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1页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2页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3页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将下面的文言词语与其现代汉语的意思用线连起来。曰   有人   弗   不能或  

2、 于是   子   集市遂   我   何如   您吾   说   市   怎么样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4)至之市而忘操之。_(5)何不试之以足?_(6)宁信度,无自信也。_3请你说说自相矛盾与郑人买履的寓意。自相矛盾寓意:_郑人买履寓意: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

3、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A.其他人 B.北人 C.问者 D.北人和问者2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3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B.菱角属于土产品。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D.

4、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4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_3. 阅读理解。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  (2)如日出之阳:_2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_3晋平公想学习,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

5、指什么?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4.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怀橘遗亲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注释)陆绩:三国时吴国学者。辞:告别。遗(wèi):给予。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归(合格) B.欲归以遗母(想要)C.术大奇之(以为奇)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陆 郎 作 宾 客 而 怀 橘 乎?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古文的理解,在括号里

6、填上恰当的内容。及归,(_)拜辞(_)堕地。4你从陆绩身上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选自太平御览(注释)盘古: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他开辟天地,死后身化万物。混沌(hùn dùn):传说中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鸡子:鸡蛋。九变:复杂多变。九,泛指多次。于:表示比较。日长(zhng):每天增长。故:所以。去;相差,距离。

7、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盘古日长(cháng zhng)一丈   (2)盘古极长(cháng zhng)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天地混沌如鸡子  (2)天日高一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_(2)故天去地九万里。_4找出文中成对的反义词。(1)(_)(_)(2)(_)(_)(3)(_)(_)6. 阅读与思考。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

8、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注释:动筒:人名。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岂合:怎么能。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尝:_达者七十二人   达:_经传无文   文:_博士无以对 对:_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据何文,以知之?_(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

9、大笑?答: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_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注释)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 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D.解元尽处是孙山(尽头)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 )A.乡人子; B.孙山。3从上文看,孙山

10、是个( )的人。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4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它是(   )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 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8. 文言文阅读。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宋史(注释)洛:洛阳。见:拜见。暝坐:打瞌睡。暝:闭上眼睛。游酢(zuò):程门四大弟子之一。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颐既觉:程颐睡醒后。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时盖年四十矣 盖:_(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去:

11、_(3)颐既觉   既: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_9. 课内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这个故事告诉我

12、们的道理有(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C.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10. 古文阅读。伯牙鼓琴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钟子期死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商鞅

13、立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选自史记(注释)商鞅(yng):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令:指变法的命令。既具:已经具备。这里指制定完备。未布:尚未公布。恐:恐怕,担心。乃:于是。募(mù):广泛征求。徙(x):搬,迁移。予:给予,授予。金;古代货币单位。怪;感到奇怪。辄(zhé):立即,就。明:表明。卒:最终。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商鞅令既具(_)(2)乃立三丈之木(_)(3)辄予五十金(_)(4)卒下令(_)2用现代

14、汉语翻译句子。民怪之,莫敢徙。_3从本文看,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_4你还知道哪些与诚信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_12. 阅读理解。短文一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其邻人之父亦云”中“亦”的意思是_,“云”的意思是_。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_3“其家甚智其子”,富人为什么这么认为?_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_说:“_。”短文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走”与“兔走触株”中的“走”意思

15、相同的一项是(   )A.车刚开走 B.奔走相告 C.说走了嘴2翻译下列句子。(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_3为什么宋人没有再得到兔子?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3. 阅读理解。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结合注释阅读文章,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用原文填空。北人食菱的方法是“_ ”,当别人告诉他正确的食菱方法 “_” ,他却“ _ ” ,为自己找的理由是“_”,结果闹了笑话。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做人不应该“_”,否则,只能让别人取笑。2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