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_第1页
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_第2页
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_第3页
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节选)一日曝(pù bào)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ào miù)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在文中( )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这是_为唐代画家_的斗牛图写的题跋。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拊掌:_   乃:_4用自己的话写出句子意思。处士笑而然之。_5本段分两部分,先叙述_;后引用古人的话“_,_”说明艺术创作离不

2、开细心观察,强调艺术家要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2. 阅读理解。一轴鼠画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摘自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旦:早晨。物色:察看。逮:等到,及。1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用原文回答)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_(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_3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

3、评说,只是借助_的反应表现了画的精准逼真,这种描写手法属于(正面  侧面)(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描写。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里的“子”指的是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_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_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4、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选自太平御览(注释)盘古: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他开辟天地,死后身化万物。混沌(hùn dùn):传说中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鸡子:鸡蛋。九变:复杂多变。九,泛指多次。于:表示比较。日长(zhng):每天增长。故:所以。去;相差,距离。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盘古日长(cháng zhng)一丈   (2)盘古极长(cháng zhng)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天地混沌如鸡子  (2)天日高一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天地混沌如

5、鸡子,盘古生其中。_(2)故天去地九万里。_4找出文中成对的反义词。(1)(_)(_)(2)(_)(_)(3)(_)(_)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

6、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_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_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_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6. 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注智:通“知”,知识。致:送来。访:询问

7、。咸:都。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_。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富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诀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_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8、,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孰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走路。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比作_,把_比作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ho  hào)龙,钩以写龙

9、,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窥头于牖 ,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龙而非龙者也。(注)子高:叶公的字。钩:衣带上的钩。写:摹画。凿:古代饮酒的器具。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牖(yu):窗户。施(yì):延伸。还(xuán)走:转身就跑。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ho  hào)     &#

10、160; 似_(sì  shì)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天上的真龙知道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并不是真的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罢了。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11、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9.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题目。夸父与日逐走,_;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_。未至,_。弃其杖,化为邓林。1按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下列字、词。逐走:_ 欲:_   道:_  弃:_ 邓林:_3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并说一说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翻译:_理解:_10. 文言文阅读。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

12、,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曰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客曰:“今见鱼肉,何及性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客记其食性所好:(   )乃于鱼肉中和豆腐  :( )其人只择鱼肉大啖:( )2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乃 于 鱼 肉 中 各 和 豆 腐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今见鱼肉,何及性命?_4这则笑话讽刺了一个怎样的人?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铸砚示志宋,桑维翰,

13、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或劝改业_砚穿则易_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用文中的字回答)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12. 课外阅读。蝴蝶泉(明)徐霞客山麓有树

14、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注释:东向:向东。漱:用水清洗。泉水自树的根部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可鉴:可以当镜子照。方丈:一丈见方,也就是平方丈。沼:水池。须翅栩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焕然:光彩夺目的样子。乃已:才停歇。徐霞客游记序(节选)(清)杨名时霞客之游也,升降于危崖绝壑,搜索于蛇龙窟宅。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

15、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学者之于道也,若覃(tán)思鼓勇,亦如霞客之于山水,则亦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注释:覃思:深思。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意思是什么样艰深的学问都能穷究,什么样高远的境界都能达到。届:达到。1将蝴蝶泉中写花的句子画上“_”,写蝴蝶的句子画上“”。2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A.“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意思是上面有泉水,从西面冲刷着树干而流出来,清得可以用来照镜子。B.“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意思是又有成千上万的真蝴蝶,触角和脚相连,从树梢倒挂下来,一串的直到泉水

16、的水面上,各种颜色光彩过目,很好看。3选段二中体现徐霞客游历时遇到各种常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危险,却不畏艰辛、献身科学、奋勇攀登,把这个句子画上“_”。4读两个选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段一蝴蝶泉中没有真蝴蝶。B.选段二中体现徐霞客坚忍不拔、追根溯源的科学探索精神。C.选段二中以徐霞客的探险比喻“学者之于道”,意思是说学者做学问应该像徐霞客探险一样。13. 文言文阅读。1赛跑定案有老姥m 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 贼

17、遂服。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字词解释:姥:_   唱: _ 禽: _  诬: _  莫:_孰:_   俱: _ 走: _ 正色: _ 盖:_   必:_2放驴破案唐张鷟zhuó为河阳尉。有客驴,缰断,并鞍失之。 三日访不获,诣yì县告。 鷟推穷甚急,乃夜放驴出而藏其鞍。 鷟曰:“此可知也。”遂令不秣mò饲驴,去辔pèi放之。 驴寻向昨夜喂

18、处,乃搜索其家,于草积下得之。人服其智。字词解释:尉:_  并:_诣:_ 推穷: _ 遂: _   秣:_   辔: _ 乃: _于:_3张用良不杀蜂京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shì),故恶之。 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 一日薄bó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去。 蛛遽束缚fù之,甚急。 忽一蜂来螫shì蛛。蜂又数shuò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张用良因感其义,自是不复杀蜂。字词解释:尝:_   为: _ 恶: _  则: _  薄:_竭力:_   遽: _ 急: _ 数: _ 自是:_4齐人攫金1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2 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3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4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字词解释:清旦: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