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_第1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_第2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_第3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_第4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以荫过兰州录事参军。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使辽,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

2、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靖康改五,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

3、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三: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印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车驾再出郊/帝

4、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B.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C.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D.中国的农历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

5、年,为十三个月;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称为平年,为十二个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金兵的两名重要将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B. 张叔夜出使辽国,不辱使命。在辽国的宴会上比试射箭时,他第一个射中靶心,当辽人要检查他的弓时,他以没有先例为由予以拒绝,维护了国家尊严。C. 张叔夜临危受命,率兵勤王。金兵再次逼近时,皇帝亲笔写信催促他进京保卫。张叔夜亲率三万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率领前军、后军,立即奔赴京城。D. 张叔夜誓死报国,谥为忠文。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皇帝,他不畏金人

6、,请求立太子为帝,惹怒了金军统帅,做勒令北上,途中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绝食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答案】(1)D( 2) A( 3) C( 4) 他的堂弟张克功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他公务上存在的小过错,把他贬去监管西安草场。输液再次上书请求代理骑兵,与各位将军合力截断敌人的归路,没有得到答复。【解析】【分析】参考句意: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嵇

7、仲努力吧!”标点应是: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故选D。A.“荫”是指由于户主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封号,是“封妻”。故选A。C.“亲率三万中军”理解有误,原文是“合三万人”。故选C。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从弟”堂弟;“摭”搜罗;“微过”小过错。“再两次;“并力”合力;“报”答复。故答案为:D;A;C;他的堂弟张克功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他公务上存在的小过错,把他贬去监管西安草场。输液再次上书请求代理骑兵,与各位将军合力截断敌人的归路,没有得到答复。【点评】(1)此题考

8、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

9、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张叔夜字嵇仲,是侍中张耆的孙子。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因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被授任知舒、海、泰三州。大观年间,他担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再次献文章,朝廷召他考试制诰,赐他为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出使辽国,在宴射中,首先射中目标。辽人惊叹诧异,要求看他用的弓,因为没有前例,他拒绝了。回国后,

10、他画出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上奏给朝廷。他的堂弟张克公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拾取、找出)他的小过错,把他贬任为监西安草场。很久以后,被召任为秘书少监,提升为给事中。升任礼部侍郎,又被蔡京忌恨,以徽猷阁待制身份再次出任海州知州。宋江在河朔起事,转战十郡,官军不敢触其锋芒。宋江军队将到海州,叔夜派侦探侦知他们的去向,宋江军队直接到海边,抢走大船十多艘,运载战利品。张叔夜于是招募死士得到一千人,在城边设伏,而让轻兵在海边抵抗,引诱宋江军队作战。先把壮卒埋伏在海旁,等两军作战时,用火烧掉宋江军队的船只。宋江军队听说船被烧,都没有斗志,伏兵乘机攻击,活捉宋江军队的副首领,宋江才

11、投降。靖康改元,金兵南下,叔夜再次上章请求拨给(借给)骑兵,与诸将合力截断敌人归路,没有得到答复。改任知邓州。四道设置元帅,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金兵再次攻到,钦宗下手令催他入京保卫。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伯奋率领前军,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第二天出发。十一月底,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军容非常整齐。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兵锋锐利,希望像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那样,暂时到襄阳然后再准备到雍。皇帝点头同意。闰月,皇帝登上城楼,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铠甲放光,在城下拜舞。皇帝越发高兴,升任他为资政殿学士,令他带兵入城,不久任签书枢密院。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皇帝派使

12、者送去蜡书,把褒扬宠任张叔夜的事情传告各地,但仍没有军队开来。城陷后,叔夜受伤,父子仍竭力作战。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嵇仲努力吧!”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帝,叔夜对孙傅说:“现在的事态,只有一死而已。”写信给金兵两位元帅,请求立太子为帝以符民望。两位元帅大怒,追到军中,到了后来叔夜仍然抗请如初,于是跟着皇帝到北方金国去。途中不吃饭,只不过不时喝些汤而已。到达白沟时,车夫说:“过了界河了。”叔夜就突然惊起,仰天大呼,于是不再说话。第二天,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死讯传来,朝廷追赠他为开

13、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文。2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来护儿)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呈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

14、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D【解析】【分析】句子所住”是所字结构,不要断开;护儿”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附参考译文】等到长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就回了乡里。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

15、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开府,赏赐财物一千段。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匕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素以战却闻,纯劾煮欺罔。时方召煮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

16、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脸之因力丐罢乃谪水清纯遂与一贯忤

17、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贝世保。天启初,追谥恭毅。(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B.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C.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D.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

18、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倭,文中指倭寇。指14至16世幺己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B.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D.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素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巳、石星。B.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C.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

19、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亭,并得罪了沈一贯。D.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答案】(1)AC(3)D(4)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解析】【分析】(1)本题中,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这段话是

