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4第六单元26.将相和(单一课)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讲述了这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三个生动的故事,文末的“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既照应了题目,又暗点了中心。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
2、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间:第 周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
3、、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2)“和”是什么意思?(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全班交流:(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11-1
4、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3.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2.标注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3.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4.全班共同学习(1)“颇”读p,不读pó;(2)书写“璧”时,注意下面是“玉”,不是“土”(3)书写“辞”时,注意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舌”略窄稍小,右边的“辛”略宽稍大。(4)胆怯:胆小。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
5、话有气势。负荆请罪:表示认错赔礼。5.摘抄三个词语无价之宝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二、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1.学习完璧归赵(1)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经过: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结果:蔺相如派人
6、送宝玉回赵国。(2)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着问题深入阅读在什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理解“战国”“和氏壁”“说愿意拿15个城池换这个宝玉”“为难”。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理解“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如果”“理屈”。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三、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1.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
7、果。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四、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1.提出有价值问题。2.阅读,思考以下问题: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渑池会见时,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3.引导讨论,着重体会重点词句,明确当时情况;针锋相对;事情结果及原因。总结:蔺相如进一步发扬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的精神及机智勇敢的品质战胜了秦王;廉颇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双方配合一致。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五、自学第三段。1、把这一段分成三层,理出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将相不
8、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和好的,促使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蔺相如和廉颇的行动和表现有哪些感人之处?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六、总结。1、迅速浏览全文,思考:(1)把三个故事连起来看,前一个故事的结果与后一个故事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具体说一说。(2)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2、评价人物,着重认识二人的品质。蔺相如和廉颇各自表现的品质是什么?共有的品质是什么?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3、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板书设计:将相和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两个人物: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知过改过主
9、动认错共有品质: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利益教学反思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的时候,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27.奴隶英雄(单一课)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
10、斯巴达克思相关片段改编的。课文用独幕剧的形式讲述了两千多年以前发生在罗马城里斗兽场上的故事,有力地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罪恶和奴隶制社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的恰当的感情。2、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3、帮助学生认识“隶、栅、虏”;理解“奴隶、栅栏、俘虏、斗兽场、反抗、残杀”等词语。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11、等教学时间:第 周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2、介绍资料:角斗士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制社会中命运悲惨,被奴隶主强迫着手握利剑、匕首,两两相斗,或者是与饥饿的野兽格斗,以此让奴隶主观赏取乐。角斗的人数,后来增至几十对,最多达到300多对,奴隶主在奴隶血流成河的搏杀中得到变态的娱悦。二、初读剧本。“奴隶英雄”指谁?为什么说他是英雄呢?先迅速浏览这个剧本,看主要讲了什么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舞台布景怎样?三、再读了解剧情。请同学们朗读剧本对话,做到读通读顺,并按剧情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把全剧分成四个部分,看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班交流:第一部分(从“女今
