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修改版.docx_第1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修改版.docx_第2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修改版.docx_第3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修改版.docx_第4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修改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杨浦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句子默写积累诗句。(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2)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礼记大学之道(3)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4) 携来百侣曾游,o沁园春长沙(5)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选择题1. 近年来,美国肆意加征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给两国经贸关系蒙上了阴影。有媒体评论说,面对疾风骤雨,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近14亿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底 气。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民面对经贸摩擦的信心和底气的诗句或谚语是()。A.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2、啸且徐行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2.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 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 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 当那些有自知之明者还在苦苦计算得失概率时,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 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么?A. B.C.D.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

3、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丙)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丁)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 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 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注)炳:光明,显著。铃(quan):这里指去吏部听候选派授职。自育:自 我修养,道德教育。与:心许,赞同。这里指政见、主张等。23. 第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虚词是()则B.且C.以D.为24. 下列对第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大吏因为囿于书生之见而看不起其下属。A. 皇帝认可书生,对大吏的做法不以为然。B. 皇帝曾经也是书生,这使大吏肃然起敬。C

4、. 皇帝的说法英明,可彪炳史册传扬万代。25.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甲、乙、丙、丁四处,合理的位置是( )呜呼,大哉斯言!A. 甲B.乙C.丙D. 丁分析第段的行文思路。26. 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七、材料作文根据要求作文。“善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 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人们对“善良”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 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举类迩而见义远忆往昔峥蛛岁月稠奈何取之尽

5、锚铢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并准确运用的能力。A.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不合题意。B.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诗人居高临下高屋建领的胸怀,不合题尽、OC.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现诗人面对风风雨雨的乐观与从容,符合题意。D.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不合题意。故选C。2. 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文段阐明: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 总述过度自信者的处事特点;从假设的角度说明他们更容易成功,“如果”“就算”表明在前;在前面的分析上得出结论;据此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o

6、弹幕是观众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发到屏幕上飞快闪过的即时性交互性的评论。3. D7. 示例:不同意。并非“不假思索直击键盘,才能够袒露一个本真的自我”,也不 是“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材料二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 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可见,表达最本真的自我并 在于是“不加思索”还是“反复思量”,关键在于是否言文一致。8. (1 )形式娱乐化,缺乏严肃反思;(2)思维浅表化,缺乏真知灼见;(3)语言 套路化,缺乏创造力;(4)心理模式与立场的固化,形成快乐的闭环。9. 首先将地耳比作“丝绵大鳖”,表现了在雨水雷声的交织下地耳生长的密集;又 将它比作“

7、胞衣”,表现它初生时的湿润嫩滑;接着将它比作“毯子”,表现它的生 长迅速,范围广阔;最后以“暗纹的衣衫”整体表现地耳宽广、蓬勃的生命力。一系 列的比喻都围绕衣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地耳紧贴大地,树生长的特点,又呼应了“地 衣”的别称,巧妙而贴切。10. 地耳听到雷声就开始生长,也把天空的雨点情报传递给了大地,帮助草木根须更 准确的找到生长的方向,在恰当的节气上,唤醒大地上的生命。11. “一咕嘟一咕嘟”本是拟声词,形容喝水的声音,在这里作为量词修饰进入生长 旺期的地耳,形象的表现了吸饱了水的地耳饱满水灵的特点,暗含着妇女和孩子采摘 地耳时愉悦的心情。量词的使用即贴切形象又让人身临其境,引发读者的

8、想象。12. 结尾再次强调了地耳与雷声、雨水天地万物的关联,表现了地耳对天地万物的情 谊,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与赞美。并且由物及人,赞美了地耳所象征的高贵有趣的 灵魂,不会因为耳畔的雷声轰鸣而沮丧,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升华了主旨, 留下了隽永的思考。13. A项,易水歌是明末清初陈子龙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拓展古意而成哀悼 诗声,先写送荆轲的时间和地点,再写送别时壮观的场面,然后写刺秦王的经过,最 后写秦王一匡诸侯统一中国后天下宝物都集秦宫且美女钟鼓繁若云霞。可知“易水歌” 是一首咏史诗。14. C项,“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错误,篇终“浩茫”之思, 幽深婉曲地传达出陈

