸父与日逐走。 (_)   北饮大泽。  (_)弃其杖 (_)   未至   (_)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_3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13、)_4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_5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_11.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片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你能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吗?辩斗_去人近_不能决_2“问其故”中“故”的意思是“原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原因。_3联系全文,读读画线的句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一写。_4你了解孔子吗?写句你积累的论语中的名言。_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

14、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教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蜀:四川。鄙:边远的地方。恃:凭借。买舟:租船。越:到了。顾:难道。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1)吾欲之南海(_)A相当手“的”   B往,到去。 C代指他(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_)A欲望,欲念。   B喜欢,爱好。   C想要,希望2请把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

15、僧哉?_3作者分别举“富者”和“贫者”的例子,采用的是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_。13.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弈秋,通国之_。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按原文填空。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通国:_诲:_弈:_俱:_其:_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采用对比手法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学习态度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B.可以用成语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一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个一心二用、心不在焉。因此学习结果是“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C.文中有一个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这个设问句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弈(yì)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