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_第1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_第2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_第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_第4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科 学 教 案五年级下册 2015.3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第一课 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4、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5、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目的 导 入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5、出示起子。6、

2、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7、出示刀。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难度)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和使用的。10、讲古人的机械。(P3)1、首先要降低大家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念。并巩固。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的不断进步。回顾和解释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3、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在这里主要是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把机械、简单机械、复杂机械的概念都弄清。 第二课 怎样移动重物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4、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5、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2、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教学材料: 杠杆模型,垫片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目的 导 入1、 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只能

4、一个人来帮忙。2、 由学生来试。(一个人是可以抬起一般教室的讲台的一角的。) 给学生出题。探索和调查1、 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2、 学生用杠杆试。3、 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什么名称啊?4、 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5、 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6、 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结合P5图)7、 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8、 学生讨论实验。9、 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10、 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11、 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1、由学生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引出杠杆。2、学生到这里应该

5、会提到支点、距离的问题。3、通过实验就已经知道了,要想省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都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也不费。3、 明确杠杆不只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回顾和解释1、看阿基米德的话。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应用。 第三课 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2、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2、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

6、动目的导入1、 出示P6图,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2、 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这里学生可能会想到几中方法,比如滑轮,斜面。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探索和调查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4、设计实验。5、交流、改善实验。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9、讨论。10、指定实验计划。

7、11、交流、改善计划。12、实验、记录、交流、小结。1、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2、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特性。3、这个实验主要是证明斜面确实省力。4、这个实验主要结果有哪些因素影响斜面。回顾和解释 13、出示P7图,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14、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钉要设计成这样?1、再用斜面的道理解释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斜面。 第四课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

8、题,乐于进行探究。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3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材料: 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导 入1、 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2、 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3、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4、 讲解轮轴的概念。从生活中引入课题探索和调查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2、讨论、交

9、流。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4、设计实验。5、交流、改善实验。6、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回顾和解释1、观察P10图,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1、再用轮轴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 第五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4、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材料: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教学步骤教学步

10、骤教学内容活动目的导 入1、 有谁做过升旗手。2、 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3、 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4、 讲解滑轮的概念。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探索和调查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7、讨论实验。8、交流、改善实验。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11、讨论。12、实验验证。做为选做 。回顾和解释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

11、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第六课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教学重点: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教学材料: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目的 导 入1、 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2、 交流。3、 比较两种

12、自行车的差别。4、 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5、 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6、 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和调查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2、展示、交流示意图。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4、展示制作的模型。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

13、别适用于什么地方。1、 由链条传动过度到齿轮传动。2、将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建立联系。回顾和解释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本单元试验科学内容试验内容材料备注1折形状1、 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1、 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2搭支架1、 研究不同支架的稳固性2、 搭建稳固、承受力大的高塔1、 吸管、大头针2、 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3建桥梁1、 比较三座桥的承受力2、 建瓜皮桥1、 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2、 西瓜皮、水果刀、重物4造房子1、造一座房子1、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 1、折形状

14、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2、 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3、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4、 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5、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6、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教学重点: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2、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材料: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

15、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引出本课的内容,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探索和调查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3、谈话: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6、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教师提醒: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为什么?比较的时候在

16、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7、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8、学生讲述方法。教师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呢? 9、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10、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13、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14、教师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15、提问: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呢?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回顾和解释1、出示书上的图画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17、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2、搭支架教学目标:1、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3、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5、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教学材料: 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18、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导入1、 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2、 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3、 揭题:(板书课题)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和调查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3、学生动手搭支架。4、汇报研究成果。5、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6、学生活动。1、 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8、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

19、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9、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 10、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11、分组进行搭建工作,师巡视帮助。12、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13、学生讨论、回答。14、学生分组实验。1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1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17、学生讨论、回答。1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19、学生讨论、回答。20、学生动手活动。21、汇报、小结。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体验