12、天有会么玩意儿?”到“男斯巴达克。”),通过一对男女奴隶主的对话,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斯巴达克。这是剧情的开端。第二部分(从“男(悄声对女)司令官到了”到“女这才好看!”),讲贵族们观看斯巴达克和狮子角斗,又要他与十个奴隶角斗。这是剧情的发展。第三部分(从“斯巴达克(把标枪插在地上)弟兄们”到“司令官(向武官)告诉他们,不许说话!”),记叙斯巴达克与奴隶们的对话。这是剧情的高潮。第四部分(从“斯巴达克弟兄们!动手!”到“杀了出去。”),讲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这是剧情的结局。四、分角色读课文。让学生自选角色,先在小组内,后在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剧本台词。五、讨论交流认识。用剧本中反映出的事实来
13、说明:贵族是怎样对待奴隶的?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六、排演剧本。明确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剧本的一些基本特点,如:开头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相当于记事文章的时、地、人及环境。中间主体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对话(即台词)。其中括号里的文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神态,属舞台说明。结尾幕落(表示剧演完了,放下大幕,即结束)。七、作业布置:1、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小说斯巴达克思或相关内容的读物。2、抄一抄,记一记。领袖的评价马克思说:斯巴达克是“古代史上最堂皇的小伙子”。列宁说:斯巴达克是“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一位最卓越的英雄”。板书设计:奴隶英雄打死狮子 团结奴隶起来
14、反抗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踊跃参加表演,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是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这一方面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奴隶,奴隶们的生活、命运怎么样?他们为什么起义?谁是奴隶英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让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继点拨。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斯巴达克与众奴隶的对话和起义部分。读出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控诉,读出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最后让学生进行表演,表演时要教育他们要十分的投入。表演后相互评议。从而达到了教育目的。有些同学理解的还不
15、够深入,如果让他们多讲多练,我想他们的理解更深一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给后进生锻炼的机会。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能力。28.赤壁之战(单一课)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后面部分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前面部分,有删改。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它的起因是:东吴大将周瑜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大将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战前双方都在做战斗的准备:曹操为了大军渡江,叫人用铁索连船,周瑜针对曹军弱点,决定实施火攻。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
16、利,并做到有情感。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
17、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间:第 周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2、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18、3、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代故事背景。板书课题。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交战的双方是哪些人。导语:那么,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做到准确、通顺。自由朗读课文。讨论交流: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读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本文是古典文学原著的节选,文言词较多,朗读起来比现代白话文要困难些。朗读时要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有什么方法?(学生交流)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断句要正确。对朗读困难的句子要多练习几遍。在读人物
19、的话语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声调。利用工具书,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结合生字表学习生字,并注意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意思。献首来降穿绛红者可让学生比较下面各组字,并分别组词。幔()倘()拈()漫()淌()沾()雌()刀()堕()雄()刃()随()理解词语:巡哨、天助我也、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对朗读困难的句子做到正确断句。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注意反问句的语调)是时/东风大作。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南船/且/休近寨。韩当/急为(wèi)/脱去湿衣。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练习朗读课文。三、指名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指名朗读每一自然段,其他同
20、学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做简明的批注。同桌讨论、交流。全班交流。第1自然段:实施计策,黄盖传书愿降;曹操中计,喜接黄盖降书。第2自然段: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第3自然段:曹操叫苦连声,黄盖追寻曹操,中箭落水。第4自然段:曹操登岸逃走。第5自然段:数军合围,曹军伤亡惨重;赤壁鏖兵,周瑜大获全胜。四、词语采集,摘抄词语。满江火滚喊声震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
21、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3、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看看几位英雄人物是怎样斗智斗勇的。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1、默读批注。2、交流:(1)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
22、志。(4)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5)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6)操叫苦连声。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曹操从“大喜、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交流探讨,认识人物形象。1、学习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出示: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指名朗读程昱、曹操二人的对话。重点朗读曹操的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已经曹操傲慢轻敌。)分角