20、说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纯"之“永清“。贯”等,然后根据语法、句式以及句意进行排除。B项,乃”意思是于是",是副词,修饰谓语,表示动作之间的顺承关系,不能放在句末,一般放在下一句的开头,这就排除B项;C项,三”即三次”,修饰疏”,指的是上疏的次数,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D项,曲”意思是议论”,宾语是之”,句子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Ao(2) C项,赠,指给活着的封官爵"错误,赠”是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

21、号。故选C。(3) D项,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错误,文中说的是帝为霁威,道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意思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由“已而卒不行”可知,并没有答应。故选D。(4)第一句中,“尽捕”,全部逮捕;“付”,交付,交给;“行法”,依法处置;“亟”,急忙,赶快;“税监之害民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害民之税监”,危害百姓的税监。第二句中,“雅”,一向;“重”,看重;“谕”,下令;“强”,勉强;“视事”,处理政事。故答案为:A;C;(3)D;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皇帝一向看重

22、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

23、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广东广海卫,大规模屠杀抢劫而去。总兵刘焘(却)上报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正征调刘焘督察京城军队,于是搁置不追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

24、纯进言事情没有了结,不应当仓促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指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俺答请求设立贡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商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朝廷内外争着

25、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者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

26、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正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钱事委晋卿及宋

27、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爽为第一。爽,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爽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1上晋卿日: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酷,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

28、致仕于家。车驾入蜀,指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失行遣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遣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_,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日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新唐书?苗晋卿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

29、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B.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C.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D.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薨:古代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B.措绅":措",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文中借指官宦。C. 行在: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经之地。D. 京师:

30、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京畿”则是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苗晋卿利用职务,攀附权贵。苗晋卿主持吏部选官时,因张倚得到皇帝的宠幸,于是将张倚之子张奭评为第一,想借此攀附张倚。B. 苗晋卿为人谦恭,深受称赞。苗晋卿回乡,郡太守迎接犒劳他,他对劝酒的官员和老人都极尽礼数,受到当时人们的赞扬。C. 苗晋卿颇有声望,受到排挤。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D. 苗晋卿屡历要职,深受器重。苗晋卿多次被朝廷授予高官,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唐代宗优待他,驾临小延英殿同他议事。(4)

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答案】(1)B( 2) A( 3) C( 4) 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考查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解析】【分析】(1)“河北采访使”是固定官职名,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入计”“谒归”是两件事情,结合句意分析,排除C项。句意: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即任河北采访使。他在任三年,政令教化广泛推行。曾经入朝汇报有关工作。请假回到壶关,望见县门就下马步行,属吏劝阻。故选B。(2)A项,“只把诸侯

32、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错误,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故选A。 3) C项,杨国忠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另外,苗晋卿也并不是杨国忠任命的。故选C。 4) 4)“见”译为拜见;“以”,介词,用;“辞”译为推辞;“忤”译为违背;“听”译为听任、听凭;“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稽”译为考查;“故事”译为旧例(古今异义词);“则”,连词,就;“之”,助词,的;“则”,连词,就;“听朝”译为临朝听政。故答案为:B;A;C;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

33、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考查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4)此题考查文言文

34、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参考译文】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代以儒学著称,考中进士,调任修武县尉,多次升官后任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当时天下太平。参加选官的常有一万人,李林甫任吏部尚书,专掌国家大政,将选官的事委托给苗晋卿和宋遥,但每年命令其他官员共同考定,审核官员的实际才能。天宝二年,考判入等者共六十四人,分甲、乙、两三科,以张爽为第一。张爽

35、,是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倚新近得到皇帝的宠幸,苗晋卿想要攀附他,张爽本来没有学识,因此舆论喧器不平,安禄山趁机奏告皇帝,皇帝为此在花萼楼复考核实,考中者才十分之一二,张爽一整天都拿着试卷,不能下笔应答,人们称之为曳白”。皇帝大怒,贬张倚为淮阳太守,宋遥为武当太守,苗晋卿为安康太守。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即任河北采访使。他在任三年,政令教化广泛推行。曾经入朝汇报有关工作。请假回到壶关,望见县门就下马步行,属吏劝阻,苗晋卿说:过官府应当下马,更何况是父母之邦呢?”郡太守迎接犒劳他,让属下县令巡行劝酒,酒一送上,苗晋卿必然一口喝完,侍奉的老人有献酒的,苗晋卿走下西阶拜谢后才饮酒,当时人们赞扬

36、他的恭敬。安禄山反叛了,窦廷芝放弃陕郡不去防守,杨国忠本来就忌恨苗晋卿有声望,便上奏说:东道是叛军进军的要害,非大臣不能守住。”朝廷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皇帝入蜀,士大夫官员大多陷入叛军之手,苗晋卿抄小路透到金州。唐肃宗到达扶风。把他召到驻地,任命为左相。平定京城,封苗晋卿为韩国公,享用封邑五百户,改任侍中。唐玄宗去世了。唐肃宗病重。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坚决推辞说:先帝有遗诏,叫皇帝三天后听政,考察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希望皇上顺应变化,而使天下幸运。”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几天后