20、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回顾和解释1、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2、 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支架,它们有什么特点吗?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建桥梁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2、 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3、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4、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5、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教学重点:1、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教学材料: 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西瓜皮、水果刀、重物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导入1

21、、 出示一组有关桥的图片谈话:它们都是什么桥?用什么材料建造的?2、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3、讨论、汇报,教师适时板书。4、出示桥梁卡片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5、学生讨论并分类。6、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及分类标准。通过观察、分类、讨论活动引发学生对桥梁的探究兴趣。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探索和调查1、出示书上的三种桥梁图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2、学生讨论、猜测。3、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组织学生分组建造桥梁,并比较其承受力。4、学生汇报结果。5、提问: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6、学生汇报。7

22、、组织学生分组使用瓜皮,建造承受力大的桥梁。8、分组展示结果,比较、发现其中的秘密。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回顾和解释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说明什么呢?2、回家后继续研究桥梁的秘密。有兴趣的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搭建承受力大的桥梁。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4、造房子教学目标:1、 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2、 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3、 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4、 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教学重点:1、 体会科学技术

23、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2、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教学材料: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导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火箭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玩一趟好吗?2、课件演示:古代人类居住的房子。3、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吗?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4、课件演示:现代的各种房屋。5、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吗?(让学生回忆见过的建造房子的所见所闻,了解建房子的大致程序。)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个小小设计师,动手建造一座房子。你们有信心吗?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对建造房子充满兴趣。探索

24、和调查1、提问:建造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么?2、各组讨论,画出本组要建造的房子的简图。3、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到前面介绍本组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4、各组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设计图。5、教师启发学生计算盖房子需要多少用料。6、各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7、教师演示制作纸棒的方法。8、各组分散开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建造房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9、房子建好后还可以用彩笔或彩纸装饰,每组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10、把各组的房子放在一起,评出最结实的、最漂亮的等等。11、让学生谈谈建房子的体会。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

25、建设房子。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回顾和解释1、 组织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房子的图片。2、提问:建筑师用哪些方法来解决房子的承受力和稳固性的问题呢?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2、 作业:写一篇建房子的小作文。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本单元试验科学内容试验内容材料备注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后代2、 植物的根、茎、叶 花盆、泥土2我是怎样出生的1、体验妈妈怀孕时的感觉3、 5、5千克的重物绳子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3、关注与生物繁

26、殖相关的技术问题。4、能够根据需要,查阅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资料。5、能够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一些植物。教学重点:1、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2、能够根据需要,查阅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资料。3、能够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一些植物。教学材料: 植物的根、茎、叶 、花盆、泥土、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导入1、 提问: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2、 揭题:(板书课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和调查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

27、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3、小组汇报。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4、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5、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利用根、茎、叶来繁殖?6、播放视频资料。师生共同探讨。7、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8、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通过交流讨论获取有关植物无性繁殖的信息。教师引导补充相关信息,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生

28、活经验的提取和对繁殖植物的兴趣。回顾和解释1、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2、教师小结。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总结本课所学,激励学生课后继续实验活动。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教学目标:1、 学会搜集、分析、整理信息。2、 能够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3、知道在自然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动物的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4、知道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胎生和卵生。5、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丰富多彩的。6、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教学重点:1、知道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胎生和卵生。2、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3、能够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材料: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教学步

29、骤: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导 入1、提问:小明家有一只很可爱的小狗,希望它可以生一只更可爱的小狗,可他应该怎么做呢?2、揭题:(板书课题)由生活中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和调查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2、提问:是不是动物的繁殖方式都和小狗一样呢?组织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3、谈话:看完刚才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4、学生思考、汇报。教师择要板书。5、小结动物繁殖方式及其区别。6、组织学生用彩笔将书上的动物按不同的繁殖方式进行分类,汇报交流评议各组的想法。7、提问:动物的繁殖过程中还有哪些特殊的例子呢?播放相关视频资料。8、提问:看完刚才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师相机进行板书,并补