23、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出示书信内容:“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指名朗读信的内容。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学生思考)学生可能会说:带士兵粮草投降,为船里装火药打埋伏;信中说杀江东名将,其实杀的是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信中说周瑜看防得紧,无计脱身,只在今晚二更。这样曹操不但不会起疑心,而且这样为在离曹营二里点火创造了条件,天黑不易被发现。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深谋远虑)集体朗读书信的内容。过渡语:接到信的曹操此时已是满心欢喜,迎风大笑。课文中除了
24、直接描写曹操十分高兴,还有一处描写可以表现曹操此时心情十分高兴,同学们迅速找一找。2、学习“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请同学朗读“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曹操的心情如何?小结:看来,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此时人物的心情。曹操抬头仰望明月高悬,俯首江中翻波戏浪,迎风大笑。当听到军士报告黄盖粮船驶来,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这时,曹操心中想什么?心情如何?(兴奋不已)。3、学习“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导语:但是,曹操马上醒悟了,为什么?集体朗读程昱的话。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程昱的认识。仔细观察,细心谨慎。导语:可惜
25、曹操省悟已迟,黄盖在距曹寨二里水面点火,江面一片火海。出示: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桌之间交流。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出示插图,观察图画,并结合这段话中的具体词语,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a着火的时间短还是长?(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b火光亮到什么程度?(一派通红)c烟浓到什么程度?(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d曹军的士兵此时是什么样的?(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
26、淹死的,不计其数!)e用一段通顺的话说一说。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3)曹操见大势已去,是叫苦连声,此时,你想对曹操说什么?4、集体朗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三、总结全文:“赤壁之战”的结果验证了“火攻”计策制定的正确、实施安排的周密。而计策的制定又源于战前东吴周瑜、黄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能够知已知彼、扬长避短,特别是把握了曹操的弱点(他仗着兵多将强,骄傲轻敌),利用了曹操
27、的错误(他用铁索连船潜伏着的危机就是:一旦起火,就会火烧连营)。在“赤壁之战”的火影刀光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因骄而败的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周瑜。四、集体朗读诗句,回味赤壁之战: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五、作业布置。1、诗句采集: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2、片段采集: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3、学完课文,你一定会被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吸引。
28、请同学们课后把三国演义找来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赤壁之战(火攻)周瑜曹操(三万兵)(八十万兵)黄盖假降喜接降书趁风行船笑迎黄盖备引火船省悟已迟二里点火叫苦连声伏兵追杀登岸逃走数军合围伤亡惨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教学反思在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勾画圈注,主动读悟,同时引导学生依据事实,打破段落界限,上下文勾连着读,寻找线索,认真思考,即使批注,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后来的交流中,学生也做到了这一点。如:当学生说道,黄盖在信中写道,要带兵士和粮草去投降。此法妙。29.老人与海(单一课)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根据美国优秀小说家海明威的成名代表作、中篇
29、小说老人与海进行浓缩、改写的。这部小说写一个老渔夫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那条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整整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是在归程中,他一再遭到了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死鱼的骨骼。在老渔夫身上,表现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30、,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帮助学生认识“惦、啤、崛、倚、潇、骼”,会写“惦、滨、啤、崛、镰、垒、潇、鲨、窜、骼”;理解“惦记、海滨、啤酒、崛起、镰刀、垒球、潇洒、鲨鱼、骨骼”等词语。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深入认识老人与海这一名著的价值。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等。教学时间:第 周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惦、啤、崛、倚、潇、骼”,会写“惦、滨、啤、崛、镰、垒、潇、鲨、窜、骼”;理解“惦记、海滨、啤酒、崛起、镰刀、垒球、潇洒、鲨鱼、骨骼”等词语。2、再默读,标出全文段序,想想主要内容,理清文层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五彩缤纷的
31、世界文学的历史长廊中,有很多享有崇高誉的作家与作品。今天,我们要认识又一位这样的作家(出示海明威头像照片),阅读他的一部受人推崇的作品(先展示一老人与海的全文读本,后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做到字音准确、句了通顺。1、识字写字。“崛”jué,与“发掘”的“掘”、的“倔强”的“倔”同音。“骼”gé,与“个”“各”(gè)的声调不同:前为二声,后两字为四声。2、可让学生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店()宾()卑()廉()惦()滨()啤()镰()沙()串()各()萧()鲨()窜()骼()潇()3、词语解释。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又如:
32、惦念。海滨:滨,水边,近水的地方。靠近海水的地方。海岬:岬,岬角,是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本文中写非洲的“高耸的海岬”就是指海中的这种尖形的陆地。崛起:一指(山峰等)突起,二指(某某)兴起。本文中指大海中岛顶的突起。倚:本文中写“他弯下腰倚在船头上”,是“靠”的意思。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磅: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0.9072市斤。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磷光:某些物质受摩擦、振动、光、热或电波的作用所发的光。例如金刚石经日光照射后,在暗处会发出青绿色的光。骨骼:人和动物体内或体外坚硬的组织。(三)再默读,标出全文段序,想想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给自己印象最
33、深的情景是什么?这篇课文作为小说的缩写,全文只有13个自然段,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出海前的情况老人梦见海滩上的狮子,男孩给他送行、祝他好运。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写在海上的情况老人钩住了大马林莫,他的船被鱼拖向很远的海上,被拖了三天多。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归程中的情况老人遭遇一群鲨鱼的袭击,他与鲨鱼进行了惊险、惨烈的生死大搏斗。第四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回港后的情况人们围观死鱼的骨骼,男孩守着熟睡的老人,老人又梦见海滩上的狮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
34、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深入认识老人与海这一名著的价值。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 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让我们细细品味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笔下的人物老渔夫桑提亚哥的传奇故事,同老人一起去经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二、深入细读,品味人物。确
35、定探究内容。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场面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过程的场面。老渔夫与鲨鱼搏斗过程的场面。学习探究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1、(出示阅读提示)指名朗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提示的步骤方法。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3、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交流:“天还没大亮,抵抗着大鱼给钩丝的拉力。”指名朗读。交流:鱼大:水面上的绿杆急急地坠到水里。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重得叫人不敢相信渔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老渔夫的动作:把钩丝放在脊背上,钩丝握紧在手里,拼命支撑住身子。体会:老渔夫尽力与大马林鱼抵抗,而大马林鱼似乎不在乎老渔夫,不慌不忙地游着。“四个钟头
36、以后,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交流: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老渔夫动作: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钢丝。心理活动: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体会:老渔夫要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废。交流体会6、7、8自然段的内容。(1)交流:老渔夫的动作:竭力拉紧钩丝;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丝的张力。大鱼的表现: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游起来慢多了露出来了。大鱼的奇美形象:浑身深紫色、镰刀似的尾巴、嘴长、尖(2)朗读老渔夫高声说的三句话。(3)理解句子:“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联系老渔夫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及大鱼的活动过程,思考: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
37、虽然大马林鱼强大,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要制服对手。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坚持克服疲乏、体力不支、风吹日晒、夜晚的寒冷等等因素。小结: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坦荡的内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多么让人受鼓舞的话语,让我们把它记在脑海中。(4)背诵精彩片段:“阳光下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总结过渡:老渔夫又经历了一个夜晚的搏斗,直到第三天,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渔*,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渔*扎进鱼腰里,这只大马林鱼终于死去。(5)出示副板书:天还没亮撒下鱼食大鱼上钩不慌不忙地游着四个钟头以后大鱼仍旧拖着小船向海面游去夜深了老渔夫倚在船头上太阳升起来了与大鱼搏斗非常疲乏又一个夜晚到来了继续搏斗右手受
38、伤第三天用尽力气搏斗,大鱼终于死了(6)结合副板书交流体会:同学们,老渔夫孤身一人在浩渺的大海里与大马林鱼搏斗了整整三天,此时,你想对老渔夫说什么?出示插图,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学老渔夫与鲨鱼搏斗内容,认识人物形象。1、运用学习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内容的方法,自学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鲨鱼进攻顺序老渔夫的表现鲨鱼的表现一条巨大的鲨鱼准备好渔*,朝鲨鱼的头刺去。飞快的逼近船尾,张开大嘴,猛力朝那鱼的尾巴咬去。又有两条鲨鱼拿起绑着刀子的船桨向鲨鱼头刺;设法使鲨鱼露出来,一次,两次,终于用刀扎死了鲨鱼。一条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另一条在船底下蹂躏着死鱼。鲨鱼又成群窜来不顾一切地
39、用棍棒劈;拽下舵把,两手抱住,一次又一次劈下去。鲨鱼还是从棍棒、舵把下撕咬下一块块死鱼肉。2、结合表格所填内容,解重点句。出示句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朗读这句话,结合表格所填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学生交流)老人面对鲨鱼袭击、眼见马林鱼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时,并没有失去勇气和希望,他有勇气面对失败。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追求成功,这就是弱者。要做一个强者,就应当面对失败而不放弃追求。从中你看出老渔夫怎样的性格?老渔夫,永不言败,毫不气馁,保持人的尊严和骨气。朗读背诵这句话。三、讨论交流,深化人物形象。结合全文内容,参加讨论,各抒已见:你认为老渔夫是