9、子龙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15. 沉郁:内容深广、情感深沉、意境雄浑等;顿挫:情感跌宕、谋篇曲折、音韵迭 变等。全诗把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易水送别的悲凉之景、送别时悲壮的场面、荆轲秦殿刺秦时悲壮的历史瞬间、张良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典故有机熔铸,使内容深广; 一系列视死如归的画面营造了雄浑的意境;寄寓自己以身殉国之志,情感深沉而厚重。 在情感表达上是曲折迂回的:从写萧条旷达的送别场面起笔,悲中透露出雄浑之气;“骊驹一唱心茫茫”转而凄切忧伤;然后“羽声飒沓飞清霜”再由凄切转为轻快高昂。 紧接着“七尺屏风袖将绝”写出英雄壮举的雄壮之势;而“可怜六合归一家”两句陡 转又表现了对英雄壮举未成的惋惜;最后借用

10、典故传达坚定抗清的决心,情感从悲情 转为悲壮铿锵有力。16. 抛弃违背D17. CC18. 等到独孤信抵达州中任职后,各种事务得以处理,没有积留的。他把礼义教化向 百姓宣传,用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起来了。愿意归附的 流民有几万户。21 .他风度优雅,受人追捧,为人处事被人们看重推崇,常常成为效仿的对象。22. 示例:独孤信,是西魏、北周时期名将。他容貌俊美,风度翩翩,自小喜爱修饰 自己,又能文善武,有奇谋大略,政绩卓著。对朝廷十分忠诚,上为皇帝信任,下受 士民倾慕,声望卓著,名满天下。【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1) 本句意为:武卫将军竟能够辞别

11、父母,抛弃妻子儿女。捐:抛弃。(2) 本句意为:政令荒谬违背常理。乖:违背。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一词多义的能力。本句意为:独孤信因为同谋而获罪被免官。坐:获罪。此句中“以”才是“因为”,“坐”指株连受罚而获罪,不是“犯罪” O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一词多义的能力。本句意为:魏孝武帝对他非常信任。雅:很,非常。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例句:以,介词,因为。A. 连词,表目的,用来。B. 介词,用。C. 介词,因为。D. 连词,表目的,用来。故选C。参考译文: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

12、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 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孤,因此而知名。独孤信年少,喜欢修饰自己, 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瓠郎。 建明初年,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 任南乡郡守。他连续掌管二郡,都有声望政绩。贺拔胜离京镇守荆州,就表奏独孤信 任大都督。他跟随贺拔胜进攻梁国的下戍,攻克,升任武卫将军。到贺拔胜的弟弟贺 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贺拔胜就命独孤信进入潼关,安抚贺拔岳留下的兵众。正好太 祖已经统领了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和太祖是同乡,小时俩人就友好,见面后非常高 兴。太祖趁机命独孤信到洛阳请示

13、事情,抵达雍州,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 不久朝廷征召独孤信入朝,魏孝武帝对他非常信任。 到孝武帝西行迁徙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独孤信单骑在泸涧追上了他。孝武 帝赞叹说:“武卫将军竟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 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 邑一千户。 不久独孤信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此前,秦州的长官昏庸懦弱,政令 荒谬违背常理,百姓有冤情诉讼,长年不能决断。到独孤信抵达州中任职后,各种事 务得以处理,没有积留的。他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太祖因为他的威

14、信远近闻名,所以赐给他 的名为信。 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刚开创基业时,只有关中一带的地方,因 为陇右地势险要,所以派独孤信去镇守那里。他受到了百姓的敬慕,声威震动邻国。 独孤信在秦州,曾因为打猎到了傍晚,骑马疾奔进城,他的帽子稍稍倾斜。到了第二 天早晨,戴帽子的官吏百姓,都仰慕独孤信而将帽子斜戴着。他就是像这样受到了邻 国和士民的敬重。成赵贵被诛杀后,独孤信因为同谋而获罪被免官。过了没多久,晋公宇文护又想 杀死他,因为他的名望向来很高,不想使他的罪行张扬出来,逼着让他在家中自尽。 当时他五十五岁。23. CB24. A先写夏君像是担忧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在言谈神色之间有意隐瞒自己是个

