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 知识与能力 1
2、.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 激发情感, 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
3、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 创设情境, 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 出示象脚鼓点声, 引发学生读的欲望, 先读, 感到“快乐、好玩”。 B 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
4、,盆端起来, 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 快去泼吧。学生下位, 互相追赶, 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 读出体验 D 看课件, (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 体验后, 观看后, 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 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 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 出示第5句, 生读。 C 师述:怪不 得人们那么高兴, 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 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 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
5、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 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 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
6、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
7、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教学重难点: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欢乐的泼水节,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你还记得吗?开火车读
8、词语,齐读。3、我们初读了课文,我觉得云南的西双版纳很美,傣族的泼水节也非常有趣,很想去看看,你们想去吗? 走,我们出发吧!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西双版纳图片”。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儿一年四季都春色满园,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学生接读: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点击: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你知道了什么?(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2、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习准备泼水部分 泼水就要开始了,当我们紧到大街上,你们会看到些什么?读读地1、2两句。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有的撒
9、上了花瓣。交流:你看到些什么?A、人很多,并且来得很早。嘿,小朋友,现在还没到泼水的时间呀?为什么来得这么早? (理解“早早地”) 指导读好。 B、准备的容器“提着桶”“端着盆” 指导读好。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谁能读好第一句。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来吧 !(齐读) C、准备好了清水。这些清水与我们平时说的清水有什么不一样?(清水里加如了香水和花瓣) 读好“滴上香水”“撒上花瓣”清水中加入了香水,多香啊,清水中撒入花瓣,多好看哪!看来大家都想表达自己最美好的祝愿。谁能读
10、好第二句话。 小结: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的心情来吧 !(齐读) 学习泼水部分 (1) 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 问:你们刚才看见了什么? (师述:我也看见了,看见了“大家互相追赶)(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2)水能来做做动作,怎样是灌?怎样是泼?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好这句话,相机点评(3)这一大瓢一大瓢的灌,这一大盆一大盆的泼,这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这衣服呀全湿透了
11、,直滴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呀?点击“湿淋淋”指导读好。(出示插图)看,他们个个脸上笑开了花。谁来读读?指导朗读。(4)呀!我怎么听到有人在哭,谁呀? 出示图片:谁来劝劝他,让他别哭了?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5)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你们的快乐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泼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节目,还有其他精彩的节目等着我们呢,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还有什么节目?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 男女生分读。三、总结 1、朗读全文, 把你们的欢乐传递给我,传递给每一个人 2、小朋友们,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能用一词语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吗?四、写字指导 幸 肯 离板书
12、设计: 20、欢乐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
13、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
14、课文内容,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过少,所以在教学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创设情景引导探究激发情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质疑合作
15、探究品读感悟”的方法学习课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一、情境中感知 我们知道,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对知识领域不断探索,换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为此,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一首孔雀舞,然后画面停在凤凰花的图片上,接着用语言渲染道: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瞧,多美啊!这些凤凰花让我们想到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由此引出书上插图,看图上傣族人民的表情和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让学生初步知道这是傣族人民在过一个欢乐的泼水节。如此情境,让学生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二、在探究
16、中感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主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因此本节课我立足于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质疑,读文感受。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学生质疑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出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情感。所以,我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题质疑,并归纳为三个问题:(1)什么叫“泼水节”?(2)为什么是欢乐的泼水节?(3)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这篇课
17、文就是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展开的,所以这几个问题可将文路、教路、学路结合起来。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惑自读课文。当学生以一种积极态度自学后,对欢乐的泼水节就有了一定的感受。深入探究,互动交流 有了自己的一番摸索,学生或者略有所悟,或者不得要领,所以一旦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在这里,我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进行探究,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要求学生重点探究“泼水节为什么是欢乐的?欢乐在哪里?为什么被别人泼了一身水反而很高兴?”让学生沉浸在自由交流的热烈氛围中,文本不再是一堆语言材料了。三、在品读中感悟&
18、#160;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实现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怀的同构共建。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感受,在品读中有所感悟。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情。”有感情朗读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所以在学生的交流中,我随机出示一些重点句子,紧扣重点词,让学生自由品析,通过体会读、体验读让学生感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体会读: (1)这一天,人民提着桶,端着盆,
19、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2)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抓住重点词“提着、端着、早早地、铺满了、回响着、唱着、跳着、赛起了、放起了、还”体会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体验读: (1)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2)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各个身上湿淋淋
20、,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3)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重点句子,我特意让学生们根据内容创设情景,表演文本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更深切地了解傣族同胞欢度节日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泼水的象征意义。)四、在拓展中升华 为了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我让学生当傣族人民,我当琴湖小学雏鹰电视台的记者,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采访,来激活学生课前积累的资料,走进傣族