40、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说明理由。(学生交流)老渔夫是一个成功者,在他身上,表现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四、作业布置。1、想想老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读老人与海有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读后感,要自拟一个正标题。2、背诵你认为本文中写得十分精彩的片段。3、课外,请你把老人与海原著的全文本找来读一读,写一写读后的收获。板书设计:老人与海捕捉马林鱼毫不畏惧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敢于搏斗教学反思老人与海教学反思教会学习方法上,做的也不是很好。上午第四节课在分析任务形象时,先教了他们从身份地位,个性特征,经历,结局;肖像
41、,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等方面来分析。所以一班的同学对老人桑地亚哥形象分析的很好。下午第二节课在二班时,忘了告诉他们分析的角度,效果就大不如一班。 以前人家都说语文课上与不上效果是一样的,我没来附中跟师傅学习前,也持这种观点。师傅使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其实语文课也可以像数学课一样,缺一次你就少学了一种解题的方法。30.鲁滨孙造船(单一课)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文字有改动。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烩炙人口的世界名著。它的主人公鲁滨孙十分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他乘船去南美洲途中遭遇大风,船被吹翻,同伴们都葬身大海,只剩他一人被大浪卷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42、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在岛上渡过的二十八年多的艰苦生活,期间以安顿家园、造独木舟、自制陶器、拯救“星期五”、搭救船长、降伏暴徒等情节尤为精彩,扣人心弦。通过这些内容,生动地表现了鲁滨孙坚韧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从而塑造了一个依靠劳动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艰苦环境中赢得了生存权利的典型形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2、帮助学生认识“艇、杠、谬”;理解“舢、艇、杠杆、不遗余力、微不足道、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胶片学时间:第 周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43、谈话入题。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名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勇敢机智的蔺相如,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足智多谋的周瑜,顽强勇敢的老渔夫也正是他们这些鲜活的形象,丰富了我们的“名著之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板书:鲁滨孙)关于这个人,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再板书:造船)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1、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是写鲁滨孙在荒岛上造独木舟的这一故事情节。)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谬”读作miù,不读成miào。比较下面的
44、字再组词:挺()杠()艇()扛()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舢: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一船只能坐两三个人;海军用的较窄而长,一般可坐十人左右。也叫“三板”。艇:指比较轻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也有称大船为艇的,如潜水艇等。杠杆: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作为轴来转动的杆。不遗余力:遗,留下;余,剩余。毫无保留地用尽全部力量。近义词如:全力以赴。微不足道:足,值得;道,说。渺小得不值得一谈。近义词如:卑不足道、不足挂齿等。荒谬:_错误;非常不合情理。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4、交流。(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是按事
45、情发展过程的顺序叙述的。)3、根据学生发言,总结板书:“想去陆地,寻思办法;动手修船,放弃修船;决心造船,成功造船;船成心喜,想去航行”。三、细读领悟。1、再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想想: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四人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读读画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全班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相关句子。)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的时间。“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从“白费”、“浪费”“三四个星期”这些词语你体会出什么了?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既然课文要写鲁滨孙造船,为什么还要写他花大力气去修船呢?)全班交流。(文章写
46、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这样的情节变化和曲折经历有力地表现了鲁滨孙虽然身处逆境却不退缩、不逃避,而是敢于正视并勇于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指名朗读句子。你觉得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全班交流。(不但反而表现了鲁滨孙面对困难敢想敢做,去克服困难的精神;表现了他也并不盲目瞎干,而是能够审时度势,调整自己的行为。)“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言难尽”。从这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这些语句都生动地表现出鲁滨孙身上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战胜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惊
47、人毅力和顽强意志。)观察书中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场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四、交流感受。读了这故事,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五、拓展练习。1、抄一抄下面的名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法)巴尔扎克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古希腊)苏格拉底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英)牛顿2、读一读下面的短文。现代鲁滨孙您读过英国作家笛福所著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吗?1989年,渔民们在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发现了现实生活中鲁滨孙式的历险人物:法国三兄妹米高、爱德华、柏特莉莎。他们于1936年随同父亲一起乘坐一架福特三摩打客机,飞往菲律宾马拉巴莱