30、充无性繁殖的内容。学会搜集、分析、整理信息。知道绝大多数的动物的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知道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胎生和卵生。能够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回顾和解释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2、课后继续研究动物繁殖的内容,办一份小报。总结本课所学,激励学生课后继续实验活动。 3、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目标:1、运用交流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2、整理信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3、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4、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5、意识到生命的珍贵。6、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教学重点:1

31、、运用交流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教学材料: 相关图书、视频资料、5、5千克的重物、绳子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导 入1、谈话:前几节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和植物的繁殖过程,那么人类的繁殖过程是如何的呢?2、揭题:(板书课题)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探索和调查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2、学生分组交流。3、谈话: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4、讨论交流。5、小结:6、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

32、的吗?观看电脑课件:胎儿的成长。7、谈话:看完刚才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8、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9、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负5、5千克重物;保护一枚生鸡蛋一周。运用交流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整理信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回顾和解释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应该怎么做呢?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更加珍爱生命。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1、 认识常见的岩石

33、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算反应的特征。2、知道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3、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耐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给岩石分类。教学材料: 各种岩石、放大镜、盐酸、小锤等观察工具,模拟岩石生成的材料,如蜡烛、酒精灯、烧杯等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导入1、用课件展示一些地球表面的情况,及岩石的分布。 探索和调查1、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对岩石的认识

34、。2、交流认识。3、出示P39图,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4、怎样才能称为岩石?5、教师讲岩石的定义。6、岩石有哪些特征?7、交流。8、为了进一步了解岩石,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观察岩石。9、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10、你觉得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11、小组讨论,岩石形成的方式。1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记录下生成方式。13、做岩石生成的模拟实验。14、观察制作出来的各种岩石的特点。15、教师再分发一些真实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制作出来的岩石进行比较,观察这几种岩石的特点。16、教师告诉学生,地质学家就是按照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了3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了解原认知。2、通过比较得

35、出岩石定义。3、观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1、 本课内容较多,所以不安排学生自由分类了,岩石的分类学生本来就比较难理解,如果在自己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类的讲解就更不容易理解。而且分类并不是本册训练重点。2、 在这里学生对于岩浆岩和沉积岩可能比较容易讲出来,变质岩比较困难,如果学生讲不出变质岩,教师可以讲出来,不一定非得学生讲出。在这里这些岩石的名词完全可以等会由教师讲出来。回顾和解释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第二课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3、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教

36、学重点: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教学材料: 矿物标本、放大镜。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目的导 入1、 分发几个矿物给学生,让他们观察,这几个石头跟前面所研究的岩石有什么不一样的?2、 教师讲解矿物的定义。 探索和调查1、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然后在记录本上画下所观察到的矿物。2、要想对矿物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认识他们的特征。3、请同学分小组阅读课文,将从课文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写在记录本上。4、交流信息,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5、分发矿物标本,让学生参照通

37、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再观察这些矿物标本。1、 画下来,可以促使学生非常仔细的观察物体。2、也是验证。回顾和解释1、关于矿物,你还有哪些疑问?还想进行哪些后续研究? 第三课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学目标:1、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2、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3、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4、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教学重点:1、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2、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目的导入1、 回忆前面几课中接触过哪些矿物。2、 这些矿物有什么用?从生活入手、复习。探

38、索和调查1、然而人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了利用矿物资源,而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矿物资源逐渐减少。2、出示中国现在矿物资源的情况。3、当这些矿物资源被开采完之后,人们的生活、工作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4、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5、为了保护资源,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做到什么呢?6、讨论、交流。7、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8、讨论、交流。9、如果你是南京市的市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10、讨论、交流。11、如果你是中国的中央领导人,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并讨论、交流。1、 让学生感到危机。2、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是问今后他们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奠定这方面