21、,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成为开放的空间,成为学生发展的平台。)作业设计: 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灵性,我设计了自选作业: 欢乐的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 依照欢乐的泼水节,任选一个其他民族有代表性的节目简单介绍。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突出文章的中心。我把课文里的一些重点动词作为主要板书竖着
22、写,然后在这些动词后面加上一个大括号,上面写着:吉祥如意、幸福、高兴。通过板书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场面和过节的象征意义。教学特色: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自主探究,品读感悟”这一主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成为一种“悦读”。板书设计: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20 欢乐的泼水节白天 早早来到 早已准备追逐 灌 泼 (脸上笑开了花)深夜 唱 歌 跳舞 赛龙舟 放烟火朗读训练的阶梯性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
23、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可见读书对人的重要性。学习中熟练语文材料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大量有阶梯性的诵读训练,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更能指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欢乐”之情而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朗读训练。如在学习“开始泼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再通过理解“互相追赶”、“灌”等词的理解,进行同桌表演,之后以“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这一句话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接下来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泼水,着实把课堂气氛推向了
24、高潮,孩子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心情的“喜悦”。这样的朗读真可谓有血有肉,情真意切。在阶梯性的朗读训练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多方面感知了教材,真切感受到了“欢乐”的氛围。二、情感体验的多样化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需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激情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师成功的关键。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情感体验。在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泼水节的欢乐。首先主学模拟泼水场景进行表演,再观看真实的泼水节录相,再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把语
25、文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少联系,把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主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欢乐。三、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环境。在教学中要实现“他人欢乐”与“自己欢乐”的重合,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促手可及的欢乐。案例中除了运用文中插图外,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声像、图文及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一连几天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变得形象、逼真,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快
26、乐学习变得如此简单。四、难点突破的巧妙性语文教学中深奥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案例中对“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通过三个问题加以突破:()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时候样的祝福?()小朋友们送了这么多祝福,老师也给你们送祝福,你们高兴吗?通过这三个层次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后的文字内涵,深奥的语言文字学习起来也如此快乐。总之,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泉,只要
27、贴近生活,学习语文就会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变得如此简单。 感悟之一:温故知新,发展思维。 “既要知新,又要温故,在学习的过程中,匀出一段时间来温理以前读过的,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温故知新当然包括知识的巩固,但是决不等于单纯的背诵记忆,而是学生对已学东西的再认识和新探究。”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叶圣陶先生是十分重视温故习旧、温故知新。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注意教学资源的利用。而篇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本册教材的识字1介绍了春节等四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本课讲的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上课伊始,我屏弃以往单调地认读词语的复习方式,从前后教材之间的
28、内在联系入手,引导学生运用所得知识进行学习迁移:创设“我当小作家”的情境,让学生续写识字1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编写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词串。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竞相参与交流。在欢乐的氛围中孩子们自由地交流着初读课文后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又复习了新词。这个复习旧知、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孩子们经历思维训练、发挥创造力的综合过程。 感悟之二:潜心会文,切己品味。叶圣陶先生继承了我国古代学者强调的“自得”精神,提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教师的导要导在点子上。因此,在本课的导读中,我以媒体课件为辅助,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诵读,“潜心会本文”,引导他们“遵路”、“入境
29、”、“悟神”,引导他们切己品味、读中悟情、读中传情。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动感受。媒体课件,辅助导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多媒体课件的价值是很大的:能引其观,诱其思,排其难,激其情。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实践更富有情趣:优美动听的傣族民乐回荡在耳旁,学生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已走进了西双版纳;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尤其是那一段声画俱佳的泼水录象更将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看这段录象,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感受着欢乐。在他们“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
30、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以读为本,读中生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的“自学导引”中,多媒体课件始终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多媒体不能替代阅读。第二自然段的末尾讲到清水的象征意义,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设计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以泼水现场的人自居,将清水泼向自己关爱的人,送出诚挚的祝福。幸福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总有不同的含义。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变得更具体化,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已并不重要,我允许他们多元解读,允许他们见仁见智,允许他们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多媒体不能替代传统的教法。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你拿瓢往
31、我衣领里灌”,其中的“灌”字是一个生字,要求学生理解。通过几次的试上,我放弃了起初以媒体课件展示“灌”这个动作的画面的设计,最终选择了以表演助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个小小的动作唤起了生活经验,准确地诠释了“灌”字的含义,观察得真切,理解得透彻。感悟之三:以本为本,举一反三。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会一两篇课文上,而要凭借教材进行教学,一定“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如果说这节课中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举一”的话,那么第三自然段的阅读就是“反三”。学生们循着读第二自然段时我指点的路子“寻找欢乐,感受欢乐”,自己花费心力去摸索门径寻找喜庆活动中的欢乐。虽然他们打破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但是将他们找到那些看似琐碎的“欢乐”穿起来,便是一串闪亮的珍贵的项链:他们获得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养成好习惯。教材不是终点,“领会教材之质与文犹未已也”,“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一是课文,三是自己阅读东西。如果说课文的是“举一”的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8篇)
-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
- 山地租赁合同山权证
- 超市营业员工作心得8篇
- 竞选环保社社长演讲稿范文5篇
- 生态园林建设合同
- 城市建设资金拨付政策
- 物流信贷管理办法
- 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九洲中学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资本经营-终结性考试-国开(SC)-参考资料
- 商务礼仪课件教学课件
- 【天润乳业资本结构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案例10000字】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责任导师制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 第三册人教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
- 2024年连锁奶茶店员工工作协议版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 乳腺结节课件
- 班前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