48、。途中因飞机引擎发生故障脱离航线,并坠毁在一个无名小岛的浅滩上,所有成年人殒命,只余他们三兄妹。其时,他们分别12岁、10岁和8岁。这突如其来的遭遇使他们震惊,但他们决心活下去,等待援救。于是,他们在岛上用木条、葵叶搭起栖身之所。岛上有许多植物和果树,鲜鱼也很丰富,淡水足够他们使用。他们用衣服制成鱼网捕鱼;白日里在沙滩享受日光浴和闲聊,夜晚用集体的智慧同黑暗和不时侵袭的暴风雨作斗争。二战期间曾有许多战舰经过附近海域,但没有人发现他们。当1989年春,救他们的渔民抵达该岛时,经过53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已分别成为65岁、63岁和61岁的老人了。渔民们经过再三劝说,才把业已害怕重返现代社会的三兄3兄
49、妹送到马来西婆罗门洲山打根,为他们检查身体、并进行快速进修,以适应现代生活。六、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把鲁滨孙飘流记的原著找来读一读,同学之间交流读后的体会。板书设计:鲁滨孙造船想去陆地,寻思办法;动手修船,放弃修船;决心造船,成功造船;船成心喜,想去航行坚韧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依靠双手和才智赢得生存权利教学反思:本节课能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语文百花园六(综合课)教材分析:本百花园安排了“温故知新”“阅读平台“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关联词语连句。2、讨论分析本单元课文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今后在自己
50、的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的表达能力。3、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4、阅读交流“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断”,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5、完成本单元习作我和书的故事,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6、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关联词语连句。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教学难点:完成本单元习作我和书的故事。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时间:第 周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过程:一、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语文百花园,看,这里的花朵可真不少,看我们能从中采集到多少有用的花蜜呢?(一)运用关联词语连句。1、出示例句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虽然秦
51、王那么厉害,但是蔺相如不怕他。2、读句子,边读边比较,前两个句子前后之间有什么关系?3、找出第三句话里的关联词语,想想它用在这里表示什么?(虽然但是表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4、再出示几组句子让学生练习。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多听多练。我们能把普通话学好。读上面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每组的两个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是什么,再用相应的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例如:因为我和他是邻居,所以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因果关系)虽然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但是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转折关
52、系)花草树木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能防止水土流失。(递进关系)只要我们多听多练,就能把普通话学好。(条件关系)如果我们多听多练,就能把普通话学好。(假设关系)你能用上这些关联词语另造几个句子吗?(学生自由发言。)(二)拓展与交流:1、分角色朗读三位学习小伙伴的话,你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呢?2、想想自己对哪篇课文印象最深、哪一点感觉最深,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全班交流:由各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交流的成果。在汇报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三)阅读平台1、本组课文带我们到中外名著中去游览了一番,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共同欣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春、儒林外史这几部名家名篇的精彩片断吧。2、学生默读每一个片断前的导
53、语,明确三个片断的作者、出处及特点。一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关于生命的意义的一段话,娓娓而谈,言简意赅,信念坚定、充满豪情。它成为人们的一则座右铭。二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对初春景象的一段描写,叠词、语句、拟人的运用,使语言十分清新、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想起来形象生动。三是我国杰出的讽刺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对范进中举后的状态的一段刻画。从其动作、神态、语言中方面进行了细致、准确的描写,把一个可笑的读书人的疯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的面前。3、学生自由读文章,把文章读正确。4、仔细地读一读这几个片断段后,想一想各自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自己读后有怎样的感受?6、交流读后的感受。(四)积少成多1、出示p157的成语。2、读一读这些词语,想一想有些什么发现?(都是四字成语、神态描写)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明代戏曲的少数民族书写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城市人工费承包合同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房租赁合同终止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建筑模板施工班组质量保修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个人在线教育平台会员贷款合同(含课程更新)4篇
-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抹灰施工安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木门安装与绿色建材采购合同4篇
- 2025年度企业内部培训项目合同书范本4篇
- 2025年度苗木养护与生态园林景观改造合同4篇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脑电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
- 游戏综合YY频道设计模板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电子版)
- GB/T 10322.7-2004铁矿石粒度分布的筛分测定
- 2023新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一重点词组归纳总结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 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电影推荐系统设计
- 消防应急预案流程图
-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