37、,唐代宗即位,又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坚决推辞才得以免除。这时苗晋卿年老行动迟缓。请求隔日来一次政事堂。皇帝优待他,听任他入阁不快步行走,皇帝专门为他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宰相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从苗晋卿开始。永泰初年苗晋卿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师,命京兆少尹办理丧事,谥号叫懿献。元载未显贵时,为苗晋卿所知遇,元载这时任宰相,因此婉言劝说有关部门改谥号为文贞。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邰,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郅袭父业,游太学,通五望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侯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38、。时夏夕露坐,邰因仰观,问曰:匕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邰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邰进谏日: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邰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邰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邰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

39、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邰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邰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节选自后汉书李邰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D.窦

40、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是汉代官职,官属祭酒,主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B.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C.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D.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以外,还有卒“不禄“薨”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邰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李邰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

41、找自己的人。B.李邰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邰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后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C.李邰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但因受人请托的事被罢免了官职。D.李邰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邰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辞让不受。(4)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答案】(1)C( 2) D( 3) A( 4) 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凡是

42、与窦宪在交往的人,都被罢免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件事。【解析】【分析】(1)本题中,“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意思是“窦将军是皇后的弟弟,(他)不注意礼仪和品德,却专擅权力,骄傲放肆,(他的)危亡之祸很快就要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不要与(他)交往”。“骄恣”是“骄傲放肆”之意,应紧跟“专权”后,排除A、B两项。根据该句句意可知,“愿明府一心王室”意思为“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可知“王室”做句子的宾语,应在“室”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C。( 2) D项,“王室成员之死”说法错误,“崩”指的是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故选D。( 3) A项,

43、“李邰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错误,根据原文“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可知,这两位使者是朝廷派出“观采风谣”的。故选A。(4)本题,中发”,出发;发京师”,从京师出发,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宁知耶”,难道知道吗;遣”,派遣。中燹通”,交往,往来;为“,被;唯”,只有;“豫”,参与。故答案为:C;D;A;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凡是与窦宪在交往的人,都被罢免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件事。【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

44、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

45、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参考译文】李邰字孟节,是汉中南郑人。(他的)父亲李颉,以儒学著称,官做到博士。李郃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李郃)擅长河图洛书、风角和占星术,外表质朴,没人知道他。县府召他做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后,分派使者,都穿平民服装单独巡行,(他们)各自到州县,采集关于风土民情的歌谣。有两个使者应该到益州,(他们)到李郃的馆舍投宿。当时正是夏天晚上,在外乘凉,李郃便抬起头看天,问道:“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两个人默不作声,惊讶地互相看了看,说:“没有听说过。”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李

46、郃指着星星告诉他们:有两个使者的星移向益州分野,所以可以知道这件事。”三年以后,使者中有一个人担任汉中太守,而李郃还在做小吏,太守看重他德不显露,召(他)做户曹史。当时大将军窦宪娶妻,全国的郡国都送礼庆贺,郡守也派了使者前往。李郃进谏道:窦将军是皇后的弟弟,(他)不注意礼仪和品德,却专擅权力,骄傲放肆,(他的)危亡之祸很快就要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不要与(他)交往。”太守坚持派人前去,李郃不能阻止,就请求让自己同行,(太守)同意了。李郃于是在沿途故意滞留不前,来等待事情变化。(李郃)走到扶风,而窦宪到封国自杀,(他的)党羽全部被杀,凡是与窦宪有交往的人,都被罢免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

47、件事。李郃在这一年中被推举为孝廉,五次升迁做了尚书令,又被授予太常一职。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李郃)担任司空四年,因受人请托的事被免官。安帝去世后,北乡侯即位,(李郃)又担任司徒。等到北乡侯生病,李郃暗中与少府河南人陶范、步兵校尉赵直商议立顺帝,正逢孙程等人事先成功,所以李郃的功劳不显著。第二年,(李郃)因为官吏和百姓患病,仍有灾异,被(皇帝)策免。将作大匠瞿醺上书说李郃暗中筹划立君大计,目的是安定社稷",于是(皇帝)才记下(李邰)暗中筹谋的功劳,封李郃为涉都侯,李郃辞让不肯接受。(李郃)八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他的)门生上党人冯胄独自

48、制了丧服,内心哀悼了三年,当时的人认为很奇怪。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日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日: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

49、对日: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日:靖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

50、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_兰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51、之/谢吴起(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 吴起劝告

52、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D. 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答案】(1)B( 2) C( 3) C( 4

53、)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解析】【分析】(1)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项。“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项。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

54、。排除A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2) C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C。( 3) C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故选C。(4)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断句式。“及”,等到。“作乱”,发生骚乱。“走”,逃跑。“之”,到。故答案为:B;C;C;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点评】(1

55、)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

56、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