39、的基础。回顾和解释1、调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铝箔、奶瓶盖等,估算一下你家、你们班级、你们学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约需要用掉多少这些资源。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 本单元试验科学内容试验内容材料备注1大 脑2、 认识大脑的重量3、 认识大脑的表面形态4、 感觉大脑的触感5、 记忆力游戏6、 创造力游戏3、 苹果、塑料袋、天平4、 核桃5、 豆腐6、 文具7、 七巧板2神 经4、 测试神经敏感性5、 研究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应6、 研究个体之间反应速度1、 大头针、橡皮2、 橡皮、短绳 3感 觉1、 猜物游戏2、 味嗅觉关联测试3、 视觉偏差测试1、 不透明杯子、盐水2、 醋、盐水、糖水、苦丁茶

40、、吸管3、 测试图1、大 脑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2、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3、知道大脑是人体活动的指挥中心。4、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四个功能区。5、了解左右大脑半球的差别。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2、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3、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四个功能区。4、体验到大脑是人体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材料: 天平、核桃、豆腐、七巧板、有关大脑的视频资料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导入1、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么说?2、 揭题

41、。(板书课题)3、 提问:你对大脑有哪些了解吗?你想了解大脑的哪些内容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大脑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调查1、出示大脑模型师引导学生认识脑各部分名称及大脑的形态。2、组织学生经历秤水果、握拳、观察核桃、按豆腐的活动后,提问:你对大脑有了什么新的认识?3、提问:大脑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呢?4、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记忆力测试、创造力测试提问:刚才的游戏都需谁的指挥那?大脑还有哪些作用呢?5、组织学生阅读书上相关资料,整理出:我对大脑作用的认识的文字,分组汇报交流。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等特征。通过查阅资料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回顾和解释

42、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觉得:大脑在身体里像什么呢?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有怎样的发展呢?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2、课后继续探究大脑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交流。总结本课学习,引发学生课后的探究。 2、神 经教学目标: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2、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3、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做出简单的解释。 教学重点:1、 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2、 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教学材料: 人体神经图纸、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水杯、暗袋、漫画、 大头针橡皮 教学步骤: 教学

43、步骤教学内容活动目的导入1、游戏:根据教师指令和动作,做出相反的动作。2、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想法吗?仅靠大脑就能完成整个过程了吗?耳、眼起了什么作用?四肢呢?那么,耳、眼接受了刺激后如何传到大脑呢?大脑又是靠什么指挥四肢做出反应的呢?神经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关于神经,你还知道些什么?我们全身的神经都与什么相连呢?用游戏导入本课的所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对信息传导情况的思考和假设。探索和调查1、 全班查找资料,完成表格,师巡视指导。2、 汇报想法,不同的补充。3、 提问:刚才我们的暖身游戏,从我们的耳、眼接受刺激到四肢作出反应,其中的信息传递过程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分组用

44、水彩笔在人体神经图上画一画,用线与箭头来反应信息传递的过程。4、 分组画图,汇报想法,展示结果,相互评价。5、 提问:是不是我们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大脑去指挥控制呢?6、 播放搔扒反射和膝跳反射的视频资料。7、 小结。8、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一个这样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实际上需要多久呢?9、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始的实验。10、提问: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11、提问: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不同,那么同一个人的不同身体部位的反应速度相同吗?比如:手和脚?为什么?12、组织学生进行丢橡皮的实验,并记录结果。13、提问: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14、组织学生进行神经敏感性实验。15、提问:通过刚

45、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 能够通过查阅书籍和其他信息源来解决有关神经的问题。 知道神经在全身的分布情况及作用。在对神经分布情况了解的情况下,自主探究神经传导活动的过程。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回顾和解释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说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是什么呢? 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课后还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总结本课的所学,产生新疑惑,课后寻求答案。 3、感 觉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2、 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

46、形成过程。3、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4、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教学重点: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3、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教学材料: 不透明的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 盐水、糖水、苦丁茶、吸管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目的导入1、 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2、 提问: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3、 提问: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用游戏导入本课的所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和调查1、 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2、 汇报各组的发现。3、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4、 提问:我们的感觉可以完全相信吗?出示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目测判断。 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5、提问:从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准确进行判断呢? 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回顾和解释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 提问: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总结本课的所学,激发课后探究欲望。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