15、书生; 然后写真正的书生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这样的人不必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 这个称呼。接着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许多人诋毁他,他也难以有像俗吏那样的 行为。最后说如果极力为自己辩护,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都做不像,最终在治理政 事上陷入糟糕的境地。25. 对友人将要担任吏职,荣耀乡里表示祝贺;赠序鼓励友人坚信圣道,不要犹豫; 希望友人不要为书生的称呼感到自卑,要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混同于俗吏之流。【分析】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

16、析。结合“论三千年史事,意见 或合或否,辄哈然欢”分析,“哈然”是笑着的意思,“欢”是显得欢乐,表修饰 和被修饰关系,用虚词“以”。句意: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结合“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 吏悚服”分析,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 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 惧地表示服从。主要讲皇帝信任书生,认为个别大吏的做法是错误的。故选Bo2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呜呼,大哉斯言”,“大”,是到了顶点;“哉”,感叹

17、词;“斯”,指示代词, 这;“言”,是道理的意思。最精辟的言论。结合“斯言”分析,前面应该是一句名 言或有哲理的话,排除C项、D项。乙处前面也有一句话,但是结合句意分析,“是 书生,非俗吏”不合语境。结合“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分 析,应该放入甲处。故选A。2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语段的论述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将文段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根据内容层次决 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句子。结合''固微窥君, 君若惧人之皆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分析,先写夏君像 是害怕

18、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 色之间;结合“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管己而讳之耶”分析,写真正的书 生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这样的人不必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结合“虽百人曾之,万人智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分析,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 有许多人诋毁他,他也难以有像俗吏那样的行为;结合“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 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己”“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 回护,终之以失所据”分析,最后写如果极力为自己辩护,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都 做不像,最终在治理政事上陷入糟糕的境地。27.本题主要学生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19、概括中心意思及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 写作意图是创作意图中的一种,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文字作者想要在作品 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对作家写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 作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结合“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 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分析,文章中作者 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 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 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

20、作者对 此表示担忧。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 为书生的称呼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参考译文: 乾隆年间,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 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 恐惧地表示服从。啊,这话伟大啊!它将光大昌明六经的旨意,教诲千秋万代。 嘉庆二十二年春天,我们杭州府的夏进士去京师,将要选拔为知县,绕道来上 海和我告别。我和他交谈,觉得他更加长进了,面色温润和悦,神态举止峻挺高洁, 议论三千年的历史,两人的看法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他总是笑着,显得欢

21、乐。我说:“这是个书生,不是平庸的官吏。"上海的人和同乡的人都说:“不是平庸的官吏!" 他到京师去,京师与我相识的尊贵人物,都认识夏进士,他们也一定会说夏进士不是 平庸的官吏。 虽然如此,但认真暗暗地观察夏君,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 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国家的事,除了书生,无 人可以托付。真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 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再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一百个人诋毁他,一万个人诋毁 他,他咬着指头发誓不做书生,以言辞捍卫自己的尊严,极力地辩解他不是书生,难 道他最终能够与俗吏的行为相似

22、吗?学做俗吏却学不像,更加显出他的迂笨,曲意辩 护他的笨拙,发展下去,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二者都不像才罢休。唉!以书生的言 辞神态,加上迂笨,再添上曲意袒护,最终失去书生的本色。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 夏进士治理政事,就糟糕了! 新娘子过门三天,可以知道她的德行修养;新官上任三天,可以看出他的治政 主张。我结识夏进士十年,既庆贺他得到官职,给我们乡里增光,又担心他信仰圣人 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前进一步又后退一步。在他上任的时候,我恭敬地陈述皇上 的教诲,也是附从古代朋友送行赠言的意思。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并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

23、,如同密集射 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O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 构成了多数文论者基本的工作方式。而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 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 缺的操作程序。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 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 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

24、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 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 的。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 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 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 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 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 喧哗产生的号旦“深度”置对换为“速度”,零碎

25、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 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 官、躯体和意识。(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材料二:2020年6月,B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幕与 四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 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可言。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 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的,乃是印刷文明 培育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

26、序;喜爱者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中跨媒 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感。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整、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 主义式的“搅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 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地“蒙昧”一下,自编自 导“人问喜剧”,反而成为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另外,与当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计算"相比,这一场场文字游戏是如此地毫无 功利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网友们互称“兄弟",在蓦然而至的弹幕中寻获同好知音。“居然与我想得一样”,这样会心一击的感受,令孤独的当代人倍感满足。

