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内蒙古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内蒙古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内蒙古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内蒙古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4届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24晚年的乾隆帝认为“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这句话本质上反映出清代A.监察体制完备 B.官僚集团平庸 C.皇权至高无上 D.社会政治稳定25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上面写道:“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的限

2、制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26“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27据统计: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此分析这一时段的中国A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B政府鼓励

3、开拓海外市场 C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28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B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C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29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有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上述评论反映出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出现 C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30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歼敌人数,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

4、布为10000人。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学界大多接受了1000余人的说法。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的做法A宣传了大规模会战的重要性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鼓舞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D肯定了中共敌后战场的主导地位31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并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提供粮食,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粮食自给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32文革结束后,

5、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 A中国需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B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社会形态的演进不可跨越 D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33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 A直接民主 B人

6、民民主 C法律至上 D分权制衡34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说,两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据此可知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进入到新阶段 B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中国助力 C建交是冷战格局下中法的理性选择 D中国的大国地位已被普遍认可35二战结束的时候,在日本,盟军对其进行民主化改造过程中,最高司令部发布一系列命令,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清除战时教科书中的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宣传内容。1946年,盟军最高司令部要求日本政府审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保证没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内容,盟军司令部则有最后审查权。

7、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反思和修正说明了 A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 B 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 C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建构、记忆和传承的 D 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进程,但历史记忆却是人为的建构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

8、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材料二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

9、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一一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2)据材料二,指出盂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说明其历史背景。(7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材料所反映的近代英国初

10、等教育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示?(10分)41(12分)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一 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191219261931195319651985英国041717617美国33205396.73.5表二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191319381973法国8.923.238.8英国13.328.841.5美国8.019.831.1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

11、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材料二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5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2、】材料 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仝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

13、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l)根据材料,分析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与公元前5世纪相比取得的进步。(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简述18世纪以来的法国对“真正的民主”的实践。(6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材料二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

14、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战后初期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在章炳麟(号太炎)看来,“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其中庸之道,“多在可否之间”,是封建统治者的“南面之术,愚民之术”。保皇派以儒家所倡的道德相标榜,实际上却是一群“志在于禄”、“污邪诈伪”的伪君子。他提出“无道德者不能革命”的论断,强调“革命者”应当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性,养成知耻、重厚、耿介和必信的优良品质,能够对革命事业“确固坚厉,重然诺,轻生死”,即使是“私德"、“小德”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