27、不同于社会场所中被反复思量过的表达,凭借直觉敲下的弹幕,出于真心、近乎 自白,乃是电子时空里的“我手写我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弹幕中最为常见的一 种类型,便是直抒胸臆,依赖口语词,形成众声喧哗的交谈氛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 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弹幕的终点 并非呈现完整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首先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鉴于运动速度飞快, 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 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

28、,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 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圆”,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2019年B 站的年度弹幕是“awsl"(即“啊我死了")o这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赞美语,形容 视频内容令自己无比折服。这种缩略语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 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 O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 传染力,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更重要的是,弹幕带给人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也日渐

29、固化为一种模式 与立场。在进入弹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我们虽不必重弹“娱乐至死” 的老调,但在开放态度之外,更需警惕潜伏着的负面因子:弹幕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 纯追逐快乐的人,而平台迎合(甚至监控、计算)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了 一个“快乐"的闭环。这一闭环将带来“人的再生产":它召唤快速、固定、永不停 歇的人类反应模式,从每一个神经元做起,在每一次欢笑中起步。(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请结合材料一,给“弹幕”下一个定义。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对原著进行整体观照,讲究对

30、文本的 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解读细致,阐释深刻。A. 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弹幕能够即时即兴地进行点评,制造此时此刻兼此地 彼此交互的狂欢气氛,迅速联结虚拟空间,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B. B站上线四大名著后,年轻观众和老年观众的反应截然不同,年轻观众特别热衷, 而年老的观众特别排斥,认为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C. 材料一拿弹幕和传统文艺批评对比,分析二者的长处和弊端,材料二对热衷弹幕 者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同时也理性地审视了弹幕的负面因子。4. 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要“探入有趣的灵魂” o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 三国演中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慷慨

31、陈词,张飞冒出一句“俺也一样” o 弹幕:“没文化真可怕。”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最近读什么书? ”黛玉答:“只刚读了四书。” 弹幕:“还读了名校模拟精编。”B. 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通。 弹幕:“我是桃饱会员。”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读了上述两则材料,某学生不禁感叹:“弹幕环境中,不假思索直击键盘,才能 够袒露一个本真的自我。可见,电子时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 字斟句酌。”你是否同意幕这一观点?请结合选文对上述观点加以肯定或驳斥。5. 面对弹幕,我们应警惕它的

32、哪些负面影响?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作答。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大地有耳(1) 乡下的老人认为,天地之间有一副好大的石磨,上扇是天,下扇是地,风 推着磨转,把云朵磨成雨滴,把星辰磨成闪电,把山川河流磨得雷声轰鸣。(2) 雷声是迎接雨水的礼炮,抑或是草木禾苗进入节气的闹铃。城里人听见雷 声,第一反应是关闭门窗。乡下人则不然,雷声起,躲在屋檐下仰起脸迎雨,响雷从 耳朵里滚过,从眼睛里滚过。心里藏着一个朴实的想法,雷声就是天空和大地之间的 某种方言,是一封来自天空的雨情电报。(3) 雷声轰鸣,在乡间和百姓一道竖起耳朵的,还有一种雨滴般大小的生灵一 地耳。对于它们而言,雨水堪比乳汁。在一场大雨

33、过后,这些大地的耳朵,装满雷 声雨声,迅速铺满山冈,比根须、比枝叶、比花朵更准确地找到生长的方向。(4)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 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 使劲地翻身。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捂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 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涸。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待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 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5) 乡间也有人将地耳称作地衣,是雨水和雷声一针一线织起来的丝棉大壑, 嫩滑如小蝌蚪刚刚脱去的胞衣,裹着一层水湿的皂沫,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34、。起初是一 簇,很快像雨滴牵着雨滴在田野上奔跑,泅出一大片,毯子一般从山头散开,铺满半 面山。它们把生命的底色铺洒在山坡上,为天空倒映出一片成长的黛绿,它们要为绵 延群山着一身暗纹的衣衫。(6) 几个日头过后,地耳又蜷缩成豆大的黑点,和腐殖的泥土一个气色。鸟雀 站在枝头,眼睁睁地看着地衣如潮水般缓缓退去,大地露出新鲜的皮肤,地耳再次还 原成一粒种子。(7) 地耳的耳朵一直醒着,只要雷声轰隆,它们像窝在草丛中的兔子,警惕地 扑棱着耳朵,扇扫着身边的细微响动。它们将这种响动听给自己,也听给大地,听给 草木根须,听给节气和每一粒泥土。有了这些大地的耳朵,一切神秘都变得释然和开 怀。(8) 进入梅雨期

35、,地耳迎来一年之中的生长旺季。不温不凉的雨水和松软油汪 的土地,让地耳的身子在发育中开始鼓胀,一双双肥硕的耳朵在风中打开。雨初歇, 妇女和孩子就戴着草帽,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挎着竹蔑筐子进山采收地耳。山坡上, 一咕嘟一咕嘟的地耳如山花一样繁茂,五指并拢从根部完整拔起,不大会工夫就装了 多半筐。嫩闪闪的地耳如泥敏的背身黝黑光亮,水湿水湿的一朵一朵,透过光亮的耳 膜,似乎能看见菌丝正在大口呼吸。这时,生长在构树和花株树上的木耳也迎来采摘 季。和木耳相比,地耳的身子骨更轻盈单薄。乡间人说,木耳是木头花,地耳是泥巴 花,一样的花朵一样的血脉,都是产自大山的野味,都仿佛是风雨雷电托生的精灵。(9) 在金

36、秋时节,淘洗干净的地耳入厨后能吃出肉的质感和幸福。就着野蒜苗 和山韭菜经火爆炒,出锅后冒着肉香,一只白瓷盘子端出云淡风轻的秋天,也端出山 里人家热气腾腾的年景。地耳佐以姜末和葱白做馅料,包一案雪花饺子,煮肉般在锅 里咕嘟三五分钟,饺子和锅里的水一起沸腾后生出云朵般的油花儿。出锅的地耳饺子, 就着一碟加蒜泥的醋汤,满嘴土腥竟能腻住舌尖。厨房因为多了地耳,就这样多了一 种滋味、一番情调。(10) 这些年,地耳成了饭店里的一道野味。地耳炒鸡蛋,韭菜做辅料,一黄一 绿一褐构成秋天的图案。地耳包子,成为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吃,城里人三两口就 是一个,吃得满嘴生香,吃得心旷神怡。地耳当作海带打汤,瓦罐揭盖

37、,几枚地耳、 几根青菜、几滴香油、几段蒜苗,清亮的汤色里似乎倒映着蓝天白云,隐约能听见遥 远的雷声,正从遥远的山冈上传来,天空越来越低,地耳竖起兔子般灵敏的耳朵,一 动不动地等待着雨滴落下。汤勺舀起的不单是开胃的汤,也舀起一个生动的画面,舀 起沉甸甸的季节。(11) 地耳或许是雷声绽放的云彩,或许是雨水风干的种子,也或许是山川河流 衣衫上的一枚枚暗扣,它们如花瓣一样散开的耳朵,深情地倾听高天大地的耳语心音, 为万物祈祷风调雨顺。人世间,只要灵魂高贵有趣,只要彩虹挂满心空,就算耳畔雷 声轰鸣,也有音符如雨滴跳跃。就像地耳。(选自2019年4月01日人民日报)第(5)段围绕地耳的别称“地衣”有一系

38、列贴切形象的比喻,请加以赏析。6.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7)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7. 本文量词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以第(8)段的加点词以“一咕嘟一咕嘟”为例加 以赏析。8. 文章末尾一段意蕴丰富,请加你评析。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易水歌陈子龙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O送君迢遥西入秦,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督亢图中不杀人,成阳殿上空流血。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注释: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清兵陷南京,开展抗清活动,

39、事败投水殉 国。骊驹:诗篇名。督亢:古地名,战国燕的膏腴之地。庆卿:即荆轲。博浪沙:地名。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9. 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咏史B.送别C.边塞D.咏怀10.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本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反清复明的心志。A. 本诗展现了荆轲在秦殿上大义凛然的形象。B. 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C. 全篇紧紧围绕历史事件叙述、抒情、言志。11. 前人评价陈子龙的这首诗有杜诗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独瓠信传(唐)令狐德第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 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